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26.72 万字 | 2023-04-14 08:39更新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37 万字 | 2023-04-14 08:45更新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庄子》对工具理性也进行了深刻批判。 [37] 《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 [38]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8.14 万字 | 2021-10-27 13:29更新
《别译杂阿含经》,佛教经典。后秦失译。十六卷。共收阿含经不同传本三百六十四部。形态与《杂阿含经》相同,绝大部分经亦可在《杂阿含经》中找到,但编排顺序不同。研究者或谓各部派《杂阿含经》似有含专门教理与不含专门教理之别,本经属于不含专门教理类。关于本经的传承,有属化地部、法藏部、饮光部等说法。
19.06 万字 | 2022-05-14 19:13更新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摄颂》 宋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奉诏译
1.38 万字 | 2022-06-13 08:14更新
七卷,宋西天三藏朝奉大夫明教大师法贤奉诏译译。高明肇分三辰方乃序其次。厚载初定万汇於以发乎端。清浊之体既彰善恶之源。是显然后以文物立其教。以正典化其俗。利益之功同归於理。於是乎像法来於西国。真谛流於中夏。洞贯千古真实之理。无以穷囊。
6.41 万字 | 2022-06-17 15:02更新
《 阿閦佛国经》,梵名 Aksobhya-tatha^gatasya-vyu^ha。凡二卷。后汉支娄迦谶译。略称阿閦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叙述阿閦菩萨于过去因地时,在大目如来会座听闻六度无极之法,乃立大誓愿,行无嗔恚、无觉意、无淫欲等,经多劫修行后,遂于七宝树下成道,今住东方妙喜世界。并劝赞欲生此一东方净土者,当行六度及发愿。
2.03 万字 | 2022-08-27 10:59更新
《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唐 )不空译,是书三卷,现收录于《大正藏》第11卷,经号0319。
2.62 万字 | 2022-09-06 16:18更新
《菩萨本行经》,佛教经典。失译人名。三卷。共收佛教本生故事十二个,旨在宣扬布施的重要性以及因果报应、修福积德等思想。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2.42 万字 | 2022-10-14 08:04更新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唐·般若译。略称《本生心地观经》、《心地观经》。收在《大正藏》第三册。内容叙述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为文殊等诸大菩萨开示出家住阿兰若者,如何观心地、灭妄想,而成佛道之事。全书计分序品、报恩品、厌舍品、无垢性品、阿兰若品、离世间品、厌身品、波罗蜜多品、功德庄严品、观心品、发菩提心品、成佛品、嘱累品等十三品。本经的成立系以《般若》、《维摩》、《法华》、《华严》、《涅盘》等大乘佛教思想为基础,而建立三界唯心唯识说。在实践方面,本经主张弥勒信仰,按经中所述也可随意往生十分方净土,教人应持守瑜伽、梵网等大乘戒,并劝修《真实经》等所说的三密修行。保留部分以欲望克欲望的劝解理念。是佛教历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
6.35 万字 | 2022-10-18 14:08更新
《大乘悲分陀利经》,亦称《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大悲分陀利经》、《悲分陀利经》等。佛教经典。三秦失译。八卷。主要叙述释迦牟尼前生离诤王本生,发五十一大愿,誓成无上菩提的故事。异译本有:西晋竺法护译《闲居经》一卷(或十卷),已佚;北凉龚道译《悲华经》十卷,已佚;北凉昙无谶译《悲华经》十卷。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
8.97 万字 | 2022-10-24 16:36更新
《大集譬喻王经》隋代阇那崛多等译,别称《大集别品》或《譬喻王经》,乃释尊以各种譬喻,对舍利弗说如何在菩萨与声闻、缘觉二乘的修行中,具足各种善根。本经译自梵本《大集别品》十万偈,属于早期集结的《大方等大集经》八十卷系统。
1.76 万字 | 2022-10-27 16:02更新
《金刚三昧经》,是佛在四十九年说法中对于三十年宣讲“般若”智慧的一个概述。佛陀在世间最黄金的生命里,用了大量的精力宣讲“般若”智慧,可谓是用心良苦。也可见在佛法中智慧是到彼岸的唯一钥匙。而金刚三昧经中所涉及的佛的“根本智”,是层次较深的,是与菩萨和大阿罗汉所讲。可以说是所有般若类经典的总纲。空性,无相,不可得,不可说,不思议,是所有般若类经典的核心,也是佛智慧的核心。所以经中最后说,受持此经,其他一切经典都用不着看了。意思是若能悟到佛的智慧,一切法平等,一切法无我无别的境界。一切就回到了空寂的状态。不光是这部经,如金刚经,心经,楞严经,等等经典,若能明心见性,则能明白部部经典所讲的其实并无不同。
1.42 万字 | 2022-11-03 13:09更新
《十住断结经》十卷,竺佛念所译,又名《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此经涵盖了十住品、十定品、初发心菩萨功德品等内容,但都不完整。此经计有三十四品,所涉及的内容较广。无法将其与某一品会相对。
13.20 万字 | 2022-11-06 14:45更新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亦称《大萨遮尼乾子受记经》、《菩萨境界奋迅法门经》、《萨遮尼乾子所说经》、《萨遮尼乾子经》、《尼乾子所说经》等。佛教经典。北魏菩提留支译。十卷。
7.69 万字 | 2022-11-09 16:02更新
《添品妙法莲华经》,全二十七品,藏经云“隋天竺阇那崛多共达摩笈多添品译”。隋仁寿元年( 601),阇那崛多与笈多共译于长安大兴善寺。法华经之汉译本,依经录所载,共有六译,然仅存本经及妙法华、正法华三本。多用什师之译文,变其品之前后。但添罗什本之不足,即提婆达多一品,并药草喻品中生育之一喻,故云添品。普门品中之后偈,罗什本云本来有提婆品,嘉祥,天台,慈恩谓其无,今从后义。
9.47 万字 | 2022-11-09 16:28更新
《中阴经》是姚秦凉洲沙门竺佛念翻译的佛教经书,二卷十二品。《高僧传·竺佛念传》云:"自出《菩萨璎珞》、《十住断结》及《出曜》、《胎经》等,始就治定,意多未尽,遂尔遘疾,卒于长安"。
1.68 万字 | 2022-11-11 08:05更新
《无明罗刹集》,佛教典籍,经名,一卷,失译,引郁禅耶城折吒王降伏疫鬼为喻,以明如来逆观十二因缘破无明之罗刹也。
1.22 万字 | 2022-11-17 15:26更新
《大庄严法门经》,二卷,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佛在耆阇崛山。与五百比丘,八千菩萨俱。文殊化现殊胜身色衣服,度淫女胜金色光明德,令得顺忍。此女化现死坏恶相,使上威德长者恐怖。诣佛闻法,亦得顺忍。佛为二人次第授记。
1.35 万字 | 2022-11-27 20:44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