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还心鉴

时间:2023-03-21 20:20

  經名:大還心鑑。寒山子撰,當出朴晚唐五代。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
  大還心鑑
  《寒山子至訣》云:但悟鉛真,藥必自神,但記汞正藥,必自聖。修之合聖,天地同慶,得因師傳,為道之徑。所以古之聖人,不直而言之,愚者容易,託之《周易》,寄之五行,合之符契,合真之妙者,莫若大丹之神歟!.大凡愚人聞之大丹,疑恨萬端,有智者了解,用之一神,所以祕易成難,貴道不可輕也。昔三聖遺言,著之金簡,名日《參同契》世皆傳寫,悟無一二。得其理者,未敢造次,明其事者,猶豫因循,疑來倏忽而邁,榮華閃目,金玉縈心,財色介懷,百年空棄。長生之道,罕有留心,不知世色勞神,光陰侵歲,以此之故,遞有多疑。或至人述以近遠之丹,愚者便說秦皇、漢武,秦皇口是心非,貪情欲海;漢武雖慕玄境,心在色情,何得而長生不死?何不言黃帝與上古人乎?黃帝傳玄女還丹之衛,言補金汞於丹田,後人不訣真宗,恨入御女之道。且太山仙女,必無對偶說淫色之心,愚者惑之於萬古。其歌訣書,在金丹論中,得者可明矣!.余早年慕道,幸得傳真,克奉仙師,親承旨教,只論鉛汞龍虎之妙,真人去四黃之大非,損八石之參雜。且鉛汞合天地之元紀,包日月之精華,上冠於乾,下順於坤,總七十二石,統天地精光,修鍊成丹,服之延駐,可不信乎?且五穀既能救命,豈可不奉神丹,黃精猶服長生,鉤吻服之必死,目擊可見,真聖奉之。然神丹為萬法之尊,是皆夙契道妙,久卻留心,非一朝一夕耳。然還丹之靈,不救自刑之禍,聖法慈愍,不救夙業之殃。此亦在人弘心道旨,又不可輕信狂言,非惑於神術乎!.今以大還心鑑,著明心域,心明丹為至藥,不惑他物,物非其類,丹必不靈,心非其道,雖成必禍。此深可誠,而省己修進也。論大丹唯一陰一陽之道,即合天地機也,一金一石謂之丹,亦天地合也。一金,真鉛,白虎是也;二為汞者,丹砂中水銀是也。陶壇真人云:若用世問汞,水銀化白煙。此至言也。神符白雪之妙,馬真人日:汞與水銀別,迷人用之拙。即知此言,從凡化聖,聖不離凡,因凡入聖。凡中有聖,聖中出凡,即知水銀本在丹砂,命合鉛汞,汞成至寶,色還本丹,丹更不成,卻歸水銀,即真汞矣,既至真汞,即從凡入聖,可以統領萬靈,即馬真人云汞與水銀別也。自後之學者寡昧,不能至此矣!.陶真人若言非世問水銀,又云砂產於金也,汞生於鉛也,此非世問,可不審察妙旨矣!.自古真人,皆從凡入聖,與大丹同契,以至上昇。而迷者多惑,如丹唯一陰一陽,龍虎二物,鉛是水一之名,北方河車,金生於水,金數四,水數一,共為五也。汞青龍,束方木,木數三,木生火,丹砂者,本火之精,二之與三,共為五也。五土也,土無定位,四季立名,水與金共五,木與火共五,故曰三五道還丹,道之玄也,丹之妙,罕有玄解知之。知之者,聖人乎?可謂造化在乎手,變轉自由耳。不知真訣,假如念誦真歌,不遇師承,終無妙理。余憶昔年迷謬,徒歷山川,一事不為,虛棄財貸,忽然省悟,如醉醒焉!.目前可致,煙霄足知,大道不遠。蓋人祕易為難,恐愚者得之容易,即天官臧算,神道奪壽。故《真人誠經》云:世皆延年,為人薄命,漸被陰境侵之,已至陰陽死也。至陽生之神衛乎?春不修行益生,損人侵物,何長生乎?雖遇至人,道不相契,固不傳其非人乎!《科儀》云:希長生還丹,取成大丹,不可不知鑪鼎也;知鑪鼎又不明火候,又不可知心也,知心又慮多難,與夙殃也。萬一自知,’又不可妄傳授於人也。道不傳即廢,傳非人即殃。故知萬妙,不離其心也,心為出世之宗,丹為延年之藥。服之歸陽官,即陰司落名,已後縱往,亦神解上仙。此真聖之言,不惑矣!.余覽古賢真旨,至《參同契》、《金碧經》、《古文龍虎》,傳三聖遺文,眾真歌訣,不離真妙之鉛汞乎1.恐後之有疑未決者,更序之於心鏡,必欲明其大道,照曜真元,滌學者疑滯,使之皆曉。愚者惑狂夫之說,悟而見受,可謂青雲可致,朗月常明,序而說之,知不惑者眾矣!.
  大還心鑑竟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