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子万机论

时间:2022-07-03 17:06

 (谨案:《隋志》杂家:《蒋子万机论》八卷,蒋济撰。《旧唐志》同。《新唐志》作十卷。《直斋书录解题》作二卷,称《馆阁书目》十卷,五十五篇。今惟十五篇,非完书也。至明而二卷本亦亡。焦竑《国史经籍志》以八卷入儒家,以二卷入杂家,虚列书名,又误分为两种,不足据。今从《群书治要》写出三篇,益以各书所征引,定著一卷。嘉庆乙亥岁四月朔。)

  ○政略
  夫君正之治,必须贤佐,然后为泰。故君称元首,臣为股肱,譬之一体,相须而行也。是以陶唐钦明,羲氏平秩,有虞明目,元恺敷教,皆此君唱臣和,同亮天功。故能天成地平,咸熙于和穆。盛德之治也。
  夫随俗树化,因世建业,慎在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时移而不移,违天之祥也;民望而不因,违人之咎也;好善而不能择人,败官之患也。三者失,则天人之事悖矣。夫人乖则时逆,时逆则天违,天违而望国安,未有也。
  ○刑论
  患之巨者,狡猾之狱焉。狡黠之民,不事家事,烦贷乡党。以见厌贱,因反忿恨,看国家忌讳,造诽谤,崇饰戏言,以成丑语。被以叛逆,告白长吏,或内利疾恶尽节之名,外以为功,遂使无罪并门灭族,父子孩耄,肝脑涂地。岂不剧哉?求媚之臣,侧人取舍,虽烝子啖君,孤己悦主,而不惮也。况因捕叛之时,无悦亲之民,必获尽节之称乎?
  夫妄造诽谤,虚书叛逆,狡黠之民也。而诈忠者知而族之,此国之大残,不可不察也。
  ○用奇
  或曰:“官人用士,累功积效,以次相叙,明主之法,忠臣之节尽矣。若拔奇求异,超等逾第,非臣之事也。”应之曰:“顾当忧世,无奇人,傥有又不能识耳。明法忠节,未必已尽也。自昔五帝之冠,固有黜陟之谟矣,复勤扬侧陋;殷有考诫之诰矣,复力索岩穴;西伯有呈效之誓矣,复旁求鱼钓;小白有督课之法矣,复遽求囚俘;汉祖有赏爵之约矣,复急追亡信。若修叙为明法,拔奇为非事,是两帝三君非圣哲,而鲍、萧非忠吏也。然则考功案第,守成之法也;拔奇取异,定社稷之事也。当多事之世,而论无事之法;处用奇之时,而必效一官之智。此所以上古多无严之国也。
  是以高世之主,成功之臣,张法以御常人,厚礼以延奇逸。求之若不及,索之若骨肉。故能消灾除难,君臣同烈也。
  曩使五主二臣,牵于有司,束于脩常,不念畴谘,则唐民《康哉》之歌不作,殷无高宗之号,周无殪商雅颂之美,齐无九合功,汉歼于京索而不帝矣。
  故明君良臣,垂意于奇异,诚欲济其事也。使奇异填于沟壑,有国者将不兴其治矣。
  汉元帝为太子时,谏持法太深,求用儒生。宣帝作色怒之云:“俗儒不达,不足任。乱吾家者,太子也。”据如斯言,汉之中灭,职由宣帝,非太子也。乃知班固步骤盛衰,发明是非之理,弗逮古史远矣。
  昔秦穆公近纳英儒,招致智辩,知富国强兵。至于始皇,乘历世馀(当有“业”字或“威”字),灭吞六国,建帝号,而坑儒任刑,疏扶苏之谏,外蒙恬之直,受胡亥之曲,信赵高之谀,身没三岁,秦无噍类矣。前史书二世之祸,始皇所起也。
  夫汉祖初以《三章》结黔首之心,并任儒辩,以并诸侯,然后罔漏吞舟之鱼。烝民朴谨,天下大治。宣帝受六世之洪业,继武、昭之成法,四夷怖征伐之威,生民厌兵革之苦,海内归势,适当安乐时也。而以峻法绳下,贱儒贵刑名,是时名则(旧校云:“名则”二字似衍)石显、弘恭之徒,便僻危狖,杜塞公论,专制干事,使其君负无穷之谤也。如此,谁果乱宣帝家哉?向使宣帝豫料柱石之士,骨鲠之臣,属之社稷,不令宦竖秉持天机,岂近于元世,栋桡榱崩,三十年间,汉为新家哉?
  推计之,始皇任刑,祸近及身;宣帝好刑,短丧天下。不同于秦,祸少者耳。(已下篇名缺)
  许子将褒贬不平,以拔樊子昭,而抑许文休。刘晔难曰:“子昭拔(《御览》作“发”)自贾竖,年至耳顺,退能守静,进不苟竞。”济答曰:“子昭诚自幼至长,容貌完洁。然观其臿齿牙,树颊胲,吐唇吻,自非文休之敌也。”(《三国志庞统传注》《世说品藻篇注》《御览》三百六十七)
  许文休者,大较廊庙器也。而子将贬之,若实不贵之,是不明也。诚令知之,盖善人也。”(《三国志许靖传评注》)许文休东渡江,乃在障气之南。(《文选广绝交论注》)
  张翔,字元凤。(《三国志许靖传评注》)
  黄帝威四盗。(《北堂书钞》十三,据《御览》疑当作“四道”)
  黄帝之初,养性养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君危于上,民安(疑有误)于下,主失于国,其臣再嫁,厥疾之由,非养寇邪?今取(疑作处)民萌之上,而四道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疑有脱)师营垒,以灭四帝。向令黄帝若不龙骧虎变,而与俗同道,则其民臣亦嫁于四帝矣。(《御览》七十九)
  夫虎之为兽,水牛之为畜,殆其兵矣。夫虎,爪牙既锋,胆力无伍,至于即豕也,卑俯而下之,必有扼喉之获。夫水牛不便速,角又乔竦,然处郊之野,朋游屯行,部队相伍。及其寝宿,因阵反御,若见蒨(此字未见,疑有误)虎,抵角,牛希见害矣。若用兵恃强,必鉴于虎;居弱,必诫水牛。可谓攻取屠城(当有误),而守必能全者也。(《御览》二百七十一)
  夫兵者,变化之物,而迁移倚伏之事也。或守法而得用。故知兵者,性知者也;用兵者,性能用之也。(《北堂书钞》一百十三)
  知兵之将,国之衡(《北堂书钞》作“行”)主,民之司命,古者重之(已下《书钞》未载),后世无逮焉。吕望虽智,孙武虽骁,乐毅虽贤,白起虽武,齐之天齐朽骨,吴之糜骇消骼,燕之田单腐肉。岂可餔其糟粕,复得生而使之哉?固当出我民之最,择其智勇之长者,用其修,略其短也。(《北堂书钞》一百十五,《御览》二百七十三)
  虽有百万之师,临时受敌,在将也(《长短经将体》,《御览》二百七十三)
  秦穆公伐晋,及河,将军劳之醪,唯一钟。蹇叔乃曰:“一柸可以投河而酿也。”穆公乃一醪投河。三军者。(下缺。陈本作“皆取饮之”。《北堂书钞》一百十五)士有一飧而倒戟,义所驱也。(《御览》三百五十三)
  鱼丽鹅鹳之阵,金金鼓鼓,节数进退之事,什伯所职也。(《北堂书钞》未改本一百十七)
  夫土地者,百姓之所蹈也,殊无两形之政矣,而谈者强为之异体也。云地者,都大之名;土者,细属之号,乃《国语》一句之言。及龟旁之说有地数五。五谓地为明壤,彼而是之,据令共视焉。何者谓土哉?天下州国,宁有有地无土,有土无地之处乎?(《北堂书钞》未改本一百五十七)
  庄周妇死而歌。夫通性命者,以卑及尊,死生不悼,周不可论也。夫象见死皮,无远近必泣,周何忍哉?(《初学记》二十九,《御览》八百九十)
  《礼记》:嫂叔无服,误。据《小功章》娣、姒、妇三字,嫂叔之文也。古者有省文互体,言弟及兄并嫂矣。娣姒者,兄弟之妻相名也。盖云夫之昆弟,昆弟之妻相与,皆小功者。(《通典》九十二)
  项羽若听范增之前策,则平步取天下也。(《御览》八十七)
  语曰:两目不相为视。昔吴有二人,共评主者,一人曰好,一人曰丑。久之不决,二人各曰:“尔可求入吴目中则好丑分矣。”士有定形,二人察之,有得失,非苟相反,眼睛异耳。(《御览》三百六十六)
  圣不独立,智不独治。神武之王,亦须佐辅。(《御览》四百一)
  太史迁云:颜回虽笃行,不遇仲尼,不能彰其名也。故五尺之童,德拟大圣。使在他门,未或及此也。夫甘罗少回六岁,获河东五城,万乘郊迎而佩印。虽所弘非道义,然当秦之时,染诈谖之风也。使罗在孔门,治丘之训,亦可闻一知十孚?曰未必也。昔齐欲伐鲁,回求说陈常,而孔子不许,遂使子贡。子贡一出,破齐、强晋、亡吴、霸越、存鲁也。夫颜子与赐,程智比才,相校以十,至于此事,而丘不使也。(《御览》四百四十七)
  谚曰: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言其少也。(《御览》四百九十六,又六百八)。
  猛虎不处卑势,劲鹰(一作“鸷鸟”)不立垂枝。(《御览》四百九十六,又八百九十一)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