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注华严同教一乘策

    发布时间:2023-04-21 16:16

     宋 师会述 希迪注     注华严同教一乘策一卷(并序)    武林沙门 希迪 注  同教策者法真大师天纵机先才悬世表。既坚综其指。廼虗洞於玄。非为私於己焉。实欲公於万世以救其弊也。由是深存远虑。以 (矢)其谋。使华严宗大成者哉。(希迪)不敏。学而习之。略折幽微。叨申短注。虽无益於教。然其用心亦已至矣。冀毋罪焉。  时嘉泰改元之明年正月一日  希迪 谨序  华严同教一乘策  住善住法真大师 师会 述  问。华严大宗。唯同别二教。(〔太〕曰。一乘义者。分别有二。一者正乘。二者方便乘等。释曰。斯则乘为两种。教立二门。故云唯同别也)别义讲解多同。(同谓唯一别教)但易简特异。而多不从。(独

  • 无明慧性禅师语录

    发布时间:2023-04-21 16:16

     (侍者)妙俨.圆澄.妙全.道隆.圆照.法洪.唯道 等编  大宋无明慧性禅师语录  目录  序  颜一齐汝勳撰  蕲州资福禅寺语录  蕲州北山智度禅寺语录  南康军庐山归宗能仁禅寺语录  南康军庐山开先华藏禅寺语录  南康军庐山栖贤宝觉禅寺语录  平江府阳山尊相禅寺语录  平江府双塔寿宁万岁禅寺语录  颂古  法语  真赞  遗偈  塔铭  颜一齐汝勳居士撰  径山无准禅师後序  净慈北磵禅师後序 无明性和尚语录序  东山一脉。最得人憎。认草本者。多作平常会。奇特会。某处是生机。某处是死句。互分巧拙。俱落窠臼。纵跳得出。又堕解脱深坑。非独蹉过此老。亦蹉过天下老和尚。添得几个册子。只益

  • 虎丘绍隆禅师语录

    发布时间:2023-04-21 16:16

    (参学)嗣端 等编  虎丘隆和尚语录 目录  住和州开圣禅院语录  宣州彰教禅院语录  平江府虎丘云岩禅寺语录  初祖赞  塔铭     虎丘隆和尚语录    参 学  嗣 端   等编    住明州天童十九世孙圆悟重刻  住和州开圣禅院语录  师初住和州开圣禅院。开堂日。於知府手中接疏。示众云。穷诸玄辩.竭世枢机.百千法门.无量妙义总在个里。不隔一丝头。若也荐得。不用重说偈言。其或未然。切须分明听取。  师陞座。拈香云。此一瓣香。恭为今上皇帝祝延圣躬。万岁。万万岁。次拈香云。此一瓣香。奉为知府.朝议.通判大夫.阖郡尊官。伏愿福深沧海。寿等椿松。末後拈香云。此一瓣香。大有人疑着。三十

  •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发布时间:2023-04-21 16:15

     唐 佛陀波利译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罽宾国沙门佛陀波利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大菩萨。万二千人俱。及诸天龙。八部鬼神。人非人等。共会说法。  尔时世尊。于其面门。以佛神力。放种种光。其光五色。青黄赤白。一色之中。有无量化佛。能作佛事。不可思议。一一化佛。有无量化菩萨。赞颂佛德。其光微妙。难可测量。上至非非想天。下至阿鼻地狱。遍匝八万。无不普照。其中众生。遇佛光者。自然念佛。皆得初地方便三昧。尔时众中。有新发意菩萨。四十九人。各欲从佛求长寿命。无能发问。时文殊师利菩萨。知有所疑。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

  • 律要後集

    发布时间:2023-04-21 16:15

     明 智旭集  律要後集目次  诵或本(出地持戒品中菩萨戒本经。故今省之)  菩萨戒羯磨文释(收于续藏经第六十壹套中)  重定授菩萨戒法  学菩萨戒法  梵网经忏悔行法(出于在家律要广集。故今省之)  毗尼後集问辩     律要後集  重定授菩萨戒法  (若诸菩萨。欲学菩萨三聚净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於无上菩提。发弘愿已。审求功德具足有智有力菩萨法师。先礼双足。偏袒右肩。膝轮据地。合掌恭敬。作如是请)。  大德忆念。我某甲。於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  惟愿须臾不辞劳倦。哀愍听授(如是三说)。  (既请师已。乃徃像前。烧香致敬。或复清众为举香赞。香赞既毕。一心恭敬。向十方三宝。

  • 准提焚修悉地忏悔玄文

    发布时间:2023-04-21 16:15

     清 夏道人集 重梓佛母准提焚修悉地忏悔玄文序  准提菩萨。以威神之德。济渡羣迷。洪宣心呪。於是慧根钝质。得无畏定力。降伏魔怨。直见本来。岂止方便一门现大神通。俾其获福已哉。然而获福正自无量。余先襄毅公。自幼奉持。心不退转。以是从布衣擢高第。土木之变扈驾北狩。出百死间。关万里。自後深沐恩眷。服绣衣。秉威钺。削平宼乱。镇抚华夷。虽荩诚失自性生。然每于艰险处。显蒙佑庇。簪缨累叶。历有祥徵。先君兰斋公虔持一生。梓有准提仪轨。铸施准提宝镜一百八座。仕至极品。堕水不濡。遇宼辟易。予亦遵奉受持罔懈。早试思赋青云。父命应袭。谬叨天锡文廕金吾。甲申人日。梦山石崩飞。潜身无地。闻空中语曰。但持我呪。尔

  • 死心悟新禅师语录(黄龙四家录第三)

    发布时间:2023-04-21 16:15

      黄龙死心新禅师语录  初住云岩开堂陞座 僧问。觉花未开。即不问。觉花开处事如何 师竖起拂子云。看 进云。恁麽则一阳交令节。迸出一枝荣 师云。有眼如盲 僧提起坐具云。争奈这个何 师云。自领出去。  师乃云。问答纵横。理归一贯。问者雷奔电卷。答者玉转珠回。言言见谛。句句咸宗。也只是口传心授底葛藤。祖师门下。总用不着。何故。祖师门下。圆同大虗。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是以真如无动。动用三界之中。至理绝名。名流四天之下。亘古亘今。未甞间隔。世出世间。念念不绝。念既不绝。如大日轮。遍照天下。日昇之时。明遍天下。虗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虗空不曾暗。见今日。前不住。昼夜卷舒。明来暗去。暗去

  • 一乘佛性究竟论

    发布时间:2023-04-21 16:14

     唐 法宝述     一乘佛性究竟论第三    沙门 法宝 述  一乘显密章第六  梁摄论云。摩诃般若说乘有三义。一□义。二行义。三果义。二空所显三无性真如名性。由此性故。修十度十地名行。由修此行。究竟证得常乐我净四德名果。又引中边论。乘有五义。一出离为体。谓真如。二福慧为因。能引出故。三众生为摄。如根性摄。令至果故。四无上菩提为果。究竟至此果故。五三惑为障。除此三惑。四义成故。又云。乘有人法。有大乘人。有小乘人。法有方便乘法。有正乘法。转方便乘。修治正乘。故名救济乘。又有二种。一了义一乘。二密意一乘。又有二种。一为定性菩萨说一乘。二为不定性声闻菩萨说一乘准此论文。乘体以真如为性。为

  • 优婆夷志

    发布时间:2023-04-21 16:14

     清 圆信较定 郭凝之汇编  优婆夷志目录  庞行婆  灵照女  煎茶婆  凌行婆  李行婆  台山婆  转藏婆  一掌婆  无语婆  插田婆  寄宿婆  临斋婆  郑十三娘  住庵婆  平田嫂  闭门婆  凤林婆  卖饼婆  抛儿婆  甘贽妻  崔练师  陈道婆  俞道婆  烧庵婆  行钱婆  觉庵祖道人  明令人  范县君  秦国夫人  沈道婆  目录(终)     优婆夷志    径山语风老人 圆信 较定    无地地主人 郭凝之 汇编  庞行婆  庞行婆。入鹿门寺设斋。维那请意旨。婆拈梳子插向髻後曰。回向了也。便出去。後闻居士与灵照化去曰。这愚痴女。与无知老汉。不报而去。是可

  • 普陀列祖录

    发布时间:2023-04-21 16:14

     清 通旭集 刻普陀列祖录题辞  名山大川。固虽天造地设。莫不因人。而传而重者也。苟不因人而传而重。夫古今天地。古今山川。岂达磨之後。始有嵩山。仲尼之前。竟无洙泗耶。天造地设者固多。其有幽闭而终不之传者。漠然而终不之重者。可胜限计哉。是皆未得因人而传而重者也。普陀一山卓越海涯。屹立巨浸。大经具载。乃普门示现之区。实列祖弘法之地。又不可以寻常形胜并论也。自宋至明。禅宗世出。真歇唱导于前。祖芳振兴于後。无何沧桑变易。甲乙风成。法鼓不鸣。百余年矣。嗟乎四十代烜赫祖师。泯焉无闻。谁之责欤。予忝为末裔。承乏兹山。切恐祖德靡扬。山灵见鄙。是以求诸羣集。考诸旧志。实于此山阐法住持者。或得一句一偈。

大家都看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