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

时间:2023-06-23 16:27

  经名: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

  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

  谨按虚皇天尊言:出家超俗,皆宿有良契,故能独拔常伦,若慎终如始,精至修链,当福及七租,庆流一门。所谓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入道之门,积德之基,亦必由此始。开度之时,宜受初真之戒,其戒有十,尔当受之。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诚万物。

  按传曰:仙经万卷,忠孝为先。盖致身事君,勤劳王事,所以荅覆庇之恩也;修身慎行,善事父母,所以答生育之恩也;事师如事父母,所以荅教诲之恩也。民生於三,事之如一,乃报本之大者,加以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敬信神明,所以荅造化之恩也。并前三事,谓之四恩。至於祝国延禧,除妖却害,化民为善,禆王化之所未及,乃出家之忠也。生则诱其亲,以惜福向道;死则为之,迁神福乡。其处己,则离诸恩爱,息诸尘缘,专精一心,勤於学道。道功既就,则虽亿劫种亲,皆得超度,上可以报四重之恩,下可以济三途之苦,廼出家之孝也。至於不仁者,欺心妄作,越礼非为;不信者,虚诞自矜,华辞惑众。要当知大忠者,不昧其心,至一物不欺;大孝者,不悖於理,至一体皆爱。然则一语欺心,非忠也;一事悖礼,非孝也。故忠孝为诸戒之首,百行之源,学者之先务也。若能依上遵守而行,则可以尽节君亲,推诚万物矣。

  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

  夫阴贼潜谋者,是暗中使人为非,教唆词讼之谓也。令人入於陷阱宪网之中而自得快乐,害物利己之念,迨不可胜言。若或返照回光,化人为善,则广阴德,普济群生,斯廼入道之第一义也。

  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

  盖不杀生者,所以存仁爱也。夫禽兽旁生,性命同禀,有夫妇之配,有父子之情,有巢穴之居,有饮食之念,爱僧喜惧,何异於人。能怀恻隐之心,不忍杀戮而食,以证慈悲之行,不亦善乎?或心虽仁民爱物,而迹廼混俗众中,有所未便,则不起意杀、不下手杀、不眼见杀三净,是则饮食随缘,又何杀生之有?且圣贤於肉食,固未常必其有无,而仁爱之及物,亦何常间乎彼此,如网解三面,迹远庖厨,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启蛰不杀,方长不折。德惠之普,人虫草木,一视同仁。後之不肉食者,果能然乎?又当知人生衣食之丰俭,皆因前世修积之浅深,今日分应所受,廼能节之,则当来之福益厚,莫可量也。果能如是,则慈惠以及昆虫,岂虚言哉。

  第四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炁,当守真操,使无缺犯。

  盖不淫邪者,所以戒乱伦也。夫有家者,特为继後承先而设,故凭媒议通书娉,明白婚娶。又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厚男女之别,则夫妇之道,礼所当然,实不犯他人之色,又何淫之有?娼妓之徒,名曰下贱,正以其苟合,乱人伦也。若亲此辈,是与等矣。然前代仙师亦有游戏妓门者,盖或以试链道心,令见境不动,或从化导有缘,令背尘合觉。後之凡夫,或引以证己,实乃左道滥游,真妄不同,仙凡异致。端人正士,自善主张,未必溺於其所惑也。其出家超俗者,皆因宿有善庆,所以独拔常伦,果能顿息尘缘,断绝色慾,精修道行,当证仙阶,福及九祖,庆流一门。经曰:仙人道士,非有灵质,积精养炁,以成真者,此也。然或初基,未明志节,早宜修省,以勖将来,毋负善因,复堕尘网,当守真操,使毋缺犯,则福德日新,道功可就矣。

  第五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人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

  夫不败人成功者,盖闻人有一善,则赞和之,闻有诸恶,必当掩之,使之成功,不至丧德。又不离人骨肉者,或见有亲族不和,父子、夫妻、兄弟、师友,因矛盾而至参商者,当以道劝勉,使之雍和,令不离间,则人伦不废,道义两全,实声真之要路也。学道之士,宜各体知。

  第六戒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

  盖诚为入道之门。语者,心之声也;语之妄,由心之不诚也。心既不诚而谓之道,是谓背道求道,无有是处。但遇贤良而谗毁之,则露才扬己,自伐功能,皆非正士之所宜有,必当称人之美善,庶几成己之功动,此固学者之深戒也。

  第七戒者,不得饮酒过差,食肉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

  夫不饮酒者,所以戒乱性也。盖酒本以行礼,浃洽和气,古人主宾百拜,终日而不至醉,示有节也。後人嗜慾无厌,纵饮谋醉,遂至形骸颠倒,礼法丧失,或以致病,或以构祸,罔觉其非,傥随平日酒量深浅,减节饮之,不使过量,又何乱性之有?且食肉违禁者,如牛之有功,犬之有义,鴈之有序,鲤鳝朝斗,此等之肉,又安忍食之?能推此心,戒而不食,则可以调和气性,感格真灵,专务清虚而道业日新,玄功时着矣。凡所学者,宜自慎焉。

  第八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

  夫人之贫富,命禀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财有分,用尽还来;若胎骨受贫,广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觅,付之自然。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可不陷於食求无厌之慾,亦有积而不散,致招殃祸者。然吾党之士,先须识破幻假,以惠恤贫穷,节俭谨守,随缘度日,勿苦责求常,使心地虚闲,物欲消遣,久则自然与道合真矣。

  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杂秽,当慕胜己,栖集清虚。

  夫初心出家,未能独立,须仗丛林,或结道伴,递相扶持,不至偏颇。然友分三等,有云朋霞友,有良朋知友,有狂朋恠友。凡有志节、链心地、究罪福、绝尘情,逍遥方外,同志相求,遂与为友,此等谓之云朋霞友,以其心与云霞相似,尘事碍他不住故也。又有习学经书,高谈阔论,此等谓之良朋知友,以其不链心,亦不能作恶故也。又有一等,不治心地,不习经典,不顾罪福,出语乖讹,作事狂横,触着一毫,便起争鬭,夸强逞俊,恃力恃胜,欺压良善,相率成党,此等谓之狂朋恠友。此三等人身谢之後,各有安置去处,随其功业,各得受报。其云朋霞友,昇入无形,游宴玉京,或为神仙,或为天官;其良朋知友,尘心未尽,不出人伦;其狂朋恠友,受了十分供养,全无功德,填还口债,或堕酆都,或堕旁生,轮回苦恼,若到如斯,悔之何及。如上三友,宜审择焉。学者思之,各寻长便,当慕胜己,栖集清虚,不负父母遣子出家之心,不孤圣朝开教度人之意,所宜体悉,庶获成方功。

  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

  按古云:端谨严重,不富即贵;轻浮薄劣,不夭即贫。而轻忽语言,胁肩谄笑,曲学阿世,小人之归,实非正士之所宜有。况持重寡辞,动容中式,乃进道之要,诚达者之所当为。若能恪守力行,何患乎高尚之不至欤?

  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竟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