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写烟粉、灵怪、爱情故事。可分三类:描写爱情。如《秋香亭记》写正常的夫妻生活已满足不了男主角,《金凤钗记》主要的情节是“私通小姨”,笔端时时流露赞赏之情;《联芳楼记》津津有味地夸耀郑生与薛氏两姊妹通奸;《申阳洞记》中的陇西李生对三个已被妖猴奸污的女子津津乐道。第二类写因果报应。如《令孤生冥梦录》写秦桧等的历代误国之臣在地狱里“身具桎梏,以青石为枷压之,”万劫不复。《绿衣人传》,写南宋奸相贾似道的侍女因与仆人相爱,被贾双双杀死。仆人托生后,侍女的鬼魂来与其相聚哭诉。《秋香亭记》写元惠宗至正年间,商生和表妹杨采采自幼相爱,长大后因战乱而天各一方,终于难成眷属,此篇寄予了作者的身世之慨。第三类反映文人的悲剧命运。第四类主要写人鬼、人仙奇遇的故事。如《华亭逢故人行》写洪武年间士人石若虚遇到故人的鬼魂,暗示了功臣的不幸。《水宫庆会录》写潮州士人余善文才华出众,但在人间不遇,却受到龙王器重,请到龙宫作文,返回人间后绝意功名,出家为道,后遍游名山,不知所终。
4.65 万字 | 2021-09-19 17:15更新
《武则天外史》,二集二十八回,存题“不奇生著”。石印本,封面正中为“武则天外史”,右栏为“古今艳情”,左栏为“历史小说”。首序,署“闻天氏谨识”。二集,各有图四幅,无评。正文半叶十三行,行三十二字。无书坊与刊行年代。《小说小话》著录有《则天外史》,云:“颇有依据,笔亦姚冶,可与《隋场艳史》相匹。”疑即此书。
4.65 万字 | 2022-08-17 19:52更新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王舍鹞山。从大众比丘。比丘千二百五十。时摩竭王阿阇世。与越祇不相得。众臣议言:越祇自恃国富民众。地沃野丰多出珍宝。不首伏我。当往攻伐。国贤大臣名曰雨舍。梵志种也。王命使行。稽首佛足。敬问消息。兴居轻强气力游步。德化日昇。言阿阇世。与越祇有憾。众臣之议。欲往攻伐。愿闻众祐。有以教之。大臣受命。即严车五百乘。骑二千步人二千。行诣鹞山。到小道口。下车步进。见佛欢喜。貌色恭辞。气重揖让毕长跪言:摩竭王阿阇世。稽首佛足。敬问消息。兴居轻强气力游步。德化日昇。佛言甚善。王与国人及汝皆安不。雨舍白言:王与越祇有憾。众臣之议。以彼自恃国富民众。
4.57 万字 | 2025-03-29 13:32更新
《四时纂要》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农书。唐末或五代初期,韩鄂 (一作韩谔) 撰,仿照《礼记月令》,逐月列举适宜农事。 全书5卷。农业技术部分主要引自 《齐民要术》有增益。有茶与雄麻、黍穄间作和人工培育食用菌及植棉技术的记载。
4.49 万字 | 2022-04-07 07:57更新
凡二卷。清代周克复作于顺治十六年(1659)。又称观世音持验记、观音持验记、观世音经咒持验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四册。作者广搜诸书,采撷自晋代至清顺治时,所有僧俗有关观音信仰之灵验一一八件,汇集编纂而成。范围包括高僧传、法苑珠林、辨正论、法华感通、观音感应等,及冥详记、宣验记、太平广记、谈薮、玉堂闲话、朝野佥载等内外典籍,并于每件之下记其出典,乃研究观世音信仰之重要资料。卷末并附有不空所译之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经、礼观音文、辨讹语三则等。
4.42 万字 | 2025-03-22 14:20更新
飞跎全传》,是用扬州俗谚写成的讽刺性滑稽小说。叙“飞跎子”原名石信,字不透,因误服蜜饯砒霜药,背上长出一块呆肉,左脚又被人弄坏,故人称“跳跎子”。跎子为要治好背跎腿跛,找逼上红城的悬天上帝求取仙方,一路历经形形色色的世态人情,终于拜师学到诸种绝技,被誉为“飞跎子”。时海外天子带领倭蛮、苗蛮、反蛮入侵中原,飞跎子奉师命下山出战,抵御倭蛮,摆阵斗法,难分难解,都抗囊菩萨出来说和,释、道、儒三教和解,天下归于太平。跎子最后加封跎王,名留后代。小说记扬州风土人情,文风粗犷,且由评话表演,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4.34 万字 | 2021-06-01 08:57更新
一卷。清代释际醒撰。彻悟,号梦东。生于1741年,卒于1810年。为清代弘扬净土宗代表人物之一。彻悟初从北京广通寺粹如参禅,后继主法席,为道俗所归仰。嘉庆五年 (1800),居京郊怀柔红螺山资福寺,倡导念佛,依从者众多,遂成为北方著名道场。际醒撰《彻悟禅师语录》一书,为语录体佛书。书中历载彻悟禅师依佛从法,学经询道,参师释疑,研习佛法之言录。是了解彻悟禅师法学思想的有价值资料。现见载版本有 《清史稿·艺文志补编》。
4.22 万字 | 2025-03-28 04:22更新
凡二卷。又作悟空禅师语录。宋代僧清了(1089~1151)撰,侍者德初、义初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四册。卷上原题为‘劫外录’,全称真州长芦了和尚劫外录,集录上堂语、示众法要、机缘、偈颂、宏智正觉撰之崇先真歇了禅师塔铭、华藏无尽灯记、净土宗要、船子夹山话等。卷下原题为‘真歇和尚拈古’,系信心铭诸种注疏中最早之一种。与清了同世之大慧宗杲力倡看话禅,而对清了与宏智正觉所主张之默照禅加以非难;故清了作信心铭拈古,针对宗杲之非难发挥玄旨,并指陈时世之恶弊,教诫乱禅盲悟之徒。内容虽为注解,然系论述宗乘之拈提,而非言句之解释。
4.19 万字 | 2025-03-29 23:05更新
元代道教净明道的经典。该书前一卷题「净明传教法师黄元吉编集,嗣法弟子徐慧校正」,中四卷题「净明传教法师黄元吉编集,嗣派弟子徐慧校正」,末一卷则题「净明法子玉隆陈天和编集,庐陵徐慧校正」,由此可知其编纂当不止一人一次。书成于元泰定四年(1327)。原本六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是书为研究元代净明道历史及其教义之主要资料,内容包含了早期净明道的祖师生平、教团历史、教理教义、道德规范、修炼方法、科仪符法等内容,并记录了元代儒家文人士大夫对该书的态度。各卷内容大要如下:卷一收入净明道祖师许逊、张氲、胡慧超、郭璞、刘玉、黄元吉、徐慧等人传记,共七篇。其中黄元吉、徐慧二传盖为后人所增。 卷二收入〈玉真灵宝坛记〉、〈净明大道说〉、〈净明道法说〉、〈净明法说〉、〈玉真立坛疏〉等五篇短文,乃许逊、胡慧超、郭璞等先师降授及元代净明祖师刘玉所造。各篇分别叙述净明派教旨、道法、戒律,以及刘玉将为净明道新祖师之谶语。 卷三至卷五为刘玉语录,分为内、外、别三集。其说大抵以「净明忠孝」为宗,谓「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以净明忠孝为基,不离日用人事而实践之,惩忿窒欲,则心火下降,肾水上腾,不期长生而自然长生成仙。又称以净明忠孝治内,为施行祈禳炼度等净明道法之根本。 卷六载《中黄先生问答》,乃刘玉弟子黄元吉语录。其说与刘玉略同,而特重惩忿窒欲,认为真人「只是惩忿窒欲,改过迁善,明理复性,配天地而为三极,无愧人道,谓之真人」。全书所述净明教义,多取于儒家理学心性修养及忠孝伦理观念,而又承袭道教符箓祈禳、性命修炼传统,是为儒道融合之典型。
4.16 万字 | 2025-03-28 03:54更新
2卷,金马丹阳著。辑悟道、酬和、修炼等方面的诗词300多首。其中以涉及修炼内丹方面的诗词为最多。主张清心寡欲,保气养神,修炼内丹,以成仙道。收入《道藏》第786册。
4.14 万字 | 2025-03-26 04:20更新
金人马钰(1123—1184)撰。一卷。钰有《洞玄金玉集》已著录。此集约成书于大定十五年(1175),计收诗词歌谣等九十九首。以劝世之作为主。历述全真教派源流、教义,宣扬弃俗入道、清静无为的精神。其中答赠之作居多。有社会名流、道士、道姑等。陈、魏、李、王诸女姑,“泾阳县二女姑一,“众女姑”等记载,可知金代道教内男女交游十分频繁,《劝女姑》有云:“至妙精微去处,在风邻月伴,两脚云根,寂静方知洞里别是乾坤。”道家男女的精神世界, 可见一斑。《劝道友》亦云:“怜妻爱妾,忧儿愁女,一心千头万绪;竞利争名,来往岂曾停住。如蜂采花成蜜为谁甜?”颇堪吟味。有一九六三年台北艺文印书馆影印《(正统)道藏》本。
4.05 万字 | 2025-03-31 11:22更新
《返生香》是韵清女史吕逸所写的小说。共十四回,是一部文言章回体小说,略叙因爱还魂故事,因循《还魂记》情节。
4.02 万字 | 2022-04-12 19:49更新
《阵纪》是明嘉靖间蓟镇游击将军、浙江余姚何良臣撰兵书。4卷,66篇,4.8万余字。 除万历刻本外,还有《墨海金壶》、《珠丛别录》、《丛书集成》等版本。该书分募选、束伍、教练、致用、赏罚、节制、奇正、众寡、率然、技用、阵宜、战令、战机、摧陷、因势、车战、骑战、步战、水战、火战、夜战、山林泽谷之战、风雨雪雾之战等共23类,结合历代用兵得失及明代军制弊端,主张以“选练为先”并述用兵之法,且有所引伸发挥。
3.98 万字 | 2022-03-04 19:48更新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五卷,赵宋法天译。明宝光明陀罗尼之法门。多与华严经十住品及贤者品同。佛在鹫峰山中,与无量大菩萨俱。普贤与佛,问答法界深义。妙吉祥请问宝光明总持法门,佛令转问普贤。因问觉与觉者二字之义。舍利弗广叹菩萨智能,不可角敌。次有法慧菩萨入定受加,出说十住法门。(与华严经十住品长行偈颂俱同。)普贤菩萨赞叹印证。舍利弗自叹从来未闻。佛命其广集诸天,重请妙吉祥说法。妙吉祥许已,大地震动,十方云集,乃相与问答,令众获益。普贤复问如来大悲之义,复请如来说宝光明总持陀罗尼。舍利弗又与妙吉祥问答妙法,住世几何。妙吉祥复问佛持经之福,谤经之罪。普贤又问持经者当生何土。又问云何得此宝光明总持法。佛答以一法,谓不起煞意。又有二法,谓离于瞋恚,善言诱喻。阿难又问佛闻经之处。佛又为普贤菩萨说偈。
3.40 万字 | 2022-11-06 14:10更新
《诸葛亮集》又称《诸葛氏集》,为陈寿整理编辑,内容包括诸葛亮的文章、兵书、奏折。 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3.38 万字 | 2022-03-04 19:43更新
编撰者不详,当为唐代人所辑。原书三十卷,今存四卷。为道教辞书。列举道教名词术语凡五十四条,引据道教典籍加以诠释。大致分为六类: (1) 神名,如“太君”、“飞天”之类;(2)道门称呼,如“太上”、“道士”之类;(3)成仙途径,如“尸解”;(4)罪报, 如“不孝”、“承负”之类;(5)灾祥征兆, 如“灾异”、“吉兆”之类。(6)修炼,如“导引”、“胎息”之类。所引皆唐以前之道教经典,引文一一注明出处,故亦称“教门要典”。一些亡佚的道经, 赖以保存佚文,尤足珍惜。收入《道藏》第764册。
3.12 万字 | 2025-03-22 10:40更新
《金七十论》,三卷。陈·真谛译。又作《僧佉论》、《迦毗罗论》。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四册。系《数论颂》之最古释论。内容主要在阐述数论派之教义。
2.84 万字 | 2023-02-01 21:57更新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2.46 万字 | 2021-09-13 11:52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