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文总集繁多,但仅选明人自己诗文作品的总集数量相对较少.何乔远《皇明文徵》基本上可以说是第一部反映有明一代诗文概况的总集.虽其编纂的的体例与前人编选总集相较无多大发明,但在选录标准上有自己独到之处.另外,无论是何乔远本人的文学观点,还是《皇明文徵》自身的编纂思想,都对黄宗羲编纂《明文海》产生了较大影响.
-
杨文敏集
《杨文敏集》,又名《文敏集》。诗文别集。二十五卷,附录一卷。明杨荣撰。 杨荣,初名子荣,字勉仁,后明成祖为其改名为荣。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卒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建文二年进士,曾任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少师等职,历事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喜宾客,善应对,事君有体,进谏有方,老成持重,好谋善断,尤长于军事,始终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视。死后赠太师,谥号文敏。 杨荣与杨士奇、杨溥齐名,并称“三杨”。其文学成就略逊于杨士奇,但却超过了杨溥。他久居馆阁,朝廷高文典册,皆出其手,应酬题赠之作,尤为繁富。所作诗文,大都平正典雅,雍容平易,醇实温丽,逶迤有度,透露出一股富贵气,属正宗的台阁体诗文。杨荣与杨士奇同主一代文柄,缺乏新意是他们的共同缺陷。其创作对后来的文学产生极大影响。雍容典雅、空洞乏味的台阁体随之产生,这不能完全归过于三杨,但其创作弱点也很明显。
-
苏轼集
《苏轼集》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
泉翁大全集
《泉翁大全集》,诗文别集。明湛若水(号甘泉)著。八十五卷,续编三十三卷。本集主要收入其语录,诗文仅数卷。大全集有嘉靖十九年(1540)岭南朱明书院刊本,续编有嘉靖三十四年刊本。
-
慈湖遗书
《慈湖遗书》,诗文别集。宋杨简(世称慈湖先生)著。今传本十八卷。前五卷,序记书跋等九十余篇;卷六,赋六首,诗一百余首;卷七至卷一六,为《家记》;卷一七,为《纪先训》;卷一八,行状等。《续集》二卷:卷一,杂文七十余篇;卷二,为《孔子闲居解》。据《宋史》本传,简所著有《甲稿》、《家记》诸集,其目甚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亦载其撰《孔子闲居讲义》一卷、《慈湖遗书》三卷、《慈湖甲稿》二十卷等。则今传本既非原本《慈湖遗书》,亦非原本《慈湖甲稿》;乃明时周广综合诸书遗佚,重新编次而成。有明嘉靖四年(1525)刻本及明抄本传世。清丁丙《慈湖遗书跋》云:“钞本多文数十篇,其目次亦不同”。又有《四库全书》本,内容同于明刻本,但编次稍有差异,即卷一八为《续集》第一卷之杂文;而《续集》第一卷为《孔子闲居解》;最后为行状。又有张寿镛《四明丛书》本,亦据刻本著录,附清冯可镛辑《补遗》一卷,得诗文十余篇;张辑《附录》一卷,收诸家序跋十余篇,《年谱》三卷,《著述考》一卷;内容较《四库全书》本完备。
-
遗山文集
遗山文集,又名《遗山集》、《遗山先生文集》,是元好问诗文集。最初由严忠杰在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编录成集,张德辉类次,前有李治、徐世隆二序,后有杜仁杰、王鹗二跋,诗文共四十卷。元刻中统本《遗山先生文集》收诗1280首,编为十四卷,只分体不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