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其生平事迹不可详知。据《北史》《北齐书》本传记载,刘昼生活的年代,正是南北分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时期,北朝为异族统治,其所撰《刘子》一书,针对当时社会时弊,提出了自己治国安民的政治主张及为国建功立业,施展个人才能的抱负。《抱经堂文集》卷二2《刘子·跋》日:“其书首言‘清神’‘防憨’‘去情’‘韬光’,近干道家所言。
-
石洞集
叶春及(1532-1595)字化甫,号石洞,明代广东惠州府归善县人。明朝中后期,叶春及与侄子叶梦熊、海瑞三人声望高于岭南一带,皆文章高古,有良史风,得到时人的称道。叶春及著述宏富,著有《絅斋集》《石洞集》《惠安政书》《肇庆志》《永安志》等传世。《石洞集》18卷,收录《应诏书》、《惠安政书》及各志论、诗文等。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
家范
般人只知道司马光有一部治国的书叫《资治通鉴》,却很少有人知道司马光还有一部齐家的书叫《家范》。《家范》并不是仅仅讲如何治家的问题,司马光在《家范》卷首引用《大学》里的一段话,来阐明他写《家范》的目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司马光自己也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古人把齐家和治国看得同等重要,甚至认为齐家是本,治国是末,“本乱而末治”是不可能的。家都管不好,子弟都教育不好,怎么能出来教育别人呢?所以,司马光是把齐家提到治国的高度,来写《家范》的。所谓“圣人正家以正天下者也”。
-
疑狱集
《疑狱集》是五代后晋和凝、和蒙(㠓)父子编著的法学著作,共4卷 ,辑录了汉至五代的情节复杂 、争讼难决而最后获得了正确处理的案件,包括御史奏状、李崇还儿、丙吉辨影、黄霸戮乱、严遵壁听、赵和籍产、若水留狱、敏中密访等100例 。书前有蠓序,及至正十六年杜震序。陈振孙《书录解题》称,《疑狱》三卷,第一卷为凝:队后二卷为蠓书。今本四卷,疑后人所分也。《补疑狱集》六卷,明张景所增。景,号西墅,汝阳(安徽阜阳)人。嘉靖进士,官监察御史。自此,共一百八十二条,所汜皆平反冤狱,抉摘奸佞之事,俾司宪者触类旁通,以资启发,虽事实人情万变,但不可限于成法、常规,而须推寻故迹?举一反三。然内容庞杂,体例欠佳,多有讹误。
-
长春真人西游记
《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国古代地理游记。李志常撰。书成后世间传本极少,清时经考订刊印得以广为流传,有近人王国维、张星烺等注释本。是了解蒙古早期社会历史的一部重要史籍。金宣宗兴定五年(公元1121年),全真教长春真人邱处机,奉成吉思汗之召,赴西域觐见成吉思汗。此书是邱处机的弟子李志常,记述邱这次西游的见闻录。采用日记式,使人有如亲临其境之感。成书于元睿宗拖雷监国期间。至清乾隆十 六年(1795),稿本始为钱大昕、段玉裁在苏州元妙观发现,并刊行于世。《长春真人西游记》以记述所经山川道里及沿途所见风俗人情为主,兼及丘处机生平,是研究13世纪漠北、西域史地及全真道历史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