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美图
八美图

佚名 | 世情小说 | 已完结

《八美图》,全称《玉楼春桃花扇八美图》全书三十二回,清代刊本,书署“佚名”,描写宋代杭州人柳树春经历的悲欢离合故事,特别是书中的八位美女形象,叛逆反抗,不屈不挠,尤为感人至深。由于书中所写多男女情事,且又写出女性的反叛之举,故被视为“大逆不道”,“有碍风化”,在清代遭到禁毁的厄运。

13.94 万字 | 2022-04-11 21:43更新

戏蛾记
戏蛾记

齐谐山人 | 世情小说 | 连载中

《戏蛾记》[清]齐谐山人。

0.84 万字 | 2022-12-03 10:04更新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全一卷(或二卷)。略称问佛决疑经。今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内容叙述佛于灵山时,拈花微笑而付嘱大迦叶禅法之事。计有二十四品。本经不见载于诸经录,唯见于宋人传闻,或疑为我国后代所伪作者,今所存系东传日本者。

9.23 万字 | 2025-03-22 23:37更新

晋书
晋书

房玄龄 | 二十四史 | 已完结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晋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

145.36 万字 | 2023-04-22 18:14更新

增一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

伽提婆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教基础经典。北传四部阿含之一。前秦僧伽提婆译。51卷(一作50卷)。因经文按法数顺序相次编纂,故名。相传原由前秦昙摩难提诵出梵本,竺佛念传译,昙嵩笔受,后经道安、法和考正,僧契、僧茂助校漏失,尽录偈颂。但译文未能尽善,故由僧伽提婆加以修订。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载,别译零本现存30种。《增一阿含经》与南传《增支部经典》大体相应,后者收经比前者为多。此经原为四分八诵,但现行本除“牧(放)羊品”下标有“第四分别诵”外,其余各分均不标诵。全经共有52品,472部经。其中《序品》一经,以颂文概叙本经意旨,以及嘱付流布等事。其余各品次第系一法至十一法。

48.16 万字 | 2022-05-19 17:33更新

贤愚经
贤愚经

慧觉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贤愚经》,一名《贤愚因缘经》,十三卷,是叙述因缘故事的典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凉州(今甘肃武威)沙门慧觉(一作昙觉)等译。汉译而外,还有藏文、蒙文译本。译者慧觉、威德等八人,曾西行求经至于阗(今新疆和田)大寺,遇见当地五年一次举行的般遮于瑟会。会中长老各讲经律,他们八人分别听了记录下来,译成汉文,于公元445年回到高昌,综集成为这一部经,又经过流沙,送到凉州,凉州名僧慧朗将它题名《贤愚经》。以后由凉州传入建业(今南京市)。这是此经的传译经过(见《出三藏记集》卷九《贤愚经记》)。

15.93 万字 | 2022-10-25 08:47更新

京房易传
京房易传

京房 | 易学典籍 | 已完结

《京房易传》,又称《京氏易传》是西汉京房所撰经书注释,共三卷。三国吴陆绩曾注此书。以乾、坤为根本,坎、离为性命,统摄六十四卦,用世、应、飞、伏、游魂、归魂等解说爻、卦之间的关系,是术数之学。

3.09 万字 | 2022-12-15 08:37更新

女青鬼律
女青鬼律

佚名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女青鬼律》,天师道经典,书中记录了各种鬼的名字,并以太上老君和张道陵天师劝导信道者维持戒律、念鬼名,就可趋吉避凶、达到“万鬼不干,千神宾伏”。本书撰人不详,约出于魏晋南北朝。原本八卷,现存六卷。底本出于《正统道藏》洞神部戒律类。“女青”原本是萝藦的别称,一种药材,是个代号,而不是真名。此女青是太上老君在地上传天律和鬼律的密使,掌管各方土地神鬼的法律,所以也称五帝秘使,道教祭祀时不让邪神淫鬼听到女青的真名,因为邪神淫鬼听到女青真名,会当场分形而灭,所以道教法官平日不直呼女青的真名以保持判决公正,由于道教律派道脉早断,道教已无人守女青律,因此没有任何高道高人能够知道女青真名,过去历史证据也证明道教长期以来,确实完全没有人知道女青真名。正所谓“三清密令,使者代行,谁识女青,老君再临”,道门认为要等到太上老君再临或再派使者降临宣讲新律时,才会说出女青真名。

1.12 万字 | 2023-05-02 07:41更新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鸠摩罗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又称《大品般若经》,二十七卷(一作二十四卷、或三十卷、或四十卷),鸠摩罗什在姚秦弘始五至六年(公元403~404)译出。收在《大正藏》第八册、二二三卷。此经据《大智度论》卷一百说是二万二千颂,但印度南方另有二万颂的本子(《现观庄严论》所据本)流行,而玄奘法师所译《大般若经》第二会则是二万五千颂(见《法苑珠林》卷一百)。这些都是因时因地流传而有增减,但都是以《两万五千颂般若经》为经名。

35.39 万字 | 2022-07-14 11:10更新

史记
史记

司马迁 | 二十四史 | 已完结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64.85 万字 | 2023-04-22 18:13更新

苏轼集
苏轼集

苏轼 | 诗文别集 | 已完结

《苏轼集》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138.22 万字 | 2023-01-31 19:13更新

宋书
宋书

沈约 | 二十四史 | 已完结

《宋书》,“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南朝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宋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

102.70 万字 | 2023-05-02 16:22更新

汉书
汉书

班固 班昭 | 二十四史 | 已完结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固弟子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朝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92.28 万字 | 2023-10-07 18:50更新

续西游记
续西游记

静啸斋主人 | 神魔幻想 | 已完结

《续西游记》是明代佚名撰写的白话长篇神怪小说,又名《续西游真诠》。一百回。成书于明崇祯年间。《续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是写唐僧四众取经东归途中的一段经历。唐僧徒众历八十一难到达灵山雷音寺,佛祖如来担心四人难以保护真经回去,询之因何心而取真经,唐、孙、猪、沙分别答以志诚、机变、老实、恭敬四心,孙悟空还随口答以机变心对付八十八种邪心。如来恐孙悟空机心生变,难保真经,派比丘僧、灵虚子两人暗中保护。他们携带八十八颗菩提珠和木鱼梆子,辅助取经师徒净心驱魅,护经返程。后四众在路途中遭遇诸多妖魔。最终,孙悟空等顿悟机心乃起魔之根,于是灭机心,笃真经,于路无阻,顺利回归大唐。

46.78 万字 | 2021-04-24 08:30更新

五虎平西
五虎平西

西湖居士 | 历史演义 | 连载中

五虎平西(又名《五虎平西前传》、《五虎平西珍珠旗演义狄青全传》),小说叙述狄青奉旨西征的途中,由于鲁莽的先锋官焦廷贵探错了路,宋军误入单单国境,与单单固定守关将士发生激战。单单玉的女儿双阳公主色艺双全,施展法术捉拿了狄青等五虎大将,迫使狄青投降并与双阳公主结为夫妻。可是狄青久念宋君厚恩,为全大义,他悄然离妻逃归。双阳公主发觉后追上狄青,狄青向她言明心迹,这才离别妻子,带领众将士,踏上了伐辽的征途。后来在朝中包拯等忠臣谋士的保护下,狄青冲破奸臣庞洪等设置的重重阻力,经历了许多艰辛的杀伐征战,终于迫使辽主称臣纳贡,向仁宗献出了避火分水的珍珠旗,同时屡屡陷害朝中良将的庞洪也受到了惩罚。

32.19 万字 | 2021-03-12 15:32更新

水浒传
水浒传

施耐庵 | 英雄传奇 | 已完结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92.53 万字 | 2023-04-22 18:19更新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曹雪芹 | 世情小说 | 已完结

所谓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概括所有带脂批的《石头记》传抄本的总和,这些传抄过印本上都保留了大量的朱红色批语,其中有些重要的传抄版本上,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字样,人们一般便称这些早期的《石头记》抄本为脂评本或脂批本。甲戌本又称脂残本,脂铨本。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见于各册首回首页首行。因第1回第8页楔子正文中“出则既名,且看石上是何故事”句上,比他本多出“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15字,指明所据底本年代,故名甲戌本。甲戌年,是乾隆19年(1754)。存十六回。即1至8回、13至16回、25至28回。第4回回末缺下半叶,第13回上半叶缺左下角。四回一册,共四册。每半叶12行,行18字。

72.31 万字 | 2022-04-02 07:21更新

许负相法十六篇
许负相法十六篇

许负 | 阴阳术数 | 已完结

许负相法,许负本为秦末汉初一妇人,以善于面相而被汉高祖封为雌亭候。据府志载,许负著有《德器歌》、《五官杂论》、《听声相行》。后人用其名而写的相书有传为她的著作,如明代周履靖的《许负相法十六篇》。

0.34 万字 | 2022-12-06 20:22更新

金刚三昧经
金刚三昧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金刚三昧经》,是佛在四十九年说法中对于三十年宣讲“般若”智慧的一个概述。佛陀在世间最黄金的生命里,用了大量的精力宣讲“般若”智慧,可谓是用心良苦。也可见在佛法中智慧是到彼岸的唯一钥匙。而金刚三昧经中所涉及的佛的“根本智”,是层次较深的,是与菩萨和大阿罗汉所讲。可以说是所有般若类经典的总纲。空性,无相,不可得,不可说,不思议,是所有般若类经典的核心,也是佛智慧的核心。所以经中最后说,受持此经,其他一切经典都用不着看了。意思是若能悟到佛的智慧,一切法平等,一切法无我无别的境界。一切就回到了空寂的状态。不光是这部经,如金刚经,心经,楞严经,等等经典,若能明心见性,则能明白部部经典所讲的其实并无不同。

1.42 万字 | 2022-11-03 13:09更新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

施耐庵 | 英雄传奇 | 已完结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说法,自从金圣叹推出他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后,有近两百年人们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百回和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自郑振铎们挖掘出所谓全本《水浒传》后,金圣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又很少有人见到其庐山真面目了。那么,金圣叹的批评本《水浒传》是不是被腰斩的,他为什么要腰斩《水浒传》,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和金圣叹的批评究竟是什么样子,他所批评的七十回本《水浒传》究竟有没有独特的魅力。这些问题,相信读者在读完这个批评本之后会找到答案,也会由衷地佩服金圣叹的胆识和才华。而金圣叹那些见解独到、语言独特的批评文字,也会让读者耳目一新。他所提出的人物“性格”说,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80.94 万字 | 2022-05-07 09:02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