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经》梵文 Mahāvaipulya mahāsamghāta sūtra,佛教经典,属于各种大乘经籍的汇编,简称《大集经》。出现的年代和地区,学者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此经是经过不同历史阶段逐渐汇集编定的,最早出现的时间大概在龙树在世和《大乘起信论》问世之间,即公元2~3世纪。有的学者还认为在龙树以前已经存在的《宝顶经》与此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集经》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编纂,大概在公元400年左右,也有人认为在5世纪以后。巴基斯坦基尔基特有《大集经》的梵文残篇出土。梵本《大集经宝幢陀罗经》即《大集经》中的《宝幢分》。
66.13 万字 | 2022-11-02 16:10更新
《篁墩文集》,作者(明)程敏政,敏政有《宋遗民录》,已著录。是集为敏政所自订。据《千顷堂书目》,尚有《外集》十二卷、《别集》二卷、《行素稿》一卷、《拾遗》一卷、《杂著》一卷。今皆不在此编中,疑其本别行也。敏政学问淹通,著作具有根柢,非游谈无根者比。特以生於朱子之乡,又自称为程子之裔,故於汉儒、宋儒判如冰炭,於蜀党、洛党亦争若寇仇。门户之见既深,徇其私心,遂往往伤於偏驳。如《奏考正祀典》,欲黜郑康成祀於其乡;作《苏氏梼杌》,以锻炼苏轼,复伊川九世之雠,至今为通人所诟厉。其文格亦颇颓唐,不出当时风气;诗歌多至数千篇,尤多率易,求其警策者殊稀。然明之中叶,士大夫侈谈性命,其病日流於空疏,敏政独以雄才博学,挺出一时。集中徵引故实,恃其淹博,不加详检,舛误者固多,其考证精当者亦时有可取。要为一时之硕学,未可尽以芜杂废也。其集名曰“篁墩”者,考新安有黄墩,为晋新安太守黄积所居。子孙世宅於此,故以“黄”为名。自罗愿《新安志》、朱子《文集》所载皆同。敏政乃称“黄”本“篁”字,因黄巢而改,遂称曰“篁墩”,为之作记,且以自号。其说杜撰无稽,然名从主人,实为古义,今亦仍其旧称焉。
89.40 万字 | 2023-02-02 13:03更新
《指月录》,三十二卷。又称《水月斋指月录》。明·瞿汝稷集。万历二十三年(1595)完成,三十年序刊。收在《万续藏》第一四三册。全书系集录自过去七佛至宋·大慧宗杲之禅宗传承法系650人的言行传略而成。卷一至卷三收录过去七佛、应化圣贤、西天祖师(西天二十八祖);卷四收录东土祖师,从菩提达摩到六祖惠能;卷五至卷三十收录惠能下第一世至第十六世;卷三十一、卷三十二为径山大慧宗杲禅师语录。
61.75 万字 | 2023-04-23 06:02更新
《图经衍义本草》。宋·寇宗奭·撰。四十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参校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张氏(卉息)刻晦明轩本,简称明轩本。
53.87 万字 | 2023-04-30 16:19更新
又名《四分律藏》、《昙无德律》。印度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戒律。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60卷。全律由四部分组成,故名。第一部分叙述比丘应遵守的戒律250条;第二部分叙述比丘尼应遵守的戒律348条及受戒、说戒两犍度。第三部分包括从“自恣犍度”到“法犍度”等十五种犍度。第四部分为房舍、杂两犍度及结集法、调部、毗尼增一。律中对比丘、比丘尼平日衣、食、住、行、修习、内部关系、对外关系、议事规则、僧团活动等各方面应遵守的戒律作详细说明,要求比丘、比丘尼在身、口、意三个方面都必须收摄身心,止恶生善,并对违犯戒律者应如何处理也作了明确规定。律中还保存许多佛教史实、印度社会状况史料,是研究古印度社会、佛教史及佛教教团生活的重要资料。亦为唐代律宗依据的基本经典,因此也是研究中国佛教的重要资料。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影响较大的注疏有:唐法砺《四分律疏》十卷、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或六卷、十二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唐怀素《四分律开宗记》十卷等。
64.79 万字 | 2024-03-31 08:55更新
亦称《十七地论》《瑜伽论》。称弥勒述,无著记,唐玄奘译。一百卷。为传说弥勒菩萨授予无著的五大论中最根本者。依瑜伽师修习的次第,论述大乘基本义理,论述禅观及修行果位尤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根本论书。相传弥勒口述,无著记录。有梵文本。中译本有唐代玄奘译,100卷。玄奘前还有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10卷,刘宋求那跋摩译《菩萨善戒经》9卷,陈代真谛译《十七地论》5卷(已散失, 尚存与玄奘本《摄决择分》相同的《决定藏论》3卷)等5个不同节译本行世。中译藏文全译本仍存。古印度最胜子、德光等人对此论作过注疏,有中译汉、藏文2种译本。收入汉、藏文2种《藏经》。分本地、摄抉择、摄释、摄异门、摄事五分。为瑜伽行派和法相宗所依的根本论典。
74.30 万字 | 2024-03-31 08:57更新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广州府增城县甘泉都(今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大儒。湛若水在继承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提出“格物为体认天理”与“为学先须认仁,仁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念,创立了“甘泉学派”,终至自成理学的一大门派,与王阳明的“阳明学”被时人并称为“王湛之学”。
53.77 万字 | 2024-06-23 21:46更新
《鲒埼亭集外编》,书名。清全祖望撰。外编五十卷。有关明清史事、掌故、人物等内容,居全书过半。
53.17 万字 | 2024-06-23 21:51更新
《清宫十三朝演义》是清代许啸天创作的小说,以封建王朝的宫廷生活为题材,以小说的语言演绎历史的真实,这在中国二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的文坛上,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由此问世的一批历史演义小说风靡海内。徐哲身的《汉宫二十八朝演义》、许慕羲的《元宫十四朝演义》、许啸天的《清宫十三朝演义》都是一版再版。尤其是《清宫十三朝演义》,从1926年首次出版至1949年间就重版了将近三十余次,足见其为世人所瞩目。
59.32 万字 | 2024-07-11 17:14更新
为名著续书,是中国一大文化传统。《续三国演义》是明代酉阳野史所作。又名《三国志后传》,全称为《新刻续编三国志后传》,十卷一百四十回。属于《三国演义》的众多续书之一。本书承袭罗贯中《三国演义》拥汉尊刘的基本立场,描绘的是西晋司马氏开国后六十年间晋国“八王”、成汉李特、汉赵刘渊、后赵石勒、东晋王敦、苏峻等逐鹿中原、杀伐征战的兴衰史。
80.48 万字 | 2024-07-12 09:44更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1] 。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语言。
72.30 万字 | 2023-04-14 08:54更新
《封神演义》,明代魔神小说,一百回。演述商末政治纷乱与武王伐商故事,揭露纣王暴虐无道,歌颂周文王、 周武王的“仁慈爱民”,反映了作者的“仁政”思想和主权观念,对周武王顺天时、应民心, 一举取胜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58.48 万字 | 2023-04-22 18:18更新
本书故事情节离奇曲折,跌宕起伏,波澜迭起,义士武艺绝伦,剑仙侠客神通广大,恶道凶僧妖术精奇,天马行空,腾云驾雾,吐剑吞丸,变幻蜞测,使人眼花缭乱,动魄惊心,很具吸引力和可读性。
51.74 万字 | 2023-04-22 18:05更新
《儿女英雄传》描写了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一桩公案,书中的主人公十三妹,其父亲遭朝廷大员纪献唐杀害,十三妹无处申冤,浪迹天涯,学得一身武艺,欲报血海深仇,途中遇到安骥与张金凤,结果还未及为父报仇,纪献唐获罪遭诛。后来经张金凤与众人的撮合,十三妹嫁给安骥。十三妹前段仗义行侠,英气外发;后段嫁为人妇,又尽显儿女情态,堪称儿女英雄之典范。
55.73 万字 | 2023-04-22 18:06更新
《绿野仙踪》是一本世情小说更多于志怪小说。冷于冰在其成仙的道路上,收徒并且帮助其亲人弟子诛杀为祸世间的妖怪。人情关系很多时候影响了原本属于志怪小说的天马行空的特点。从文笔和批注来看,本书也很能反映古代小说的特点,也是明清小说的一个代表。
62.91 万字 | 2023-04-22 18:08更新
《旧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成书于北宋,原名是《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83.43 万字 | 2023-05-02 16:25更新
《西洋记》全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又名《三宝太监西洋记》《三宝开港西洋记》等),是明代罗懋登所著长篇神魔小说。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 全书二十卷一百回,根据郑和下西洋故事敷会而成,全书描写明代永乐年间郑和挂印,招兵西征,王景宏为其副手,共平服三十九国。前十四回叙述碧峰长老出家、降魔及与张天师斗法故事。十五回起写郑和下西洋,得碧峰长老和张天师协助,一路斩妖除魔,慑服诸国事。情节荒诞,文字平庸。
75.62 万字 | 2023-05-19 08:06更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晚清文学家吴趼人创作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通过“九死一生”二十年间的遭遇和见闻,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揭露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
55.57 万字 | 2021-03-31 16:45更新
《民国演义》为蔡东藩所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辛亥革命、孙中山下野、袁世凯称帝、蔡锷讨袁、张勋复辟、五四运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
88.70 万字 | 2022-03-19 19:46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