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是先生弟子记
公是先生弟子记

刘敞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公是先生弟子记〗四卷。宋刘敞(1019-1068)撰。刘敞为北宋著名经学家,世称为“公是先生”,故以其为书名。此编虽题作“弟子记”,似由其弟子记录而成,但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却认为,此书为刘敞自记成问答之言,并非由其弟子记录而成;《四库全书总目》亦说:“盖说言弟子之所记。而文格古雅,与敞所注《春秋》词气如出一手,似非其弟子所能。”书中以问答体,阐述了自己研经后的自得体会,并对王安石的“新学”观点进行了批驳,对程颢、程颐、欧阳修、苏拭等人亦有所指斥。认为“淫声出乎律吕,而非所以正律吕也”,“小道生乎仁义,而非所以明仁义也”。“八音不同物而同声,同声乃和;贤能不同术而同治,同治乃平”。“忘情者自以为达,悖情者自以为难,直情者自以为真,三者异造而同乱”。“学不可行者,君子弗取也;言不可用者,君子弗询也。”“无为而治者,因尧之臣,袭尧之俗,用尧之政,斯孔子谓之无为也”。诸如此论,都为有感而发,盖刘敞所处之时正为三党交证时期,而敞独萧然处于门户之外,故其所论比较平和。至于其称老子之“无为”,则为王安石新法所发;辨孟子之人皆可以为尧舜,则为王安石自命为圣人发,故其说不免稍激。作者为学独抱遗经,猖于声誉,不与伊、洛诸人倾意周旋,故其著作亦一仍其人,在北宋诸儒著作中,独树一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刘敞《墓志》及《宋史·刘敞传》均著录为五卷,《郡斋读书志》作一卷,清修《四库全书》时,厘为四卷。有《四库全书》及《知不足斋丛书》本传世。

2.21 万字 | 2022-03-30 08:11更新

石洞集
石洞集

叶春及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叶春及(1532-1595)字化甫,号石洞,明代广东惠州府归善县人。明朝中后期,叶春及与侄子叶梦熊、海瑞三人声望高于岭南一带,皆文章高古,有良史风,得到时人的称道。叶春及著述宏富,著有《絅斋集》《石洞集》《惠安政书》《肇庆志》《永安志》等传世。《石洞集》18卷,收录《应诏书》、《惠安政书》及各志论、诗文等。

23.75 万字 | 2025-03-10 22:45更新

列仙传
列仙传

刘向 | 传记方志 | 已完结

《列仙传》,古代神仙传记。西汉刘向撰。二卷。 向有《说苑》已著录。宋陈振孙等疑为出自东汉或魏晋方士之手,伪托向作。所记赤松子、黄帝、容成公、老子、吕尚、彭祖、安期先生、王子乔、东方朔、玄俗等七十位仙家事迹。起于赤松,终于玄俗,皆上古三代及秦汉时神仙。后人续补羡门高、刘安、老莱子等。文人多引为戏剧小说资料。明正统道藏本。《汉书·艺文志》无目。《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有两种,皆题《列仙传赞》,刘向撰。一作三卷鬷续,孙绰赞;一作二卷,晋郭元祖赞。唐以后史志均有著录,或二卷,或三卷,皆未题赞人。关于撰人,宋陈振孙,明胡应麟,清纪晓岚、杨守敬以及近人余嘉锡等,都对刘向提出疑议,或以为六朝人伪撰,或以为东汉方士假托,异说纷纭。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以为“惟此外有刘向的《列仙传》是真的”,不是后人伪托。

1.20 万字 | 2025-02-14 20:46更新

杨文敏集
杨文敏集

杨荣 | 诗文别集 | 已完结

《杨文敏集》,又名《文敏集》。诗文别集。二十五卷,附录一卷。明杨荣撰。 杨荣,初名子荣,字勉仁,后明成祖为其改名为荣。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卒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建文二年进士,曾任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少师等职,历事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喜宾客,善应对,事君有体,进谏有方,老成持重,好谋善断,尤长于军事,始终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视。死后赠太师,谥号文敏。 杨荣与杨士奇、杨溥齐名,并称“三杨”。其文学成就略逊于杨士奇,但却超过了杨溥。他久居馆阁,朝廷高文典册,皆出其手,应酬题赠之作,尤为繁富。所作诗文,大都平正典雅,雍容平易,醇实温丽,逶迤有度,透露出一股富贵气,属正宗的台阁体诗文。杨荣与杨士奇同主一代文柄,缺乏新意是他们的共同缺陷。其创作对后来的文学产生极大影响。雍容典雅、空洞乏味的台阁体随之产生,这不能完全归过于三杨,但其创作弱点也很明显。

12.13 万字 | 2025-05-26 19:58更新

棠阴比事
棠阴比事

桂万荣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我国古代法医学著作。一卷。宋代桂万荣撰。刊于1213年。本书载述刑法折狱的一些典型案例。每案皆有四言标题。其中有涉及法医鉴定的内容。现存《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棠阴比事》是继五代时的《疑狱集》与宋代郑克编撰的《折狱龟鉴》之后,又一部记述诉讼活动的书籍。

1.60 万字 | 2023-05-03 15:58更新

醋葫芦
醋葫芦

醉心西湖心月主人 | 世情小说 | 已完结

《醋葫芦》,明代醉心西湖心月主人著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四卷二十回。 这是一部写人物的小说,它用夸张和幽默的笔法写都氏之妒,成珪的惧内,生动有趣。但是它未把人物简单化,都氏对翠苔凶狠、残醋,对成珪严厉粗暴,但对熊二娘却十分疼爱,也写出都氏善良的一面。

14.17 万字 | 2022-03-25 13:15更新

酒经
酒经

朱肱 | 农工百技 | 已完结

《酒经》,又名《北山酒经》,著者北宋人朱肱(字翼中) ,曾在杭州开办酒坊 ,有丰富的酿酒经验。《酒经》载有酒曲13种,除传统罨曲外,还出现了风曲和曝曲,作曲全部改用生料,且多加入各种草药,表明北宋时制曲工艺技术比魏晋南北朝时要进步得多。

1.18 万字 | 2022-03-29 09:21更新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菩提流志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1.20 万字 | 2022-08-23 10:20更新

《贞陵遗事》《续贞陵遗事》辑佚
《贞陵遗事》《续贞陵遗事》辑佚

佚名 | 编年纪传 | 已完结

令狐澄编撰的《贞陵遗事》和柳玭编撰的《续贞陵遗事》均记载唐宣宗轶事,是唐代两部具有小说性质的杂史,在《资治通鉴》中曾被采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惜均已亡佚。详考相关文献可知,令狐澄是令狐楚之子,曾为浙江西道观察使、中书舍人。柳玭是柳仲郢之子,曾为吏部侍郎、御史大夫,后贬为泸州刺史,卒于北归途中。二书佚文在《太平广记》、《资治通鉴考异》、《唐语林》等宋代书籍中有所保留,钩稽考订,前者可得佚文17条,后者5条,前书已为全璧,后者亦过三分之一。

0.55 万字 | 2023-10-08 07:44更新

唐才子传
唐才子传

辛文房 | 传记方志 | 已完结

《唐才子传》共十卷,作者辛文房,字良史,西域人。此书对中﹑晚唐诗人事迹所记尤详﹐也包括部分五代诗人。按诗人登第先後为序。书中保存了唐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对其科举经历的记叙更为详备。传後又有对诗人艺术得失的品评﹐多存唐人旧说﹐其中颇有精辟之见。但所述多有失实﹑谬误之处﹐如谓骆宾王与宋之问唱和灵隐寺﹐《中兴间气集》为高适(实为高仲武)所编﹐李商隐曾为广州都督等。也有因误解材料而造成错误﹐如刘长卿传﹐记权德舆称刘长卿为“五言长城”﹐而据权德舆《秦徵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实是刘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等。 书成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原本10卷﹐明初尚存﹐《永乐大典》在“传”字韵内曾录其全书。但此部分《永乐大典》今亦佚。清《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其他各韵中辑出243位诗人的传记﹐附传44人﹐共287人﹐编为8卷。日本《佚存丛书》有10卷本﹐有278位诗人的传记﹐附传 120人。有清陆芝荣等《佚存丛书》校刻本。又有清《指海》本﹐以日本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用日本本重印﹐另附《指海》本校记。

8.29 万字 | 2024-01-02 09:29更新

高僧传
高僧传

慧皎 | 传记方志 | 已完结

《高僧传》又称《梁高僧传》,是南朝梁僧慧皎撰佛教史书。共十四卷。类传体。所载僧人,从东汉永平十年(67)至南朝梁天监十八年(519)四百五十三年间,共二百五十七人,附见者二百余人。分为十门: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亡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每门都加以评论。此体裁大体为后世僧传所因袭。慧皎自序:“尝以暇日,遇览群作,辄搜捡杂录数十余家,及晋宋齐梁春秋书史,秦赵燕凉荒朝伪历、地理杂篇、孤文片记,并博咨故老,广访先达,校其有无,取其同异。”其资料广泛,不仅可补史阙,且资校勘之用。因当时南北分裂,传载僧人详南而略北,所谓“伪魏僧”者,有四人。

15.47 万字 | 2024-01-02 10:55更新

列女传
列女传

刘向 | 传记方志 | 已完结

《列女传》,西汉刘向编撰。现存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嬖孽传、续列女传等八卷,并有小序与颂。前七卷除首卷母仪传只有十四篇外,均有十五篇传记故事。续列女传有二十篇传记故事,其中陈婴母及东汉以来十六篇非刘向原书中所有。刘向编撰本书的目的,如宋代长乐王回所说:“汉承秦之敝,风俗已大坏矣!而成帝后官赵卫之属,尤自放。向以谓王政必自内始。故列古女善恶,所以兴亡者以戒天子”(《古列女传·目录序》,见上海中华书局:《列女传校注》)。本书收录了自远古至汉代百余位妇女的道德事迹,宣扬儒家“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其中也有对“助夫举业”、“教子有方”,以及忧国爱民等妇女美德的褒扬。此书自汉以来广泛传播,是封建社会对女子进行道德教育的通俗读物。

5.02 万字 | 2024-01-02 10:59更新

书法三昧
书法三昧

佚名 | 文化艺术 | 已完结

《书法三昧》,一卷。书论。元代佚名。此书卷前有明人胡翰序,序中说:此书元时见于都下馆阁名臣家,以此定为元人所作。书中前部是书法三昧歌,四言二十二名,后部是书法八则,有下笔、布置、运笔、学纲目、大结构、结构径庭,发笔先后、名人字体。所论简练明确,无愧三昧之意。颇便初学。元时曾为鲜于枢、赵孟頫等人所宝爱,后归周伯琦携至吴中,世人始知有此一书,伯琦死后书才传出。卷后附洪武十五年(1382年)一跋,盖亦胡翰所记。有《格致丛书》本、《六艺之一录》本、《书法正传》本、《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本。

0.50 万字 | 2024-01-18 08:59更新

上古秘史
上古秘史

钟毓龙 | 神魔幻想 | 已完结

《上古秘史》即《上古神话演义》,是清朝的最后一科举人钟毓龙所著的一部篇章恢弘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记体小说。本书非常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共工触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夸父追日、蚩尤之战等传说......这部书,演说上古史的神话,原想专说夏禹王治水一段故事。但是既然叫 史,必定有一个来源,要说明这个来源,不能不从开天辟地说起。

103.56 万字 | 2024-07-11 17:06更新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佚名 | 历史演义 | 已完结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明代短篇小说集。40卷。又名《七十二朝四书人物》。明刊本题“李卓吾先生秘本”,“诸名家汇评写象”。卷首序署“庚辰秋仲磊道人撰于西子湖之萍席”。日本内阁文库、静嘉堂文库皆有藏本。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残本(缺5—9卷)。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十万卷楼石印本,每卷一图。有总评和旁评,题署同前。这部小说共写了“宰予昼寝”,“公冶苌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有澹台灭明者”等40个故事,各以“四书”中一句话为标题,各写春秋战国时一个人物。其中以“子路问路”、“孝哉闵子骞”、“公输子之巧”写得比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文学性较强。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这四十篇文字正文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源于《四书》,每卷题目也均取自《四书》中的原句。因其所描写的《四书》中提及的人物分属于春秋列国,“那时天下有七十二国”(卷三五),故冠之以“七十二朝人物”。

34.09 万字 | 2024-07-16 08:10更新

神异典二氏部汇考
神异典二氏部汇考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主要对辑录历代图书中有关佛教的事迹进行考证汇编。

2.77 万字 | 2024-08-26 08:31更新

郭店楚墓竹简
郭店楚墓竹简

佚名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郭店楚墓竹简,是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竹简,共804枚,为竹质墨迹。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楚简包含多种古籍,其中三种是道家学派的著作,其余多为儒家学派的著作,所记载的文献大多为首次发现,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而且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郭店楚简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3.06 万字 | 2024-10-28 19:29更新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

佚名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撰人不详。约成书于明朝中叶。八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本书言堪舆之学,宣称选择福地吉辰为亲人安葬,是为完成孝道,故书名「堪舆完孝录」。堪舆之要,在于选择地形地气和七政(日月五星)造命年月。本书前二卷各三十章,大抵引述前人之言,略论龙穴砂水、山向形势、阴阳气运、七政五行。后六卷分别详述选择福地吉辰之条例,如阴阳五行,造命格,七政运用,众星躔度,五运六气,九官三元。总之,本书所述判断星宿时辰、山川地脉,基穴方位,以及安葬仪式等内容,皆为古代星象家和风水先生之说。

8.14 万字 | 2024-11-04 19:37更新

型世言
型世言

陆人龙 | 历史演义 | 已完结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陆人龙著,陆云龙评点。《型世言》是一部明代崇祯年间刊行的话本小说集,自明末清初以来,湮没已久,不为人知。1987年,台湾东吴大学吴国良教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陈庆浩先生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型世言》存本。一时,此书引发轰动,大有“洛阳纸贵”之势。1992年11月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出版影印本。大陆方面,江苏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4月、中华书局于1993年7月分别排印出版。之前流传的诸多《三刻拍案惊奇》版本均来源于此书。此书虽被称为“三刻拍案惊奇”,然质量委实不佳,故事情节颇为平淡,说教味过重,无法与“三言二拍”并列。

34.62 万字 | 2025-01-18 10:25更新

七国春秋平话
七国春秋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 已完结

《七国春秋平话》,佚名著。本书被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之底本,全书叙述春秋战国时期乐毅伐齐的故事,涉及乐毅、孙膑的斗法,鬼谷先生大破迷魂阵之类的情节,神怪色彩尤为浓厚。本书原与《武王伐纣平话》《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和《三国志平话》四种元人平话合称为“元人平话五种”连续出版,以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和日本仓石武四郎影印本为底本整理重排。

3.67 万字 | 2025-01-18 10:36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