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妙诀
金丹妙诀

济阳子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金丹妙诀》,济阳子撰,撰年不详。全书阐论“收视返听、凝神入炁、调息绵绵、心息相依”16字练功古诀。述说凝神聚气、炼精化炁、内气通任督二脉之功法及神与炁不可须臾相离等练功要领。其眼不视而凝神、耳不听而保精、口不言而养炁之语,尤具画龙点睛之妙。全书理法契合、言词浅显易明。现存1989年北京出版社《金丹集成》排印本。

0.30 万字 | 2023-05-03 07:33更新

道德真经传(陆希声)
道德真经传(陆希声)

陆希声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道德真经传》,唐陆希声传。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无求备斋影印清道光间钱熙祚刊指海本(简称指海本)。是书未标章名。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其注以儒解《老》,以道为体,名为用,仁义为道德。

3.55 万字 | 2025-02-14 20:24更新

玄珠心镜注
玄珠心镜注

衡岳真子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玄珠心镜注》,道教著作。1卷。唐衡岳真子注。《玄珠心镜》为唐代汾州女子崔少玄所撰,分《守一诗》与《大道守一宝章》两篇。前者为四言古诗,后者为三言偈语。二篇皆言守一致虚之旨,大抵本《老子》抱一守雌、虚无自然、归真返朴之说,属道教清静内修一派。衡派真子所作之注,引《道德经》、《西升经》、《阴符经》等道书,阐明守一致虚之理,认为此乃长生成仙之本。论者称其所注释详略适中,谨守本文。该书收入《道藏》洞玄部众术类。

1.29 万字 | 2023-06-23 16:53更新

悟道录
悟道录

刘悟元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悟道录》是清代刘悟元的道家著作,主要探讨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方法。作者通过哲学思辨和个人领悟,阐释了道家的核心观点和实践指导,既有理论性的阐述,又注重实践应用。本书内容深奥而全面,对于研究道家文化和个人修行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02 万字 | 2024-10-28 19:21更新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华严)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华严)

般若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四十华严》是华严经三种译本之一。凡四十卷。唐朝般若三藏译。贞元十二年( 796)译出,故又称贞元经。 收于大正藏第十册。即《八十华严》入法界品,内容记述善财童子历参五十三善知识,成就普贤行愿之经过。普贤菩萨既为善财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复说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今时但取此最后一卷,续于前经八十卷后,并广流通。然此一译,文理俱优,不让实叉难陀。而知识开示中,更为详明。切于日用,切救末世流弊,最宜一总流通。 [1] 又华严宗四祖清凉澄观作华严经疏十卷,系就本经所作之注疏。

31.43 万字 | 2022-11-10 16:25更新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玄奘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地藏十轮经即《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又译《大方广十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本经与《地藏菩萨本愿经》相比,篇幅、内容更为浩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合称“地藏三经”,是末法时期,极为重要的经典。本经译于唐·永徽二年(651),共有序品、十轮品、无依行品、有依行品、忏悔品、善业道品、福田相品、获益嘱累品,共八品。卷末则附录新罗·神昉的序文。与《大方广十轮经》(八卷,译者不详)为同本异译,不过后者的内容缺略颇多。

8.64 万字 | 2022-11-02 16:12更新

阳明先生文集
阳明先生文集

王守仁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本书为明代黄绾编撰的《阳明先生文集》,包括文录五卷、外集九卷、别录十四卷;后有传习录、续传习录等。王守仁之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 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 。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55.64 万字 | 2023-12-13 14:40更新

易林
易林

焦延寿 | 易学典籍 | 已完结

《易林》,又名《焦氏易林》、《大易通变》。易学著作。汉焦延寿撰,十六卷,是西汉众多易学著作中最完善的一种,其书以一卦变六十四,六十四卦之变则为四千九十有六,各系以文词,皆四言韵语,称为“林辞”。作者依据圣人观象作《易》,观象系《易》的原则,凡《易林》之辞无一字不从象生,无一字不本之《易》,用《易》象来解释《易》理,作者在观象系《易》的时候正覆象并用。《隋书 ·经籍志》著录十六卷,列于“五行家”。新旧唐书志、《崇文总目》 皆同。《七录》作三十二卷,殆合《易林变占》十六卷言之。有 《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置于子部术数类。《经义考》卷六引叶梦得曰: “焦赣 《易林》、《京房易》二书大抵皆卜筮阴阳气候之言,不复更及易道。”又引薛季宣序曰: “汉焦赣 《易林》十六卷,卷有四林,林六十有四繇,凡六十四卦之变四千九十有六。”

20.68 万字 | 2024-07-28 19:47更新

道德真经注(吴澄)
道德真经注(吴澄)

吴澄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道德真经注》,元吴澄注。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清咸丰伍崇曜校刊粤雅堂丛书本(简称粤雅本)。此注本将《老子》原文分为六十八章,无章名。

4.15 万字 | 2025-02-08 20:22更新

佛说佛名经(三十卷)
佛说佛名经(三十卷)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名经有好几部: 一、元魏菩提流支所译的佛说佛名经,十二卷,举一万一千九十三尊。 二、失译人名,三十卷。 三、隋朝闍那崛多译的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八卷。 四、失译人名,三劫三千诸佛名经,三卷,简称三千佛名经。 五、隋朝那连提耶舍所译的百佛名经,一卷。

18.35 万字 | 2022-11-20 16:31更新

金光明经
金光明经

昙无谶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金光明经》,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有十八品,按此经同《金光明最胜王经》,而来未尽。但因智者依此译说玄义及文句,故举世流通。《金光明经》在经文当中,被称作是众经之王。本经开示包括:“如来寿量无限”、“如来法、应、化三身”、“三聚忏悔”、“陀罗尼门”、“甚深空性”、“正法护国”、“诸天护世”、“疗病救生”、“如来本地菩萨行”等教理。

3.86 万字 | 2023-05-13 08:24更新

起世经
起世经

阇那崛多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起世经》,又称《起世因本经》,为佛陀解说宇宙形成、发展、组织和灭亡的经书。凡十卷。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其内容叙述世界之组织、状态、起源、成坏等过程。分阎浮洲品、郁单越洲品、转轮圣王品、地狱品、诸龙金翅鸟品、阿修罗品、四天王品、三十三天品、斗战品、劫住品、世住品、最胜品等十二品。本经共有六种译本,然现存者仅四种,除本经外,余三者为起世因本经(隋代达磨笈多译)、大楼炭经(西晋法立、法炬共译)、长阿含经卷十八至卷二十二(东晋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

9.04 万字 | 2022-05-14 19:18更新

王阳明集
王阳明集

王阳明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王阳明集》分为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补录、年谱、附录等八部分,同时收录有王阳明门人弟子、同僚、友人及历代文人学者所撰写的有关王阳明本人及著作的文章。在尽量保留原版面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对全书做了精心的编排和修订。一方面保留了历史版本的原貌,另一方面也尽量吸收了当代的研究成果,便于读者参考使用。

63.74 万字 | 2023-12-13 10:59更新

京房易传
京房易传

京房 | 易学典籍 | 已完结

《京房易传》,又称《京氏易传》是西汉京房所撰经书注释,共三卷。三国吴陆绩曾注此书。以乾、坤为根本,坎、离为性命,统摄六十四卦,用世、应、飞、伏、游魂、归魂等解说爻、卦之间的关系,是术数之学。

3.09 万字 | 2022-12-15 08:37更新

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大方便佛报恩经》亦称《报恩经》、《佛报恩经》。本经通过释迦牟尼驳斥外道指责释迦不报父母之恩阐述了佛教对“恩”及“报恩”的观点。本经行文华丽,收入了不少故事,既是卓越的佛教宣传品,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因其所述与中国传统孝道思想有关,故在中国民间有较大影响。历代大藏经、敦煌遗书均有收录。

7.61 万字 | 2022-10-18 14:13更新

云笈七签
云笈七签

张君房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云笈七签》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他认为的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名《云笈七签》;并称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少畅玄风耳”。

95.54 万字 | 2023-04-14 08:38更新

洞灵真经
洞灵真经

王士元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洞灵真经》,原名《亢仓子》。唐人王士元撰。摘录《庄子》等古书政编而成,假托战国人庚朵子所作。唐天宝中专为道教四子真经之一。原本三卷,合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参校本:《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简称宋刊本)。

1.28 万字 | 2023-05-03 07:43更新

净土圣贤录
净土圣贤录

彭希涑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净土圣贤录》,凡九卷。清代彭希涑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五册。以记述净土教主阿弥陀佛及阐教圣众如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等菩萨为始,集录历代宣扬净土法门之比丘、比丘尼等凡五百人之事迹。总立十门,即:(一)净土教祖,(二)阐教圣众, (三)往生比丘,(四)往生比丘尼,(五)往生人王,(六)往生王臣,(七)往生居士,(八)往生杂流, (九)往生女人,(十)往生物类。多由历代之高僧传、佛祖统纪、佛祖通载等择出,于各传末皆载有典据。又清代胡珽编有净土圣贤录续编四卷,体例以净土圣贤录为准,编年纪月始于清初,分比丘、比丘尼、王臣、居士、杂流、女人、物类等七科,列叙一七五人之事迹。

15.78 万字 | 2023-08-21 09:37更新

丹道吕洞宾
丹道吕洞宾

傅金铨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丹道吕洞宾》以道教传奇人物吕洞宾为核心,深度展现其与丹道的不解之缘。 吕洞宾作为八仙之一,在民间拥有极高的知名度。本书聚焦于他在丹道领域的修行与探索,从其早年经历讲起,阐述了他如何受道家思想熏陶,踏上追求长生、领悟大道的丹道之路。书中细腻描绘了吕洞宾修炼丹道的诸多场景与艰辛过程,展现其对丹药炼制、内修心性等丹道理论与实践的钻研。 在这个过程中,穿插了众多奇妙的仙缘故事与传说。他在云游四海时,凭借丹道神通济世救人,点化有缘之人,留下无数动人传说。同时,通过其经历呈现了当时道教丹道文化的繁荣景象与流派纷争。作者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结合合理想象,生动塑造出一个追求真理、心怀慈悲的吕洞宾形象。让读者在领略吕洞宾传奇人生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丹道文化的深邃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25 万字 | 2025-02-13 19:12更新

贤愚经
贤愚经

慧觉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贤愚经》,一名《贤愚因缘经》,十三卷,是叙述因缘故事的典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凉州(今甘肃武威)沙门慧觉(一作昙觉)等译。汉译而外,还有藏文、蒙文译本。译者慧觉、威德等八人,曾西行求经至于阗(今新疆和田)大寺,遇见当地五年一次举行的般遮于瑟会。会中长老各讲经律,他们八人分别听了记录下来,译成汉文,于公元445年回到高昌,综集成为这一部经,又经过流沙,送到凉州,凉州名僧慧朗将它题名《贤愚经》。以后由凉州传入建业(今南京市)。这是此经的传译经过(见《出三藏记集》卷九《贤愚经记》)。

15.93 万字 | 2022-10-25 08:47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