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书。清胡珽撰。四卷。体例以《净土圣贤录》为准,编年纪月,以清初为始。门类有八:一往生比丘,二往生比丘尼,三往生王臣,四往生居士,五往生杂流,六往生女人,七往生物类,八种莲集。
19.06 万字 | 2025-03-24 08:53更新
又作《四明仁岳往复书》。佛教书。北宋继忠集。7卷。收于《卍续藏》第九五册。集录北宋天台宗山家派与山外派和后山外派先后论战的7种著作。其中《释难抉宗记》为知礼所作,由此挑起山家、山外之争;知礼门人仁岳作《别理随缘十门析难书》、《止疑书》和《抉膜书》,辅佐其师驳斥山外派甚力。上述四篇主要围绕隋智顗《金光明玄义》广本、略本和知礼所作《十不二门指要钞》、《观经疏妙宗钞》等书阐述观境真妄、别理随缘、理毒性恶、色具心具等重要论题。后仁岳在观心观佛等问题上和知礼发生分歧,遂作《十谏书》、《雪谤书》对抗其师,知礼乃作《解谤书》驳斥。仁岳以山家派健将,改投山外派门下,成为后山外派代表人物。本书与《四明十义书》、《四明尊者教行录》等,为研究宋代天台宗的重要资料。
19.00 万字 | 2025-03-25 22:26更新
元叟行端禅师语录,八卷,元行端说,法林、昙噩、祖铭、梵琦等编,虞集序,妙道跋,明宋濂重刻序,有塔铭,内题慧文正辩佛日普照元叟端禅师语录。
18.97 万字 | 2025-03-24 14:53更新
诸法集要经 十卷(宋释)日称等译,(大正藏0728部) ,《诸法集要经》中讲了三恶趣的很多经历,经中云:“由先造恶业,堕饿鬼趣中,为狱火烧炙,长受饥渴苦。”(“狱火”是地狱之火,地狱之火烧炙它,长期感受饥渴的痛苦。)从这部经典中看,饿鬼不但感受饿鬼界本有的痛苦,同时还要感受地狱的痛苦。
18.96 万字 | 2025-03-22 18:07更新
凡六卷。又作佛鉴禅师语录、佛鉴录、无准和尚语录、无准禅师语录。宋代僧无准师范撰,宗会、智折等编,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卷一至卷二辑录清凉寺、普济寺、资圣寺等五会之语录;卷三至卷六辑录小参、法语、普说、拈古、偈颂、自赞、小佛事、祭佛鉴禅师文、入内引对升座语录(奏对录)、行状等、其门人中之兀庵普宁、无学祖元、日僧东福圆尔等,对日本之禅宗有极大之影响。
18.88 万字 | 2025-03-29 08:26更新
凡五卷。明代僧语风圆信(1571~1647)校订,郭凝之汇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收录师承明确之居士一一一人,及无名之居士七十三人,共计一八四人之机缘语要。所列举诸先觉者之一机一境、一语一言足为后世学人之明鉴。本书与明代朱时恩所撰之居士分灯录、清代彭际清所撰之居士传、民国刘大心所撰之居士参禅兰录等,皆为参究居士道业之重要资料。先觉宗乘,系由明代陶明潜所撰之先觉集二卷改编而成,故卍续藏于先觉宗乘卷首,录有道安静、拙庵智朴、圆教解三洪等三人之先觉集序。
18.78 万字 | 2025-04-12 20:03更新
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四卷,宋怀深说,善清、善随等编,韩驹序、佚名序(卷三)。大鉴下第十四世,嗣长芦信。
18.67 万字 | 2025-03-23 04:24更新
偃溪广闻禅师语录,二卷,宋广闻说,如珠、光从、道鑑等编,尤焴序,汤汉序,有遗表、塔铭,附拾遗,又云佛智禅师语录。南岳下第十八世,嗣浙翁琰。宋开庆元年(1259)序刊。又名《偃溪和尚语录》、《偃溪佛智禅师语录》、《径山偃溪佛智禅师语录》。主要辑录其住净慈、智度、万寿等禅寺的语录、普说、法语、偈颂、佛祖赞、自赞、小佛事、题跋、遗表、塔铭等。收入《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六套。
18.62 万字 | 2025-03-26 03:23更新
钱唐胡子浸云。问。于华藏单子曰。何谓道。单子曰。性是也。胡子疑焉。曰。修可废欤。单子曰。在璞之玉。匪剖弗见。在矿之金。匪炼弗纯。在缠之性。匪修弗显。必曰。性也。而可以废修也。彼芸芸者。熟无性耶。于是以灵峰老人所注南岳大乘止观。授于胡子而告之曰。修道之要。尽于大乘止观一书。而大乘止观之要。尽于转无尘智之一言。何也。心也者。万法之体也。华严云。三界无别法。惟是一心作。首楞严云。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18.41 万字 | 2025-03-23 05:32更新
凡三卷。又作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清代三山灯来撰,性统编。康熙四十二年(170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全书论述禅宗五家特殊之宗风及重要法门,然重点在临济宗与曹洞宗上。并附录三身四智说及八识拈评。所述各家宗风,如:临济宗之全机大用、曹洞宗之正偏相资、沩仰宗之师资(徒)唱和、云门宗之出语高古、法眼宗之见色明心等,所述各家法门则有临济宗之四料简、三玄三要,曹洞宗之正偏五位、四宾主等,且一一略解并附颂。此书为了解禅门法要之入门书。
18.36 万字 | 2025-03-27 18:17更新
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四卷,宋法薰说,了觉、师坦等编,程公许序,心月序,师范题记,附行状、祭文。南岳下第十九世,嗣破庵先。宋淳佑十年(1250)刊行。又名《石田和尚语录》。卷一:平江府高峰禅院语录,平江府枫桥普明禅寺语录,建康府蒋山太平兴国禅寺语录。卷二,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语录,临安府景德灵隐禅寺语录,诸因缘普说,拈古。卷三:小参、法语。卷四:赞佛祖、偈颂、小佛事、行状、祭文、跋。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七套。
18.02 万字 | 2025-03-26 20:55更新
二卷。清释宝贤编。宝贤为清鄮山阿育王寺沙门,俗姓时,字思齐,号省庵。常熟(今属江苏省)人。“省庵法师”即是指释宝贤。宝贤少年甘蔬食,厌酒肉。后接触佛经,感念心净。梦观阿育王塔,发下供养四十八愿。弱冠之年,为逃脱家人强欲娶妻,而于浙江绍兴柯桥弥陀庵落发为僧。出家后他勤于佛法研习,历游天台、梵天寺等地,终成一代高僧。他所作《省庵法师语录》一书,亦称《省庵法师遗书》,为语录体佛书。书中译载了他一生闻法、学法、研法、弘法的经历,其中不少语录发人深醒。劝人奉佛修善,警示后人之言,成为他所作语录留给后学的精神财富。现见载版本有乾隆五十一年元和文星阁刊本。
18.01 万字 | 2025-03-26 11:40更新
宋守一述、行枝编,共三卷。上卷有《教观撮要》、《三观尘露》、《答日本芿法师教观诸问》;中卷有《重受戒文》、《戒体正义直言》、《四诤要论》、《衣制格言》、《论分部》、《论僧体》、《科释杂心论出三有对文》、《受缘重开》;下卷有《论心用双持犯结制罪》、《辨二止并八九名义》、《重释事钞持犯篇通塞文》、《重答钦师·境想问》、《析然梦庵持犯四难》、《征显定道二戒》、《略辨正用相从》、《略议第七非体》、《辨略教结犯》。《终南家业》是一部理论性极强的著作,以不大的篇幅简洁地阐述了南山道宣律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论。这是与以往律家往往是注释道宣的某一本书是不同的。尤其《终南家业》对“南山三观”作出了简洁而清晰的论述,没有注疏体裁的冗长和铺陈。如果说《律宗会元》是律宗理论的简明读本或入门教科书的话,那么《终南家业》则基本上是一部律宗思想的高等教科书。但是,《终南家业》也受到时人的批评。如南宋理宗淳祐(1241-1252)初年,沧州妙莲即撰有《蓬折直辩》和《蓬折箴》各一卷对此进行批判。其意思是“彼既曲折,故当直辩”。这是因为妙莲读到《终南家业》的第一句“吾祖弘律,以观妙为本”时即心生不满。他批评《终南家业》道:“审吾祖为弘律耶,为弘观耶,若谓弘律,律何无本?若谓弘观,何云弘律?"他的批评甚至还很激烈,如他说:“吾宗有铁翁者,自谓实学,好扬名于后世,高则不高,名品非名,鸟鼠之喻可也。”
17.88 万字 | 2025-03-24 15:35更新
亦称《一乘教义分齐章义苑疏》、《华严五教章义苑疏》、《五教章义苑疏》、《华严义苑疏》、《义苑疏》等。佛典注疏。宋道亭述。十卷。为唐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的第一部注疏书。书前有杨杰的《序》,后有《义苑后序》,作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先分段引原文,后以“释曰”为题注解。侧重从“心”与“境”的关系上立论,解释《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所阐述的“海印三昧”。认为“良由此心具足实德,不动一处,能显万境”。作为认识主体的“心”与所显示的客观对象“万境”没有区别,所以“境智不分,譬如大海,虽入众流,同一盐味,虽能现影,亦不变异”,由此总论华严教理。此书对后出的《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的各种注疏书影响较大。师会批评此书大多依据澄观、宗密之说,没有依据智俨、法藏主要著作的释文。此书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由净源募刻。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17.85 万字 | 2025-03-25 13:48更新
凡二卷。宋代僧松源崇嶽(1132~1202)撰,善开等编。宁宗嘉泰三年(1203)刊行。又作松源和尚语录、松源语录、松源禅师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内容包括澄照禅院语、报恩光孝禅寺语、实际禅院语、荐福禅院语等八会之语录,以及秉拂普说、法语、颂古、赞佛祖、偈颂等,卷末附录陆游所撰之塔铭一篇。
17.83 万字 | 2025-03-25 21:1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