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先生文集》是明代归有光撰,共32卷,此为明万历四年翁良瑜雨金堂刊本,清时入《全毁书目》,见朱家溍《故宫藏禁毁书录》。因书中 “语多悖谬、违碍之处”,乾隆年间被三度禁毁,以后历代皆禁,直至民国初年才被解禁。刻书时翁姓书商寓居昆山,故四库馆臣称之为昆山本。
21.44 万字 | 2024-08-27 09:26更新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6篇 ,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商君书》着重论述商鞅一派在当时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
2.50 万字 | 2023-04-22 18:10更新
《东西均》是哲学著作,作者方以智,二十八篇,撰于清顺治九年(1652)。本书博采三教,烹庖百子,用典晦涩,陈义玄奥,揭发宇宙奥秘和一分为三的道理,广为人知,以利于认识世界建设世界。
6.78 万字 | 2023-05-02 16:29更新
《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是战国权谋大师“谋圣鬼谷子”王诩重要著作。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转丸、胠乱)失传。(一说二十一篇,一说十七篇)
0.94 万字 | 2023-05-02 16:35更新
刘子,其生平事迹不可详知。据《北史》《北齐书》本传记载,刘昼生活的年代,正是南北分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时期,北朝为异族统治,其所撰《刘子》一书,针对当时社会时弊,提出了自己治国安民的政治主张及为国建功立业,施展个人才能的抱负。《抱经堂文集》卷二2《刘子·跋》日:“其书首言‘清神’‘防憨’‘去情’‘韬光’,近干道家所言。
0.28 万字 | 2022-03-30 08:52更新
《阵纪》是明嘉靖间蓟镇游击将军、浙江余姚何良臣撰兵书。4卷,66篇,4.8万余字。 除万历刻本外,还有《墨海金壶》、《珠丛别录》、《丛书集成》等版本。该书分募选、束伍、教练、致用、赏罚、节制、奇正、众寡、率然、技用、阵宜、战令、战机、摧陷、因势、车战、骑战、步战、水战、火战、夜战、山林泽谷之战、风雨雪雾之战等共23类,结合历代用兵得失及明代军制弊端,主张以“选练为先”并述用兵之法,且有所引伸发挥。
3.98 万字 | 2022-03-04 19:48更新
简称《兵法心要》。内集二卷,外集三卷。明刘基(1311—1375)撰。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著名军事家。洪武间成书,七万余字。内集卷上含论将篇、将器、将材、将弊、将志、将善欲、立将篇、出师、将法、兵权、戒备、重刑、审因、战道、辨九地等五十五篇;卷下含阵法总说、行军体要、八阵法、天胜草教法、各营图式等四十一篇。外集卷上含决胜篇、六甲安营法、祭文总序等四十九篇;卷中含占天色篇、星变占等二十四篇;卷下含八到风歌、药医方六条等三十篇。内外篇各有附图。其精华全在内集,外集中多迷信色彩。有清咸丰三年(1853年)侯官林氏《水陆攻守战略秘书七种》铜活字本。
1.19 万字 | 2022-03-04 20:07更新
《反经》由唐人赵蕤著,原名《长短经》,有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的意思。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长短经〉提要》说:“此书辨析事势,其言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
69.16 万字 | 2022-03-23 11:29更新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据说是中国先秦时期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1.46 万字 | 2022-03-26 08:11更新
《范子计然》据传是春秋时代范蠡所著。 范蠡(生卒不详),字少伯,楚宛三户(今南阳)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和大商人。范蠡的著作今多已散佚,计有《兵法》及《养鱼经》二书,于《文选》中可略见该二书引句。晋人蔡谟之后因认为“计然”为范蠡著作之书篇名,因此相传有《计然》一书散佚,汉唐、三国等史料多以计然(计倪)为人名,清朝以前多数著述也认为计然为范蠡之师。《范子计然》出自唐马总的《意林》一书,作者并非范蠡。
0.65 万字 | 2022-03-27 22:16更新
申不害(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7年)。战国时期郑国京(今中国河南省荥阳县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他原来信奉道家思想,后来成为法家创始人之一。他的著作《申子》原来有两篇,《汉书·艺文志》中说是六篇。清朝时,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有《申子》的辑本,但不是原貌了。现只在《群书治要》第三十六卷所引《大体篇》和一些佚文。
0.11 万字 | 2022-03-27 22:25更新
《浮邱子》九十一篇。篇数千言,通论治道学术,是一部哲学、政治著作。清汤鹏撰,12卷91篇。约作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树文》篇作者自述撰写宗旨: “其旨务在剖析天人王霸,发抒体用本末,原于经训,证于史策,切于家国、天下,施于无穷。其心务在琢磨主术臣道,护持国势民风。” 主张以义理之学为“体”,以理政为“用”。他说: “君子纳之于轨物,然后能裁之于义理; 裁之于义理,然后能详之于体段; 详之于体段,然后能鸿之于作用。”
24.94 万字 | 2022-03-29 16:55更新
《鹖冠子》是先秦典籍,其说大抵本于黄老而杂以刑名。其中的易学与数术学等学术思想,体现了先秦时期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 。其所提 “ 元气” 思想, 上承老子道气关系论, 下启两汉 “ 元气” 论思潮, 中与《列子》 《吕氏春秋》 互相印证, 成为先秦黄老学派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有大量早期自然科学、图学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国图学的成就
1.91 万字 | 2022-03-30 08:18更新
《焚书》,哲学、文学性著作,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著。李贽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64岁高龄时著成此书。《焚书》又称《李氏焚书》,6卷。他死后由门人汪本轲编辑成集、刻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续焚书》,5卷。两书收录了这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生前所写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表明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是我们研究李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
16.41 万字 | 2022-03-31 09:24更新
孤子,春秋道家,传为春秋末期巴国人,本名、生平无考,生于乱世,存世之作,仅见此篇。《器经》分大器、器具、器倾、守器四篇,通篇说器,实则以器说天地、说人、说世、说道德、说治国,是一篇关于器的精短哲学论文。《器经》不见于《汉书.艺文志》,从其遣词和文体特征,本人怀疑它是战国末期或西汉早期的伪作。
0.08 万字 | 2022-04-06 20:17更新
《止学》,是一部湮没久远的关于胜败荣辱的绝学,作者王通,号文中子,隋朝大儒,史书中关于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门下的弟子则有大名鼎鼎的唐太宗开国时的一批元勋魏征、李靖、徐世勣、房玄龄等等,所以他对于开创唐代文化思想来说可谓功绩卓绝,此著作是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
0.15 万字 | 2022-04-06 20:20更新
《鬼谷子注》陶弘景注 。《隋书·经籍志》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子,楚人也,周世隐于鬼谷。梁有陶弘景注三卷,又有乐壹注三卷,从横者所以明辩说、善辞令,以通上下之志者也。汉世以为本行人之官受命出疆,临事而制,故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周官掌交以节,与币巡邦国之诸侯,及万姓之聚,导王之德,意志虑使,辟行之而和诸侯之好。达万民之说,谕以九税之利,九仪之亲,九牧之维,九禁之难,九戎之威是也。
3.18 万字 | 2022-05-15 07:17更新
唐林慎思撰。林慎思有《儒范》七篇,辞艰理僻,不为时人所知,复研精思,再着一书。书编成,用《易林》卜筮,得《蒙》之《观》卦,有“伸蒙入观”之语,因用为书名。是书,采引前代君臣事迹,设为问答,说明治世之道。
0.74 万字 | 2022-05-16 16:34更新
《仁学》,中国近代思想家 谭嗣同的哲学著作。1894~1895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遭失败,对谭嗣同的思想震动极大。《仁学》是在这种背景下,于1896~1897年间陆续写成的。《仁学》全书凡50篇,分为两卷。《仁学》反封建的激进思想,对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5.59 万字 | 2022-05-16 16:52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