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礼

周公旦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 ,西周时期,周公姬旦率军东征,平定叛乱,在“天下之中”洛邑(今洛阳)营建成周城,制礼作乐,将部分殷商遗民迁到了卫国 [31] 。《周礼》在汉代最初名为《周官》,始见于《史记·封禅书》 。《周礼》中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无所不包,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之宝库。

6.45 万字 | 2023-11-20 20:31更新

日知录
日知录

顾炎武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明清之际顾炎武著。三十二卷。炎武有《亭林文集》已著录。是书为作者积三十年笔记而成,成书于康熙九年(1670)。内容十分宏富。一至七卷言经义,八至十二卷论政事,十三卷论世风,十四至十五卷论礼制,十六至十七卷论科举,十八至二十一卷论艺文,二十二至二十四卷论名义,二十五卷论古事真妄,二十六卷论史法,二十七卷论注书,二十八卷论杂事,二十九卷论兵与外交,三十卷论天象学术,三十一卷论地理,三十二卷杂事考证。“日知”二字,出自《论语·子张》。孔子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有清刊本多种,流传刻本曾被删改很多。道光间黄汝成作《日知录集释》,近人黄侃作有《日知录校记》。本书系作者一生精力之所注,他曾以铸钱为喻,谓先从“采山之铜”入手,广集资料,自30岁起,作者边读书,边记心得,历30年,经反复修改集成此书。

51.01 万字 | 2023-12-13 11:09更新

闺范
闺范

吕叔简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闺范》一书,又名《闺范图说》,由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字叔简,一字新吾)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编辑而成。“闺范”二字,指妇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即女性修身进德之嘉言懿行。全书分四卷。第一卷“嘉言”,节录四书五经及各古籍传记中有关女性道德修养之嘉言。第二卷“善行·女子之道”、第三卷“善行·妇人之道”、第四卷“善行·母道”,均为从各类古籍中搜集的贤女、贤妇、贤母的善行传记,每一则传记前面都有一幅配图,每一幅配图都绘画一个故事,每一则传记之后都有吕叔简先生的评语。

1.39 万字 | 2023-12-13 15:09更新

金碧五相类参同契
金碧五相类参同契

阴长生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金碧五相类参同契》,题“阴长生撰”,盖依托。全书三卷,凡18章,疑有房中术。陈国符《道藏经中外丹黄白术经诀出世朝代考》谓本书当出自唐代,所题阴长生注,亦是依托之词。本书辑人《道藏》,属内丹专著。谓养生之要,在于聚无、保精、存神。

1.39 万字 | 2023-12-31 14:23更新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袾宏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律学著述。明袾宏辑集、戒显订阅、济岳汇笺。三卷。系《沙弥律仪要略》和《毗尼日用》合集的注释书。注释分为三部分:初标明题目;次疏别十戒;后诠次威仪。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16.30 万字 | 2024-01-23 13:40更新

还丹肘后诀
还丹肘后诀

佚名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还丹肘后诀》,撰人不详,约出矜唐宋问。三卷。上卷官外丹方诀,内容多与《通山诀》相同。中下二卷慕集诸家丹经歌诀,兼论内外丹法。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街类。

1.76 万字 | 2024-02-27 19:35更新

武当福地总真集
武当福地总真集

刘道明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武当福地总真集》,元朝武当山道士刘道明撰。书成于至元辛卯年(1291)。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此书记武当山胜景及道教史迹。该山在今湖北丹江口市,周围六百里,山势峻拔,奇峰迭起。相传玄帝(即真武神)于此修道升真,故道教称之为武当福地。宋、元以来,该山道教兴盛,山中宫观祠庙及神仙灵迹甚多。本书上、中二卷,首先详记武当山之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及台池潭洞等胜景;其次记述五龙宫、紫霄官、佑圣观、王母宫等宫观修建始末;磨针石、试剑石、三天门、榔梅祠等神仙灵迹,以及各种仙禽神兽、奇草灵木等等。卷下首先记述有关玄帝真武之神话传记及宋代加封真武尊号之史实。其次则记载历代在武当山修道成仙之名士,如关尹、尹轨、阴长生、姚简、陈抟、孙寂然、曹观妙、唐风仙、汪贞常、鲁洞云、叶云莱等,共二十馀人。此书对研究宋元武当道教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2.16 万字 | 2024-02-27 19:49更新

律宗会元
律宗会元

守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律宗会元》共三卷,台州守一集,成书年代不详。在《佛祖统纪》、《释氏稽古略》、《释鉴稽古略续集》等著作中,以及成书于南宋理宗嘉熙年中(1237-1240)的《释门正统》中都没有提及。《律宗会元》全文共分为十门:诸文原教门、诸文观法门、诸文心境门、诸文戒法门、诸文戒体门、诸文戒行门、诸文戒相门、诸文持犯门、诸文悔罪门、诸文三归门。它虽然没有理论上的突破与贡献,但却是对迄宋为止的律宗思想理论的一种提纲挈领的总结,可称为律宗的入门教科书或普及性读本。

11.70 万字 | 2024-02-28 19:31更新

金刚经
金刚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金刚经》是在中国流传最广的 一部佛经。属般若类经典,全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金刚喻坚固,这部佛经的名称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以金刚坚固之志和大智慧之心乘度彼岸”。《金刚经》为佛弟子阿难记述,如所有佛经一样,以 “如是我闻” 这句套语开篇,然后记录了释迦牟尼世尊在舍卫国给孤独园与长者须菩提的答问。释迦牟尼以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的三段论式,阐发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者则是非相” 的“性空幻有” 的基本观念,说明般若 (智慧) 就是不著事相 (无相),不生留恋 (不住)。卷末有四句偈文,为全经点睛之笔: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谓 “有为法”,据注家说,就是 “凡有所为者皆是,上自天地造化,下至人之所为,皆 ‘有为法’。” 《金刚经》有六种译本,最早由鸠摩罗什译成汉文,后来真谛、玄奘、义净等翻译名家都曾重译过,但鸠摩罗什的译本最为流行。由于篇幅简约 (全经仅五千二百余字),述义深刻,文字通俗,所以流传颇广。禅宗五祖弘忍传教就以 《金刚经》为主,常劝僧俗持诵,说是这样 “即得见性,直了成佛”。六祖慧能是文盲,不识一字,但偶然听见别人念诵 《金刚经》,就豁然感悟,后遂以 《金刚经》作为禅宗的法宝。历代为其作注者不下百家,包括唐玄宗、明太祖、明成祖等帝王,堪成佛经之最。

-1.65 万字 | 2024-03-15 11:21更新

禅法要解经
禅法要解经

鸠摩罗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西土圣贤撰集,二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行者初来欲受法时。师问五众戒净已。若淫欲多者。应教观不净。

1.85 万字 | 2024-03-15 06:17更新

比丘尼传
比丘尼传

宝唱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比丘尼传》,四卷,梁释宝唱撰,成于天监十六年(517)。有《丽藏》、《宋藏》、《金藏》、《元藏》、《大正藏》等版本。为一部专门记叙中国汉地佛教比丘尼生平事迹的传记。始于东晋升平年间的净捡,终于梁天监十五年,共记比丘尼六十五人。记其出家因缘、苦行精修及社会活动的事迹,为中国佛教重要史料。宝唱之后,直到近代,比丘尼传无续作者。入民国后始有震华法师(1909—1947)续撰《续比丘尼传》六卷,完成于1939年,共记从梁至民国比丘尼二百人,附见四十七人。不仅记诸尼修行弘法事迹,而且著录不少尼众创作的诗词文章。资料颇为丰富。正续比丘尼传,皆收入近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的《高僧传合集》中。

2.86 万字 | 2024-03-15 06:14更新

出三藏记集
出三藏记集

僧祐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现存最早的佛经目录。又称《出三藏记集录》、《梁出三藏记集》、《出三藏集记》、《出三藏记》,简称《僧祐录》。南朝齐梁时僧佑撰。15卷。出,即译出;三藏指经、律、论3种佛书,记集,是记录、汇集之意。记录了东汉至梁所译经卷、律、论等目录、序记以及译者传记等。此书为簿记体,书前有总序,下分4个部分:一撰缘起。说明佛经的起源和译经的始末;二铨名录。以经所出之时代,译者分类标明历代出经的名目。三总经序。记述众经的前序与后记,由此可考知译经的时间、地点、过程、译者及经义内容等。四述列传。记载历代僧人的传记,是现存最早的僧传。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对南朝译经记述颇为详细,亦保存东晋释道安经录原文。书中还存有各代帝王士庶与诸名僧关系的史料。有宋、元、明、南北藏诸本。

23.90 万字 | 2024-03-15 06:15更新

大乘宝云经
大乘宝云经

曼陀罗仙 僧伽婆罗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教经典。南朝梁曼陀罗仙与僧伽婆罗共译。七卷。是唐达磨流支译《宝雨经》的异译本。为历代大藏经所收。

7.32 万字 | 2024-03-15 06:16更新

在家律要广集
在家律要广集

智旭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在家律要广集,三卷,明智旭集,清仪润、陈熙愿增订,仪润序,陈熙愿跋,沉起潜序。秉无极二五之真精而成人。当思全其为人。而后无愧於天。人各得乎天之全。上智而下。不能不蔽乎人欲。於是本性日漓。而天真日失。急思有以救之。如镜去滓而光依旧。水无风而波自平。非增其新。惟不减其故耳。复性归真之法。圣教曰克明。曰日新。而至善之区。则以佛门本来面目之谓也。失其本来。便换了面目。守此面目。则还其本来。不加不损。不即不离。得造上乘。

10.37 万字 | 2024-03-19 19:24更新

华严经谈玄抉择
华严经谈玄抉择

鲜演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六卷,但初卷不传。又名《华严经玄谈决择记》,入藏于日本《卍字新纂续藏经》“中国撰述·华严部疏”第八册,是鲜演在合并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一至三和《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一至十五的基础上所作的阐释和讲疏。《华严经玄谈决择》卷二跋语有“高丽国大兴王寺寿昌二年(丙子)岁奉宣雕造”、“大宋国崇吴古寺宣和五年(癸卯)岁释安仁传写”、卷四记“大宋咸淳第七(辛未)岁春中月下七日于宋朝湖州思溪法宝禅寺借得行在南山高丽教寺之秘本,谨以写留之毕,执笔沙门辨智”等,据研究,上述《鲜演大师墓碑文》中所谓的“高丽外邦,僧统倾心”的僧统指的是高丽著名的僧统义天(1054—1101年)。义天曾远涉重洋拜杭州南山慧因禅寺晋水净源为师,并曾广搜辽朝鲜演等经师的著作在高丽刊雕,汉文本《华严经玄谈决择》就是义天在高丽刊雕,然后赠回南山高丽教寺(即杭州南山慧因禅寺),再辗转传至日本的。

12.19 万字 | 2024-03-19 19:25更新

注肇论疏
注肇论疏

遵式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注肇论疏,六卷,宋遵式述并序。

21.25 万字 | 2024-03-20 10:35更新

宗范
宗范

钱伊庵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宗范》,凡二卷。清代钱伊庵编,道光十五年(1835)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伊庵以禅源、彻参、调习、入圣、利人、显喻、机用、纲宗、示辩、贯教等十章,说别传之妙心。援引各宗先圣之参悟机缘,依参究之先后次序,层层阐示教禅合一、禅净双修之义;吁学人发‘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之宏愿。

21.79 万字 | 2024-03-20 10:36更新

性善恶论
性善恶论

传灯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性善恶论》,六卷,明传灯著,(目录作注)并序,王立毂序。性具善恶论是天台宗佛性论之基本思想,亦为历代天台宗匠视为家珍。及至明代幽溪传灯法师,尤以性具善恶之旨趣为洞明如来出世、为众生开示悟入这一大事因缘之眼目;亦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圭臬。其晚年所著《性善恶论》六卷,秉承天台付嘱,融摄孔门道脉;糅合众经论,综合诸师说;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详尽阐述了天台宗性具善恶之旨要。此外,其早年所著《净土生无生论》,涵摄华严宗、禅宗、净土宗以及世间心性论等,复以明心见性、即心是佛、行归净土等总以发明天台性具思想。在其弘宗演教、肆力躬行之下,一时缁素云集响应,大大改变了天台宗长期以来的疲弊颓势。

13.53 万字 | 2024-03-20 10:37更新

御制拣魔辨异录
御制拣魔辨异录

雍正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御制拣魔辨异录》,凡八卷。又作《拣魔辨异录》。清世宗撰,雍正十一年(173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明代临济宗僧汉月法藏撰有‘五宗原’一书,其门人潭吉弘忍亦撰‘五宗救’一书以批驳当时曹洞宗之主张,遂引起当世禅林间之论诤,及至清代,犹有余波。世宗即撰本书,谓法藏、弘忍等人之宗乘主张为邪魔异说,并列举彼等之语录及著作,一一加以驳斥。又指出彼等之传人饮酒食肉、破毁戒律,危害佛教甚钜,必须翦除,故世宗曾以实际行动迫害法藏派之僧徒。

12.77 万字 | 2024-03-26 19:42更新

希叟绍昙禅师广录
希叟绍昙禅师广录

希叟绍昙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凡七卷。又作希叟和尚广录。宋代僧希叟绍昙撰,侍者法澄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二册。收录庆元府佛陇山进山语、平江府法华寺进山语、庆元府雪窦资圣寺进山语、小参、法语、拈古、题、跋、颂、赞、小佛事等。卷四之‘示日本平将军法语’,系日僧兰溪道隆遣使请希叟开示法语,以寄予当时之幕府将军北条时宗。卷六之‘俊侍者将别山四会语录归日本板行求予序引’,及‘日本澄上人’(最澄)、‘日本然上人’(法然)之颂等,皆显示希叟与来华日僧往来之密切。自悟等人编集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又作希叟绍昙和尚语录,亦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二册。

15.84 万字 | 2024-03-26 19:4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