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发觉净心经》,收录于《大正藏 第 12 册 No. 0327》,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译。
1.52 万字 | 2022-08-24 10:19更新
《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创作的一本关于声律启蒙的蒙学读物,大约成书于明末清初,全书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也从音律上教授了对一、二、三、五、七乃至十一字对的方法,声韵协调,可以让儿童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笠翁对韵》是中国古代儿童学习创作诗歌的一本实用教材,被称为“吟诗作对三基”之一
0.93 万字 | 2022-08-26 20:47更新
《侠义英雄传》是平江不肖生所著武侠小说中最具有思想内涵、写得最为荡气回肠的一部。小说以清末光绪年间戊戌六君子殉难前后的中国社会动荡为背景,以大刀王五与谭嗣同“一生死乃见交情”为引,带出大侠霍元甲本传;演绎了神拳霍元甲“三打外国大力土”的传奇故事,再由霍氏“迷踪艺”威震江湖事而带出清末各路英雄豪杰;最后则以倭人毒害霍元甲而总结全书。本书结构严谨绵密,情节跌宕起伏,文字波翻云涌,呈现了很高的文学价值。
66.91 万字 | 2022-08-30 19:59更新
唐成伯屿撰。伯□之生平始末无考,除此书外,尚撰、《尚书断章》等书。此编共四篇,一为兴述,阐明所谓先王陈诗观风之旨,论述孔子删定《诗经》正雅的原由。二日解说,首先阐释诗义,而后为风、雅、颂,以下分别为《周南》、《访传序》、篇章、后妃,终以《鹊巢》、《驺虞》,其大略即举《周南》一篇,隐括论列,引申以及其余。三为传受,详细备列齐、鲁、毛、韩四家授受次序及世次,并后儒训释源流。四曰文体,凡三百篇中句法之长短,篇章之多寡,措词之异同,用字之体例,皆胪举而详述,颇似刘氏《文心雕龙》的体例,大盖为作者说经之余论。成氏于书中,认为《诗序》首句为子夏所传,以下则为毛苌所续,这一说法,实发端于伯□此书,其决别疑似,对《诗经》研究有很大贡献。书中所论,诸如孔子删诗之由,先王陈诗观风、四家诗传授世次等等,都在一定方面反映-了唐代的《诗经》研究水平,足资后世研究者所参用。
0.65 万字 | 2022-10-19 21:16更新
《出曜经》,三十卷。印度·法救菩萨造,后秦·竺佛念译。又称《出曜论》。收在《大正藏》第四册。全经系由诗颂(uda^na,即优陀那,感兴偈),及注释此诗颂之故事(avada^na,即阿波陀那、譬喻)所组成。系对《法句经》所作之解释。其中所揭偈颂,多与吴·维只难译《法句经》一致。而用以解释偈颂的因缘故事,则与晋·法炬、法立共译的《法句譬喻经》相符,惟前者所举较后者为广。
26.07 万字 | 2022-10-24 16:33更新
《大集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大方等大集经-虚空藏品》异译本,大集经的背景是释迦牟尼示现成佛后十六年,观察此土众生善根成熟,可以宣说大乘菩萨法藏,用神力在欲色二界之中变宝庄严道场,无量世界菩萨来集,故名大集。 虚空藏品,明文开示地、水、风、空四大无依,自性清净,与《楞严经》虚空藏菩萨圆通十分吻合。偏讲般若智慧。
5.57 万字 | 2022-11-02 08:23更新
《诗品》(又名《诗评》)是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创作的诗歌评论著作,大约成书于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诗品》是现存最早的诗论专著,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发展到了新的阶段。此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代的诗话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视为历代诗话之祖。
1.01 万字 | 2022-11-07 19:33更新
善思童子经,(经名)二卷,隋阇那崛多译。佛乞食毗耶离城,至毗摩罗诘家,善思童子献华礼佛,誓成菩提。佛为说法,童子证无生忍。
1.31 万字 | 2022-11-20 16:23更新
高攀龙晚年亲订《就正录》,包含其讲义、奏疏及诸说,《高子遗书》即高氏弟子陈龙正整理《就正录》与若干篇高攀龙的遗文而成。《高子遗书》十二卷,内容为语、札记、经说辨赞、讲义、语录、诗、疏揭问、书、序、碑传记谱训、志表状祭文、题跋杂书各一卷。其中论学语、经说、讲义、语录,论学书信等是高攀龙阐发义理的主要部分,也是他哲学思想较为集中的体现。高攀龙(1562—1626),初字云从,后改字存之,谥忠宪,别号景逸,世称景逸先生,明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无锡市)人。晚明理学家,东林党领袖之一。高攀龙少习程朱理学,中举后就学于顾宪成,中进士后因疏诋时政而遭贬谪,后弃官家居30余年,其间与顾宪成重建东林书院,讲学不辍,蜚声学林。《明史》谓高攀龙其人“操履笃实,粹然一出于正,为一时儒者之宗”。
29.39 万字 | 2023-01-01 17:03更新
南朝宋鲍照撰。鲍照字明远,曾经任过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刑狱参军,故世称他“鲍参军”,此集因而得名。南朝齐永明年间,鲍照的诗文已散佚大半,南齐虞炎奉命搜集鲍照遗文,编次成集,并作了序。鲍照(公元414-466年)字明远,南朝宋著名作家,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他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他的骈文亦佳。 《隋书·经籍志》著录《鲍照集》10卷。今传有明代毛校宋本《鲍氏集》10卷,薛应旂刻《鲍氏集》8卷本,汪士贤刻10卷本《鲍明远集》。张溥刻《鲍参军集》2卷本。清末同治年间钱振伦撰《鲍参军集注》6卷。近人黄节撰《鲍参军诗注》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今人钱仲联在钱本和黄本基础上加以补订,作6卷,标点改为新式的,是最好的本子,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较有参考价值。
3.25 万字 | 2023-01-02 21:12更新
诗别集。一作《翁卷集》、《西岩集》、《苇碧轩诗集)。宋翁卷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二〇著录为一卷。此集原与《芳兰轩集》、《二薇亭集》、《清苑斋集》俱收于宋本《永嘉四灵诗》;其后为钱谦益所藏(见《牧斋初学集》卷一三),其半毁于火,此集适在毁中。明潘是仁《宋元四十三家集》有此集,约出自叶适《四灵诗选》,收诗一百二十一首。自此以后,顾修《南宋群贤小集》、鲍廷博《南宋群贤小集补遗》、冒广生《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皆收入。鲍氏自《瀛奎律髓}补诗十四首,自明赵谏《东瓯续集》补诗一首,冒氏自《西岩集)补诗二首,共十七首。
0.96 万字 | 2023-01-06 15:39更新
《师友谈记》,宋李廌著。一卷。此书记苏轼、范祖禹、黄庭坚、秦观、晁说之、张耒等所谈,故名书《师友谈记》。书中所载,多名言格论,非小说琐录所比。又书中称哲宗为今上,可知作于元祐中;书末记苏轼为兵部尚书及帅定州事,苏轼到定州不久即贬谪南迁,则此书之成当在元佑人尽贬斥之后。书中所记,大都确实可靠,非小说琐录能比。
1.60 万字 | 2023-01-28 18:13更新
《欧阳修集》,北宋欧阳修著,作为一代文宗,博学多才,诗、词、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卓著,为当时和后世所钦仰。他在文学创作上不但几乎是全能的,而且几乎是全优的,其诗、词、古文、辞赋、四六等创作在宋代都领风气之先,艺术水平均臻于一流。
106.59 万字 | 2023-01-31 19:18更新
《佛说阿阇世王经》二卷,后汉支娄迦谶译。与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同本异译。说阿阇世王闻文殊师利菩萨说法而得悟。摄于方等部。
2.91 万字 | 2023-02-14 21:34更新
《五灯全书》一二零卷,此书大部份系根据五部《灯录》及各禅宗史书编集而成。编者超永为康熙年间北京圣感寺住持。卷首有上康熙奏疏、序文、凡例及目录。关于此书之价值,陈援庵于《清初僧诤记》一文中曾云“书合五灯会元及五灯会元缵续,而增其所未备。南岳青原下,各迄三十七世,集五灯之大成,为宗门之宝窟。与严统之疏陋偏激,不可同年语矣。”
175.55 万字 | 2023-02-15 19:48更新
《太清中黄真经》,又名《中黄经》、《胎藏论》、《胎藏中黄经》。题九仙君撰、中黄真人注。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一、《道藏辑要》本,收入该书尾集第一册(简称辑要本)。二、《云笈七签》本,收入该书卷十三。
1.06 万字 | 2023-05-01 19:59更新
《佛藏经》又称《奉入龙华经》、《选择诸法经》。是三论宗必读的三论五经之一,由鸠摩罗什在姚秦弘始七年翻译。此为异于其他戒本之处。然强调若不理解诸法实相、无生、无灭等,则虽受持二百五十戒,亦形同破戒,并主张远离‘戏论分别’始得称持戒。又以本经阐释菩萨僧团必得由声闻僧团别立之种种原因,故列为大乘律之典籍。
3.67 万字 | 2023-05-13 08:06更新
《芝苑遗编》,又名《芝园遗编》,凡三卷。北宋僧元照撰,道询编集。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内容包括卷上之戒体章、持犯体章、大小乘论等六篇,卷中之授大乘菩萨戒仪、诫沙弥文等五篇,卷下之为蒋枢密开讲要义、南山律宗祖承图录等五篇。元照尚有芝园集二卷,亦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内容包括杭州南屏山神悟法师塔铭、唐蕲州青着法师行业记、秀州吕氏灵骨赞、博奕解、高丽李相公乐道集序等三十二项。卷末附录补续芝园集一卷。
5.14 万字 | 2023-08-27 15:4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