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庙碣

时间:2023-03-22 21:15

  經名:唐王屋山中巖奎正一先生廟碣。唐衛阡撰。一篇。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記傳類。
  唐王屋山中巖臺正一先生廟碣
  左威衛錄事參軍衛研談
  古之所謂列仙者,執大全以御于自然,遊無參以至于不死,旁午眾妙而登夫大元,蓋著自玄元,成於天師,備諸簡寂,而詳乎貞白。得貞白之道者日昇玄,昇玄以授于體玄,自三真在天,群學無主,主道之柄,必將有人。天以司馬真人為木鐸歟?不然,玄標靈符,適駿若是。尊師族司馬氏,世居溫晉彭城,王權之後,隨親侍都督晨之孫,皇代襄滑二長史仁最之子。夫軒冤奕世,是謂令緒,忠賢繼出,必生異人。故子阿推惠,許真於降跡,初成行慈,茅君所以升道,抑有由也。宗師諱承禎,字子微,法號道隱。生而能言,幼而知道,天錫奇表,神仙正性,老壯大旨也。引而伸之,楊許內學也,默而存之。潔其行,聳其德,識窮精微。思入虛極,議者謂冥冥之翮,不可屈而致,年二十一,始服巾褐入道,師體玄先生,先生中嶽之隱几者也。尊師神凝用簡,情汰事落,其秉操不可瀆,其執勤不知倦,體玄乃洗然異之。他日以《金根上經》、《三洞祕錄》、許真行事、陶公微旨、盡授于我尊師。高悟獨得,虛融大通,發揮道真,出入玄奧。嘗夢有鳳烏銜璽,置于法案,刻曰授君東華上清真人,由是寶其壽,神其行,聽於氣,息於踵,則七日而外物,三月而遺形,一年而遊於無有矣。且鑿逐而遁其隱跡,非應物也,狂歌而遊其內修,非教人也;吐騰奇術而眩愚,非保真也;偃仰下位其容身,非高世也。尊師是以務弘道不滯其用,方善救不寧其居,入覲聖上,九重肅廣成之謁,出應時賢,群公交予訓之請,故行而無邊,事而無傳,虛受以曲成,廣照以吹萬。或外符能鼓其動,或內撻善閉其關,或燕處而潛偶群真,或冥升而密行上界,斯則不可測已。而後遊句曲,步華陽之天,棲桐梧,入靈墟之洞;尋大霍,釆金瓶之實;登衡山,窺石摩之祕,皆山鬼貢藥,天真授經,猛獸護門,野禽繞座,若此又不可備論也。開元十二年,天子修明庭之撰,思接萬靈,動汾水之駕,獎邀四子,乃徵尊師入內殿,受上清經法,仍於王屋山置陽臺觀以居之。師以王屋小有之天,總真之府,景氣幽欽,神祇會昌,蚓吾道苟行,奚適不可,翻飛投足,遂有終焉之志。更於觀之乾維高丘之午,窮極絕界,得中巖臺,上直大壇,下繚大阜,巨木圓抱,嗚溪中洛,每養龍大谷,相鶴中峰,燎金洞之眾香,吸石窗之鮮氣,有日矣。初,隱居抄撰道書,為《登真隱訣》,其存修之道,率多闕文,尊師乃著《修真祕旨》十二篇,見行於世。至如發晨蘊以陳呎,步宵壇以飛章,迴冥威於三官,走故氣於百鬼,一以皇極增峻,息金革水旱之虞,一以人寰載清,無流庸疵癘之做,亦尊師之力也。抱一守寂,反道歸根之詳既洎,鍊景迴元,乘颼蹈氣之衛又備,可以逶迤造物,保合大均,觀變化而沖和其心,撫陰陽而寥廓其紙,豈兩儀之細而同其濁質,萬化之雜而拘其清神哉!.歲乙亥,夏六月十八日,顧謂近侍日:吾已受職玄都,不復得住。遂部署封檢,將若遠適。迨昏,有赤雲繚繞,摩地而來,簫聲泠然,乘空而去,眾咸驚.駭,謂必上昇。遽套戶而入,已蛻形矣。越二十一日,群弟子相與痙杖烏於西北之松臺,制贈銀青光祿大夫,縊日貞一,並上自製碑,申寵章也。門人日:尊師之生也,五百世甲子矣,常見體如寒松,心若明鑑,居絕憂喜,生無嗜慾。昔住嵩蟑,則後阜松生;及移臺嶺,則束壁泉湧;幽居於南嶽,則玄鶴蔽野;坐忘於玆山,則綵雲滿室,若乃高姿逸軌,近類華陽,俄聞偉蘇,遠齊抱朴,其善誨善誘,則常以為己任,若性與天道,亦不可得而聞。宜其馳轅於妙門,遊刃於真宰,邁玄德而同世恤,宣至理而障群偽,及揮斥萬仞,翱翔四空,凝冰者理順,捕影者心伏,戲,豈古登天遊霧而不死者夫。河東郡寶鼎縣主簿司馬綱,師之猶子也,餐味密訓,倘佯精廬,禦侮道門,翹足仙事,乃恢張遺寢,制造新廟,將謂靈仙不妄,且以虔奉有所考室也。侈而太之立主也,尸而祝之,徒見反宇。連· 蓮高松杳翠,靈響虛應,圓光夜燭,亦神異也。會惟昔之得道者,智有如江如海惟深也,我師則無不在,德有如丘如陵其高也,我師則不可,升故塞于瀛縣,馨于圖史,豈遊其門者能象其邊而綴其美乎?誠以立祠者表靈之道,刻石者弘教之端,思存乎阜鄉之遺風,景行乎寫平之故事,若述作之奇偉,見于萃集,感應之幽微,存乎內傳云爾。乃作頌日:
  大元混茫,上境遼廓。沖用斯應,翰飛是託。道其深微,人孰營度。不有真匠,疇能係作。偉哉真匠,乘運挺生。超乎長存,隱乎無名。玄退首出,' 道再演成。潤色大象,猜那之精。至精伊何,能修體妙。大象伊何,能勤廣照。周麾後學,緣飾垂教。弱喪知歸,晞光胥效。從道於中,以克大道。終處其厚,奄荒無有。七域昭賁,百靈奔走。夫生在命,此身能久。且日無待,著名別仙。嗣武貞白,齊明稚川。解玉何地,迥旌幾年。靈廟之下,空瞻洞天。
  唐王屋山中巖奎正一先生廟碣竟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