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万灵论

时间:2023-03-21 20:20

  經名:金木萬靈論。原題葛雅川(葛洪)撰,疑係唐宋人偽託之作。係摘錄《抱朴子·金丹篇》及《太清玉磚子》而成。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街類。
  金木萬靈論
  籌稚川撰
  余覽養生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目,已千餘卷矣,莫不還丹金液為大要焉。然則此二事,蓋中品上仙妙也。服之不仙,則古元仙矣。
  往者中國喪亂,奔彼而出。余周遊豫荊廣江襄數百州之內,窺見流俗道士約數百矣。或素聞其名,乃在雲表者,然率相似如一也。各各有數卷仙書,並悉不解之徒富畜耳。時有行氣斷穀者,服諸草藥法,略為同文,人元不有。云道機科條,以此為正祕,乃云是尹喜所造。余告之曰:此是魏世軍督王圖所撰,非古人也。王圖子不曉大藥之妙,只欲行氣入室求仙,作此道機,謂道畢於此,乃俟之甚也。余問諸道士神丹金液之事,及三聖祕要之訣,天地神祇之法,了元知者。其於誇誕自譽,誑人云久壽,及曾與仙人遊者,將太半矣,得盡微者殊鮮。或有聞金丹而不為金作,皆言上古已來仙人,乃當曉之。又云元此事,又云其不得真經矣。或得贊道救病雜丹碎方,便云丹法盡於此矣。
  昔左元放於天柱山中精思,而神人授之以金丹仙.經。會漢末大亂,不遑合服,而渡江欲投諸郡,後於潛山修道。余從祖仙舫,又從左元放授之《太清丹經》三卷,及《九鼎經》一卷,《金液經》一卷。余師鄭君,鄭君是從祖仙翁之弟子也。又於從祖以授鄭君,鄭君授余,故道士了元知者。然受之二十年矣,資元擔石,難以為之,畜積長久耳。藏金盈櫃,聚錢如山,復不知有此不死之藥。縱令聞之,亦元一信。
  夫啜玉粕則去漿蔣之薄味,睹崑崙則去丘墟之下卑。余既覽金丹之道,則使人不復視小小方書。然不可卒得辦為之者,宜誓行積德也。尚且小益,終不能遂長生耳。故《老君訣》云:不得還丹金液,徒自苦耳。夫五穀猶能活人,得之則生,絕之則死,而瓦中品上仙之神藥,豈不益人乎,豈不萬億於五穀邪。夫神丹之為靈,服之逾妙。此二藥鍊體質,故令人不死。此乃豈是食物之精耶,以自堅固也,又如脂不滅火矣。且銅青塗腳,入水不腐,此是借銅之功以銲其肉。金入身活固營衛,亦須銅青外傳也。世問不信至道,實甚鯈脩然萬。一時遇有好事者,復不可遇此法。不值先學,元由聞世問美事。
  余略述丹法,以示後勤志同而求之,不可守褻近而求度世。且一卮酒,不妨九醞之醇,然小丹者猶自,豈遠草木之上也。凡草木藥燒之即燼,而丹砂鍊之成水銀,即變為還丹,法去凡藥亦遠矣,故能令人長生。神丹獨見此理,豈去俗人一何歸懇乎。世人少識多所惑,不知水銀出於丹砂,告之尚不信悟。或比喻其仙道,而大笑之,不亦愚乎。上古真仙愍念將來可教者,故委曲其說,長生不死至矣。然俗人終有不知不信。造化九變,日月所成,皆如方也。真人可以知此,不可以庸夫淺近思求耳。
  余少好方術,苦心請問,不憚臉遠,每有異聞,則喜意求請,縱被毀棄,不敢為憾,安知未來者之不如今也。是以著此,以示識者,豈崇飾哉。且盛陽不能榮枯木,上智不能移下愚。方為賢者傳,法為識者貴。庸夫得雕弓以驅烏,夷人得喪服將負秤,夫不知者亦何足云哉。金精石液,不日還丹術。
  余昔聞於鄭君曰:人之權輿,陰精陽精。陽精魂立,陰精魄成,二精相薄,而生神明。神以形用,形以神生。神之云逝,形必斯斃。神以道全,形以術延,道隱無名,術彰有實。有實而術自行,無名而道自成。道成而神自全,衛行而形自延。夫術有俯仰屈伸,胎息嚥津,御少女以還精,餌朱兒以存身。延身之術,取金之精,合石之液,結為夫婦,列為魂魄,一體混沌,兩情感激。夫一陰一陽謂之道,一金一石謂之丹。石乘陽而熱,金乘陰而寒。其服食也,取壯陽而伏陰。其徵應也,俾魂壯而魄嬋。類水流而趨濕,若火動而赴乾。如此之謂其金木之靈,何可議也。
  金木萬靈論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