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学发轫
律学发轫

永觉元贤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律学发轫,三卷,明元贤述并序。丙戌之冬。余作戒本。约义终客。有以律学揭要请益者。余阅之。大都目不见律。而袭取他书。乃水潦鹤之徒所辑也。因为作律学发轫。以示之言。发轫者。示慎始也。夫万里之行起於跬步跬步一错。万里徒劳。故初学之士。不可不慎。

8.17 万字 | 2025-03-29 14:21更新

兀庵普宁禅师语录
兀庵普宁禅师语录

兀庵普宁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三卷。又作宗觉禅师语录、兀庵宁和尚语录、兀庵和尚语录、兀庵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三册。净韶等编,南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初刊。内容收录庆元府象山灵岩广福禅院语录、巨福山建长兴国禅寺语录、法语、佛祖赞、小佛事等。兀庵普宁曾往日本弘法,本录即收录其在日本圣福寺、建长寺等处之法语。为了解宋元与北条时赖、时宗政权之关系以及当时镰仓武士与禅之关系之参考资料。

7.23 万字 | 2025-03-22 12:50更新

八识规矩论义
八识规矩论义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八识规矩论义,一卷,附冥合百法论义文,清性起论释并序(有阙文),善漳等录,源漳刊行回向。

10.03 万字 | 2025-03-25 21:10更新

重编曹洞五位显诀
重编曹洞五位显诀

慧霞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三卷。又作《曹洞五位显诀》、《重编曹洞五位》。宋代慧霞编。全书收录晦然和尚序、慧霞序、广辉的《重集洞山偏正五位曹山拣语》并序、《洞山五位显诀》、《天童四借颂》、《逐位颂》、《宝镜三昧》、《汾阳广智歌》、《曹山三种堕四种异类》等。收入《续藏经》。

7.65 万字 | 2025-03-26 11:38更新

四明仁岳异说丛书
四明仁岳异说丛书

扶宗继忠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又作《四明仁岳往复书》。佛教书。北宋继忠集。7卷。收于《卍续藏》第九五册。集录北宋天台宗山家派与山外派和后山外派先后论战的7种著作。其中《释难抉宗记》为知礼所作,由此挑起山家、山外之争;知礼门人仁岳作《别理随缘十门析难书》、《止疑书》和《抉膜书》,辅佐其师驳斥山外派甚力。上述四篇主要围绕隋智顗《金光明玄义》广本、略本和知礼所作《十不二门指要钞》、《观经疏妙宗钞》等书阐述观境真妄、别理随缘、理毒性恶、色具心具等重要论题。后仁岳在观心观佛等问题上和知礼发生分歧,遂作《十谏书》、《雪谤书》对抗其师,知礼乃作《解谤书》驳斥。仁岳以山家派健将,改投山外派门下,成为后山外派代表人物。本书与《四明十义书》、《四明尊者教行录》等,为研究宋代天台宗的重要资料。

19.00 万字 | 2025-03-25 22:26更新

摩诃止观辅行助览
摩诃止观辅行助览

有严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摩诃止观辅行助览,四卷,宋有严注并序及注三大部后总序,日本眘徽后序,法华三大部注之一。

24.20 万字 | 2025-03-26 03:17更新

松源崇嶽禅师语录
松源崇嶽禅师语录

松源崇岳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二卷。宋代僧松源崇嶽(1132~1202)撰,善开等编。宁宗嘉泰三年(1203)刊行。又作松源和尚语录、松源语录、松源禅师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内容包括澄照禅院语、报恩光孝禅寺语、实际禅院语、荐福禅院语等八会之语录,以及秉拂普说、法语、颂古、赞佛祖、偈颂等,卷末附录陆游所撰之塔铭一篇。

17.83 万字 | 2025-03-25 21:13更新

还山录
还山录

为霖道霈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四卷。全称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又作为霖禅师还山录。明末清初曹洞宗僧为霖道霈(1615~1702)撰,兴灯等编,康熙二十七年(1688)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辑录道霈再住鼓山以后之语录,故称还山录。内容包括上堂、示众、佛事、偈、赞、序、题跋、记等。卷末附录旅泊幻迹一篇,系其自述一生行谊与著作之记录。

17.50 万字 | 2025-03-26 21:17更新

阿含部
阿含部

佛教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属于《大藏经》的一部分。是对大藏经内小乘部经典之统称。原为佛陀所说教法之总称,大乘佛教于西历纪元前后兴起,遂有大乘经典之成立;相对于此,举凡有阿含之经名者,皆为小乘经典,阿含部遂成小乘经典之异名。

16.44 万字 | 2022-05-12 19:21更新

般若部
般若部

佛经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大乘教五大部之一。乃大般若经及其别出经,以及其他支派般若经典之总称。据开元释教录卷十一之说,般若为诸佛之母,故将般若部置于五大部之首,凡二十一部七三六卷;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二十则录有三十二部七五七卷;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一载有四十部七九四卷;智旭之阅藏知津依天台宗五时判教之说,改置般若部于五大部之第三,而共录有二十八部七五六卷;现今之大正新修大藏经总收般若经典凡四十二部七七六卷。西藏大藏经中,于甘珠尔中别立般若部。

0.00 万字 | 2021-06-03 10:12更新

尚书正义
尚书正义

孔安国 孔颖达 | 儒家经典 | 连载中

《尚书正义》是唐初《五经正义》的第二部,孔颖达、王德韶、李子云等奉诏撰,朱长才、苏德融、隋德素、王士雄、赵弘智复审,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张行成等人刊定。此书凑合《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并采用伪孔安国《尚书传》,将伏生本《今文尚书》20篇分为33篇,加上所谓的出自孔宅夹壁的《古文尚书》25篇,定为58篇,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读经书。

49.57 万字 | 2021-09-13 11:30更新

贤首五教仪
贤首五教仪

续法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亦称《华严五教仪》,简称《五教仪》。佛教著述。清续法集录。六卷。内容是概述贤首法藏的判教学说及华严宗的主要教义。鉴于当时义学沙门轻视法藏等的《华严经》注疏,天台宗人亦攻击华严宗“有教无观”,续法乃依其师德水明源之说,历时十年,于清康熙五年(1666)集成是书,康熙十四年(1675)宣讲。此书认为:“贤首大师判释如来一代时教,不出三时、十仪、五教、六宗、三观。”故以此五部分组织,概括华严宗教义的主要内容。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25.41 万字 | 2025-03-27 16:54更新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书玉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简称《毗尼切要香乳记》、《香乳记》。律学著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书玉笺记。二卷。系清读体集《毗尼日用切要》的注释书。全书立五门:教兴、藏摄、宗趣、释题、解文。将《切要》中采集《华严经净行品》的五十四偈及密部中的三十七咒以类分作四十四门,依次注释。书后附戒相的注释。本书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板印行。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12.41 万字 | 2025-03-25 19:47更新

径中径又径
径中径又径

张师诚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径中径又径,四卷,清张师诚著并序,许淨中序,首录清代诸帝诗文。

14.36 万字 | 2025-03-26 11:08更新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应庵昙华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十卷。又作应庵和尚语录。宋代应庵昙华撰,守诠等编,孝宗乾道二年(1166)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内容包括卷一至卷六之住妙严禅院、住天童山景德禅寺第十四会之语录,卷七至卷九之法语、书,卷十之颂古、真赞、偈颂、佛事等,卷末附录塔铭、祭文、松源和尚普说等。

15.34 万字 | 2025-03-27 15:37更新

佛果克勤禅师心要
佛果克勤禅师心要

圆悟克勤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佛果克勤禅师心要,四卷,宋克勤说,子文编,内题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畧云圆悟心要,语要收于古尊宿语要三,语录见嘉汉惠函。全称佛果圜悟真觉禅师心要。又作圜悟心要、佛果克勤禅师心要、圜悟禅师心要。宋代僧圆悟克勤(1063~1135)撰,子文编,理宗嘉熙二年(1238)重刊。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系克勤向当时士大夫、居士、学人等,开示宗乘旨要之机缘语录。内容包括示华藏明首座、寄张宣抚相公,乃至示曾待制、示宗觉大师等,共计一四二项。

13.99 万字 | 2025-03-27 08:31更新

为霖禅师旅泊庵稿
为霖禅师旅泊庵稿

为霖道霈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为霖禅师旅泊庵稿,四卷,明道霈著,清太泉等录,龚锡瑗序,谢宏锺序,附禅海十珍一卷,高兆题记。

14.27 万字 | 2025-03-25 10:46更新

悟真篇
悟真篇

张伯端 | 道家经典 | 连载中

2.07 万字 | 2025-03-25 11:38更新

华严经探玄记
华严经探玄记

法藏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二十卷。唐代法藏着。又称华严探玄记、华严经疏、探玄、探玄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乃法藏模仿其师智俨之华严经搜玄记所作。叙述旧译六十华严经之大要,并解释经文之义,旨在阐述华严宗之中心教义。本书分立十门:(一)教起所由,(二)藏部所摄,(三)立教差别,(四)教所被机,(五)能诠教体,(六)所诠宗趣,(七)释经题目,(八)部类传译,(九)文义分齐,(十)随文解释。本书之注疏有探玄记钞(尊玄)、探玄记洞幽钞(凝然)、华严经探玄记发挥钞(普寂)、华严经探玄记南纪录(芳英)、华严经探玄记讲义(秀存)、华严经探玄记会录(云溪)等。

120.30 万字 | 2025-03-26 08:07更新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澄观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凡九十卷。唐代澄观撰。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略称随疏演义钞、华严大疏钞、演义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六册。澄观曾撰有八十华严之注释书,即华严经疏六十卷(又称大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该书与法藏之探玄记同被称为华严经注释之双璧。其后,再将华严经疏详为解说,敷衍而成本书。本书前九卷系著者之华严思想纲要,即本书之‘玄谈’部分,素来备受重视。华严经疏演义钞三十卷,即由本书之玄谈部分别出而成。全书分为四部分:(一)总序名意,释大疏之自序。(二)归敬请加,释大疏之归敬序。(三)开章释文,广逐疏之本文,次第释之。(四)谦赞回向,略解末尾之流通偈。先详释教起因缘、藏经所摄、义理分齐、教所被机、教体浅深、宗趣通局、部类品会、传译感通、总释经题等九科玄谈,后则依经文而作注解。

167.59 万字 | 2025-03-22 11:30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