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仲著。十六回,此为上卷,下卷未出,1908年日本东京三光 堂排印本,收入阿英 《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三卷》上册。 小说以抨击著名的改良派人物康有为为主题,旨在反对立宪。作者有意把康有为写成一个投机、无赖式的人物,以表示作者对保皇派的憎恶。小说不少地方夸大失实,但也并非全是莫须有,多少有事实的影子。小说中的康有为打着康圣人的牌子,到处招摇撞骗,无往而不施其诈伪手段。
6.76 万字 | 2022-04-03 17:20更新
《四时纂要》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农书。唐末或五代初期,韩鄂 (一作韩谔) 撰,仿照《礼记月令》,逐月列举适宜农事。 全书5卷。农业技术部分主要引自 《齐民要术》有增益。有茶与雄麻、黍穄间作和人工培育食用菌及植棉技术的记载。
4.49 万字 | 2022-04-07 07:57更新
《武则天外史》,二集二十八回,存题“不奇生著”。石印本,封面正中为“武则天外史”,右栏为“古今艳情”,左栏为“历史小说”。首序,署“闻天氏谨识”。二集,各有图四幅,无评。正文半叶十三行,行三十二字。无书坊与刊行年代。《小说小话》著录有《则天外史》,云:“颇有依据,笔亦姚冶,可与《隋场艳史》相匹。”疑即此书。
4.65 万字 | 2022-08-17 19:52更新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五卷,赵宋法天译。明宝光明陀罗尼之法门。多与华严经十住品及贤者品同。佛在鹫峰山中,与无量大菩萨俱。普贤与佛,问答法界深义。妙吉祥请问宝光明总持法门,佛令转问普贤。因问觉与觉者二字之义。舍利弗广叹菩萨智能,不可角敌。次有法慧菩萨入定受加,出说十住法门。(与华严经十住品长行偈颂俱同。)普贤菩萨赞叹印证。舍利弗自叹从来未闻。佛命其广集诸天,重请妙吉祥说法。妙吉祥许已,大地震动,十方云集,乃相与问答,令众获益。普贤复问如来大悲之义,复请如来说宝光明总持陀罗尼。舍利弗又与妙吉祥问答妙法,住世几何。妙吉祥复问佛持经之福,谤经之罪。普贤又问持经者当生何土。又问云何得此宝光明总持法。佛答以一法,谓不起煞意。又有二法,谓离于瞋恚,善言诱喻。阿难又问佛闻经之处。佛又为普贤菩萨说偈。
3.40 万字 | 2022-11-06 14:10更新
六壬是在我国古典风格方术之一,与奇门、太乙并称之为三式,古语有云:大六壬以人事部门为最。大六壬的课式非常好的体现了事情发展趋势的迈向,是为古往今来高层住宅预测分析体系之一,故学是求美者日趋增加。
0.80 万字 | 2022-12-08 19:02更新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市)人,祖籍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戚继光风流倜傥,爱好读书,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联合俞大猷等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为祸多年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万历十三年(1585年),受到弹劾的戚继光,被罢免回乡。万历十六年,病死于家中,时年六十一,谥号武毅。
2.10 万字 | 2023-01-02 20:56更新
《摩尼教下部赞》,摩尼教的诗歌集。唐译本。由敦煌出土,现存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该书收集摩尼教对诸神、日常行祭、斋戒、忏悔、悼念亡人等所使用的赞歌。全书分为赞夷数文、叹无常文、普启赞文、称赞忙儞俱知王文、叹诸护法明使文、叹无上明尊偈文、叹五明文、叹五界文等。
1.51 万字 | 2023-02-01 22:05更新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王舍鹞山。从大众比丘。比丘千二百五十。时摩竭王阿阇世。与越祇不相得。众臣议言:越祇自恃国富民众。地沃野丰多出珍宝。不首伏我。当往攻伐。国贤大臣名曰雨舍。梵志种也。王命使行。稽首佛足。敬问消息。兴居轻强气力游步。德化日昇。言阿阇世。与越祇有憾。众臣之议。欲往攻伐。愿闻众祐。有以教之。大臣受命。即严车五百乘。骑二千步人二千。行诣鹞山。到小道口。下车步进。见佛欢喜。貌色恭辞。气重揖让毕长跪言:摩竭王阿阇世。稽首佛足。敬问消息。兴居轻强气力游步。德化日昇。佛言甚善。王与国人及汝皆安不。雨舍白言:王与越祇有憾。众臣之议。以彼自恃国富民众。
4.57 万字 | 2025-03-29 13:32更新
凡十卷。元代省悟编述,嗣良参订。收于卍续藏第一○六册。元泰定二年(1325)序刊。本书系依律藏详说律宗僧侣之行事仪式。乃以律宗之南山及灵芝之著书为基本,兼而参酌禅苑、校定、备用等清规编述而成。
15.10 万字 | 2025-03-25 13:27更新
诸法集要经 十卷(宋释)日称等译,(大正藏0728部) ,《诸法集要经》中讲了三恶趣的很多经历,经中云:“由先造恶业,堕饿鬼趣中,为狱火烧炙,长受饥渴苦。”(“狱火”是地狱之火,地狱之火烧炙它,长期感受饥渴的痛苦。)从这部经典中看,饿鬼不但感受饿鬼界本有的痛苦,同时还要感受地狱的痛苦。
18.96 万字 | 2025-03-22 18:07更新
梵名Buddha -dhya^na-sama^dhisa^gara-su^tra 。凡十卷十二品。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又称观佛三昧经、观佛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此经系佛于迦毗罗城尼拘楼陀林中,为父王阅头檀、姨母憍昙弥等所说,教以住观佛三昧,并谓此三昧功德深广,能得解脱。此经凡十二品:(一)六譬品,(二)序观地品,(三)观相品, (四)观佛心品,(五)观四无量心品,(六)观四威仪品,(七)观马王藏品,(八)本行品, (九)观像品,(十)念七佛品,(十一)念十方佛品,(十二)观佛密行品。又开元释教录卷十四单译阙本录举出鸠摩罗什译之观佛三昧经一卷,然其与此经之异同则不详。
12.08 万字 | 2025-03-22 19:56更新
凡十卷。又称备用清规、泽山清规、至大清规、备规。元代僧泽山一咸于武宗至大四年(1311)编成。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一咸汇集古来禅林丛规、礼法等,列举圣节升座讽经、坐禅、楞严会、专使请住持、百丈龟镜文、持犯轨仪、当代住持涅槃、日用清规等,计一六九项禅门规仪。
16.87 万字 | 2025-03-23 23:49更新
凡五卷。清代僧山铎真在编,石源机云续编,康熙二十一年(168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系临济宗无准师范之道脉传统之丛传。自无准师范,及其法嗣第一世径山净慈寺之断桥妙伦至第十七世,除去别收于语录之九人外,共计二三八人,记述其本录及语要。真在示寂后,由门人机云续成此集。
13.59 万字 | 2025-03-22 13:33更新
凡二卷。清代济能纂辑。收于卍续藏第一○九册。集录有关禅家论净土之语要而成。卷上收录临济宗死心悟新、慧海仪、楚石梵琦、张商英、冯济川等十四人、曹洞宗真歇清了、宏智正觉、万松行秀、万安广恩等十一人,卷下收录曹洞宗博山元来、雪关智訚等五人、云门宗本觉法真、天衣义怀、杨杰、范仲淹等九人、法眼宗永明延寿一人、沩仰宗文喜无著一人、古尊宿白居易、文彦博等七人,及庐山慧远、南岳慧思、天台智顗、袁宏道等十一人,计收录僧俗五十九人之语要。卷首附选刻之小序及目次,卷末附起念佛七仪式及编者济能之小传、语要。据选刻之小序所载,知书名系采自延寿之参禅念佛四料拣偈:‘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12.89 万字 | 2025-03-22 20:46更新
四卷,明温李贽简要,华严经注疏书。此经则天证圣年。三藏实叉难陀奉诏译也。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序曰。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岁。同临有截之区。七十二君。讵识无边之义。由是人迷四忍。轮回六趣之中。家缠五盖。没溺三涂之下。及夫鹫岩西峙。象驾东驱。慧日法王。超四大而高视。中天调御。越十地以居尊。包括铁围。延促沙劫。混太空而为量。岂算数之能穷。入纤芥之微区。
16.19 万字 | 2025-03-25 23:37更新
五卷。五代蜀杜光庭撰。道教中常有假托神、人相遇之事以感众。杜光庭撰《神仙感遇传》,就是辑录古今之人与神仙感应相遇之事,令人去向往追求。书中记述人神相遇的故事七十五条,每条都以遇仙者名号为题。所记故事虽为道家假托神异之说,但往往引之有据。如《李筌》条,是采自《阴符经注序》;《虬髯客》条,出于唐人小说,如此等等,知其并非杜撰。据此书第五卷末称“后有缺文”,知其非全,不知除此七十五条之外还缺多少条。据《宋史·艺文志》著录“杜光庭《神仙感遇传》十卷”,今存只有五卷,说明缺佚很多。《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二卷收载此书所述四十四条,可与此本相参阅。现存宋《云笈七签》 (节选)本、明 《道藏》本、《道藏举要》本,清《四库提要》据两淮盐政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6.25 万字 | 2025-03-25 04:17更新
又称《真藏妙经》、《真藏经》。作者不详。唐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曾引该经,则至迟唐初已出。全书十卷,有显道品、辩三宝品、辩四真品、惠泽品、解脱品、辩相明部袠品、普明品、显功德品、显戒行品、妙德品、集仙品、明行品、究竟品等十三品。经文认为人性中有天真正道隐藏,人应当以心证道,显现自然真性,妙解真实性;法性平等无差别、无高下,说《真藏经》的目的就是“度脱皆平等”;诸法虚空,虚空之相是名道体,诸法无自性,毕竟空寂。经中又区分了小乘道教与大乘道教,要修道者由小乘道教转向习大乘平等道,先度人,后度己。此经明显受佛教中观哲学影响,用不着二边的否定式思维方式证明。为研究隋唐道教思想较重要的参考资料。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又洞真部玉诀类有《真藏经要诀》一卷,为此经缩写本。
13.18 万字 | 2025-03-22 21:44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