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补注证义》,唐三藏法师 玄奘 造颂,明鲁山法师 普泰 补注,明西蜀沙门 明昱 证义。
2.15 万字 | 2023-05-09 08:23更新
《闲居编》,五十一卷,宋智圆著并序,吴遵路序,浩肱跋,元敬跋(二篇),附撰述目录。杂著,诗文集,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
10.66 万字 | 2023-06-24 15:29更新
《缁门崇行录》,全一卷。明代袾宏辑。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作者因慨叹末世出家沙门之堕落,故撰辑本书,内容简述自佛世至明代,百数十位有德行之出家沙门。
2.43 万字 | 2023-06-30 14:27更新
《梦窗国师语录》,凡三卷。全称梦窗正觉心宗普济国师语录。又作梦窗语录。日僧梦窗疏石(1275~1351)撰,本元、妙葩等编。日本文和三年(1354)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卷上辑录南禅寺、净智寺、圆觉寺、天龙寺等六会之语录,卷下之一辑录升座、拈香、小佛事、佛祖赞、自赞、偈颂等,卷下之二辑录普济国师年谱、西山夜话、塔铭、宋濂所撰之碑铭,以及拾遗(临川家训、三会院遗诫、西芳遗训、末后垂诫、偈颂、祭文、疏、梁牌、法语、发愿文等)。卷下之二所收西山夜话,系春屋妙葩所编,别刊于日本元禄十三年(1700),收录疏石住于天龙寺、西芳寺时,与学人之机缘问答、教诫等。
7.47 万字 | 2024-03-14 08:45更新
《禅林僧宝传》,简称《僧宝传》。佛教禅宗史书。北宋惠洪著于宣和二年(1120)。30卷。收入《卍续藏》第137册。记事为主,亦收录机缘语句,体裁介乎僧传和灯录之间。此书据昙颖《五家传》增补,复增添嘉祐以后至政和年间云门、临济二宗的杰出禅师计81人。或说此书原名《百禅师传》,大慧宗杲读其初稿,抽去其中19人传记焚之(据《山庵杂录》卷上)。作者融会众说,自成一家之言,常为以后的佛家史书所引用。惠洪自视甚高,谓道宣虽精于律而短于文词,所作《续高僧传》如户婚按检;赞宁虽博于学而暗于见识,聚众碣之文作《宋高僧传》,其书非一体(见《石门文字禅》卷二十六)。然时人亦有讥剌其书者,以为“传多浮夸,赞多臆说”(惠彬《丛书公论》)。卷末附录有宋庆老所撰的《补禅林僧宝传》1卷,载法演、悟新、怀志三传。续补本书的还有南宋祖琇《僧宝正续传》7卷,清自融《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15卷。
10.62 万字 | 2024-03-16 08:47更新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简称《复古记》)六卷,原为三卷。据其弟子善熹在此书序文中介绍,师会早年重视研究《五教章》,菩提寺钦法师勉其注解此书。但师会颇知其难,直到65岁时才动笔,至“断惑分齐章”病逝。师会临终时嘱善熹完成此书。善熹在绍熙三年(1192)作《复古记序》,此书刻板流通在庆元三年(1197),可见历时之长。善熹在《序》中说:“先师专用古文训释,因以复古命焉。”在书后的“跋”中,他又具体说明“复古”的含义:“今云复古者,以先师专用《搜》、《探》二玄、《孔目》、《问答》等解释前代诸师作记。”因此,《复古记》是以智俨和法藏的学说为标准,与此前道亭的《义苑疏》不同。由于此书是师会和善熹合著,从而成为师会系的代表作。
12.18 万字 | 2024-05-14 17:33更新
道行般若经,佛经名。10卷,又称《小品般若》,又称道行般若波罗蜜经、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般若道行品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后汉支娄迦谶译。是反映大乘佛教般若学的较早的一部经,主要宣扬大乘“自性空”思想。
9.58 万字 | 2022-06-21 15:57更新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佛经名,有四种汉译本,现存两种。
1.03 万字 | 2022-07-19 08:37更新
《大庄严经论》,或称《大庄严论》、《庄严论》(也有人称作《大庄严论经》、《大庄严经》),是古印度高僧马鸣菩萨所撰写的论,后秦鸠摩罗什汉译,全论共十五卷,收在《大藏经》的本缘部之中。论中内容有九十则(分九十章)有关佛陀本生的故事,以历史传记、寓言故事等体裁方式譬喻叙述种种因缘。其中八十则的故事甚至以类似佛经的形式:经首以“我昔曾闻”作为开场白。
13.34 万字 | 2022-10-24 16:38更新
《佛说无言童子经》,亦称《无言菩萨经》。佛教经典。西晋竺法护译。二卷。是《大集经》第六品《无言菩萨品》的异译本。说有太子名无言,佛为说善思惟生于正见等义,又为广说“信”、“进”、“念”、“慧”等四力
2.17 万字 | 2022-10-26 09:36更新
《菩萨念佛三昧经》,论述念佛三昧的因行果德的经典。有两个译本,一是《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 ,刘宋天竺沙门功德直共玄畅译,收录于乾隆大藏经大集部第67部,;二是《佛说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经》十卷,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 收录于乾隆大藏经大集部第68部。
5.63 万字 | 2022-11-02 16:07更新
《十地经》,属佛说法的第一个时期,收录在大乘经藏华严部,他不是独立的一部佛经,是华严宗的根本经典。这部经是金刚藏菩萨,为解脱月菩萨,解说的菩萨修行十个阶段。
6.22 万字 | 2022-11-06 14:34更新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与《出生菩提心经》同
0.78 万字 | 2022-11-17 15:05更新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一卷,隋达摩笈多译。与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同本。说有十一种之胜分,因而于十二缘生初置无明之故者。
1.11 万字 | 2022-11-17 15:18更新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与五十万苾刍众,万二千菩萨,及诸天子俱。佛入普遍光明三摩地,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各有殑伽沙数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在东方宝幢佛剎,劝慈氏菩萨同来听法,慈氏不来,辩积幢亦不来。妙吉祥乃入无垢普光三摩地,现大神变而来佛所。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得如妙吉祥神通事业?佛以四种四法答之。又问妙吉祥发心久近?佛举过去本事答之。次有遍照藏菩萨现瑞入会,与大迦叶互相问答。次普华幢再问妙吉祥最初发心之事?佛具答其最初发心转女成男因缘。普华幢又问菩萨行法?佛令问妙吉祥。广为解说四念处,八正道,五根,五力,七觉支法门。
1.38 万字 | 2022-11-27 20:54更新
首楞严三昧经(梵文:Śūraṃgama-sūtra,Wurajgama-samadhi-sutra,Arya-wurajgama-samadhirnamaMahayana-sutram),全名《佛说首楞严三昧经》,简称《首楞严三昧经》,大乘佛教经集部经典(《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5册No.0642),内容讲述首楞严三昧。在唐代之前,汉传佛教相当重视这本经典,但是在宋代之后,这本经逐渐失去影响力。
2.66 万字 | 2023-01-12 13:4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