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正宗心印後续联芳

    发布时间:2023-04-25 07:48

    续藏经   正宗心印後续联芳 明 善灿着     正宗心印後续联芳  僧果增  法号秀冈。是闽中方氏子也。髫年出家。性有聪慧。学不加思。待众以恭。事师有礼。一日师见。问曰。前日你病。大众说将死。你意下如何。答曰。本来无生。岂有死耶。师曰。既知无生。从何处来。(果增)扬声念佛。师曰。从何处而去。(增)叉手当胷。默然良久。师曰。其中事若何。即答偈曰。本来清净体如然。随机应现善方圆。回光返照超今古。真妙融通离语言。师曰。如是如是。宜自至淳。遂嘱一偈。当机直指示秀冈。体露真常不覆藏。吾今嘱汝宜珍重。时至须当效祖传。  僧德圆  法号明镜。是福清县石氏子也。预诚往参求乞真要

  • 三时系念仪范

    发布时间:2023-04-25 07:48

    续藏经   三时系念仪范 宋 延寿述     中峯三时系念仪范  举呪(晨朝毕法师行香礼佛班首执手磬领大众绕坛行道)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外曷切)(一) 他伽跢(都饿切)(二) 夜哆地(途卖切)(三) 夜他阿弥利(上声)(四) 都婆毗(五) 阿弥利哆(六) 悉躭婆毗(七) 阿弥利哆(八) 毗迦兰谛(九) 阿弥利哆(十) 毗迦兰哆(十一) 伽弥腻(十二) 伽伽那(十三) 枳多迦隷(十四) 莎婆诃(十五)  云集赞(大众序立佛前作声念)  西资会启净土门开。白豪光里见如来。诸佛叹奇哉。永脱尘埃。同愿上莲台。  云来集菩萨摩诃萨。  登座偈(法师上座)  五彩云垂。大法

  • 晦台元镜禅师语录

    发布时间:2023-04-25 07:48

    续藏经   晦台元镜禅师语录 (嗣法)道盛集 东苑镜禅师语录序  予昔与袁石公兄弟。论唐宋宗风之盛。何元及我明。如此寥落之甚。石公云。彼时禅宗之初。人皆以发明生死大事为急。沿於元明之间。则人皆以操弄机锋。拈颂窃取。师承出世。以为教外别传之心法。止是耳。如叶公好龙。安在有真龙之可好哉。予以为至论。然於宗旨誵讹。偷心起灭。而此真疑。终未顿豁。亦未免因循其岁月矣。去年遇龙湖浪大师。因请益五家门庭宗旨。及寿昌和尚中兴祖道之事。师肆口所谈。纵横自在。开廓幽隐。目无全牛。至於末後毕竟拶予。到偷心路绝八面无门处。予乃恍然神解。直欲一拳拳倒黄鹤楼也。师复以东苑和尚语录示予曰。公看

  • 无量寿经会译

    发布时间:2023-04-25 07:47

    续藏经   无量寿经会译 清 魏源会译 原刻净土四经叙  余友邵阳魏默深(源)精通宗教。晚岁专心净业。六年春。自秦邮驰书问讯。并手录四经。序而见贻。书云。老年兄弟。值此难时。一切有为。皆不足恃。惟此横出三界之法。乃我佛愿力所成。但办一心。终登九品。且此念佛法门。普被三根。无分智愚男女。皆可修持。若能刊刻流布。利益非小。子其力行毋怠。余谨受教。惟底本为默深病中所录。颇有鱼豕之讹。余藏书既鲜。陋处海隅。又无善本可以借校。屡刻屡改。两易寒暑。始克竣事。校刊竟。因书其缘起于卷端。经序皆署承贯名。盖默深戒法名也。  咸丰八年岁次戊午仲秋之吉湘潭信士周诒朴熏沐谨记 

  • 五灯严统解惑编

    发布时间:2023-04-24 08:36

     明 通容述     五灯严统解惑篇    径山兴圣万寿寺沙门 通容 述  五灯严统刻行矣。而洞下有三宜公。及远门辈。各着书刊布。一谓明宗正譌。一谓摘欺说。一谓辟谬说。以共攻同抗。阻抑此书使勿行。约其三人之立意。谓予因仍旧典。以天皇天王两人。归於青原南岳派下。遂鼓予改易龙藏。是无君之过。顾此可胜惜其昏且惑也。殊不知予所宗者。有唐两巨儒。丘玄素及符载公为二大禅师所作之文。以记其出处颠末。可谓金石之书。不刊之典。编於佛祖通载中。且通载一书。久入神京 皇藏我字函中。普天之下。靡不流通。所以古今皆祟尚其说。用以考据辨文。藉为定论。始明天王与天皇。各属一宗。而泾渭从此得清也。三宜公见予因仍旧典

  • 一乘决疑论

    发布时间:2023-04-24 08:36

     清 彭际清述     一乘决疑论    知归学人 彭际清 述  予初习儒书。执泥文字。效昌黎韩氏语。妄着论排佛。然实未知佛之为佛。果何如者也。已而究生死之说。瞿然有省。始知回向心地。从宋明诸先辈论学书。窥寻端绪。稍稍识孔颜学脉。而于明道象山阳明梁谿四先生。尤服膺弗失。以四先生深造之旨。证之佛氏。往往而合。然四先生中。独阳明王氏无显然排佛语。而明道象山梁谿所论着。入主出奴。时或不免。岂世出世间。其为道固不可得而同与。抑法海无边。罕能尽其原底与。予畜疑久之。累数年而後决。莲华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道于众生。予读孔氏书。得其密意。以易系无方中

  • 劝修净土切要

    发布时间:2023-04-24 08:35

     清 真益愿纂述 重刻净土切要序  今夫苦乐纵横。一灵万变。升沉往返。疲苦迁流。世人但知一时是人身。未曾放眼而观也。故於日用上繁兴执着。境强心弱。胜气有时而衰。六道茫茫。未卜其托於何所矣。然海月天星。心光淡住。六凡四圣。位业空灵。能以佛之心为心。则心强而境弱。以心吞境。念念融之。一佛当心。诸魔皆退。生前无障。命尽往生。惟此勤念弥陀。可称换骨灵丹耳。呜呼千万易得。一效难求。道术儒宗。禅教戒律。修行之途大而广。舍念佛一法。当从何处出头耶。今翻刻净土切要一书。略论其机。以告三生眷属。  咸丰辛酉年四月佛诞日净业学人无相室谨序  莲池大师云。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正治杂念。而不能治者。因念

  • 慨古录

    发布时间:2023-04-24 08:35

     明 圆澄着 湛然禅师慨古录序  王者欲以一切齐宇宙。而必先定之法。法者非独以警悖骜而慑奸回正。所以约天下聪明才智之途。束英雄豪杰之气。使才略不能以旁惊而奔溢。始得以一意於经世之用。故释之有律。犹国之有位也。律弛而教废。不特所谓观十二因缘。修三十七助道品。会一十八不共法。得四无所畏十神通力。种种具足者。不可见於末世。即欲求草衣木食。盖头一把茅。向枯树铁壁。坐断虗空者。亦何可多见乎。吾乡有湛然禅师者。东南之光明幢也。师根器特利。一切当机。如倚天长剑。锋接立剖。而门风峻冷。戒律精严。常慨末世佛法陵夷。因为慨古录一卷。属余一言。余夙承吾师针芥之契。每窃窥其钳锤。後学往往大机大用。施霹雳手。

  • 三论略章

    发布时间:2023-04-24 08:35

     隋 吉藏撰     大乘三论略章一卷    胡嘉祥法师导义之要  二谛义  二智义  般若义  真应义  涅盘义  佛性义  二河义  二种次第义  正像义  金刚三昧义  生法二空义  涅盘义  真应二身义  常无常二鸟义  半满义  佛性义  第一明二谛义  摄山师云。二谛者。乃是表中道之妙教。穷文言之极说也。道明有无。有无不乖其道理。虽绝要二。因二以得理。是以开真俗门。说二谛法。以化众生。是故经云。善男子。随顺众生。说於二谛。随凡说名俗谛。随圣说空为其谛。问理既非二说二。云何得理。答说二住二。便不得理。如闻有住有。闻无住无。此则名失。不得理也。若闻二不住二。因二悟不二。如闻有

  • 淮海原肇禅师语录

    发布时间:2023-04-24 08:34

     (侍者门人)实仁.宗文.法奇.守愿.行佑.了元.善之.净证.法从.绍熏.普璋.文焕.净伏.慧行.文谦.正因.法恩.德纪.可能.持志.觉孙.惟康.宗和.如止.有智.慧云.若舟 编  淮海肇和尚语录总目  通州报恩光孝禅寺  平江府双塔寿宁万岁禅寺  建康府清凉广慧禅寺  台州万年报恩光孝禅寺  平江府万寿报恩光孝禅寺  温州江心龙翔兴庆禅寺  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  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景德灵隐禅寺  径山兴圣万寿禅寺  佛祖赞颂     淮海和尚语录  通州报恩光孝禅寺淮海和尚语录    门人 实仁 宗文 法奇 守愿 编  师绍定六年。十月初三日。在安吉州道场受请入院。指佛

大家都看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