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云记》是清代无名子撰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才子九云记》,又名《九云楼》。九卷三十五回。 成书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叙述杨少游建功立业的一生,以及同郑琼贝、秦彩凤、桂蟾月等八位佳人的爱情婚姻故事。
21.86 万字 | 2022-06-13 21:10更新
《茕绝老人天奇直注雪窦显和尚颂古》,禅宗颂古有四家焉。天童雪窦投子丹霞是已。而寔嗣响於汾阳。夫古者。古德悟心之机缘也。颂者。鼓发心机使之宣流也。故其义或直敷其事。或引类况旨。或兴惑发悟。以心源为本。成声为节。而合契所修为要。然非机轮圆转。不昧现前。起後得智之亲境。不能作也。昔人以雪窦天童。比之孔门游夏。拟为颂圣。有以也哉。顾诸古在灯录。以灯录行一为颂本。
2.49 万字 | 2023-06-30 14:21更新
《归莲梦》共十二回,题“苏庵主人编次”、“白香山居士校正”,作者的真实身份与姓名已不可考。产生的年代大约在明代后期。小说写的是明朝山东泰安州乡民白双山夫妻,因为天旱,颗粒无收,被双双饿死,留下了个十二岁的女儿。
7.56 万字 | 2023-04-22 18:20更新
此经凡四译今存者三。其一则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成四卷。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其二则元魏菩提流支译成十卷。曰入楞伽经。其三则唐实叉难陀与复礼等译成七卷。曰大乘入楞伽经。盖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故谓之佛语心品。达磨西来以授二祖曰。吾有楞伽经四卷可以印心。盖宋本也。以故其传独显。然文字简古难读。昔法亲布衲谓正受禅师曰。此圣智境界非粗心者可入。子欲入之当有方便。正受进曰愿闻其说。衲曰子试取魏唐二译十七卷。置于宋译四卷之左右。证其神观参考妍味。则可以入是经矣。
17.50 万字 | 2023-09-11 16:34更新
《医界镜》是实据郁闻尧《医界现形记》稍加改易而成,光绪三十四(1908)年铅印本,作者署“儒林医隐”。二十二回。
8.79 万字 | 2022-05-05 17:15更新
唐林慎思撰。林慎思有《儒范》七篇,辞艰理僻,不为时人所知,复研精思,再着一书。书编成,用《易林》卜筮,得《蒙》之《观》卦,有“伸蒙入观”之语,因用为书名。是书,采引前代君臣事迹,设为问答,说明治世之道。
0.74 万字 | 2022-05-16 16:34更新
《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四卷,宋可度详解,明正谧分会,日本亮润重刻序,明海眼合刻序,传灯总序,广镐跋,有科文。
42.97 万字 | 2024-03-20 10:35更新
《虎钤经》是中国宋代著名兵书。北宋吴郡(今江苏吴县)人许洞历四年于景德元年(1004)撰成,凡20卷,210篇,共论210个问题。许洞曾任雄武军推官、 均州参军等职。《虎钤经》以上言人谋,中言地利,下言天时为主旨,兼及风角占候、人马医护等内容。许洞认为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应是“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虎钤经》,明刊本,下同),重视人(主要是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要求将帅应“观彼动静”而灵活用兵,做到“以虚含变应敌”。
8.26 万字 | 2022-10-03 21:46更新
《兵经百言》为中国古代兵书之一,《兵经》全书共分三个部份,上卷智部,28字条,主要讲设计用谋的方法、原则;中卷法部,44字条,主要讲组织指挥及治军的方法、原则;下卷衍部,28字条,主要讲天数、阴阳及作战中应注意的问题。该书作者揭暄,字子宣,明末广昌人。史载:“暄少负奇气,喜论兵,慷慨自任。独闭门户精思,得其要妙,著为《兵经》、《战书》,皆古所未有。” 清军攻陷南京之后,揭暄与父衷熙举兵奋起抗清。时父子二人赫赫名声,响震江闽之间。后来,清兵攻占福建,揭暄遂归隐山林,最后幽抑而终。
1.51 万字 | 2022-11-04 16:23更新
《海游记》是清代白话长篇讽谕小说,六卷三十回,不题撰人。或曰书前作序者观书人即为作者,成书于清乾隆年间。《海游记》是一部描写海外国度的小说。小说假托管城子在海外异邦游历的故事,写了一僧一道两个骗子的男盗女娼、栽赃嫁祸、杀人夺妇、恩将仇报等诸多劣径,讥讽了黑暗社会中的官场恶迹与世风颓败,重在针砭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时写岛上徐玉徐公子乐善好施、出身高贵、品性贤良,来与之对比,加深揭露程度与讽刺意味。作者借《海游记》中的海外岛国的故事来寄托对天朝现实的失望和自己的社会理想,是一部具有海洋文化背景的社会改革小说。
3.54 万字 | 2022-04-21 22:33更新
《林间录》,佛教杂著。宋惠洪著。二卷,后录一卷。采用笔记体裁,记叙名僧嘉言善行,僧家故事。通过发表议论,阐发禅理。文笔流畅、词藻华丽,工于润色,为佛教著作中少见。通行本为影印续藏经本。后录1卷,所载皆《石门文字禅》卷17至卷20之文,为后人附入。近人陈垣在《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中评此书“《提要》谓其书多订赞宁《高僧传》诸书之伪是也。《林间录》一书所记皆高僧嘉言善行,然多订赞宁《宋高僧传》诸书之讹。又往往自立议论,发明禅理,不尽叙录旧事也。(《高僧传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故此书有所创新,有一定学术价值。
5.11 万字 | 2023-08-25 09:06更新
《佛说阿阇世王经》二卷,后汉支娄迦谶译。与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同本异译。说阿阇世王闻文殊师利菩萨说法而得悟。摄于方等部。
2.91 万字 | 2023-02-14 21:34更新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初名《大刀得胜传》,全称《仙卜奇缘全传》。八卷四十回。题“吴毓恕撰”,吴毓恕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书局石印本,藏首都图书馆。1994年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馆藏足本明清小说系列”排印本。
13.00 万字 | 2022-08-31 21:06更新
《欧阳修集》,北宋欧阳修著,作为一代文宗,博学多才,诗、词、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卓著,为当时和后世所钦仰。他在文学创作上不但几乎是全能的,而且几乎是全优的,其诗、词、古文、辞赋、四六等创作在宋代都领风气之先,艺术水平均臻于一流。
106.59 万字 | 2023-01-31 19:18更新
〖公是先生弟子记〗四卷。宋刘敞(1019-1068)撰。刘敞为北宋著名经学家,世称为“公是先生”,故以其为书名。此编虽题作“弟子记”,似由其弟子记录而成,但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却认为,此书为刘敞自记成问答之言,并非由其弟子记录而成;《四库全书总目》亦说:“盖说言弟子之所记。而文格古雅,与敞所注《春秋》词气如出一手,似非其弟子所能。”书中以问答体,阐述了自己研经后的自得体会,并对王安石的“新学”观点进行了批驳,对程颢、程颐、欧阳修、苏拭等人亦有所指斥。认为“淫声出乎律吕,而非所以正律吕也”,“小道生乎仁义,而非所以明仁义也”。“八音不同物而同声,同声乃和;贤能不同术而同治,同治乃平”。“忘情者自以为达,悖情者自以为难,直情者自以为真,三者异造而同乱”。“学不可行者,君子弗取也;言不可用者,君子弗询也。”“无为而治者,因尧之臣,袭尧之俗,用尧之政,斯孔子谓之无为也”。诸如此论,都为有感而发,盖刘敞所处之时正为三党交证时期,而敞独萧然处于门户之外,故其所论比较平和。至于其称老子之“无为”,则为王安石新法所发;辨孟子之人皆可以为尧舜,则为王安石自命为圣人发,故其说不免稍激。作者为学独抱遗经,猖于声誉,不与伊、洛诸人倾意周旋,故其著作亦一仍其人,在北宋诸儒著作中,独树一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刘敞《墓志》及《宋史·刘敞传》均著录为五卷,《郡斋读书志》作一卷,清修《四库全书》时,厘为四卷。有《四库全书》及《知不足斋丛书》本传世。
2.21 万字 | 2022-03-30 08:11更新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是南北朝时期昙景翻译的一部佛经,于建元元年(479)至中兴二年(502)之间译出。本经以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命大弟子目犍连前往迦毗罗城,度其子罗喉罗出家作沙弥为引子,围绕罗喉罗因年幼"耽著嬉戏,不乐听法",波斯匿王因"不堪苦坐听佛说法",波斯匿王夫人的"四石女"(四个侍女)因宝珠被窃遭打,"五百粗行比丘"因不能忍受戒律的约束要求还俗等事,记述了佛对罗喉罗、波斯匿王、祇陀太子等人所说的"十善道法"(修行"十善")理论,以及相关的宿缘故事("野干"与"天帝"的对话等)。
2.24 万字 | 2023-01-11 11:37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