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义例纂要
摩诃止观义例纂要

从义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六卷。又称纂要、止观义例纂要。宋代从义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九册。乃荆溪大师之止观义例之注释书。本书首述止观义例之大意及撰述之由来,次释本文,复引书中之主要文句以成立自说,引用诸多内典、外典,对止观义例作极详细之解释。

32.92 万字 | 2025-03-27 08:50更新

心赋注
心赋注

永明延寿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四卷。宋·永明延寿述。明·崇祯七年(1634)刊行。又名《注心赋》。收在《卍续藏》第一一一册、《禅宗全书》第三十九册。永明延寿,字仲玄,赐号‘智觉禅师’,天台德韶法嗣、大鉴下十二世、法眼三世。宋太祖建隆二年(961)住永明寺,达十五年;开宝八年(975)示寂。本书是师于永明寺时之著述,主要依据《楞伽经》中‘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一语,以赋绝待灵知之一心,并引用诸经论自作注释。在本书中,师谓此心系‘觉王同禀,祖胤亲传,大开真俗之本,独标天地之先,常为诸佛之师,能含众妙。恒作群贤之母,可谓幽玄。灵性有珠,该通匪一。千途尽向于众生,万象皆从于此出。’‘可谓履道之通衢,悟宗之真诀。’阐明统合一代时教应归入此一心。书中注释部份所引用之经论颇多,有《楞严》、《净名》、《金刚》、《圆觉》、《涅槃》、《法华》、《华严》等诸大乘经;《大智度论》、《肇论》、《释摩诃衍论》、《起信论》、《唯识论疏》等诸论,以及《高僧传》、《永嘉集》、《信心铭》、《证道歌》等书。卷末另附有〈音释〉一卷。

34.03 万字 | 2025-03-22 11:46更新

天如惟则禅师语录
天如惟则禅师语录

天如惟则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天如惟则禅师语录,九卷,元惟则说,善遇编,杨宗瑞序,危素序,李祁序,远者图序,又云佛心普济文慧大辩禅师语录,内题师子林天如和尚语录,第九卷名剩语集,似有阙文,附菩提正宗寺记。南岳下第二十三世,嗣中峯本。

38.68 万字 | 2024-03-19 19:27更新

辟妄救略说
辟妄救略说

密云圆悟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辟妄救略说》,凡十卷。又作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明代僧密云圆悟(1566~1642 )着,侍者真启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圆悟之法嗣汉月法藏主张一‘○’(圆相)为千佛万佛之祖,并反对曹洞宗抹杀五家宗旨,遂着五宗原,乃引起一场禅林间之论诤,其后汉月之法嗣潭吉弘忍复作五宗救以辩护其师之说。本书作者圆悟则以为禅宗不立文字,更无‘○’之相貌为千佛万佛之祖;有此一‘○’,禅宗慧命势将断绝,为免后世禅门弟子误入邪见,妄认一‘○’而不自悟,乃述此书以阐扬佛法大意。清世宗亦著有拣魔辨异录一书,驳斥汉月等之见解。

36.18 万字 | 2024-03-20 10:33更新

华手经
华手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梵名Kus/ala -mu^la-sam!graha 。凡十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华首经、摄诸善根经、摄诸福德经、摄善根经、摄福德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记述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现神力,摄四众,十方菩萨皆来聚集,手持莲花供养佛陀,佛陀为断除彼等之疑惑而宣说大乘菩萨得道经过、毁谤大乘行者之苦报及护持佛法、造像功德等。经名华手,即缘于诸菩萨手持花供养佛陀之故。

45.80 万字 | 2025-03-23 00:49更新

太上黄箓斋仪
太上黄箓斋仪

杜光庭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太上黄箓斋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编集删定,书成于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原书五十八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按黄箓斋乃道教灵宝六斋之一,主要用于为人拔度九祖罪根,拯济幽灵,谢罪祈恩,禳灾致福。自南朝陆修静撰集黄箓斋仪之后,六朝隋唐道士常修此斋。本书即唐末杜光庭编集删改前代各类黄箓斋仪而成,共收入斋仪五十八种。全书可分为四部分:卷一至卷九为黄箓斋第一、二、三日早午晚三朝行道仪, 卷十至四十汇集各种专门斋法之三时行道仪,分别用于太子降诞、特敕为臣下消灾、人臣为国消灾、安宅、忏禳疾病、三元行道、普度幽魂、迁拔、解考等斋事, 卷四一至四八为各种忏悔科仪,如士庶消灾方忏、安宅行道忏、荷恩感瑞忏、人臣为国忏、解考忏等等; 卷四九至五八为各种黄箓斋醮杂仪,如言功拜表、散坛设醮、转经、投璧等等。以上各种斋仪之行仪节次及所用祝文咒赞等多大同小异。其通行之仪式节次有唱赞、诵咒、上香、散景、礼师存念、鸣法鼓、启请、称法位、读词、礼方、步虚旋绕、发赞等等。所用咒符祝赞等仪文,皆引自灵宝诸经。

48.17 万字 | 2025-03-24 17:28更新

锋剑春秋
锋剑春秋

黄淦 | 神魔幻想 | 已完结

《锋剑春秋》或谓黄淦撰,约作于嘉庆初期,晚出本改名为《后列国志》、《万仙斗法兴秦传》。由《秦始皇平话》发展而来。书述天运轮回,生杀有定,嬴秦必将一统六国,生灵难免涂炭。孙膑欲报父兄仇,救燕齐民,逆天而行,与王翦、海潮、毛奔对阵,神怪法宝,层出不穷。然最终由三清师长说合,忍痛归山,不涉红尘,免于劫数。此书初看,用语杂沓,不脱话本规模,然生动传神之笔间出。其神魔斗法之描写,远不如《封神演义》,然写孙膑逆天而行,欲挽大厦之将倾,颇具悲剧色彩,反映出人之渺小,生之无奈。在神魔类小说中别具一格。

35.90 万字 | 2024-04-28 21:37更新

文简集
文简集

孙承恩 | 诗文别集 | 已完结

《文简集》,又称《瀼溪草堂稿》。诗文集。明孙承恩撰。五十八卷。 承恩字贞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正德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谥文简。承恩博稽宏览,为文深厚尔雅。是集为其门人杨豫孙、董宜阳等编。凡四十一万字。卷首有陆树声序。正文含疏、表、讲章七卷,赋、诗、词、曲十九卷,杂文等三十二卷。其文纯正怡雅,有明初作者之遗风,与七子相异。有万历十一年(1583)刊本,《四库全书》本。

36.41 万字 | 2024-08-27 10:27更新

荥阳外史集
荥阳外史集

郑真 | 诗文别集 | 已完结

《荥阳外史集》,明代诗文别集。100卷。郑真撰。郑真是元代学者郑觉民(字以道)之子,明代洪武四年(1371)乡试第一,授临淮教谕。早年与宋濂齐名,但一生偃蹇,名位不显,其集流传很少。《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将其编入别集类,但《四库全书》本是残本,仅存70卷,此外并未见到其他完整的版本,所以这70卷残本亦颇足珍贵,曾影印收入《四库珍本丛书初集》。卷首及卷1-6原缺,卷7-13为记,卷14-20缺,卷21-30为序,卷31-32缺,卷33-43为书、说、题跋杂识等各体文,卷44缺,卷45-57为碑铭、传、铭等各体文,卷58-59缺,卷60-68为表、策题等各体文,卷68-86缺,卷87-96为各体诗,卷97为“同年录”,卷98为“濠梁录”,卷99为“进牌录”,卷100为“归程录”。除所缺各卷,行文中仍有缺失。《四库全书总目》评本集:“今观所作,虽不能与濂(指宋濂)并惊词坛,而义有根柢,词有轨度,与濂实可并肩。未可以名位之升沉,定文章之优劣也。”

37.73 万字 | 2024-08-28 09:20更新

西湖二集
西湖二集

周清原 | 世情小说 | 已完结

《西湖二集》是明代一部短篇平话小说集,刊行年代大概是在明末崇帧年间。著者署名周清原,别署济川子,武林人。他的事迹很难查考。《西湖二集》共三十四卷,包含平话三十四篇,都是说发生在西湖上的故事。

33.45 万字 | 2023-04-22 18:19更新

喻世明言
喻世明言

冯梦龙 | 世情小说 | 已完结

《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明代刊行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它同《喻世通言》、《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是冯梦龙编纂的宋元明话本小说总集,历来被誉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宝库。 《喻世明言》有作品40篇,包括三部分:一是宋元说话人的话本,二是明人的话本和拟话本,三是冯梦龙自己的作品。前两种作品也都经过冯梦龙的加工、修改。据专家考证,《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简贴僧巧骗皇球妻》、《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可能是宋人话本;《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杨八老越国奇逢》、《木棉庵郑虎臣报冤》、《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可能是明人(含妈冯梦龙)的作品。其他篇目的年代,已经难以考证。

38.28 万字 | 2023-04-22 18:03更新

三刻拍案惊奇
三刻拍案惊奇

陆人龙 | 世情小说 | 已完结

《三刻拍案惊奇》是明代陆人龙创作的一本拟话本小说。由钱塘陆人龙编撰,陆云龙评点,原名《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崇祯五年峥霄馆书坊刊行,八卷四十回,为拟话本小说。《型世言》一书,流传稀少,大概问世十年后,已难见该书。崇祯十六年前后,江南书贾将其改纂,照原书版式翻刻了其中三十回,为每回新拟了 回目,将书名改为《三刻》,作者亦改署梦觉道人、西湖浪子。

31.83 万字 | 2023-04-22 18:08更新

魏阉全传
魏阉全传

佚名 | 历史演义 | 已完结

《魏阉全传》讲述魏忠贤的故事,魏忠贤初名辰生,祖籍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生于临清。魏忠贤(1568年-1627年10月19日),原名魏四,入宫后改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忠贤,表字完吾。中国明朝末期宦官。

34.83 万字 | 2023-04-22 18:10更新

永庆升平前传
永庆升平前传

姜振名 郭广瑞 | 侠义公案 | 已完结

《永庆升平前传》,九十七回。清·郭广瑞编。原书不题撰人。据卷首郭广瑞光绪辛卯年(1891)书序所言,此书系咸丰年间由姜振名演说流传,由郭广瑞据哈辅原演说“录成四卷”,“增删补改”,得“百数回”,交宝文堂刊本。可知编订者为郭广瑞,字筱亭,别号燕南居士,清潞河(今北京通县)人。书叙清康熙年间江湖英雄马成龙、马梦太等人协助朝廷搜剿肃清天地会八卦教的故事。书中写八卦教组织遍布全国各省,其教徒有村夫走卒,亦有巡抚大员,组织严密,势力极大。马成龙、马梦太等人配命官军,历经艰险曲折,渐次深入至入卦教组织核心,最後生擒教主,将之一网打尽,“灭邪教永庆升平”。郭广瑞原编订的“百数回”,当为完整故事,不知何故仅刊行了九十七回。现存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北京宝文堂刊本、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上海书局石印本等。今据1996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排印本整理。

32.71 万字 | 2023-04-22 18:12更新

永庆升平后传
永庆升平后传

杨挹殿 | 侠义公案 | 已完结

永庆升平后传,光绪二十(1894)年北京本立堂刊本。十二卷一百回。题“都门贪梦道人撰”。贪梦道人,杨挹殿,福建人。上接《永庆升平前传》,描述清康熙年间江湖英雄马成龙、马梦太等人协助朝廷搜剿肃清天地会八卦教的故事。

34.74 万字 | 2023-04-22 18:12更新

南齐书
南齐书

萧子显 | 二十四史 | 已完结

《南齐书》,“二十四史”之一,是南朝梁萧子显所撰的历史书,书中记述了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38.54 万字 | 2023-04-22 18:14更新

梁书
梁书

姚察 姚思廉 | 二十四史 | 已完结

《梁书》是二十四史之一,是唐初姚察、姚思廉撰纪传体史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年—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 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分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

36.86 万字 | 2023-04-22 18:15更新

小五义
小五义

无名氏 | 侠义公案 | 已完结

《小五义》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续书之一,全称《忠烈小五义传》又称《续忠烈侠义传》。作者佚名,“小五义”指的五鼠后人,窜天鼠卢方之子粉面子都卢珍、掣地鼠韩彰义子霹雳鬼韩天锦、钻山鼠徐庆之子山西雁徐良、锦毛鼠白玉堂的侄儿玉面专诸白芸生和“小侠”艾虎五人,全书主题环绕在群侠于忠协助平定藩王作乱、于义惩治为恶盗匪两大主题,全书贯彻忠义思想,歌颂行侠仗义精神。

43.49 万字 | 2023-05-03 15:52更新

飞龙全传
飞龙全传

吴璿 | 英雄传奇 | 已完结

《飞龙全传》是清代吴璿根据旧本《飞龙传》增补改编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共六十回。飞龙:借指皇帝,喻其居高位而临天下,如飞龙在天。《周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主要讲述了赵匡胤反抗昏君,逃走在江湖上行侠仗义,与好汉结交,最终建立大宋的故事。全书叙事三真七假,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民间讲史平话的粗豪气息,也溶进了改编者语言雅驯、清隽的风格。

35.68 万字 | 2023-05-16 16:22更新

刘公案
刘公案

评书艺人 | 侠义公案 | 已完结

《刘公案》,清代晚期以清人刘墉为原型演义而成的一部民俗说话作品,共106回。原作者不详,大约是评书艺人。属鼓词一类,说说唱唱,散韵结合,很有兴味。

31.52 万字 | 2023-05-16 16:25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