古林清茂禅师语录
古林清茂禅师语录

古林清茂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古林清茂禅师语录》,五卷,元清茂说,元浩、清欲、应槐编,冯子振序,日本梵仙跋,又云扶宗普觉佛觉佛性禅师语录。南岳下第二十一世,嗣横川珙。泰定二年(1325)年刊行。又名《扶宗普觉佛觉佛性禅师语录》。收录师住白云、开元、永福等寺的语录、拈古、法语、小参、普说、真赞、自赞、偈颂等。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八卷。

10.16 万字 | 2024-03-26 19:41更新

唯识开蒙问答
唯识开蒙问答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唯识开蒙问答》二卷,元云峯集,明大真重刻序。

13.07 万字 | 2024-03-26 19:40更新

十诵律
十诵律

弗若多罗 鸠摩罗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凡六十一卷。姚秦弗若多罗、鸠摩罗什合译。又称萨婆多部十诵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本书将戒律分为十项(十诵)叙述,故有此称,为萨婆多部(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之广律。此律之梵本多已发掘出土,且已刊印出版。律藏系整理佛陀所制定之戒律,故各部派所传,原则相同,但细部则不一致。十诵律首举比丘戒法有波罗夷法四条、僧残法十三条、不定法二条、舍堕法三十条、波逸提法九十条、波罗提提舍尼四条、众学法一○七条、灭诤法七条,合计二五七条,除戒条外,并一一解说。其次为七法、八法、杂诵二法等十七法(十七章),系说明僧伽之组织与管理,约为他律之犍度部。其次说明比丘尼戒,计三五五条。最后附增一法、优波离问法与比丘诵。唐代义净所撰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载,十诵律与义净所译之有部毗奈耶,同为有部之根本律。兹以十诵律与有部毗奈耶五十卷及有部苾刍尼毗奈耶二十卷相较,义净所译者相当于十诵律之比丘、比丘尼戒法,而内容较十诵律广泛,多载录本生因缘故事。据出三藏记集卷三新集律来汉地四部序录载,大迦叶所传之法藏原为八十诵,至优波掘多时,因恐后世钝根者无法完全受持,遂删为十诵。或谓罗什所译者系迦湿弥罗国所传之略律,义净所译者则系摩偷罗国所传之广本。又传来我国之四广律中,十诵律最早译出,盛行于南方,南朝之僧业、僧璩、道俨、智称等师皆精研此律。

64.87 万字 | 2024-03-31 08:56更新

景德传灯录
景德传灯录

道原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亦称《传灯录》。佛教禅宗史书。北宋道原著。三十卷。佛教常以灯喻佛法,禅宗以法传人,有加灯灯相传而辗转不绝;因成书于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故名。全书内容大抵取材于唐《宝林传》和五代《祖堂集》诸书。用记言体,按传法世系记载禅宗传说的过去七佛至法眼文益法嗣,共五十二世,一千七百零一人,附有语录者九百五十一人。卷一、二述过去七佛、西土二十七祖;卷三记东土五祖;卷四为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旁出法系;卷五为慧能法嗣;卷六至十三为慧能弟子南岳怀让法嗣,含沩仰宗、临济宗法系;卷十四至二十六为慧能弟子青原行思法嗣,含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法系;卷二十七至三十为外宗“禅门达者”传、名禅师语录和颂诗等。此书曾由真宗命翰林学士杨亿等润色,相当于官史。是研究禅宗历史的重要材料。此后凡佛门史著多效取灯录名之,遂有《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等,后普济汇“五灯”为一编,题《五灯会元》。另外,其记言体深深影响到宋明史著的写法,如朱熹的《伊洛渊源录》、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等皆仿而作。宋、元皆有单刻本,元、明、清藏经均录。现收入《大正藏》卷五十一。

66.27 万字 | 2024-03-31 08:56更新

般若灯论释
般若灯论释

清辨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凡十五卷。又称般若灯论释、般若灯。清辨(梵Bhavya )着,唐代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内容为清辨自中观自立派(梵Madhyamaka -sva^tantrika )之观点,对龙树中论各章加以注释而成者。本书之思想特征系以严守龙树以来中观学者之传承为其本位,故不仅处处论破外道及小乘各派之邪见,且批判同是中观派的佛护论师之学说。另一特点即针对瑜伽派之立场,本论之主张一反历来中观学者之观点,尤以对世俗谛与胜义谛之见解更是大异其趣。此外,本论之作者擅长运用因明论理,全书之中,论式结构锐利巧妙,宗因喻各支完备整然,并以之击破反对论者之立义;此为本书另一特点。本论之梵文原本今已不存,汉译本颇不完备。西藏译本收于丹珠尔中,题为般若灯根本中论颂(梵Prajn~a^ -pradi^pa-mu^lamadhyamaka-vr!tti ),迄今犹存,较汉译本受学者之重视。本论之注疏较著名者有观誓(梵Avalokitavrata )之般若灯疏(梵Prajn~a^pradi^pa -t!i^ka^ ),为了解印度末期中观派与瑜伽派之重要资料。

17.55 万字 | 2024-03-31 08:57更新

增修教苑清规
增修教苑清规

自庆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增修教苑清规》,凡二卷。元代自庆编于至正七年(1347)。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本书系天竺大圆觉教寺之云外法师自庆,将天台教苑清规(编者不详,仅知其属天竺山白云堂)再增补修订。内容分为十门,即祝赞门、祈禳门、报本门、住持门、两序门、摄众门、安居门、诫劝门、真归门、法器门等,各门之下复详述细节。本书为研究宋、元时代天台宗组织、制度等之重要资料。此外,教苑清规另有二书,一为宋代智圆(976~1022)所作,凡二卷。另一为日僧无著道忠(1653~1744)所作,凡二卷。

7.22 万字 | 2024-04-20 16:30更新

禅林疏语考证
禅林疏语考证

元贤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禅林疏语考证》,四卷。明·永觉元贤撰,超然道果注。收在《万续藏》第一一二册。系道果对元贤之《禅林疏语》一书所作的注释与考证。在全书四卷之中,卷一分彝典门、修因门。前者收录有关年分行事、佛菩萨缘日、入关出关、新住入院、说斋等疏文二十一篇;后者收有关平安修忏、放生等法会之疏文十六篇。卷二分弭灾门、祈恩门。前者收祈雨、祈晴、禳火等息灾法会之疏文十七篇;后者收祈嗣、安产等祈愿法会之疏文三十篇。卷三荐悼门,收荐父、母、妻、子、入塔等葬送类之疏三十六篇。卷四附录,收大藏恭闻等二十一篇,以及道场各联、续录四篇等。

7.41 万字 | 2024-04-20 16:35更新

禅苑瑶林注
禅苑瑶林注

志明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禅苑瑶林注》,三卷。金·错庵志明撰,元·雪堂德谏注。别称《禅蒙求》、《禅苑瑶林》、《禅苑瑶林注》、《禅苑蒙求瑶林》、《雪堂和尚注释禅苑瑶林》。收在《万续藏》第一四八册、《禅宗全书》第三十二册。志明为使初心学人知佛祖行业,以为办道修业之圭臬,乃搜集释尊以下至玄冥和尚等五六二祖之行事,模仿唐代李瀚之《蒙求》,于金·正大二年(1225)撰成此书。原书为四言一句之韵文体,总计二二四八字,后由德谏引用《普曜经》、《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人天眼目》、《僧宝传》、《佛祖统纪》、《禅林类聚》、《碧岩集》、《嘉泰普灯录》、《大惠书》、《林间录》、《大慧武库》等书,详为各句作注,于元宪宗五年(1255)由僧人玉溪付梓刊行。

8.79 万字 | 2024-05-14 17:15更新

弘道录
弘道录

邵经邦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弘道录》,明朝邵经邦撰。五十六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选录经史子集四部典籍中有关纲常名教之“嘉言善行”,汇辑成编,并附加编者按语。全书分作仁义礼智信五品,每品又分君臣、父子、夫妇、昆仲、朋友五目。记事上起唐尧,下至明代万历年间。盛赞尧舜以来明君贤臣治世之业迹,历代名儒之经伦典范,宣扬儒家道德伦理。故此书虽名“弘道录”,其实与弘大道教无关。

41.11 万字 | 2024-07-28 19:44更新

岱史
岱史

查志隆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岱史》,明朝查志隆编撰。书成于万历年间。十八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为岱岳(即[[泰山])史志。据卷首序文称:山东长芦巡盐御史谭耀有感于前人所撰岱岳史志简略侵废,乃命属下转运史查志隆重新编辑续补而成此书。全书分十四篇,〈图考〉、〈星野考〉、〈形胜考〉三篇,详考泰山域图、天象及山川形势。〈山水表〉、〈疆域表〉二篇,列举泰山之山水疆域。〈狩典纪〉、〈望典纪〉、〈遗迹纪〉、〈灵宇纪〉四篇,记述历代帝王巡狩泰山,举行祭祀典礼之历史和遗迹。〈宫室志〉、〈物产志〉、〈香税志〉、〈灾祥志〉、〈登览志〉五篇,分别记载泰山宫观寺庙,土产风物,香火税收,灾异祥瑞,并辑录历代登临泰山之文人官吏所作诗词歌咏,序文游记等。全书编辑条理清晰,考释详实,每篇之前冠以小序,概述条例宗旨。

16.70 万字 | 2024-07-28 19:50更新

礼记
礼记

戴圣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11.98 万字 | 2023-04-14 08:50更新

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

董仲舒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春秋繁露》是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所作的政治哲学著作。《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述了以阴阳五行,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1.89 万字 | 2023-04-22 18:19更新

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

耶舍 竺佛念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长阿含经(Dirghagama-sutra)。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较长,故名。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全经分四分四诵,22卷,共收30部经。此经梵本属法藏部。曾在中亚发现梵本残片。历代别出异译之单品约24种、58卷左右。 北传汉译《长阿含经》与南传《长部经典》大体相应。《长部经典》共收34种经。其中有四经汉译全缺;而《三十二相经》、《念处经》汉译收在《中阿含经》中;但南传《长部经典》没有《增一经》、《三聚经》和《世纪经》三经。一般认为,北传倾向于把内容相近的经文排在一起,而南传的排列则更多地保留了经文形成先后的原来面貌。

25.30 万字 | 2022-05-20 09:21更新

光赞经
光赞经

竺法护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共十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光赞经》。

12.22 万字 | 2022-06-21 15:59更新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昙摩流支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如经名所述,是阐释诸佛境界的经典,属于大乘五大部之宝积部,被重要论书《究竟一乘宝性论》所引述,其梵文原本尚存,公元六世纪初,由印度译经师昙摩流支译成中文;于同一时期,扶南(今柬埔寨)法师僧伽婆罗再将此经译为汉文,名为《度一切佛境界智严经》,但此译字数不足,属于简单译本; 五百年后,印度三藏法护及汉地高僧惟浄等共同再度译为中文,名为《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

1.78 万字 | 2022-08-25 15:14更新

大方广善巧方便经
大方广善巧方便经

施护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大方广善巧方便经》,佛教经典。北宋施护译。四卷。是《大宝积经》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西晋竺法护译《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的异译本。谓佛应智胜菩萨之问,宣说菩萨利益众生、共趣佛道之法。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

2.02 万字 | 2022-08-27 10:52更新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

毗目智仙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元魏 毗目智仙共般若流支译。

3.05 万字 | 2022-09-06 16:32更新

法集要颂经
法集要颂经

法救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法集要颂经》(经名)四卷,尊者法救集,赵宋天息灾译。即出曜经三十三品之法偈。

2.88 万字 | 2022-10-14 08:27更新

生经
生经

竺法护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生经》,五卷,西晋竺法护译,属本生类经典,由讲述佛陀及弟子之本事、本生因缘之小经汇集辑而成,共有五十五经。提及佛教经典,经常会看提到一个词,三藏十二部经。所谓三藏,即经藏、律藏与论藏;而三藏十二部,则诸佛所说经典,可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包括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本生经为十二部经之一,主要记述释迦牟尼于过去世受生为各种不同身形及身分而行菩萨道之故事,同时也有不少关于弥勒等诸弟子及其他诸佛之本生故事。

5.99 万字 | 2022-10-18 14:02更新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竺法护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又名普贤菩萨定意经,三卷,西晋竺法护译。即华严经之十定品也。

2.87 万字 | 2022-11-06 14:07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