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全书目录》十六卷。清代霁仑超永编,康熙三十六年(1697)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册至一四二册。目录卷首附有序文、进呈奏疏、凡例等。全书内容系超永自五灯会元等诸传灯录中摘其要者,并费时十余年亲往各地搜集文献。除七佛、西天、东土诸祖外,凡五灯会元以后之祖师、耆宿、居士等,无论正系旁系,皆广为搜录立传,计有七千余人,为传灯录之集大成者。本书承认唐代天王道悟等之法系。此外,书中有若干人物重复编列之情形。
7.46 万字 | 2024-03-31 11:34更新
偃溪广闻禅师语录,二卷,宋广闻说,如珠、光从、道鑑等编,尤焴序,汤汉序,有遗表、塔铭,附拾遗,又云佛智禅师语录。南岳下第十八世,嗣浙翁琰。宋开庆元年(1259)序刊。又名《偃溪和尚语录》、《偃溪佛智禅师语录》、《径山偃溪佛智禅师语录》。主要辑录其住净慈、智度、万寿等禅寺的语录、普说、法语、偈颂、佛祖赞、自赞、小佛事、题跋、遗表、塔铭等。收入《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六套。
18.62 万字 | 2025-03-26 03:23更新
《禅林疏语考证》,四卷。明·永觉元贤撰,超然道果注。收在《万续藏》第一一二册。系道果对元贤之《禅林疏语》一书所作的注释与考证。在全书四卷之中,卷一分彝典门、修因门。前者收录有关年分行事、佛菩萨缘日、入关出关、新住入院、说斋等疏文二十一篇;后者收有关平安修忏、放生等法会之疏文十六篇。卷二分弭灾门、祈恩门。前者收祈雨、祈晴、禳火等息灾法会之疏文十七篇;后者收祈嗣、安产等祈愿法会之疏文三十篇。卷三荐悼门,收荐父、母、妻、子、入塔等葬送类之疏三十六篇。卷四附录,收大藏恭闻等二十一篇,以及道场各联、续录四篇等。
7.41 万字 | 2024-04-20 16:35更新
《禅林宝训音义》,《禅林宝训音义》是明代明大建著。此书以妙云和尚的《禅林宝训》写本为定本,参互考证内外经书,对“传写未刊,递悟成讹”的“音义”,加以修校而成此书。卷末作诗跋云:“禅林音义咸抄本,乌焉成马岂堪模,于今仇较锓梨枣,免使人传递写讹”,可知作者较书之旨。收入《续藏经》第二编乙第十八套。
4.69 万字 | 2024-05-14 17:26更新
律学著述。清康熙二年(1663)弘赞辑。三卷。卷上述“受三归法”,卷中述“受五戒法”,卷下述“受八戒斋法”。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6.63 万字 | 2025-03-22 11:30更新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
1.83 万字 | 2022-08-27 10:48更新
《法句经》( 梵文 Dhammapada ),是从佛经中录出的偈颂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纪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来传诵的佛祖法句,编集出新的《法句经》,从〈无常品〉到〈梵志品〉,共计三十三品。
2.19 万字 | 2022-09-23 08:41更新
《法句譬喻经》,又名《法句本末经》、《法喻经》、《法喻法》。印度小乘佛教经典。西晋法炬、法立共译。四卷。以一偈颂配一小段故事的形式,阐发偈颂所要说明的佛教道理。全经共三十九品,每品中故事多少不一,共计六十八个。这些譬喻故事不少颇具文学色彩和训世意义。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5.06 万字 | 2022-10-17 20:00更新
圣勇菩萨 寂变 圣天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菩萨本生鬘论》,十六卷,前四卷圣勇菩萨造,后十二卷寂变、圣天造(今存金代复宋刻大藏本如此,又《至元法宝录》所说同)。宋熙宁年间(1068~1077)释绍德、慧询等分译。圣勇的年代不详,依西藏多罗那陀《印度佛教史》第十八章说,圣勇即马鸣异名。
8.65 万字 | 2022-10-25 08:45更新
《妙法莲华经》,佛教经典,简称《妙法华经》《法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共七卷。是天台宗依据的主要经典。
10.20 万字 | 2022-11-03 13:18更新
《文殊师利问经》,(梁)僧伽婆罗译,凡二卷。略称文殊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佛应文殊师利菩萨之发问,而答以种种问题者。全经计分十七品,卷上十四品,卷下三品。内容包括菩萨戒、佛身、无我、涅盘、般若、有余气、来去相、中道、三归、十戒、无垢、无所著无漏、发菩提心、字母及部派分裂等问题。唐代不空译‘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一卷(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即本经第十四品之别译。[历代三宝纪卷十一、大唐内典录卷四、古今译经图纪卷四、开元释教录卷六、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九]
2.70 万字 | 2023-01-11 11:15更新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凡三卷。唐代智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略称菩萨行门诸经要集。系纂集诸经中,有关大乘菩萨行之要文而成,计有四十二经六十七条(或六十六条)。卷上引载象腋经、说妙法决定业障经等十一部之文,卷中引载海慧菩萨所问经、戏乐严经等十部之文,卷下引载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如来境界等二十一部之文。所引诸经之中,方广如来智经、演法师品经、戏乐严经、胜积品经、金光上胜毗尼经、降伏魔经、宝童子夫人所问经、如来境界经、离垢菩萨所问经、宝聚经、那罗延品经、梵刹经、一切诸佛所念经、法集经、集会品经、殊胜具戒品经等十六经为未传于中土之经。[续古今译经图纪、开元释教录卷九、阅藏知津卷四十一]
4.44 万字 | 2023-02-14 21:23更新
《玄沙师备禅师语录》,三卷。又称《福州玄沙宗一禅师语录》、《玄沙语录》、《玄沙大师语录》。唐代玄沙师备撰,明林弘衍编。收集《广录》所未收的上堂语、颂、拈香、垂语等语要,包括玄沙略传、纲宗三句、玄沙对古则公案之拈评等。
2.14 万字 | 2023-05-04 15:22更新
《物不迁正量论》,二卷,明镇澄著并序,李天麟序。在《物不迁正量论》中,镇澄借圣言量与比量(一种逻辑论证方法)对僧肇的“性住”说法进行了批判并以此建立起自己的“不迁正义”,不同于以往的现量方法,从他开始,佛教哲学的论证出现了一种转向。镇澄作为华严学者,把因明理论提升到了辩证法的高度来发展。
2.35 万字 | 2023-05-16 13:34更新
《枯崖漫录》,三卷。宋·枯崖圆悟编。略称《枯崖漫录》。景定四年(1263)成书,咸淳八年(1272)序刊。收在《万续藏》第一四八册。枯崖住持兴福寺期间,尝集古搜遗,将古尊宿之妙行格言、宗师之入道机缘或示众法语,以及漏载于灯录者之名德行事等编录成此书。其中或纪传,或拈赞,或着语等,虽欠缺统一性,然仍为参学者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古来与《罗湖野录》、《云卧纪谈》、《林间录》等并称为“禅门七部书”,或为禅门十部书之一,乃参学者进学办道之资。
3.68 万字 | 2023-06-20 08:44更新
《禅门章》,一卷。隋代释智顗撰。《禅门章》一书,是为诠解释禅门波罗密次第法门而作。释禅波罗密篇是智顗大师于建业瓦官寺说讲, 大庄严寺释法慎记录整理成书,有三十卷。后来章安、灌顶治定为十卷,并在题记中言称:“今略出前卷要用,流通此本”。在其标目中,有释第二卷,释第三卷,皆为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并总汇众生根性间纯,知见偏杂而论禅门章法。可惜的是,该章只诠解至释禅波罗密卷三,分别前方便中验善根性而止,此后无文,显然是佚失了。唐贞观年间有日本僧人最澄录传于日本,至唐会昌法难后,中土遂佚。元明以后,《禅本章》经千年久佚,才由日本万里归来。现仅存一卷。此书由于久佚失传,鲜为人知,故在教界影响不大,在社会上知其者就更是甚微。现见载于续藏经本。
3.97 万字 | 2023-06-24 15:34更新
《释门正统》,佛教史书。南宋嘉熙元年(1237)宗鉴编纂。八卷。据此书卷七载,原为宋嘉定年间(1209—1224)吴克己撰,未脱稿而病故。宗鉴得吴本后,搜罗增益,重新分类,勒成八卷。此书参照正史体例,以记述天台宗师资源流和人物事迹为重点,分本纪、世家、志、传、载记五个科目,每个科目下又分若干子目,有小序冠首,略说撰意。此书在系统记载天台宗兴衰发展史的同时,也记述了佛教其他宗派的情况。其中有关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以及《斥伪志》中所记白莲教和白云宗的情况,在一般佛教史传中记载不多。卷四《顺俗志》中,还有反映宋代天台宗与净土宗之密切关系的史实;《兴衰志》和《护法内传》中,还记有天台宗人非难禅宗西天二十八祖说的文字。此外,卷八《护法外传》中的《赞宁传》著录了赞宁的《筝谱》、《物外集》和《结社法集》,此为《佛祖统纪》所不载,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史料。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17.68 万字 | 2023-08-29 12:09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