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阴符经颂

时间:2023-06-18 19:37

 经名:黄帝阴符经颂。原题元阳子颂,约出於唐末五代。《通志艺文略》着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

  黄帝阴符经颂

  元阳子颂

  神仙抱一演道章上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在天垂象化元精,至道冲和在杳冥。

  得一观天无别行,太阳元旨尽分明。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惠觉心通九一光,五星众会入离乡。

  若教浮世因修得,黄帝徒夸五贼昌。

  五贼在心,施行乎天。

  五贼克伏转天关,次第分飞证九还。

  咫尺金华门豁启,淮南王采不为难。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妙手能搏日月光,出身万象卦牙黄。

  道之宇宙无瑕谪,不悟焉知坎里阳。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天利人和宇宙同,人心至感道机通。

  灵元岂是无情物,得路焉知成有功。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一阳光显照西,木三青气以为妻。

  水银不是真铅力,坎子如何认得圭。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

  天补将军丙化权,龙蛇出陆罢潺湲。

  太清海变蓬莱岛,镇在庚辛位独尊。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人兴杀气布炎宫,犹鼠交驰不见踪。

  既济往来龙虎见,坎离翻履定难穷。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人天定蹟合双弦,进退辉光晓夜迁。

  万变既通神室内,本基刚定一丹田。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积德圆成大辨音,智愚人法两机沈。

  目前云路道非远,拙解应难为得心。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

  有鼎防奸应八门。密封三要制阳魂。

  复爻运转通消息,申得功成直至坤。

  可以动静。火生於木,祸发必克。奸生於国,时动必溃。

  木生真火祸成恩,转体刚金位更尊。

  法象不全仁义亢,路元何处觅奸门。

  知之修链,谓之圣人。

  仙骨能通上下真,知之重显不凡身。

  链铅若得流珠住,太阳应力助於人。

  富国安民演法章中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赤髓生来降白天,遇阳与杀却归铅。

  水银一味仙家禄,住火应知不偶然。

  天地,万物之盗;

  天地元开履载门,森罗万象液乾坤。

  可怜造化区区盗,五贼交横晓夜奔。

  万物,人之盗。

  人求地利显多同,兴废焉知造化功。

  恍惚有铅何不盗,悠悠虚过百年中。

  人,万物之盗。

  饥食寒衣养色身,不知浮幻盗心神。

  何如究取阴符理,免被荣枯赚杀人。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三盗同元入兑宫,四时遭遇赖金公。

  仙桃美熟延筋骨,百怪机关速命通。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也。

  功道由来立纪纲,有神须假法威光。

  白金晦迹谁能测,太一知来助圣皇。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魂魄灵踪九一兴,复迁交媾定相应。

  圣功渐觉香气郁,神里来宫必上昇。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

  万万神机功覆元,人人尽见莫能诠。

  积阴居解阴知悟,石火光中得遇莲。

  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道士防奸链鼎心,刀圭变老旋填阴。

  愚夫小利天官法,轻命唯崇点化金。

  强兵战胜演术章下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视听行师绝利源,华池截颈削奸烦。

  采铅百日仙乡近,立降流珠封子桓。

  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日月年开晓夜光,克时三济几相当。

  筭来万倍功成岁,显是长生太上皇。

  心生於物,死。於物,几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目分万望掌乾坤,对境心崇不二门。

  泄在蠢然恩在己,物标生死住阳魂。

  至乐性余,至静则廉。

  毕功潇洒离嚣諠,任意遨游逸道源。

  守讷固闲廉已静,一鑪丹饭寿千年。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天之制禽飞入神,举之功用未惟新。

  卯生金玉濳通碧,戌亥为良火要津。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有生根死死为神,杀汞成丹活得人。

  若离五行应不盗,未通元理卒难陈。

  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月魂恩生胞在离,又凭庚氏夺金姿。

  当从害上恩生惠,特地全由五兆龟。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

  从凡入圣历崎岖,道合乾坤法有无。

  衮芥投峰还自住,了知元会不同愚。

  我以时物文理哲。

  四时薄气在阴阳,神水曾清转醴浆。

  平地有铅铅岂锡,但穷天理妙斟量。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二仪交泰气调和,物象雕镌似琢磨。

  动静全由乌兔力,易元我在石人歌。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地昇天降理元珠,入妙还同水跃鱼。

  阳动阴消神自圣,日魂月魄昧来无。

  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相生相克互包藏,变化铅飞石链钢。

  否极泰来归顺矣,眼前谁不是阴阳。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故因而制之。

  神仙制气指元机,金石阴阳不可违。

  惠用一门先圣易,自然鼎道合天机。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鸟兽之位也。爰有奇器,是生万象。

  全阳至静道冲虚,本末宁教律历拘。

  橐龠既无藏鸟兽,彼中方有混元图。

  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离头坎水巽金精,兑入龙宫震玉清。

  甲会丙壬乾鬼藏,庚辛机艮必坤成。

  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

  姹女求媒欲住颜,黄君听圣直临轩。

  相携同入金华顶,尽日乾坤掌内闲。

  进乎象矣。

  回顾尘好忖思,进程有路会仙岐。

  但求已上阴符理,天道分明有见知。

  黄帝阴符经颂竟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