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写杨家将抗辽事迹。作者广泛搜集了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目为基础加工整理而成。作品从北汉主刘钧摒逐忠臣,呼延赞出世写起,到杨业归宋,杨宗保大破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夏为止。通过杨业一门世代抵抗契丹侵扰的事迹,贯串了反抗外族入侵,歌颂抗敌英雄,谴责奸佞卖国的主题。《杨家将》与《薛家将》、《呼家将》构成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
15.41 万字 | 2023-05-03 15:52更新
《残唐五代史演义》(又名《五代残唐》《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等)是传为元末明初罗贯中编辑的长篇历史小说,成书于元末明初。 小说依据史传,间以虚构,以编年的形式,主要描写了唐末黄巢起义到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这段动荡时期的兴衰历史,展现了唐末和五代时期重大的政治、军事斗争。唐末天下大乱,梁、唐、晋、汉、周相继产生,从此引发了高老鹞力胜郭家雀、王彦章命丧绝章岭、赵匡胤三打韩通等传说故事,一直到赵匡胤登基建宋。全书取材于正史和民间传说,缺少艺术加工,多直接采用陈言。对黄巢多有歪曲,少数人物如李存孝、王彦章等形象描写尚生动。
12.00 万字 | 2021-03-04 18:39更新
《西湖佳话》是清代古吴墨浪子搜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全书16篇,共16万字。成书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全名《西湖佳话古今遗迹》。全书以西湖为背景,根据史传传说和前人记述写成十六个故事,每则故事叙写一个与西湖相关人物的事迹,故题书名《西湖佳话》。又由于每个故事以与主人公事迹相关的西湖景致命名,如“葛岭仙迹”“灵隐诗迹”“西泠韵迹”等,且作者以朴素的笔调,描述了它们的幽雅、美丽,写出了对祖国湖山的热爱,使这部书独具特色,因此又题《西湖佳话古今遗迹》。
15.25 万字 | 2021-03-12 16:39更新
《宋太祖三下南唐》,又名《侠义奇女传》,叙演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南唐的故事,实际上是《飞龙全传》的续书。书凡八卷五十三回,作者题“好古主人撰”,姓字生平不详。今有咸丰八年(1858)初刻本。《飞龙全传》曾提及“后来赵太祖三下南唐,在寿州被困”事,本书当据此敷衍而来。故事写宋太祖亲征南唐,被南唐护国军师余鸿困于寿州。宋开国功臣之子郑印、高君保及北汉旧臣之女刘金锭、郁生香等救驾平唐,与余鸿等妖仙斗法摆阵,终获全胜。小说仿照旧时英雄传奇杂糅神魔怪异的故套,人妖并存,情节相因,缺乏新意。小说虽以历史为影子,然情节离奇,荒诞怪异,亦属神怪小说。故事曾被改编成戏曲鼓词《三下南唐》、《双锁山》等在民间广为传唱。
15.09 万字 | 2021-04-25 09:33更新
《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存刊印最早的话本小说集,它真实保存了宋元明三代话本的原始面貌,原名《六十家小说》,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十篇,共六十篇,今存二十九篇。大约刻印于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间。现存《雨窗》、《欹枕》两集的残本,仅12篇;又残本3册,书名不详,存15篇,藏日本内阁文库。共计27篇,影印本合为一书,题作《清平山堂话本》。另有《翡翠轩》、《梅杏争春》两篇,只存残页。书中的很多故事被“三言二拍”等短篇小说集所采撷改编,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3.64 万字 | 2021-06-01 08:46更新
《诗集传》是宋代朱熹著《诗经》研究著作。《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宋史·艺文志》著录20卷,今本8卷。《诗集传》现存两部宋刻本,都不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原系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残存 8卷。元刻本亦存两部,其一藏国家图书馆,另一部现存台湾。明清刻本较多。《四部丛刊三编》有影印宋刊本《诗集传》20卷,尚可见原书面貌。
20.24 万字 | 2021-09-19 08:44更新
《葬经》又名《葬书》,作者郭璞。《葬经》不仅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还介绍相地的具体方法,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
1.66 万字 | 2022-03-21 14:28更新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又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说经话本。作者不详。世多以为宋刊,鲁迅认为作者或为元人。全书三卷,17段。叙述唐玄奘取经故事,其中猴行者为主要人物(原本描写唐僧取经故事中都是以唐僧为主人公,而在这本话本中则改为猴行者——孙悟空的原型)他为扶助三藏法师大显神通。但情节比较简单,无猪八戒形象,有降伏深沙神的描写(可能为沙僧原型)略具明代小说《西游记》的雏形。
1.29 万字 | 2022-04-01 22:30更新
子华子,春秋末期晋国人,一说战国时魏人。著有《子华子》一书。尽管《汉书·艺文志》中未见著录,但是《庄子》、《列子》、《吕氏春秋》等战国时的著作,都有关于子华子的记载,亦见于《孔子家语》。因此可以肯定子华子确有其人,他生活在庄子之前,与孔子同时代。他重视养生,主张“补不足”、“损有余”、“以智养生”、“存诚操养”,其“六欲皆得其宜”、“动以养生”等观点,仍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就其养生特点而言。主要体现在“六欲皆得其宜”、“动以养生”两个方面。据考证,是真本。
2.14 万字 | 2022-04-06 20:23更新
《种芋法》是明代黄省曾撰写的农书。一卷四篇。《名》篇详细考证、记述芋的各种称谓和种类;《食忌》篇介绍在食用芋时应注意的事项;《艺法》篇是全书的重点,详述种芋的各种技术和方法;《事》篇则简要述及世人种芋的历史;收入《白陵学山》、《从腧集成初编·心刚科学类》等。
0.21 万字 | 2022-04-07 07:52更新
《糊涂世界》最初以连载小说形式刊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的《世界繁华报》,当时曾连载十九回,署名为茧叟。该书仅收了十二回,由茂苑惜秋生作序,后却不见有下卷问世。由于发行有限,年代颇久,现已不易访求。这部谴责小说反映的,主要是晚清时期湖南、两广和福建等地区官场的黑暗现实。同时加上一些议论对当时官场现状的高度概括,具有警时省世的作用。就小说的写作手法而言,作者采用的纯是写真纪事。他把自己在当时官场的所见所闻,如实地记载下来,并用《儒林外史》的构篇方式,把它们由人及事地联贯下来。
9.68 万字 | 2022-04-27 21:19更新
《九命奇冤》是清代吴趼人所著的小说。最初发表于梁启超主办的《新小说 (杂志)》。共有三十六回,演述雍正年间发生于广东的一件大命案。
6.54 万字 | 2022-05-28 21:00更新
梅氏藏本《水浒传》又称,《古本水浒传》或《古本水浒》,初由江苏常熟医生、藏书家、小说家梅寄鹤发现,被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是《水浒传》的一个古老但长期被埋没的、甚至《水浒传》作者最初的版本。但是此说也被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并不属实,这一观点认为此书实为清朝或民国时所作。双方各有理据,此书成书年代和作者仍有争议。梅氏藏本《水浒传》共一百二十回,前七十回与金圣叹评点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基本一致,后五十回则与现存任何其他《水浒传》版本不同。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一般所称“梅氏水浒”或“古本水浒传”等,即指此书后五十回部分。
26.07 万字 | 2022-08-07 21:45更新
《狄公案》又名《武则天四大奇案》《狄梁公全传》,清末长篇公案小说,作者名已佚,共六卷六十四回。前三十回,写狄仁杰任昌平县令时平断冤狱;后三十四回,写其任宰相时整肃朝纲的故事。故事情节较为细致缜密,带有政治色彩。
20.47 万字 | 2022-08-30 19:36更新
《熙朝快史》,长篇小说。清饮霞居士编撰。十二回。撰者真实姓名无考。书叙某孝廉与觉世老人讨论时弊之后,即死去转世名康济时。济时通古博今,上自天文,下至舆地,旁及泰西诸学,无不潜心研究。受其同乡好友甘肃知县林琪求助,平定回民叛乱,朝廷接济时为西宁知府,济时到任,兴利除弊,累任藩司,边疆无事,百姓乐业。后任甘肃巡抚,上奏论改革时政十二条,多效西方良法,力图维新富强,练兵二十万,擢兵部尚书。济时功成名就,夙愿已偿。乃改装易服,归山或漂泊不知所终。全书所反映的是处于封建末世的知识分子的夙愿,脱离实际的幻想。但颇能启迪心目,脱离俗套才子佳人,给人以清新之悦。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香港启新山庄石印本,藏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4.32 万字 | 2022-08-31 21:12更新
《醒名花》 作者墨憨斋主人(即冯梦龙),明代才子佳人小说,书叙四川成都双流县有书生湛国英,幼长文学,以《紫燕诗》为梅御史女杏姑所倾佩,遂相爱好。女兄富春嫉之,屡加簸弄,然终得结成眷属。此外又得六妾,而其中数人为女道士。后以军功累升大官,从杏姑之劝,告归林下。“醒名花”为杏姑别号,因以为书名。
7.89 万字 | 2022-09-04 21:05更新
《虎钤经》是中国宋代著名兵书。北宋吴郡(今江苏吴县)人许洞历四年于景德元年(1004)撰成,凡20卷,210篇,共论210个问题。许洞曾任雄武军推官、 均州参军等职。《虎钤经》以上言人谋,中言地利,下言天时为主旨,兼及风角占候、人马医护等内容。许洞认为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应是“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虎钤经》,明刊本,下同),重视人(主要是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要求将帅应“观彼动静”而灵活用兵,做到“以虚含变应敌”。
8.26 万字 | 2022-10-03 21:46更新
《方广大庄严经》,作者:佚名, 收于大藏经本缘部。其内容概括即为:“有经名为方广神通游戏大庄严法门。显示菩萨众德之本。处于兜率微妙天宫。思惟降生示现胜种。具诸功德行童子事。艺业伎术工巧书算捔力骋武。而于世间皆悉最胜。示受五欲具菩萨道降伏魔军。出生如来力无畏等一切佛法。此经如是过去无量诸佛世尊皆已宣说。
11.88 万字 | 2022-10-24 16:44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