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尊宿语要目录

时间:2023-03-17 08:09

 日本 道忠编
  

  福州鼓山寺古尊宿语要全部目录

卷一
  南泉愿(藏古卷十二)  投子同(藏古卷三十六)  睦州踪(藏古卷六)  赵州谂(藏古卷十三及卷十四)

卷二
  南院顒(藏古卷七)  首山念(藏古卷八)  叶县省(藏古卷廿三)  神鼎諲(藏古卷廿四)  三交嵩(藏古卷十)  石门聪(藏古卷八)

卷三
  法华举(藏古卷廿六)  大愚芝(藏古卷廿五)  云峰悦(藏古卷四十)  杨岐会(藏古卷十九)  道吾真(藏古卷十九)

卷四
  大隋真(藏古卷三十五)  子湖踪(藏古卷十二)  国师晏(藏古卷三十七)  洞山初(藏古卷三十八)  智门祚(藏古卷三十九)

  右总二十家 如云卧纪谈物初賸语。并云。赜藏主所蒐二十二家(止此)。然则此本少二(总序亦云二十二家)。
  古刊(每半面十二行。每行廿字或廿一二三四字不齐)第一卷(总九十二丈)第二卷(总九十丈)第三卷(总九十四丈)第四卷(总九十一丈)总三百六十七张。
  云卧纪谈上(十一丈)曰。福州鼓山。於绍兴之初。刊行古尊宿语录。二十有二。洪之翠岩芝禅师者。其一焉。
  物祖誊语十三(十九丈)。重刊古尊宿语录序曰。有赜藏主者。旁蒐广采。仅得南泉而下二十二家示众机语。厥後又得云门真净佛眼三家。总曰古尊宿语。非止乎此也。据其所搜采而言尔。
  赜藏主刊行古尊宿语录二十二家。有补於宗门多矣。惜不略叙其始末。为阙典。就中惟大隋赵州有行状。 枢使懒窝大居士沈公。来殿是邦。权衡此道。一见谓住鼓山(德最)曰。虽传灯广灯续灯僧宝传具载。而衲子未暇检阅。卒读则惘然不知宜。撮其大槩。标於卷首(德最)。谨略具其始终出处。有不载者。则阙焉。学者一览。便见是亦一助也。淳熈戊戌腊月望日。

  福州鼓山寺古尊宿语要全部目录

卷一
  南泉愿  投子同  睦州踪  赵州谂

卷二
  南院顒  首山念  叶县省  神鼎諲  三交嵩  石门聪

卷三
  法华举  大愚芝  云峰悦  杨岐会  道吾真

卷四
  大隋真  子湖踪  国师晏  洞山初  智门祚

  已上四策。共二十家。系赜藏主刊。在藏司印行。
  天字共一十四家  地字共一十六家  日字共一十一家(内扬岐一家重出)  月字共一十五家  星字共一十五家  辰字共一十家
  已上六策。总八十家。系嘉熈戊戌岁续刊。在 蒙堂印行。逐策各有目录。具载尊宿名字。伏幸众悉。

 重刻赵州祖师语录序

  闻夫破家散宅於十八上。而善舞太阿。纵宾夺主於贤圣前。而逢场作戏。一物不将来。便教放下着。不起一念时。向道须弥山。每拈一茎草。而唤作丈六金身。口惟一个齿。而尽知世间滋味。镇州萝卜。诸方谩云即是师承。青州布衫。学者休向言中取的。一个老实头。杀活临机。顿超他动棒用喝。三寸绵软舌。纵横自在。何甞用怪语奇言。其犹水上按葫芦。垂手东捺西捺。室中悬宝镜。任教凡来圣来。拈提向上宗乘。念佛则潄口三日。善解拖泥带水。随而问随答有无。南泉真子。马祖的孙。其惟此老一人而已矣。其垂迹也。滕蚐入口。而糠食自安。转现报也。明珠出海。而二王供养。如此则宁非先佛示现利生者哉。惜其语录不能尽传。学者仅获一帙。真如甞鼎一脔饮海一滴者矣。柰旧刻岁久。字迹馍糊。吾徒明声。发心重刻。诏示後来。真报祖师之恩。深惬老朽之意。因佳其志。[耳*卬]缀数言。其会机大用。非予劣智能解。造渊洞微。自有通方作者。
  传曹洞正宗第二十七代云门显圣寺住持散木圆澄撰

  南院和尚

  亦云宝应。名慧顒。乡贯姓氏受业不载。得法於兴化奖和尚。临济第三世。後唐庄宗明宗时人。

  首山和尚

  名省念。莱州人。姓狄氏。南禅院受业。得法於风穴昭和尚。寿六十八。临济第五世。 本朝太宗淳化中示寂。

  叶县和尚

  名归省。冀州人。姓贾氏。易州保寿院受业。得法於首山念和尚。临济第六世。 本朝太宗真宗时人。

  神鼎和尚

  名洪諲。襄州人。姓氏受业不载。得法於首山念和尚。年八十余。临济第六世。与叶县同时。

  承天和尚

  名智嵩。亦云三交嵩。亦云唐明嵩。亦云銕佛嵩。三交即承天也。乡贯姓氏受业不载。得法於首山念和尚。临济第六世。与叶县同时。

  石门和尚

  亦住谷隐。号慈照。名蕴聪。南海人。姓张氏。受业不载。得法於首山念和尚。寿六十八。临济第六世。 本朝仁宗天圣中示寂。

  法华和尚

  名齐举(一本名全举)。乡贯姓氏受业不载。得法於汾阳昭和尚。年七十余。临济第七世。 本朝真宗仁宗时人。

  大愚和尚

  名守芝。太原人。姓王氏。潞州承天寺受业。得法於汾阳昭和尚。临济第七世。 仁宗嘉佑中示寂。

  云峰和尚

  名文悦。南昌人。姓徐氏。龙兴寺受业。得法於大愚芝和尚。寿六十六。腊五十九。临济第八世。嘉佑中示寂。

  云峰悦禅师语录序

    无为 杨杰 撰
  祖师门下。正令全提。坐断十方。壁立千仞。摩竭掩室。已涉尘劳。净名杜辞。自彰瑕谪。别传一句。盗贼破家。不失本宗。狐狸恋窟。西山谷口。南岳峰前。有大沙门。曾行是令。丛林学者。辐凑景从。报缘将终。辞众坐逝。舍利充溢。激射宝龛。末後度人。不可胜数。後三十年。黄梅齐晓山主。求无为子序其录云。禅师讳文悦。锺陵人也。

  杨岐和尚

  名文会。袁州人。姓冷氏。筠州九峰院受业。得法於石霜圆和尚。临济第八世。 仁宗庆历中。住云盖。

  道吾和尚

  名悟真。乡贯姓氏受业不载。得法於石霜圆和尚。临济第八世。 仁宗时人。

  大隋和尚

  已有行状 马祖第四世。

  衢州子湖山定业禅院第一代神力禅师语录序

    第三代住持传法赐紫 慧觉 譔
  昔神力禅师。讳利踪。有奇行。蔼然丛林。自唐迨今。仅于三百载。所居法席。废来久矣。所示徒语言。亦无闻於世。其所传者。惟犬话耳。余自元丰三年来。主是席。遂探讨其语。未之得也。一旦往大云寘师院。乃获一小策。开览翫味。见其言直其理深。若醍醐之一滴。能散其六斛之驴乳。真南泉之的嗣也。文字讹舛固多。余遂逐一看详。改正镂板。传于世。不独显当时之盛事。贵有益於来者。时元丰六年癸亥岁五月十有二日序。

  赞神力禅师

    住持传法赐紫(慧觉)譔
  钦哉神力。真善知识。不住有无。宁拘顺逆。入门看犬。思量痛惜。上山见路。不妨径直。三截取人。一言最的。左右转时。湍流峻激。东西往来。庭趋愕立。清风千古振丛林。万里无云轰霹雳。

  洞山和尚

  名守初。凤翔人。姓傅氏。渭州崆峒山受业。得法於云门偃和尚。寿八十一。腊六十五。 本朝太宗淳化中示寂。

  智门和尚

  名光祚。乡贯姓氏受业不载。得法於香林远和尚。云门第三世。 真宗时人。

大家都看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