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楼外史》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一名《芙蓉外史》。四十回。题“霅溪八咏楼主述,吴中梦花居士编”,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字林沪报馆铅印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上海文海书局石印本。
19.55 万字 | 2022-08-01 20:57更新
杀子报案又名“清廉访案”、“通州奇案”、油坛计,是清末著名奇案之一,记载于清光绪丁酉年(1897年)敬文堂刊本。有一说法认为此案应属于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只是1985年周楞伽教授在将清末四大奇案编著成书时,鉴于“四大奇案”中“杀子报案”内容秽亵残忍,不宜过分渲染,另记述了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的太原奇案取而代之。《杀子报》内封题“清代实事风流奇案”字样,署“灵岩樵子校勘”,内有寡妇徐氏与僧人纳云私通.其子官保偶遇,徐氏和纳云惟恐坏事败露,乃合谋杀害亲子,并强迫女儿金定参与碎尸灭迹之事,就有戏曲《杀子报》流传,因其色情、凶杀和恐怖,1950年文化部宣布停演此戏
4.85 万字 | 2022-08-01 21:03更新
本书全称《新说生花梦奇传》,不著撰人,只题“古吴娥川主人编次”。首有序,后署“时癸丑初冬古吴青门逸史石仓氏偶题”。全书共十二回,分元亨利贞四集。书中第一回有一入话,述康熙九年(1670)苏州吴江县耿村魏二、许十一官与殷胜姐、顾一姐的婚姻事,并云“最切近的新闻”,据此可知序中所署“癸丑”当为康熙十二年(1673)。 序云:其书“笔墨之妙,曲折变幻”,“几于梦笔生花”。“何花非梦,何梦非花,请颜之曰《生花梦》。”是为书名的由来。
9.79 万字 | 2022-08-03 20:29更新
《扫迷帚》,是清末反迷信文学作品中的代表性作品,一部反对迷信风俗的书。书中详细叙述了江南一带迷信风俗的诸种表现。可谓洋洋大观。卷首开宗明义。指出迷信是阻碍中国进化的大害。
3.49 万字 | 2022-08-03 20:31更新
《瓯北诗话》是清代中国诗歌理论批评著作。共十二卷。赵翼撰。《瓯北诗话》前十卷选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10家诗,后两卷论及韦应物、杜牧等人及诗格、诗体、诗病诸问题。作者论诗主性灵反对荣古虐今,强调争新与独创,注重以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来评骘历代诗人诗作。书中对历史考证尤为着力,涉及对诗人及其环境、生平遭遇,书中史料的考订,对进一步研究历代诗人诗作有重要帮助。在对具体人物及其身平事件的评述中,彰显了中国古代正统思想!
10.68 万字 | 2022-08-03 20:39更新
梅氏藏本《水浒传》又称,《古本水浒传》或《古本水浒》,初由江苏常熟医生、藏书家、小说家梅寄鹤发现,被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是《水浒传》的一个古老但长期被埋没的、甚至《水浒传》作者最初的版本。但是此说也被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并不属实,这一观点认为此书实为清朝或民国时所作。双方各有理据,此书成书年代和作者仍有争议。梅氏藏本《水浒传》共一百二十回,前七十回与金圣叹评点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基本一致,后五十回则与现存任何其他《水浒传》版本不同。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一般所称“梅氏水浒”或“古本水浒传”等,即指此书后五十回部分。
26.07 万字 | 2022-08-07 21:45更新
《守宫砂》,明清通俗小说,佚著者。属传奇历史演义小说,全书120回,正如作者序中所言“稗史”“助正史之不足”,讲述明武宗时的英雄豪杰和忠奸贤良事。
29.37 万字 | 2022-08-07 21:48更新
《十尾龟》是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为晚清文人陆士谔所写的一部章回体小说,描写了清朝末年上海滩的故事。共四编四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911)。《十尾龟》四编四十回,小说书目书多未著录,惟见《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著为残本,录其第三编十四回回目。此全本极罕见。书叙旧上海十里洋场的魅魉生活:土财主、洋买办、暴发户、留学生、商号老板、军政官吏、掮客、帮闲、骗子、小姐、姨太太……把这许多人投入到乌烟瘴气的旋涡里,揭示了当年由封闭步入开放初期种种社会现象,颇有认识价值。作者陆士谔是近代著名多产小说家,在清末已著有小说二十四种,入民国后又有六种作品问世。
28.27 万字 | 2022-08-07 21:54更新
《双龙传》为清末小说家储仁逊作品,讲述了嘉庆初年,嘉庆皇帝微服私访以及刘墉智斗和珅的故事。小说共五回,三万余字。卷端下有“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志”印,版心下有“莳心堂”印。疑为储仁逊。储仁逊,字拙庵,号卧月子,又号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祖籍章武,世居天津带河门外,生于清同治甲戌(1874)年二月初四,卒于民国戊辰(1928)年十二月。持身狷介,毕生布衣布履。精医卜堪舆之术,设馆沽上,课毕,尝卖卜于金华桥畔,所得卦金,悉以周恤亲故,不使有余。
1.79 万字 | 2022-08-08 13:07更新
《宋太祖三下南唐》是清代白话长篇神怪史话小说。全称《赵太祖三下南唐被困寿州城》,又名《侠义奇女传》《第一侠义奇女传》。 五十三回。题“好古主人撰”,其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咸丰年间。《宋太祖三下南唐》也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全文虽然有许多是神道仙术,但是主干是按着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编写的,这种基于历史脉络而添加了作者的联想和扩展的写作方法,使得此书更具有吸引力,也有较强的说服力。
15.54 万字 | 2022-08-10 13:45更新
《典论》,三国时代曹丕所著,写于曹丕做魏太子时期,原有22篇,后大都亡佚,只存《自叙》《论文》《论方术》三篇。曹丕的《典论》是一部有关政治、文化的论著,全书大概在宋代亡佚,今仅存《自叙》、《论文》两篇较为完整。《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篇文学专论,也是汉魏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
0.82 万字 | 2022-08-10 14:28更新
《唐钟馗全传》是明代无名氏撰长篇小说,四卷,三十五回。又名《钟馗斩妖传》《钟馗降妖传》。 该书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其内容叙述唐玄宗时海州钟惠之妻谭氏梦吞红日,生下一子,取名钟馗。钟馗从小面貌奇异,乐善好施,玉帝命天使赐之笔剑,以纪人间善恶,收天下妖魔。后钟馗赴京应试,中头名状元,唐皇嫌其貌丑,逐黜不用,钟馗愤而触阶身亡。死后的钟馗奉玉帝之命游诸地狱,稽查善恶,并屡降妖鬼。唐皇诏吴道子图钟馗像供奉于内廷,敕封护国佑民降妖大元帅。全书由一则则长短不一的故事组成,故事结构单一。
2.88 万字 | 2022-08-11 10:22更新
左思,西晋文学家。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年不详。他家世业儒学。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泰始八年(272)前后,因其妹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左思作品旧传有集 5卷,今存者仅赋两篇,诗14首。《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左思的作品收录于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0.52 万字 | 2022-08-12 15:25更新
《铁花仙史》,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二十六回。题“云封山人编次,一啸居士评点”,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本衙藏板本,藏大连图书馆;清康熙恒谦堂刊本,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清光绪十八年(1892)申浦石印本,藏郑州大学图书馆。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才子佳人小说选刊”排印本衙藏板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恒谦堂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本衙藏板本。
14.09 万字 | 2022-08-13 10:41更新
《听月楼》是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又名《听月楼全传》《第一情书听月楼》《第一情书》《第十九种奇情传》,二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为清嘉庆二十年(1815)忠恕堂刊本,藏浙江大学中文系资料室;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积秀堂刊本;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同文堂刊本,藏郑州大学图书馆。 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忠恕堂刊本,1993年华夏出版社《明清言情小说大观》、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忠恕堂刊本。
6.76 万字 | 2022-08-13 10:45更新
《无耻奴》 是一部清代小说,铅印三集,十卷四十回。作者是苏同。叙述主角江念袓寡廉鲜耻,贪赃枉法,巴结洋人,卖国求荣,最后落得一场空的故事。
16.27 万字 | 2022-08-14 20:06更新
清代著名道士刘一明所作《西游原旨》,以道家的观点解读《西游记》,认为《西游记》是一部“证道书”,是借故事情节来阐扬“金丹大道”。原书收录一百回《西游记》原文,并在每回原文下附录刘一明评注。因篇幅所限,《西游原旨》删去《西游记》原文,只保留刘一明评注,以“悟元子曰”标明。 本书是《西游记》传播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清代众多《西游记》证道本之一。书中对小说中所反映出的关于儒释道三教思想等中国传统思想进行了阐发,对小说中的世俗人情等也有许多精辟的阐述。
30.03 万字 | 2022-08-17 19:47更新
西太后秘史演义,李伯通著,8册32回,民国十年(1921)国史小说社出版。原名《慈禧垂帘》,又称《慈禧演义》,网上多称《西太后艳史演义》。该书叙述慈禧从兰儿到西太后的一生,以及慈禧垂帘听政其间的内政外交、军国大事。作者著书时,清亡未远,所述内容多半离史实较近;但也不乏不经之谈,比如说慈禧是武则天转世、李莲英是张宗昌转世,洪秀全本不姓洪原来姓郑,等等。虽然末尾也说“再不革命,是无天理”,但行文大半还是以清廷为正统,谈到天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等,未免有失之偏颇处。
25.17 万字 | 2022-08-17 19:50更新
简称《宝积经》。唐菩提流志等译。一百二十卷。分四十九会。魏晋至唐诸译家以不同经名陆续译出二十三会,八十一卷,称“旧译”;菩提流志新译出二十六会,三十九卷,称“新译”。此经为新旧译合编本。为一部大乘经丛书,以般若为本,泛论大乘教义之各个方面,内容颇为丰富。每一会相当于一部经。如有论述般若性空的《文殊说般若会》,有论“如来藏”的《胜鬘夫人会》,论菩萨六度四摄四无量的《菩萨藏会》,宣说净土法门的《无量寿如来会》,说出家在家法的《郁伽长者会》,说佛身口心三密的《密迹金刚力士会》等。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编入此经的部分会的单译本、异译本达四十余种,皆收入《大正藏》第十一、十二册。
110.17 万字 | 2022-08-22 11:1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