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观,唐代僧人。山阴人,俗姓夏侯。住五台山清凉寺,博综经论。德宗延入译场,使造疏,遂编成十卷以进。好游名山。宪宗时赐号清凉国师,寻示寂,年七十余。弟子传法者百余人。有《毗庐疏》、《随疏演义》、《华严纲要》、《三圣圆融观》等。华严大经者。乃毗卢遮那佛称法界量显现自性因果本妙庄严究竟圆顿总持法门也。文丰义富。事渺宗玄。要而收之。不出四法界而已。
106.10 万字 | 2023-04-21 16:51更新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 本书为憨山逝世后,其门人通炯所编,并经大儒钱谦益校订。钱氏对憨山甚为推崇,并许憨山与紫柏尊者为明末两大高僧。《梦游集》卷首钱氏序云:“呜呼伟矣哉,大师与紫柏尊者皆以英雄不世出之资,当狮弦绝响之候,舍身为法。(中略)昔人叹中峰辍席,不知道隐何方。又言楚石季潭而后,拈花一枝几熄,由今观之,不归于紫柏、憨山,而谁归乎?
62.82 万字 | 2023-04-22 08:38更新
《五灯严统》,书名。二十五卷。明·费隐通容编。收在《万续藏》第一三九册、《禅宗全书》第十七、十八册。作者鉴于《五灯会元续略》偏重曹洞宗语录的辑录,为强调“只有曹洞宗属于青原系,其它宗派均属南岳系”的论点,乃编纂此书,以解明禅门五家法灯相承的系谱。
82.73 万字 | 2023-04-22 08:42更新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凡三十卷。元代昙噩撰。今收于卍续藏一三三册。全名新修科分六学僧传。收录自后汉明帝永平十年(67)至宋代之高僧一二七三人之传记,依六学(慧、施、戒、忍辱、精进、定)、十二科(译经、传宗、遗身、利物、弘法、护教、摄念、特志、义解、感通、证悟、神化)分类。书成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卷首并附有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皇子魏王之跋文。为收录僧传数量最多之著作。
47.05 万字 | 2023-04-23 06:48更新
《宗统编年》,凡三十二卷。清代纪荫编纂。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以编年体记载起自释尊终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间禅宗之盛衰隆替。卷一、卷二载述释迦牟尼佛,卷三至卷七载述西天诸祖,卷八载述东土开祖菩提达摩,卷九至卷三十列举东土第二世慧可以下五宗之诸师,以至临济宗第二十九世禹门传、曹洞宗第二十九世宗镜书。其间兼杂记述其他有关佛教之重要事迹,有论疑者则附夹注加以解说。卷三十一、卷三十二题为诸方略纪,系集录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至清康熙二十八年间,关于诸方禅宗法系之见闻。
38.45 万字 | 2023-04-25 08:11更新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与现代医学按系统分类有相似之处;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64.96 万字 | 2023-04-30 16:39更新
《无上秘要》,唐,不着撰人。原一百卷,今存六十八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平部。参校版本:敦煌写本P.2861、DX169a+169a、DX2632a、S.80、P.2632、S.5382、P.2371、P.3327、P.3141、P.3773及《佚籍丛残》珍字二O所收罗振玉校录敦煌唐写本《无上秘要》卷五十二残本。
30.59 万字 | 2023-04-30 16:48更新
《法海遗珠》,成书于元末明初。为道教符箓咒法的总集。四十六卷。所收符咒秘法四十余种,而以雷法为主。其特点是继承白玉蟾系之雷法,认为施法者的内炼默运存想诸功法与外界之召请相结合,内神外神合为一体,乃能显其神灵。全书内容博杂,是研究新符箓派的重要文献。卷45有天蓬派第五代经师章舜烈文,撰于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其后列仙派,将章舜烈书为五代经师。
22.90 万字 | 2023-04-30 16:57更新
《太清中黄真经》,又名《中黄经》、《胎藏论》、《胎藏中黄经》。题九仙君撰、中黄真人注。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一、《道藏辑要》本,收入该书尾集第一册(简称辑要本)。二、《云笈七签》本,收入该书卷十三。
1.06 万字 | 2023-05-01 19:59更新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又名《新旧服气经》。延陵先生编,桑榆子评。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夏七签》,收入该书卷五十八、五十九及卷六十一。
1.11 万字 | 2023-05-02 07:46更新
《金丹妙诀》,济阳子撰,撰年不详。全书阐论“收视返听、凝神入炁、调息绵绵、心息相依”16字练功古诀。述说凝神聚气、炼精化炁、内气通任督二脉之功法及神与炁不可须臾相离等练功要领。其眼不视而凝神、耳不听而保精、口不言而养炁之语,尤具画龙点睛之妙。全书理法契合、言词浅显易明。现存1989年北京出版社《金丹集成》排印本。
0.30 万字 | 2023-05-03 07:33更新
《玄沙师备禅师语录》,三卷。又称《福州玄沙宗一禅师语录》、《玄沙语录》、《玄沙大师语录》。唐代玄沙师备撰,明林弘衍编。收集《广录》所未收的上堂语、颂、拈香、垂语等语要,包括玄沙略传、纲宗三句、玄沙对古则公案之拈评等。
2.14 万字 | 2023-05-04 15:22更新
《名僧传抄》,又名《名僧传》,凡三十卷。梁代宝唱撰。集录东汉至齐粱间之高僧、硕德四二五人之事迹。本书着成后不久,慧皎之高僧传问世,而世人多用慧皎所着之传,故本书流布不广,终至散轶。今续藏第一三四册所收之名僧传抄一卷,仅存载本书之目录,及本书部分之要文。本书共分八科:(一)外国法师,竺迦摄摩腾以下十八人。收于初四卷。(二)中国法师,朱士行以下一六三人。收于卷五至卷十七。(三)律师,卑摩罗叉以下二十人。收于卷十八。(四)禅师,弗若多罗以下四十人。收于卷十九、卷二十。(五)神力,耆域以下十五人。收于卷二十一。(六)苦节,惠永以下一三九人。收于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八。(七)导师,道照以下十三人。收于卷二十九。(八)经师,昙药以下十七人。收于卷三十。据续高僧传卷一载,本书系由梁天监九年(510)开始撰集,至天监十三年完成。于隋唐之顷,本书尚存于世,在隋唐两代之经籍志中皆著录之;又续高僧传卷一中,亦载有本书之序略,后始渐散轶。此外,本书亦曾流传于日本。
2.27 万字 | 2023-05-08 16:37更新
《佛藏经》又称《奉入龙华经》、《选择诸法经》。是三论宗必读的三论五经之一,由鸠摩罗什在姚秦弘始七年翻译。此为异于其他戒本之处。然强调若不理解诸法实相、无生、无灭等,则虽受持二百五十戒,亦形同破戒,并主张远离‘戏论分别’始得称持戒。又以本经阐释菩萨僧团必得由声闻僧团别立之种种原因,故列为大乘律之典籍。
3.67 万字 | 2023-05-13 08:06更新
《大乘密严经》(梵Mahāyāna ghana-vyūha-sūtra,藏H!phags-pa rgyan-stug-po bkod-pa shes-bya-ba theg-pachen-poh!I mdo)三卷。简称《密严经》。有两种译本,一为唐·地婆诃罗(日照)译,另一为唐·不空所译,二本均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大体而言,二译本的译语大致相同,而品名稍异。然就体裁而言,正如不空译本篇首的代宗序文所说,日照译本的长行、偈颂各半,不空译则多偈颂韵文。此外,日照译较不空译有更多的省略处。今通行日照译本。
3.78 万字 | 2023-05-13 08:19更新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注。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1.21 万字 | 2023-05-14 07:47更新
《宫观碑志》,合二观砖志。宋陶谷等撰。一卷。共收《泾州回山重修王母宫记》、《元重修毫州太清宫太极殿碑》、 《中都十方大天长观重修碑》等七篇碑记。分别述及中国古代四荒地理、泾水上游土质、物产,重阳成道宫所在地终南山地理位置及各宫观修建工程、四周山水、历史沿革、收藏经典册数等。对研究文化地理和道教史有一定参考价值。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
1.31 万字 | 2023-05-14 07:5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