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时间:2023-06-14 20:21

  唐贞一先生司马子微撰

  经名:太上昇玄消灾护命妙经撰颂。唐道士司马永祯(字子微)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

  太上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序

  天尊示见三界,慈悯四生,开众妙之门,救无极之苦,是以垂文玄教,曲奏妙音,俾未闻者闻,令未悟者悟。此经者,盖太上玄元老君之所作也。其旨也,即妙性之本,万法之宗焉。文虽简略,理实渊深,一毛吞四海之波,巨黍纳无鞅之众,神明莫测,智识难诠,不可以声求,不可以色见,远而无外,近而无亲,追之不见其前,伺之不来其後,无上之上,不可阶而升也。玄之又玄,不可得而闻也。混先天而不古,历浩劫以长存,尊而无名,贵而无位,边巡万变,倏忽无边,照耀则日月有亏,覆载则乾坤不普;随机化导,对境忘心,诀疑网以入玄宗,引轮回而归觉路,散余一气,毓彼羣生,失我则逝水以俄倾,保我则後天而不老。毁之者持巨箒以扫崑仑,究之者类鸿鹊之饮沧海。所以玄言莫畅,圣道难彰,纵有修行,徒多读诵,朝闻夕死,未见其人,不揆斐然,辄为颂云。

  太上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漂浪爱河,流吹欲海,

  谁言河海阔,深浅尚能知,爱欲情无底,何年有出时。

  沉滞声色,

  水鸟及风林,咸归一法音,如何颠倒性,自起万般心。

  迷惑有无,

  虚无含有象,有象复归无,心若分明了,知权呼有无。

  无空有空,无色有色,

  无空空不空,无色色不色,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无无有无,有有无有,

  有有兼无有,无无及有无,虚心能不动,妙道自来居。

  终始暗昧,不能自明,

  如人入黑暗,目睹又何曾,若要分明见,须凭浩劫灯。

  毕竟迷惑。

  有相兼无相,迷惑终不知,未能明觉性,安得决狐疑。

  天尊告曰:汝等众生,

  众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特谓宣宗旨,教令入妙门。

  从不有中有,不无中无,

  物向无中有,道从有里无,莫生无有见,迷执自消除。

  不色中色,不空中空,

  空色互相生,相缠如纠墨,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非有为有,非无为无,

  道性本虚无,虚无亦假呼,若生无有见,终被法来拘。

  非色为色,非空为空。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空色便为真,真法何曾得。

  空即是空,空无定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

  是空及是色,究竟总非干,要认真空色,回心身己观。

  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

  空色宜双泯,不须举一隅,色空无滞碍,本性自如如。

  名为照了,始达妙音。

  妙音喻虚性,虚心非妙音,认他毫发事,难得自由心。

  识无空法,洞观无碍,

  一心观一切,一切法皆同,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入众妙门,自然解悟。

  了悟性根源,名为入妙门,妙门方便法,是法勿留存。

  离诸疑网,不着空见,

  决破疑惑网,有无都不干,正心长自在,如准入云盘。

  清静六根,断除邪障,

  心静六根清,六根随性行,性能无着物,邪障那边生。

  我故为汝说是妙经,名曰《护命》。

  妙经无碍性,权立妙经名,故为众生说,令教悟此经。

  济度众生,随身供养,

  一真度一切,如檝济横流,真性随身有,勿於身外求。

  传教世间,流通读诵,

  传教虚无理,世间散布行,诵经能万遍,其义自分明。

  即有飞天神王、破邪金刚,

  真性号神王,飞天无定方,破邪能自外,坚固喻金刚。

  护法灵童、救苦真人、金精猛兽,

  灵童即正性,无染号真人,威猛喻师子,名殊一法身。

  各百亿万众,俱来侍卫是经。

  诸天诸圣众,无一亦无二,性不逐波流,是名真侍卫。

  随所供养,扞厄扶衰,

  语默及游息,无生一念思,忘形归恍惚,神鬼不能窥。

  度一切众生,离诸染者。

  正法度邪法,众生见处偏,若生无有见,即被染心田。

  尔时天尊即说偈曰:

  天尊重说偈,直为指心源,者,令归解脱门。

  视不见我,听不得闻,

  道非于视听,视听转生疑,应物临机用,虚心即可知。

  离种种边,名为妙道。

  心疑随万境,随境认心田,道非有为有,方名离种边。

  太上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竟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