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

时间:2023-05-13 08:33

 经名: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古《灵宝经》之一。原本一卷。《正统道藏》分作四种经书,即《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洞玄部本文类); 《太上玄一真人说劝诚法轮妙经》(洞玄部本文类);《太上玄一真人说三途五苦劝诫经》(洞玄部戒律类);《太上玄一真人说妙通转神入定经》(洞玄部本文类)。今合并为一。参校本:敦煌S.1005+S.1906、CH.77X6V、P.4618、P.2426、P.2842V号抄本。

  太上玄一真人说劝诫法轮妙经#1

  道言:夫轮转福庆不灭,生而好学,宗奉师宝,与道结缘,世世不绝,皆由先身积行所致。如此法轮,上士勤尚,广开法门,先人後身,救度国王,损口拯乏,裸形衣寒,仁及鸟兽,惠逮有生,恭师奉法,恒如对神,长斋苦思,精研洞玄,吐纳炁液,心灰意勤,割弃色累,万想都泯,情和炁柔,人神并欢,如此之行,一灭一生,志不退转,尅成上仙,三师备足,身登太极,位加仙卿。中士笃好,志慕在玄,开度一切,度厄解患,施功布德,建立福田,君亲忠孝,柔智怀仁,愿乐三宝,晨夕修研,虚心有道,口味灵篇,烧香散华,洞入道门,餐不念饱,衣不慊寒,苦不为倦,乐不为懽,劳不怠懈,困而殊勤,众行并备,三灭三生,意志审固,尅得飞行,上游太清,补九宫真人。下士修身,断情忍色,服御养神,远弃荣丽,栖憩幽林,爱山乐水,耽翫静真,淡泊守固,绝谷休粮,长斋念道,过中不味,端坐则与师宝相对,出入则与鸟兽为草,孤旅岩穴,独景空山,思不慕归,悲不悼形,契阔林涧,切栢拟餐,面有饿容,心如怀丹,艰苦备婴,恒有和颜,见试不恐,心静神安。如此之行,上感虚皇,九灭九生,志愿不退,执固殊坚,尅能变化,乘空飞行,游宴五岳,逍遥太无,从此而进,位至高仙。凡学得道如此,自然十方上真众仙,已得正道四方无极世界尘沙而来真人,从无数劫,皆受《太上灵宝洞玄真一劝诚法轮妙经》,轮转因缘,皆籍先世之功,以得今日之道,莫不由其前行积善所致。此法玄奥,非愚情浅智所可明了,唯得道之人体真入妙,乃悟生死不灭,功过相籍,如经之行,已得成至真矣。

  道言:夫受灭度,因缘不绝,得生人道,声色端伟,相好具足,才智明达,解了玄义。或生贵门王侯之家,或为人尊、四海所崇,男为国主,女为妃后,世生贵子,代代不休。或生於富室,财宝充足,凡百施为,无所饥乏。如此之德,皆由其前身行业,积善愿念所致。或处在穷厄不泰之地,艰辛忧恼,愁苦难忍,乃发愿慈心,思念作善,竭力建功,施种福田,割己救物,损身度人,忍饥守廉,不敢怨天,心不念杀,口无恶言,敬爱道士,唯善而行,功满德备,一灭一生,其福无量,得如今之报。若能又於今生抗志易韵,弃禄学道,宗师受经,长斋念真,不妬不害,缄口慎言,爱师重宝,存咏不忘,当籍先世之基,二灭二生,便得神仙。三官九府记人功过,毫末必载,万无差失,其愿既定,志亦难夺,故倚伏难穷,所谓法轮之门。

  道言:诸道士及百姓子、男女人,或生而好道,奉师受经,於家修奉,施安高座,朝夕朝礼,斋直烧香,无有懈怠。爱好三宝,恒如饥渴,废家翫乐,不务生业,不淫不害,不淫不杀,守情忍色,所营在法。如此之行,皆由其前身供养道士,劝助师宗,奉香然灯,建立福田,损身施惠,救厄恤贫,功满德普,一灭一生,得如今之业。从此不退,便坐致神仙,纵道业未备,运应更轮,尅得尸解,会成真人也。

  道言:吾历观诸天,从无数劫来,见诸道士、百姓子、男女人,已得无上正真之道高仙真人,自然十方诸圣,皆受前生勤苦求道,不可称计。投身弃命,无有限量,广建功德,发大乘之心,长斋苦行,市诸香油,然十灯、百灯、千灯,无量之数,光映十方,照耀诸天,晻冥普消。金宝珍货,以散道路,供给穷乏,损身割己,奉师效心,无悋惜心。念前生不得,如今当尽心开度众生,预是鸟兽,莫不归仁,於是惠泽流溢,功感诸天,身得金刚七十二相,项负圆明,洞映太空,位登高仙。此福巍巍,难可称述。如此之比,有无鞅之数,皆积行所得,非唯一生学而成也。来生为学,入吾法门,当瞻之先世,以期神仙,功满德普,尅入自然至真之场也。今说法轮偈颂三篇。

  无上八门开度法轮偈颂曰

  吾开八门,中有玉城。七宝琼林,无根而生。金条穿互,荫映上清。开度法轮,通真达灵。上无不照,下无不明。见有道士,晨夕诵经。长斋幽阜,不倦昼冥。切柏中餐,素水兼濡。躬师受法,时刻不倾。单景岩穴,独宿孤征。与鹿为羣,倚林栖形。穷兽对蹲,飞鸟哀呜。风云妻切,万枯沉零。凝冰填涧,素雪翳庭。寒疠切肌,执志殊精。契阔林岫,艰苦备婴。劳不敢倦,极不敢宁。展转求道,遂感皇情。丹书绿字,列图玄名。神仙羽服,锦裙飞青。郁然而降,焕熔火铃。流霞丹舆,三素飞軿。入我八门,乃知死生。皆由积行,苦哉有情。

  此一偈出太上玄台高上老子,历观八极,谓之八门,而诵此篇也。

  转轮灭度行业偈颂曰

  法轮开灭度,死生从愿回。积基有明报,祸福更相催。世眼求前生,达士希後归。前生功未满,故致福报迟。籍先劝来行,功备形自飞。前世十方仙,历劫乃入微。吾观至学士,乃不领人怀。勤行奉师宝,师佑福巍巍。轻师失吾宝,先功永无施。劝诚成尔真,三师度玄扉。若能体道真,法轮洞自开。莫见此寂寂,幽冥中甚微。

  此一篇出虚皇无上道君,开无无中而观来生,历颂此篇,以劝诚入无也。

  转轮命根未尽偈颂曰

  转轮空洞魂,灭度更死生。罪福各有对,吉凶无偏婴。得道行所致,缘尔先身精。行恶招斯酷,流曳五苦庭。天地虽悠悠,玄鉴理甚明。吾历观汝辈,从师受吾经。得经叛汝师,@嫉争功名。轗轲不自咎,缘吐怨声。致使六部司,执笔纠尔刑。命灭负刀山,苦恼身是婴。往反三涂中,岂觉形与名。化为六畜羣,望反其冥冥。法轮有常运,去留无稽停。哀此祸福元,受报不贾生。念汝不知命,发颂伤我情。

  此一篇出虚无正真皇上丈人,历观来生行业行罪,有负逆之对,劝诚入真,行大慈之心。颂此篇,令知宿命之根也。

  太上玄一真人曰:吾昔受无极太上大道君无上八门开度法轮劝诚经颂,修行道成,位加真人。此文与元始同生,包含天地,亿劫长存。广度一切,为诸津梁,轮转劝诚,以教导三乘,广覆无外,开死度生,其福无量,诸天所宗#2,学者所凭也。其文妙重,皆授宿有玄名帝图,录字三清,应为仙公之人,自非其质,不得妄宣。见其篇句,皆由宿福积行所锺。能尽心供养,依法修行,宿根自灭,与善结缘,世享福庆,家门兴隆,身受开度,永得入无为之场,尅成真人也。轻传漏慢,考灭尔身。

  #1 案此下为《法轮经》 第一篇,即太上玄一第一真人郁罗翘所说《开度法轮劝戒要诀》。原本将此篇单列为一篇。今据敦煌抄本,应在第二篇之前。

  #2 宗:敦煌本作「崇」。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