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愿经

时间:2022-09-13 07:04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与五百比丘僧。坐于尼延树下。为数千万人说法。于是城中有豪长者。财富无数。名曰纯陀。纯陀有子。厥年十四。时得重病。不免所疾。逐便丧亡。父母兄弟。宗亲中外。莫不爱重。啼哭忧愁。安可言乎。尔时纯陀。闻佛来化。心大欢喜。便告其妻言。今佛在此。宜当往见。闻佛说经法者。莫不解悦。忘忧除患。即与其妻亲族仆使。俱到佛所。为佛作礼。却坐一面。长者纯陀。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人在世间。积聚钱财。思虑勤苦。不敢衣食。不知布施奉持经戒。无尊无卑。获得如愿者。或时命尽。父母兄弟妻子亲属。啼哭愁毒。为其棺殓。遣送财宝衣被饮食。宁有益于死者不。佛告纯陀及诸会弟子。听我所说善思念之。纯陀眷属。诸会弟子。皆各叉手。一心受教而听。
  佛言。人有四愿。不可常保。何等为四。第一愿者。是人身沐浴庄饰。饭食五乐。常先与之。疾病卒至。不能止之。命尽躯强在地。不随人魂神去。空爱重之。复何益也。
  第二愿者。谓有财产官爵俸禄。得之者喜。不得愁忧疾病。死至命尽。所有财物。官爵俸禄。故在世间。不随人魂神去。空为愁苦。
  第三愿者。谓有父母兄弟妻子。中外亲属。朋友知识。恩爱荣乐。疾病至死命尽。复不能救我命。亦不能随我魂神去。空啼哭。送我到城外深冢间。以弃我去。各疾还归。虽追念我愁苦忧思。不过十日。诸家宗族。男女聚会。相向歌舞。快共饮食。相对谈笑。捐忘死人。虽有父母兄弟妻子。中外亲属。朋友知识。不能共追我命。空悲之复何益也。
  第四愿者。是人意天下人少有能守护其意者。皆放心恣意。淫于五乐。贪利疾妒。忿怒斗诤。不信道德。至于身死寿尽。魂神去矣。三者相追逐。不得相离。譬如雀飞。意随其两翅。意为身神。两翅为魂魄。人不能守护其意。皆从恶念所为。杀盗贪淫以生时所为罪。死入太山地狱中。为饥饿鬼。罪竟乃出为畜生。当为人所屠割。作人放心快意故。入三恶道。
  佛告纯陀及诸弟子。当端汝心。守护汝意。谛自思惟。知身非我身。所有财物。亦非我许。当谛计校所有。父母兄弟妻子。五种亲属。朋友知识。官爵俸禄。念欲得之。无有厌足。谓有益于我身。老病死来。皆不能益于我身。亦不能为我却之。人不能自拔为道。如鹦鹉鸟爱其毛尾。为射猎者所得。贤者谛知。是四愿不随人魂神去。空为之困苦。因拔恩爱之根。绝三恶之道。得三善道。一者不复老。二者不复病。三者不复死。坚守护其意。乃可得度。诸弟子闻经欢喜。为佛作礼。

    佛说四愿经

  佛念天地八方之外。万物受性。皆怀忧苦。常伤人民。含血蠕动。不得自在。与天争命。皆当归死。骸骨销烂。下入于土。精神飞翔。展转五道。为善上天。为恶入渊。凡人生时。所为善恶。精神魂魄。随其殃福。生时为人。孝顺父母。忠信事君。死得上天。如世间人。积德为善。仕宦求官位。至公侯豪贵。富乐贫贱困厄。皆由宿命。行伐杀酷虐。生为恶人。死受重酬。自为心侯主招百凶。快心之欢。必有后患。帝王人民。俱惑于道。寄托父母。作善福寿为恶贫苦。盗窃欺人。负债不偿。借贷不归。死后当为奴婢牛马。或作大猪。屠割剥其躯。称卖偿人。作人悭贪。不肯布施。死为饿鬼。不得衣食。如乞丐人。以刀截肉。叩头求食。此皆先时。为人贪残。悖逆不信为善。伤杀盗窃。受人妇女谗言两舌。饮酒斗乱。死入地狱。掠笞烧煮。身更虿毒。苦痛无极。人有六忧三苦四痛。佛戢转化。生死不绝。弃国捐王。求自然道。积德累岁。乃得道真。神明彻照。悉见天地绝洞之外。知人鸟兽虫豸所言。心所趣向。佛念人死。如大风卒至无期。人死至无时。当与心争诤。为善勿疑。佛以经道劝励。贤者目所不见。耳所不闻。崛奇珍宝。何益于己。诸为道者。当信经戒守善。以死不犯恶。生道不可失。德不可离。远道失德。如儿生无母。鱼脱于渊。人死复生。如蚕浑沌茧中穿丝出飞。其神故一变形易壳。道成于微。五戒得根。弟子闻经欢喜前受教。是为痛痒要识如谛知也。何等为思想识。为身六思想。眼裁思想。耳鼻口身意裁思想。如是六思想。何等为思想习识。裁习为思想习。如是为思想习识。何等为思想尽识。裁尽为思想尽识。如是为思想尽识。何等为思想尽受行识。是为八行识识。识识谛见到谛定意为八。如是尽思想受行识。何等为思想味识。所为思想因缘生乐得意喜。如是为思想味识。何等为思想脑识。所为思想不常尽苦转法。如是为思想脑识。何等为思想要识。所思想欲贪能解。欲贪能断。欲贪能自度。如是为思想要识。何等为生死识。为六身生死识。眼裁生死识。耳鼻口身意裁行。如是为生死识。何等为生死习裁习生死习识。何等为生死尽识。裁尽为生死尽识。何等为生死欲尽受行识。为是八行识。谛见至谛定为八。如是为生死欲灭受行识。何等为生死味识。所为生死因缘生乐喜意。如是为生死味识。何等为生死脑识。所有生死。不常尽苦转法。如是为生死脑识。何等生死要识。所为生死欲贪随欲贪能断欲能度。如是为生死要识。何等为识身六衰识。眼裁识。耳鼻口身意裁识。如是为识识。何等为识习命字习为识习。如是习为识。何等为识尽为识命字尽为尽识。如是为尽识。何等为识尽受行为识八行谛见至谛定为八。如是为识尽欲受行如谛识。何等为识味知所识因缘故生乐生喜意。如是为味生为味识知。何等为识脑识所识。为尽为苦为转。如是为识脑识。何等为要识所识。欲贪能活。欲贪能断能度。如是为要识。如是比丘。七处为觉知。何等为七色习尽道味苦要。是五阴各有七事。何等为三观识。亦有七事。得五阴成六衰。观身为色一。观五阴为二。观六衰为三。故言三观。比丘能晓七处。亦能三观不久行堕道断结无有结意脱黠活见道见要一证受止已断生死意行所作意不复来还生死得道。佛说如是。比丘欢欣受行。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