睒子经

时间:2022-06-26 16:35



    西秦沙门圣坚奉 诏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比罗勒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及众菩萨国王大臣人民。长者居士清信士女不可称计一时来会。佛告诸比丘。皆悉寂静定意听。我念前世初求得菩萨道时。戒行普慈精进一心智慧善权方便不可称说。诸天龙神帝王人民无能行者。阿难闻佛所言。更整衣服长跪白佛。愿欲闻之。佛告阿难。乃往过去无央数世。时有一菩萨名曰慈慧。救济群生常行四等心。度世危厄愍育苦人。于是处在兜率天上教授天人。常以昼夜各三时三昧定意。思惟三界。照观十方天下人民善恶之道。孝养父母敬奉三尊。供侍师长修诸功德。皆悉明见五道分明。时迦夷国中有一长者。孤无儿子夫妻两目皆盲。心愿入山求无上慧。修清净志信乐虚闲。菩萨念言。此人发意欲学妙道。而两目盲无所视见。若入山者或堕沟坑。或逢毒虫所见危害。若我寿终当为作子。供养父母终其年寿。即便往生盲父母家。为其作子。父母欢喜爱之甚重。本发道意欲行入山。以生子故便乐世间。子年七岁号字曰睒。睒至孝仁慈奉行十善不杀不盗不淫不欺诳不饮酒不妄语不嫉妒。信道不疑昼夜精进。奉侍父母如人侍天。言常含笑不伤人意。行则应法不妄倾邪。于是父母即大欢悦。无复忧愁。睒年过十岁睒自长跪白父母言。本发大意欲入深山。求志虚寂无上之道。岂以子故而绝本愿。人居世间无常百变。命非金石对至无期。愿如本意宜本先志。自随父母俱共入山侍养之宜不失时节。父母报睒。子之孝顺天自知之。不违本誓便即入山。睒以家中所有财宝。皆大布施诸贫穷者。便与父母俱共入山。
  睒到山中以柴草作屋施置床蓐。不寒不热恒得其宜。入山一年众果丰实。食之甘美。泉水涌出清而且凉。池中莲华五色精明。栴檀杂香树木丰盛香气倍常。飞鸟常集奇妙异类皆作种种音乐之声。娱乐父母。师子熊罴虎狼毒虫慈心相向无相伤害。食草饮水无复恐惧。獐鹿众鸟皆来附近。与睒音声共相哀和娱乐之音。睒至孝慈蹈地常恐地痛。天神人鬼皆来拥护此三道人。三道人者。一心定意无复忧愁。睒常与父母取百种果以食父母。泉水无乏。时父母渴欲得饮水。睒被鹿皮衣提瓶行汲水。獐鹿众鸟亦往饮水不相畏难。时有迦夷国王入山射猎。王见水边有诸群鹿。放弓射之。箭误中睒正射其胸。被毒箭已举身皆痛。便大呼言。谁持一箭杀三道人。王闻人声即便下马往到睒前。睒谓王言。象坐牙死。犀坐其角死。翠坐其毛。獐鹿坐皮肉。我无牙角无毛无皮肉不可啖。今有何罪横见射杀。王问睒言。卿是何人被鹿皮衣与禽兽无异。睒言。我是王国中人。与盲父母俱来学道二十余年。未曾而为虎狼毒虫所见枉害。今我便为王所射杀。当尔之时。大风暴起吹折树木。百鸟悲鸣师子熊罴走兽之辈皆大号呼动一山中。日无精光流泉为竭。众华萎死雷电动地。时盲父母即自惊起曰。是何变异。睒行取水经久不还。将无为毒虫之所害耶。禽兽悲鸣音声号呼不如常时。风起四面树木摧折。必有灾异。时王怖懅大自悔责。本射众鹿误相中伤。射杀道人其罪甚重。坐贪少肉而受此殃。愿以珍宝以救子命。
  时王便前欲拔出箭。箭深不出。百鸟禽兽四面云集。皆大号呼动一山中。王益怖懅支节皆动。睒语王言。非王之过。自我宿罪缘对所致。我不惜身。但念我盲父母耳。年既衰老两目复盲。一旦无我亦当终没无瞻视者。以是之故自懊恼耳。当尔之时。诸天龙神皆为肃动。王又重言。我宁自入地狱之中自受此罪。使睒身活。长跪向睒悔过陈言。若子终没我不还国。便住山中供养卿盲父母如卿在时。勿以为忧。诸天龙神皆当证知。不负此誓。睒闻王誓虽被毒箭。心喜意悦虽死不恨。以我父母累王供养。王当罪灭得福无量。王曰。卿当语我父母之处。及子未死吾欲知之。睒即指示从是径去。去此不远当见草屋。我之父母在其中止。王徐徐往勿令父母惊动怖懅。以善方便解语其意。王当为我上白父母。无常今至当就后世。我不惜命念盲父母年既衰老两目复盲。一旦无我无所依仰。以是懊恼自酷毒耳。我死自分宿罪所致无可得脱。今自忏悔。从无数劫有身以来所行众恶于此罪灭。愿与父母世世相值不相远离。当令父母终保年寿勿有忧患。天龙鬼神常随护助灾害消灭。所欲应意无为自然。王将数人诣父母所。王去之后睒奄死矣。百鸟禽兽四面云集。皆大号呼绕睒尸上舐是胸血。盲父母闻此音声益怖彷徉而住。王行驶疾触动草木肃肃有声。父母惊言。此是何人非我子行。王言。我是迦夷国王。闻盲道人在山学道故来供养。盲父母言。枉屈大王来相慰劳远临草野。王当疲极体安隐不。宫殿夫人太子官属皆安善不。风雨和调五谷丰不。邻国人民不相侵害耶。王答道人。得蒙尊恩常自平安。又更问讯盲父母。在此山中劳大勤苦。树木之间甚难为止。自安隐不。盲父母言。蒙大王恩常自安隐。我有孝子字名曰睒。常取果蓏泉水无乏。我有草席王可就坐。果蓏可食。睒行取水。正尔来还。王闻盲父母言。又大伤心涕泣其言。我罪实重入山射猎。遥见水边有诸群鹿。引弓射之。箭误中睒道人子睒已被毒箭其痛甚酷。今故自来语道人耳。父母闻之举身自扑。如太山崩地为大动。号哭仰天自陈诉言。我子睒者。天下至孝无有能过。蹈地常恐地痛。有何罪故而射杀之。向者大风卒起吹折树木。百鸟悲鸣皆大号呼动一山中。我在山中二十余年。未曾有此灾异之变。而我子睒取水不还恐当有故。诸神皆惊肃肃而动。母便涕哭不肯复止。父言且止。人生世间无有不死。无常对至不可得却。但问王。睒为射何许今为死活。王以睒语向父母说。其盲父母闻王此语又大感绝。一旦无子俱亦当死。
  大王。今者牵我二人往子尸上。王即牵盲父母往到尸上。父抱其头。母抱两脚著其膝上。各以两手扪摸睒箭。仰天呼言。诸天龙神山神树神。我子睒者天下至孝。是诸天龙鬼神所知。我年已老目无所见。身代子死睒活不恨。于是父母俱共誓言。若睒至孝天地所知。箭当拔出毒痛当除睒应更生。
  于是第二忉利天帝座即为动。以眼见此二盲道人抱子号呼。乃闻第四兜率天上。释梵四王从天上来。如人屈伸之顷。来住睒前。以神妙药灌睒口中。药入睒口箭拔毒出更生如故。父母闻睒以死更生。两目皆开。飞鸟走兽皆大欢乐之音。风息云消日为重光。流泉涌出清而且凉。池中莲华五色精明。栴檀杂香树木光荣香倍于常。时王欢喜不能自胜。礼天帝释。还礼父母及子睒者。愿以一国所有财宝。俱上道人自相供养。令我罪灭永无有余。
  睒语王言。欲兴福者。王但还国安慰人民。当令奉戒王勿射猎横杀无辜。身不安隐寿终当入泥犁之中。人居世间恩爱暂有。别离久长不得常在。王宿有福今得为王。莫憍自在。以自在故造无量恶。后入恶道悔之何益。王答如教。随王猎者。见睒死已得天神药死而更生父母眼开神变如是。悉奉五戒修行十善。死得生天无入恶道。
  佛告阿难。诸来会者。宿命睒者吾身是耶。盲父者阅头檀王是。盲母者今王夫人摩耶是也。迦夷国王者阿难是。天帝释者弥勒佛是。佛告阿难。吾前世时为子仁孝。为君慈育。为民奉敬。自致得成为三界尊。佛说经已。时诸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莫不欢喜。作礼而去。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