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张苍 耿寿昌 | 阴阳术数 | 已完结

《九章算术》,数学书。《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作者不详。西汉早期数学家张苍、耿寿昌等对它进行过增补删订,三国曹魏时期刘徽为其进行注释,作为通行本。 全书分9章,246个例题。其内容包括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个章节,系统地总结了中国从先秦到东汉的数学成就。其中负数、分数计算,联立一次方程解法等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数学成就。上述成就比印度早八百年,比欧洲早一千余年。此书于隋、唐时传入朝鲜和日本,被定为教科书,现已译成英、日、俄等国文字。国家图书馆藏有传世的南宋本《九章算术》。

6.90 万字 | 2023-10-07 19:07更新

大金吊伐录
大金吊伐录

佚名 | 编年纪传 | 已完结

《大金吊伐录》,简称《吊伐录》。记金太祖和金太宗用兵克宋之事,故名。为荟萃官府所存案牍编次而成。金、宋虽自海上之盟已通聘问,但因天辅六年(1122)以前的旧牍不存,故仅于卷首简述金太祖起事以来诸事梗概。自天辅七年(1123)交割燕、云,天会三年(1125)四月再举伐宋,五年(1127)灭北宋立伪楚,直至宋高宗南渡期间金所有国书、誓诏、册表、文状、指挥牒檄之类,均按年月排比,具录原文,首尾连贯。后附有降封宋徽宗、宋钦宗为昏德公、重昏侯和辽天祚帝为海滨三的诏书及他们的上表。保存了当时不少原始资料。所录与《三朝北盟会编》详略互见。可互校对缺讹,补充正史之不足。是研究金史和宋金关系史的重要史料。今通行本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四库全书》本、《守山阁丛书》本、《墨海金壶》本、《四部丛刊三编》本、《国学文库》本等,各互有出入,可相互参照。

6.69 万字 | 2023-10-08 07:34更新

北狩见闻录
北狩见闻录

曹勋 | 编年纪传 | 已完结

《北狩见闻录》,宋曹勋撰。1卷。勋于靖康二年(1127)二月随徽宗入金营,后又从徽、钦二帝北行,七月初自燕山遁归南京(河南商丘),乃撰是书记途中见闻以进。凡4,000余字,起靖康二年二月初七日,迄同年六月,末附徽宗轶事四条。所记徽宗播迁情状及金营见闻多属亲历,较他书得之传闻者可信,故《三朝北盟会编》多采之。有《学津讨原》、《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0.50 万字 | 2023-10-08 07:47更新

战国策
战国策

刘向 | 编年纪传 | 已完结

《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原书名不详,书中文章作者也不知是谁,成书推断也并非一时。刘向编撰后,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卷,分十二国的“策”论。内容以战国时期,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同时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15.89 万字 | 2023-10-08 07:49更新

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

朱熹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中国宋代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六年(1270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140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语类》。 此书编排次第,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识方法。又分论《四书》、《五经》,以明此理,以孔孟周程张朱为传此理者,排释老、明道统。《朱子语类》基本代表了朱熹的思想,内容丰富,析理精密。

203.37 万字 | 2023-12-13 10:42更新

仪礼注疏
仪礼注疏

郑玄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仪礼注疏》,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玄与公彦有《周礼注疏》已著录。此书为记载周至战国时期儒家传习礼仪的最早著作。自西汉高堂生所传《士礼》今文本,数传而有大戴(戴德)本、小戴(戴圣)本及刘向《别录》本。郑注兼取今文本及古文本十七篇(出自孔子壁之《仪礼》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与今文经大体相同),“其从今文而不从古文者,则今文大书,古文附注”;“从古文而不从今文者,则古文大书,今文附注。”其所以不采大、小戴本,因为别录本“尊卑吉凶,次第伦序,故郑用之,二戴尊卑吉凶杂乱,故郑不从之也。”(《四库全书总目》),贾公彦据郑注而又依齐黄庆、隋李孟悊之疏而益之,定为今本。其书自明以来刻本舛误殊甚,顾炎武《日知录》及阮元校勘记曾指出多处,可供读时参考。此编十七卷次第为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此目排列顺序先人事,后鬼神,较之二戴本为合理。自“丧服第十一”以下都属丧葬祭祀的仪礼,且繁文缛节,不胜其扰。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

84.13 万字 | 2023-12-28 08:42更新

童蒙训
童蒙训

吕本中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童蒙训 》,一名《西垣童蒙训》。南宋吕本中撰著,基本上是一本对儿童进行道德启蒙教育的著作,也包含有成人修已治人之道。吕本中原属北宋故家,元祐遗老,成年后虽与程门游酢、杨时、尹焞交游,但幼时不名一师,多本于家传。《童蒙训》上绍原明(吕希哲,本中的祖父)。下启伯恭(吕祖谦,本中之孙),多录取大儒名言,述根本经训,集师友杂说,书正论格言。认为进行道德教育,当以儒家《孝经》等经典为本,融通诸子百家。

1.96 万字 | 2023-12-28 08:47更新

太上六壬明监符阴经
太上六壬明监符阴经

佚名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太上六壬明鉴符阴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卷首序文称:昔孙膑学道于鬼谷,在园中遇白猿赐以此书,其书言兵家六壬遁甲之术。大抵以书符念咒、踏罡步斗、醮祭启告玉皇上帝等方术,召役六丁六甲来助,使行法者能隐形遁身,造作兵器有灵、或召风雨雷火,破敌成功等等。原书正文三卷:卷一共十式:混元式、天元式、地元式、人元式、二仪式、三才式、四序式、五行式、六丁式、六甲式。各具符咒祭法。 卷二共四式:造褙子式、造器械式、六甲厌式、造神枪式。 卷三共十一式:九星式、十干式、十二支式、十二月式、十二月将式、八门式、太一式、祭风式、祭雨式、平地成河式、平地生火式。三卷之后,又增补第四卷,引述三元经及伍子胥、王璋之语,讲述奇门遁甲之法十余种。包括:急则从神缓取门、避形遁迹、玉女反闭局、门下十干神名、欲行千里出门法、三奇吉门禹步、真人禹步斗罡、六甲阴符、行军禳风法、玉女返闭指南、每日出门咒、四不向战、推入节宜向、李仆射孤虚法等。大抵亦言卜战求财、出门求仙、隐形遁迹、趋吉避凶之符咒法术。

1.44 万字 | 2023-12-31 14:26更新

杜工部年谱
杜工部年谱

赵子栎 | 传记方志 | 已完结

《杜工部年谱》一卷,宋赵子栎撰。子栎字梦授,太祖六世孙,元佑六年进士,绍兴中官至宝文阁直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子栎与鲁訔均绍兴中人。然子栎撰此谱时,似未见訔《谱》。故篇中惟辨吕大防谓甫生于先天元年之误。考宋人所作甫年谱,又有蔡兴中、黄鹤二家,皆以甫五十九岁为大历庚戌。独子栎持异议,以为卒于辛亥之冬。不知辛亥甫年六十矣。且子栎以《五年庚戌晚秋长河送李十二》为甫绝笔。甫生平著述不辍,若以六年冬暴疾卒,何至一年之内竟无一诗,此又其不确之证也。其所援引亦简略,不及鲁《谱》之详。以其旧本而存之,以备参考焉尔。

0.35 万字 | 2024-01-02 08:47更新

奴才小史
奴才小史

老吏 | 传记方志 | 已完结

《奴才小史》,民国九年成都昌福公司铅印本。一卷。记载十九名清代负面人物之简历。为奴才;清代,太监及亲近皇帝的满族大臣对皇帝自称奴才,同时,清代典章规定,汉人不如奴才,禁止汉人对皇帝自称奴才。

1.70 万字 | 2024-01-02 09:03更新

 高士传
高士传

皇甫谧 | 传记方志 | 已完结

《高士传》,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共三卷,记述上古至魏晋隐逸高士96人的生平事迹。原书只记述高士72人,今本系后人杂抄《太平御览》所引嵇康《高士传》《后汉书》等附益而成。 皇甫谧撰此书,亦系借古咏怀之意。本书中的一些人物故事,多为后世戏曲、小说所取材。

1.87 万字 | 2024-01-02 09:26更新

廉吏传
廉吏传

费枢 | 传记方志 | 已完结

《廉吏传》,二卷。宋费枢撰。费枢字伯枢,成都(今属四川) 人。徽宗时进士,官至归州 (今湖北境内) 知州。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尚著有《钓矶立谈》等著作。《廉吏传》载春秋至隋唐间廉吏114人,起鲁季孙行父,终唐卢钧。每传但录其廉节,他事则从略。传后系以论断,大旨以风厉廉隅为主。《自序》题宣和乙巳(1125),则其书当成于北宋末年。有 《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编》 (史部传记类) 本等。本书载录春秋时代至唐朝的廉吏凡114人。其中上卷春秋9人,西汉10人,东汉16人,三国7人,两晋13人;下卷南朝13人,北朝5人,隋朝6人,唐朝34人。起自鲁季孙行父,终于唐卢钧。凡每一朝代或某个历史时期有一总论,之后乃具载著名廉吏的传记,传记后附有作者赞语,或一人一赞,或两人合一赞。传记的编写主要突出传主的廉洁美德,其余从略,不作深求。以诸葛亮为例,他对蜀汉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贡献至大,可书者当多,而本书仅就其廉洁一节为之作传,其余均从略。兹录其传于后,以见一斑;

3.80 万字 | 2024-01-02 11:08更新

鸿猷录
鸿猷录

高岱 | 编年纪传 | 已完结

《鸿猷录》,高岱撰,共16卷。成书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高岱,字伯宗。生卒年不详。湖广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以力救董傅策、张翀、吴时来而触怒严嵩,出为景王府长史。生性孤僻,喜读书,善属文。其主要著作有《樵论》、《楚汉余谈》、《西曹集》、《鸿猷录》等。仿纪事本末体,所录凡60事。记述朱元璋起义到嘉靖年间的军事,对明初的统一,以及正统、成化、正德年间的农民起义及其被镇压经过,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材料的来源,大多是根据当地人的记述、传志、书疏和案牍。

15.91 万字 | 2024-01-02 11:26更新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象头山中。与大刍众七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诸有所作悉已成办。释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妙心俱得解脱。诸心自在到胜彼岸。善入法界建立法幢。心能弃舍一切利养。正善出家极善具圆。满足诸愿住涅槃道。唯一补特伽罗现居学地。所谓尊者阿难。诸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人。皆是一生补处。获诸总持得一切智。现前趣向一切智。

10.90 万字 | 2024-03-15 06:16更新

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
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四卷,宋可度详解,明正谧分会,日本亮润重刻序,明海眼合刻序,传灯总序,广镐跋,有科文。

42.97 万字 | 2024-03-20 10:35更新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玄奘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梵名Abhidharmamaha^vibha^s!a^ -s/a^stra 。凡二百卷。略称大毗婆沙论、婆沙论、婆沙。唐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七册。本论乃注释印度迦多衍尼子之阿毗达磨发智论,广明法义,备列诸种异说。自西元一○○年至一五○年间于北印度迦湿弥罗(梵Kas/mi^ra ,今克什米尔)编辑而作,为部派佛教教理之集大成者。相传系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与胁尊者(梵Pa^rs/va )招集五百阿罗汉,经十二年而成,即第四次之经典结集。本论之内容系收集诸论师对说一切有部佛教根本圣典发智论之注释,与发智论同样分杂、结、智、业、大种、根、定、见等八蕴(八章)。系统地总结‘说一切有部’之理论主张,并对大众部、法藏部、化地部、饮光部、犊子部、分别说部等部派,以及数论、胜论、顺世论、耆那教等之观点进行批驳。其中心问题为三世实有与法体恒有论。由于此婆沙论之编辑,部派佛教教义遂因而广为宣扬,对大乘佛教亦产生极大影响。异译本为阿毗昙毗婆沙论,凡六十卷,相当于玄奘译本卷一一一以前之部分,为北凉浮陀跋摩、道泰等合译,世称为旧婆沙,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二论皆为研究部派佛教之珍贵资料。

237.79 万字 | 2024-03-31 08:59更新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

宁全真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南宋甯全真传授,宋末元初林灵真编辑。二人皆为宋元道教灵宝东华派宗师。据考林灵真所编原书仅十二卷。今《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所收则增至三百二十卷,并附目录一卷,盖为元明间道流陆续增补而成巨帙。书中多次出现「大明国某州县某乡某里人」。即明人增修之证。书分二十品,辑录设斋建醮、祈禳炼度所用之各种科仪。包括立坛法度、各种斋醮之程式、仪轨及所用表章格式、符书云篆、偈赞颂词一等等,并附有多种符箓图像。所列科仪斋法虽极繁多,然其论斋醮之要,仍以内炼存思为科仪符法之本。强调法师须先内炼,自全其阳,方能为人炼度亡魂阴鬼,使其超升脱离幽冥。是为宋元诸符箓道派之公论。

459.69 万字 | 2025-03-22 14:14更新

灵宝玉鉴
灵宝玉鉴

佚名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道家著作。撰者不详。四十三卷。为“正一道”的斋法全书。道教斋法多宗灵宝,故编首为灵宝斋法概论,以下分列修斋节次、灵旛宝盖、召役发遣、神虎追摄、分灯制器、宿启朝醮、坛仪法式、真文符箓、飞神谒帝、开明幽暗、变化法食、炼度更生等二十五门类,广搜符箓文字,详载行道仪法,可称正一道之斋法全书。收入《道藏》三○二至三一一册。

58.84 万字 | 2025-03-22 21:35更新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赵道一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简称《仙鉴》,中国道教神仙故事及人物传记。元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编。收入《正统道藏》。民国间上海广仓学窘有铅印单行本。作者自称有感于儒家有《资治通鉴》、佛家有《释氏通鉴》,“唯吾道家独缺斯文”。因搜之群书,考之经史,订之仙传,集录得道仙真事迹,始自黄帝、下逮宋末,计745人,成此一书,以补《列仙传》、《神仙传》之缺失。又有《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简称《仙鉴续编》和《仙鉴后集》。盖以得辑历世上圣高仙真修实行之可纪者,以为方来证道真士之监戒,故名。神仙人物传说。正编五十三卷,计七百四十五人;续编五卷,计三十四人;后集六卷,计一百二十位女仙。共六十四卷,总八百九十九人。元赵道一编修。成书于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续编和后集成书稍晚,当不早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此书在道教诸仙传中收录人物最多,网罗各种材料,详加考订,间注明引书出处,凡有异说者皆数说并存,是为研究道教史及中国古神话小说史之重要材料。

170.29 万字 | 2025-03-22 11:58更新

太上三洞神咒
太上三洞神咒

佚名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为道教咒语汇编。约辑成于宋元时。凡十二卷。其中以雷霆诸咒为主,也有除病、驱疫、救苦、伏魔等咒文。汇集咒语七百八十多则,咒文多为四言,短者十余字,长者达二千余字。收入《道藏》第33—35册。

30.75 万字 | 2025-03-22 16:15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