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诗文别集 > 晚明二十家小品
晚明二十家小品

晚明二十家小品

施蛰存
13.69万 字 总点击 6939 推荐票 306

《晚明二十家小品》,小品文选集。二十卷。今人施蛰存编。成书于一九三五年。按作者分卷编次,本书选录了二十位晚明文人的小品散文,每位作家的作品辑为一卷,共二十卷。依次是:徐文长、陆树声、李本宁、屠赤水、虞长孺、汤若士、袁伯修、袁中郎、袁小修、曹能始、黄贞父、张侗初、李长蘅、程孟阳、钟伯敬、谭友夏、刘同人、陈明卿、王季重、陈眉公,共收小品二百七十七篇。晚明二十家小品

书友评论
《晚明二十家小品》,小品文选集。二十卷。今人施蛰存编。成书于一九三五年。按作者分卷编次,本书选录了二十位晚明文人的小品散文,每位作家的作品辑为一卷,共二十卷。依次是:徐文长、陆树声、李本宁、屠赤水、虞长孺、汤若士、袁伯修、袁中郎、袁小修、曹能始、黄贞父、张侗初、李长蘅、程孟阳、钟伯敬、谭友夏、刘同人、陈明卿、王季重、陈眉公,共收小品二百七十七篇。晚明二十家小品
最新章节 :   耕樵问答 更新时间 : 2022-12-03 10:19

同类推荐
  • 杨文敏集

    作者 : 杨荣

    《杨文敏集》,又名《文敏集》。诗文别集。二十五卷,附录一卷。明杨荣撰。 杨荣,初名子荣,字勉仁,后明成祖为其改名为荣。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卒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建文二年进士,曾任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少师等职,历事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喜宾客,善应对,事君有体,进谏有方,老成持重,好谋善断,尤长于军事,始终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视。死后赠太师,谥号文敏。 杨荣与杨士奇、杨溥齐名,并称“三杨”。其文学成就略逊于杨士奇,但却超过了杨溥。他久居馆阁,朝廷高文典册,皆出其手,应酬题赠之作,尤为繁富。所作诗文,大都平正典雅,雍容平易,醇实温丽,逶迤有度,透露出一股富贵气,属正宗的台阁体诗文。杨荣与杨士奇同主一代文柄,缺乏新意是他们的共同缺陷。其创作对后来的文学产生极大影响。雍容典雅、空洞乏味的台阁体随之产生,这不能完全归过于三杨,但其创作弱点也很明显。

  • 慈湖遗书

    作者 : 杨简

    《慈湖遗书》,诗文别集。宋杨简(世称慈湖先生)著。今传本十八卷。前五卷,序记书跋等九十余篇;卷六,赋六首,诗一百余首;卷七至卷一六,为《家记》;卷一七,为《纪先训》;卷一八,行状等。《续集》二卷:卷一,杂文七十余篇;卷二,为《孔子闲居解》。据《宋史》本传,简所著有《甲稿》、《家记》诸集,其目甚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亦载其撰《孔子闲居讲义》一卷、《慈湖遗书》三卷、《慈湖甲稿》二十卷等。则今传本既非原本《慈湖遗书》,亦非原本《慈湖甲稿》;乃明时周广综合诸书遗佚,重新编次而成。有明嘉靖四年(1525)刻本及明抄本传世。清丁丙《慈湖遗书跋》云:“钞本多文数十篇,其目次亦不同”。又有《四库全书》本,内容同于明刻本,但编次稍有差异,即卷一八为《续集》第一卷之杂文;而《续集》第一卷为《孔子闲居解》;最后为行状。又有张寿镛《四明丛书》本,亦据刻本著录,附清冯可镛辑《补遗》一卷,得诗文十余篇;张辑《附录》一卷,收诸家序跋十余篇,《年谱》三卷,《著述考》一卷;内容较《四库全书》本完备。

  • 苏轼集

    作者 : 苏轼

    《苏轼集》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 泉翁大全集

    作者 : 湛若水

    《泉翁大全集》,诗文别集。明湛若水(号甘泉)著。八十五卷,续编三十三卷。本集主要收入其语录,诗文仅数卷。大全集有嘉靖十九年(1540)岭南朱明书院刊本,续编有嘉靖三十四年刊本。

  • 解学士文集

    作者 : 解缙

    《解学士文集》,诗文别集。十卷,其中诗四卷。明解缙撰。解氏冤死后,家被籍没,诗文稿零落。明英宗天顺(1457—1464)初,黄谏慕其人,方始辑其遗稿。黄在序中曾缕述辑解缙诗文之难。缙天才骏发,属文作诗多不留稿,另外由于缙遭遇奇特,生前即享大名,冒名顶替之作亦颇不少。黄谏初编,仅在京师“遍求士大夫家及闻人口诵而录之”,加自己所藏者,共得古、今诗二百五十五首、文十七篇,编校成集,分为六卷,托人刊刻。此为缙身后第一个诗文集刻本。六卷本行世后又从友人手中及解缙经行之地收录一些解缙诗文,按地里岁月远近编为三十卷,名为《解学士先生文集》,刊于天顺八年(1464),前有黄谏、蔡朔二序。此本传世较少,近世藏书家很少寓目,可想在明代流播似亦未广。明世宗嘉靖(1522—1566)间,罗洪先与缙从孙解桐在三十卷本基础上(从此本首录黄、蔡二序,可知罗、解曾见黄氏刻本),蒐辑散亡,稍剔其伪,重编缙集,分为十卷,其中诗集部分,先将应制之作另编一卷,排在集首,其他按体编排,依次为四古、五古、五律、五绝、五排、七古、七绝、七律、赋、词等。此本刊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传世稍多。清圣祖康熙间,缙十世孙解悦重编解集,并加补葺校勘,厘为十六卷,诗五卷,刊于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另有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