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清·马国翰辑。《连山》,后亦称《连山易》,古多只称《连山》,其名初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卜》,据传为天皇氏所创。远古有三易,《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其中连山易和归藏易,两千年来历代典籍鲜有记载,学术界无不认为其已失传,已成定论。此二易也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一件千古之谜。历来学界以为,连山易是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
0.63 万字 | 2022-12-06 18:49更新
《京房易传》,又称《京氏易传》是西汉京房所撰经书注释,共三卷。三国吴陆绩曾注此书。以乾、坤为根本,坎、离为性命,统摄六十四卦,用世、应、飞、伏、游魂、归魂等解说爻、卦之间的关系,是术数之学。
3.09 万字 | 2022-12-15 08:37更新
《诸法无行(hèng)经》, 梵名 Sarva-dharmāpravrtti-nirdes/a。凡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阐说诸法之实相,原无善恶等分别。同本之异译,有隋代阇那崛多译之诸法本无经三卷、宋代绍德等译之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皆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
1.73 万字 | 2023-01-11 11:21更新
《老子化胡经》是对于道教一系列与“老子化胡”之说相关的系列经典的总称,相传从东晋时开始成书,至唐代增益至10卷本。
0.69 万字 | 2023-02-01 22:00更新
《摩尼教下部赞》,摩尼教的诗歌集。唐译本。由敦煌出土,现存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该书收集摩尼教对诸神、日常行祭、斋戒、忏悔、悼念亡人等所使用的赞歌。全书分为赞夷数文、叹无常文、普启赞文、称赞忙儞俱知王文、叹诸护法明使文、叹无上明尊偈文、叹五明文、叹五界文等。
1.51 万字 | 2023-02-01 22:05更新
《揞黑豆集》清心圆拈别、火莲集梓。全书九卷。成书于清乾隆五九(1794)年。书名“揞黑豆集”,是说其编集目的是要揞除那些落入拟议言诠的“黑豆”。因为,这些“黑豆换却眼睛”,为让参学人恢复光明本具的“眼睛”,全书据《指月录》及诸家灯史所载,辑录一百四十八人的机缘法语,偶亦附上心圆的拈提评语,以使学人领会古人活杀自在的禅机。全书九卷之中,卷首收录佛祖机缘语句,卷一至卷八收录自大鉴下第十七世应庵昙华至第三十六世茅溪行森间一百四十人之机缘法语。收入《续藏经》第二编乙第十八套。
19.16 万字 | 2023-02-15 20:16更新
《禅林类聚》刊行于元大德八年(1307年)。编纂者为扬州路天宁万寿禅寺善俊及门人智境、道泰。该著记录、汇集了中国禅宗发展鼎盛的唐至南宋末禅林名衲的行迹语录、得道见悟之解,以入历代禅僧所加短禅林类聚评、批判、赞誉诗文等。问世以后,被禅林奉为教行龟鉴之一。《禅林类聚》不仅在中国有巨大的影响,还流传至日本,成为中日友好往来之铭证。
18.24 万字 | 2023-02-15 20:29更新
庾道集。撰人不详。据陈国符考证,书中所载丹法多为唐宋人所作,少数为元明人增补。慕集外丹方诀二十徐种,内容丰富。凡九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7.58 万字 | 2023-03-17 20:37更新
《诸家神品丹法》原不题编撰人,约出于宋代。辑录抱朴子、孟要甫、孙真人、吕洞宾等诸家炼丹方诀。六卷。
3.53 万字 | 2023-03-17 20:41更新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全一卷(或二卷)。略称问佛决疑经。今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内容叙述佛于灵山时,拈花微笑而付嘱大迦叶禅法之事。计有二十四品。本经不见载于诸经录,唯见于宋人传闻,或疑为我国后代所伪作者,今所存系东传日本者。
9.23 万字 | 2025-03-22 23:37更新
《道德真经指归》,又名《老子指归》。汉严遵(字均平)撰。原本十三卷,缺前六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一、成都怡兰堂丛书本(简称怡兰本);二、秘册汇函本(简称秘册本)。补遗据王德有《老子指归》点校本(中华书局一九九四年版)。
7.84 万字 | 2023-06-18 20:21更新
《南华真经》原名《庄子》。相传战国时宋人庄周撰,实为道家庄周学派着作总集。唐代尊为道教四子真经之一。原本五十二篇,现毒晋人部象注本三十三篇。分作五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参校本:《四部丛刊》影印明世德堂刊本(简称世德本)。
7.76 万字 | 2023-06-19 22:09更新
《上清佩符文诀》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据《宋史·艺文志》着录,原本有五卷,复分作五种。即《上清佩符文青券诀》、《白券诀》、《绦春诀》、《黑券诀》、《黄券诀》。今合并为一。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
1.21 万字 | 2023-06-23 16:40更新
瑜伽法门。皆从梵书字种起观。出生一切广大神变。普利有情。此本首列二十字。行者切须观想纯熟。方可登坛作法。其字结构。均有天然轨则。不容毫发差殊。查宝华原本。与竺乾体格。已未全合。後人翻刻。失之逾远。今照龙藏。悉心考订。
2.48 万字 | 2023-08-21 09:02更新
《现果随录》是清释戒显撰佛教杂著。四卷(一作一卷)。戒显俗姓王,名瀚,字原达,太仓(今江苏昆山)人。明亡恸哭文庙,弃举业为僧,名戒显,字愿云,号晦山。工诗,尝与友人吴梅村等往来唱答。是书生杭州灵隐寺时撰,所记皆明末至清初止于康熙十年(1671)间因果报应之事,凡一百零三则。《四库总目,著录九十一则,一卷,每则附以论断。皆陈善恶之报,而大旨归於持戒奉佛,忏除恶业。仍彼教之说而已。──右“释家类”十二部,一百一十七卷,皆附《存目》。今从《续藏经》。大旨皆规劝世人持戒奉沸,皈依佛门.兼俱亲自闻见,故名。
3.20 万字 | 2023-08-24 17:16更新
《续灯存稿》,凡十二卷,另有目录一卷。明代僧箬庵通问编,居士施沛汇集,清康熙五年(1666)刊行。收于《万续藏》第一四五册。本书由施沛搜集宋末至明代禅门诸师之语录、传记、塔铭等,由通问编纂而成。共收录临济宗大鉴下自十八世至三十四世、曹洞宗大鉴下自十六世至三十六世,及法系不详者四十五人,总数约五百人。
21.67 万字 | 2023-08-31 20:23更新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凡三十五卷。明代僧无异元来(1575~1630)撰,法孙弘瀚、弘裕共编。清康熙十年(1671)刊行。又称博山大舣和尚广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本书系集无异元来禅师一代语录之大成,内容包括无异禅师语录序、锡类法檀序、剩录序、禅警语序、宗教答响序、博山能仁寺等五会之语录、茶话、普说、拈古、颂古、佛事香语、参禅警语、开示偈、净土偈、宗教答响、宗说等锡、书、启、序、寿言、挽辞、博山和尚传、塔铭及序等。其中,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五所收之宗教答响,又称博山大师宗教答响,系集无异元来回答学人诸士之种种质问。答响之一、之二又分参悟、净土、止观、戒律、布施、愿力、忏悔、福报、释疑、回向等十品。书中所收之剩录序,剩录,即道嵩壁如所编之博山老人剩(剩)录六卷,相当于元来语录之补遗,内容有上堂、茶话、颂古、偈、诗、赞等,今仅于本书卷首刊录黄端伯所撰之剩录序。又本书卷十三至卷十五之‘参禅警语’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而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省略未收),亦收于朝鲜僧清虚堂休静(1520~1604)所编之禅门撮要卷上。凡二卷,详称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又作博山参禅警语、禅警语、博山警语。成正编,明代神宗万历三十九年(1611)刊行。辑录示初心做工夫警语、评古德垂示警语、示疑情发不起警语、示疑情发得起警语、示禅人参公案警语、示参禅偈十首等。
22.49 万字 | 2023-09-01 15:2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