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五十四卷。南宋志磐着。略称统纪。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全书主要阐明天台教学之传统,以南宋景迁之宗源录、宗鉴之释门正统二书为基础,仿史书纪传体及编年体增编而成。分为本纪八卷、世家二卷、列传十二卷、表二卷、志三十卷。本纪记载释迦成道、益物与天台宗所奉西土二十四祖、东土九祖、兴道以下八祖之传。世家收录南岳、天台等一九八人之传记。列传收录慈云至广智、神照、南屏等三七八人之传记(十九、二十两卷五十五人之传已佚)。表有二:(一)列出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至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五百三十余年间之历代传教表。(二)图示西土与东土之佛祖系谱。志则有九种:山家教典志一卷,录天台宗著作;净土立教志三卷,记述净土宗僧俗传;诸家立教志一卷,记述禅、华严、法相、密教、律诸宗创教简史;三世出兴志一卷,略说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大小三灾;世界名体志二卷,记述世界八方诸天通论;法门光显志一卷,列记有关像塔、佛事诸录;法运通塞志十五卷,篇幅最大,编年记载历代佛教史迹;历代会要志四卷,辑历代兴废佛教事例;名文光教志二卷,载赞颂天台宗之志记碑文等。本书奉天台宗为正统,虽编述偏重天台宗,但因采择史料丰富,编选精审,不失为研究中国佛教史之重要参考资料。其中第十九、二十两卷仅存目录而缺传文,然卍续藏本法运通塞志之末段有所补录,此或为后人所增补。此外,继本书之后,另有续佛祖统纪一书之刊行,计二卷。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一册。其内仅增补列传部分,所增补者为三十人之传记,然编者、编时不详。
76.78 万字 | 2024-03-31 08:56更新
《隋唐演义》是在以前关于隋唐的正史、野史、民间传说以及通俗小说的基础上汇总加工而成。它的诞生标志着说唐题材小说创作的转型,同时也代表了明末清初长篇白篇小说发展的一种趋势,其成功经验对此后的小说创作如《红楼梦》等也有一定的启发、示范作用。
62.75 万字 | 2023-04-22 18:06更新
《后汉书》,“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记载汉朝东汉时期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汉朝东汉时期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89.64 万字 | 2023-04-22 18:13更新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选编。所选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之作为主;其前选入战国、秦汉的部分作品,其后选入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的作品,中间选入少数元结、李翱、张载、晁补之的作品。魏晋六朝之作,只在辞赋类中选晋代张华、刘伶、陶渊明、鲍照的赋各1篇,潘岳的赋3篇,在颂赞类中选晋袁宏的赞1篇。全书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13类,文约700篇,合为74卷。卷首《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和源流。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是代表“桐城派”散文观点的一部选本,曾颇流行。
55.79 万字 | 2023-02-12 21:30更新
《五灯会元》,中国佛教禅宗史书。20卷。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一说绍定间杭州灵隐寺普济编集。有宋宝祐元年(1253)和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两个刻本。宝祐本于清光绪初年始由海外传归,卷首有普济题词,王庸序。卷末有宝祐元年武康沈净明跋。至正本比较流行,为明嘉兴续藏和清《龙藏》所本(清《龙藏》析为60卷)。
72.58 万字 | 2023-03-17 08:19更新
《云笈七签》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他认为的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名《云笈七签》;并称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少畅玄风耳”。
95.54 万字 | 2023-04-14 08:38更新
《南华真经义海慕微》。南宋褚伯秀纂集,约成书于咸淳庚午年。郭象、吕恵卿、林疑独、陈祥道、陈碧虚(景元)、王雱、刘概、吴传、赵以夫、林希逸、李士表、王旦、范应元等十三家注,又加以自己裁断或统论。十三家注之外的音读或义释亦间有杂引。一百零六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54.50 万字 | 2023-03-19 20:51更新
《五灯严统》,书名。二十五卷。明·费隐通容编。收在《万续藏》第一三九册、《禅宗全书》第十七、十八册。作者鉴于《五灯会元续略》偏重曹洞宗语录的辑录,为强调“只有曹洞宗属于青原系,其它宗派均属南岳系”的论点,乃编纂此书,以解明禅门五家法灯相承的系谱。
82.73 万字 | 2023-04-22 08:42更新
《宗鉴法林》,凡七十二卷。清代僧迦陵性音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六册。广泛搜录历代诸师之古则、公案、拈颂,计二七二○条。其所列顺序为:世尊、诸经、应化圣贤、西天祖师、东土祖师、旁出诸祖、未详法嗣者、自大鉴下一世至青原及南岳下三十七世、嗣法未详之尊宿等。因康熙五十一年(1712)春,于塞北之法林寺会集编书,至五十三年夏,镌版完工于京师柏林院之宗鉴堂,故题名宗鉴法林。
67.70 万字 | 2023-04-22 08:47更新
《古尊宿语录卷第》,佛教禅僧语录汇编,共48卷,中国南宋时期禅僧赜藏主编集。“尊宿”,谓受人尊敬的前辈,与“长老”、“大德”义同。书中汇编了自中唐至南宋前期南岳怀让一系(惠能门下两大法系之一)几十家“尊宿”的语录,故名。此书全部照录各家语录,并附有《行状》、《塔记》等,多为《景德传灯录》所不载,对于研究怀让一系的思想和“宗风”特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最出名的是“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呼?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56.97 万字 | 2023-04-23 06:44更新
《唐祝文周四杰传》,长篇章回小说。程瞻庐著。大众书局1932年初版。作品共100回,以唐伯虎卖身相国府、追求丫环秋香的故事为主,同时描写了周文宾和王秀英,文徵明和杜月芳、李寿姑的几桩姻缘以及祝枝山的巧谋妙算;情节生动曲折,充满趣味,基本取自苏州评弹《三笑》和有关民间故事。行文流畅自然,诙谐风趣,有才子格调。程瞻庐(1879—1943),名文棪,字观钦,号瞻庐,又号南园。江苏苏州人。民国著名小说家,其时号称“滑稽之雄”。刻画人物,惟妙惟肖;描摹世情,入木三分。被周瘦鹃推崇为“今之淳于髡、东方朔”。代表作有《唐祝文周四杰传》《新广陵潮》《茶寮小史》《黑暗天堂》等。
62.74 万字 | 2024-07-12 09:38更新
《杂阿含经》原名《相应阿含》,是原始佛教基本经典,是“四部阿含”之一。后世传诵中,误将《杂部》(南传佛教《小部》,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之名称,覆译于《相应阿含》,故名《杂阿含经》。
64.90 万字 | 2022-05-19 17:13更新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 本书为憨山逝世后,其门人通炯所编,并经大儒钱谦益校订。钱氏对憨山甚为推崇,并许憨山与紫柏尊者为明末两大高僧。《梦游集》卷首钱氏序云:“呜呼伟矣哉,大师与紫柏尊者皆以英雄不世出之资,当狮弦绝响之候,舍身为法。(中略)昔人叹中峰辍席,不知道隐何方。又言楚石季潭而后,拈花一枝几熄,由今观之,不归于紫柏、憨山,而谁归乎?
62.82 万字 | 2023-04-22 08:38更新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与现代医学按系统分类有相似之处;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64.96 万字 | 2023-04-30 16:39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