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颂堂词绎

时间:2022-07-04 21:17

 [清] 刘体仁


                     

    ○词与古诗同义

    词有与古诗同义者,“潇潇雨歇”,易水之歌也。“同是天涯”,麦蕲之诗

也。“又是羊车过也”,团扇之辞也。“夜夜岳阳楼中”,日出当心之志也。

“已失了春风一半”,鲵居之讽也。“琼楼玉宇”,天问之遗也。

    ○词与古诗同妙

    词有与古诗同妙者,如“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即灞岸之兴也。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即敕勒之歌也。“危楼云雨上,其下水扶天”,即明

月积雪之句也。“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即平生少年之篇也。

    ○词忌复

    词欲婉转而忌复,不独“不恨古人吾不见”与“我见青山多妩媚”,为岳亦

斋所诮。即白石之工,如“露湿铜铺”与“候馆吟秋”,总是一法。

    ○词字字有眼

    词字字有眼,一字轻下不得。如咏美人足,前云“微褪细跟”,下云“不觉

微尖点拍频”,二微字殊草草。

    ○词有初盛中晚

    词亦有初盛中晚,不以代也。牛峤、和凝、张泌、欧阳炯、韩、鹿虔辈,

不离唐绝句,如唐之初未脱隋调也,然皆小令耳。至宋则极盛,周、张、柳、康,

蔚然大家。至姜白石、史邦卿,则如唐之中。而明初比唐晚,盖非不欲胜前人,

而中实枵然,取给而已,於神味处,全未梦见。

    ○词起结最难

    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盖不欲转入别调也。“呼翠袖、为君舞”、

“倩盈盈翠袖、英雄泪”,正是一法。然又须结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

来”之妙乃得。美成元宵云:“任舞休歌罢。”则何以称焉。

    ○词忌直说

    晏叔原熨帖悦人,如“为少年湿了,鲛绡帕上,都是相思泪”,便一直说去,

了无风味,此词家最忌。

    ○词中戏语

    词中如“玉佩丁东”,如“一钩残月带三星”,子瞻所谓恐它姬厮赖,以取

娱一时可也。乃子瞻赠崔廿四,全首如离合诗,才人戏剧,兴复不浅。

    ○词境诗不能至

    词中境界,有非诗之所能至者,体限之也。大约自古诗“开我东阁门,坐我

西间床”等句来。

    ○杜诗具词之神理

    诗之不得不为词也,非独寒夜怨之类,以句之长短拟也。老杜风雨见舟前落

花一首,词之神理备具,盖气运所至,杜老亦忍俊不禁耳。观其标题曰新句,曰

戏,为其不敢亻面背大雅如是。古人真自喜。

    ○稼轩非本色词

    稼轩“杯汝前来”,毛颍传也。“谁共我,醉明月”,恨赋也。皆非词家本

色。

    ○诗词分疆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叔原则云:“今宵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

梦中。”此诗与词之分疆也。

    ○中调长调须一气呵成

    中调长调转换处,不欲全脱,不欲明黏,如画家开阖之法,须一气而成,则

神味自足。以有意求之,不得也。

    ○重字不易

    重字良不易,错错错与忡忡忡之类也。然须另出,不是上句意,乃妙。

    ○美成结语佳

    美成春恨渔家傲,以“黄鹂久住如相识”,“帘前重露成涓滴”作结,有离

钩三寸之妙。

    ○千里和周词不动宕

    千里遍和美成词,非不甚工,总是堆炼法,不动宕。唯“鸿影又被战尘迷”

一阕,差有气。

    ○词不可参一死句

    文字总要生动,镂金错采,所以为笨伯也。词尤不可参一死句,辛稼轩非不

自立门户,但是散仙入圣,非正法眼藏。改之处处吹影,乃博刀圭之讥,宜矣。

    ○词宜有警句

    惟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词有警句,则全首俱动。若贺方回非不楚楚,

总拾人牙非,何足比数。

    ○词须不类诗与曲

    词须上脱香签,下不落元曲,乃称作手。

    ○古词声律佳

    古词佳处,全在声律见之。止作文字观,正所谓徐六担板。

    ○竹枝柳枝非词

    竹枝、柳枝,不可径律作词,然亦须不似七言绝句,又不似子夜歌,又不可

尽脱本意。“盘江门外是侬家”及“曾与美人桥上别”,俱不可及。

    ○长调最难工

    长调最难工,芜累与痴重同忌,衬字不可少,又忌浅熟。

    ○词中对句难

    词中对句,正是难处,莫认作衬句,至五言对句、七言对句,使观者不作对

疑,尤妙。

    ○词咏物比诗难

    咏物至词,更难於诗。即“昭君不惯风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亦费解。

放翁“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全首比兴,乃更遒逸。

    ○词人遭遇

    酒壁释褐,韩之特遇也。太液波翻,浩然之数奇也。

    ○夏竦词有劝无讽

    “霞散绮、月沈钩”,有劝而无讽。其人去赋清平调者,不知几里。然是钧

天广乐气象,较之文正公穷塞主不侔矣。

    ○宋祁一闹字卓绝千古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卓绝千古。“湿红娇暮寒”,亦复移易不得。

    ○周症状成词体雅正

    周美成不止不能作情语,其体雅正,无旁见侧出之妙。

    ○易安词本色当行

    柳七最尖颖  ,时有俳狎,故子瞻以是呵少游。若山谷亦不免,如我不合太

扌闰就类,下此则蒜酪体也。惟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

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陡然一惊为词中妙境

    文长论诗曰:如冷水浇背,陡然一惊,便是兴观群怨,应是为亻庸言借貌一

流人说法。温柔敦厚,诗教也。陡然一惊,正是词中妙境。

    ○福唐独木桥体

    山谷全首用声字为韵,注云“效福唐独木桥体”,不知何体也,然犹上句不

用韵。至元美道场山,则句句皆用山字,谓之戏作可也。词中如效醉翁也字、效

楚辞些字、兮字,皆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隐括体不可作

    隐括体不可作也,不独醉翁如嚼蜡,即子瞻改琴诗,琵琶字不见,毕竟是全

首说梦。

    ○过变言情

    古人多于过变乃言情。然其意已全于上段,若另作头绪,不成章矣。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