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宪集
袁忠宪集

袁淑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袁淑(408--453) 南朝宋文学家。字阳源,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官太 子左卫率。刘劭作乱时,为劭所杀。淑有才辩,能诗赋。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袁阳源集》。

0.54 万字 | 2022-11-21 18:44更新

李温陵集
李温陵集

李贽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亦名《李氏文集》。明李贽著。二十卷。卷一至卷十三为书答、杂述,较《焚书》同类篇目为多;卷十四至卷十七为史论,原载《焚书》、《藏书》;卷十八、十九为《道古录》;卷二十为诗,原载《焚书》。抨击六经、《论语》、《孟子》,否认其经典地位;揭露道学家之虚伪,提出“人外无道,而道外亦无人”(卷十九),反对道学家“远人以为道”;认为“圣人与凡人一”(卷十八),“圣人所能者,夫妇之不肖可以与能”(卷十九),主张“勿高视一切圣人为也”(同上);又认为“势利之心亦吾人禀赋之自然”,“虽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卷十八)。

20.23 万字 | 2023-01-06 15:55更新

亢仓子
亢仓子

亢仓子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亢仓子,春秋时期陈国人,是道教祖师之一,被尊为洞灵真人,乃老子的弟子,为亢桑子,又名亢仓子、庚桑子,四大真人之一。又传说为《庄子》中的寓言人物,姓庚桑,名楚,陈国人。得老子之道,能视听不用耳目。隐居毗陵孟峰,登仙而去。为《亢仓子》(《洞灵真经》)一书作者。《亢仓子》(《洞灵真经》)一书文字多古文奇字,如果不看音义则难窥其义。

1.17 万字 | 2023-05-02 16:33更新

范子计然
范子计然

范蠡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范子计然》据传是春秋时代范蠡所著。 范蠡(生卒不详),字少伯,楚宛三户(今南阳)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和大商人。范蠡的著作今多已散佚,计有《兵法》及《养鱼经》二书,于《文选》中可略见该二书引句。晋人蔡谟之后因认为“计然”为范蠡著作之书篇名,因此相传有《计然》一书散佚,汉唐、三国等史料多以计然(计倪)为人名,清朝以前多数著述也认为计然为范蠡之师。《范子计然》出自唐马总的《意林》一书,作者并非范蠡。

0.65 万字 | 2022-03-27 22:16更新

傅子
傅子

傅玄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据《晋书·傅玄传》记载:“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各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一百四十首,数十万言。”《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此书为一百四十卷,入儒家类。唐宋之间,部分内容逐渐散失,故宋《崇文总目》著录为二十三篇,《宋史·艺文志》则仅著录为五卷。明清之际,原本则佚失不存。清人自《永乐大典》、《太平御览》、《群书治要》诸书中辑出,计有严可均五卷辑本,钱保塘三卷辑本,傅以礼五卷辑本。

0.81 万字 | 2022-05-14 19:30更新

伸蒙子
伸蒙子

林慎思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唐林慎思撰。林慎思有《儒范》七篇,辞艰理僻,不为时人所知,复研精思,再着一书。书编成,用《易林》卜筮,得《蒙》之《观》卦,有“伸蒙入观”之语,因用为书名。是书,采引前代君臣事迹,设为问答,说明治世之道。

0.74 万字 | 2022-05-16 16:34更新

诗话总龟
诗话总龟

阮阅 | 文化艺术 | 已完结

《诗话总龟》前集,诗话集。编辑者宋代阮阅。诗作传于今者,有《郴江百咏》一卷。《前集》,所引之书皆出北宋或北宋稍前,基本上为阮氏所辑。所引之书,不少已经失传,往往赖其摭拾而存。

25.86 万字 | 2022-08-03 20:37更新

湛然居士文集
湛然居士文集

耶律楚材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湛然居士文集》,亦称《湛然居士集》。诗文别集。元耶律楚材撰。楚材号湛然居士,故以名集。十四卷。以诗为主,仅第八、十三、十四卷收有书序碑记。书中有关西域诗六十余首,为扈从元太祖西征时所作。有《四部丛刊》影元抄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编次殊无体例,疑传写者乱之”。书中有扈从成吉思汗西征时所作诗60余首,对研究其时西域情况和成吉思汗西征之事,具有参考价值。有《四部丛刊》影元钞本、《渐西村舍》本、中华书局版谢方点校本等。

15.65 万字 | 2022-11-21 19:05更新

百战奇法
百战奇法

刘基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百战奇法》是我国古代一部颇具特色的兵书,自从产生以来一再刊行,广为流传,为后世兵家所重视和推崇,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百战奇法》将战争诸方面概括归纳为100个题目,即“百战”,其与《武经七书》特别是与《孙子兵法》关系密切引用百条古兵法警句,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明崇祯本《韬略世法》称该书为南宋末谢枋得编辑,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后被更名为《百战奇略》,题明刘基撰,实系清人伪托。现有明刻本存世,10卷,3万余字。《百战奇法》以《武经七书》等古代兵法为依据,以五代前的战例相印证,书列百目,着重论述了古代战争的作战原则和方法。

4.25 万字 | 2022-12-15 22:00更新

孙子注(李筌)
孙子注(李筌)

李筌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孙子注》,是唐代著名道家学者李筌所著的《孙子兵法》注解。李筌注的特点是“约历史,依《遁甲》”注解《孙子》内容。较多运用史例解释军事原则,对于人们理解《孙子》精义很有帮助。同时用 《遁甲》作注,为人们了解兵阴阳家的情况提供了一些资料。 另外, 他较早注意 探讨 《孙子》各篇次序与其思想脉络的 关系, 为后人系统理解孙子思想开辟了 新的思路。

2.28 万字 | 2022-12-16 08:23更新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

孙膑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1972年2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孙膑兵法》,这使失传已久的古书得以重见天日。竹简本《孙膑兵法》经过认真整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的十五篇,包括《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和《陈忌问垒》等;下编是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竹简本篇数大大少于《艺文志》著录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

1.52 万字 | 2022-08-03 20:53更新

周易举正
周易举正

郭京 | 阴阳术数 | 已完结

《周易举正》三卷,旧题唐郭京著。序称得王弼、韩康伯手写真本,以校流行本、国学与乡塾之本,所改正135处,273字。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正,此书为宋人所托,是否唐有郭京不知其可。但能推究《易》理,因而为朱熹《易本义》所取。《津逮秘书》本。按撰者《序》称:郭氏曾得王弼、韩康伯手写之《周易注》真本,遂用以比校当世所流传之各种本子,举其错谬而纠正之,故曰《周易举正》;凡所改定之处,皆以朱墨书别之。《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书《崇文总目》始著录,《书录解题》于宋咸《易补注》条下称咸得此书于欧阳修,是天圣、庆历间乃行于世也。洪迈、李焘并以为信。

1.05 万字 | 2022-12-06 18:40更新

兵典
兵典

杜佑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兵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特的军事史。《兵典》总结了历史上军事建制的得失,梳理了历代军事家的思想、理论,总结了历史上著名战例,军事设施等等。总结了历史上治军御军的各种艺术,认为“制得其宜则治安,失其宜则乱“,广泛涉及了军事领域的各种问题,时间跨度数千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军事史。

15.58 万字 | 2022-03-04 20:27更新

兵经百言
兵经百言

揭暄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兵经百言》为中国古代兵书之一,《兵经》全书共分三个部份,上卷智部,28字条,主要讲设计用谋的方法、原则;中卷法部,44字条,主要讲组织指挥及治军的方法、原则;下卷衍部,28字条,主要讲天数、阴阳及作战中应注意的问题。该书作者揭暄,字子宣,明末广昌人。史载:“暄少负奇气,喜论兵,慷慨自任。独闭门户精思,得其要妙,著为《兵经》、《战书》,皆古所未有。” 清军攻陷南京之后,揭暄与父衷熙举兵奋起抗清。时父子二人赫赫名声,响震江闽之间。后来,清兵攻占福建,揭暄遂归隐山林,最后幽抑而终。

1.51 万字 | 2022-11-04 16:23更新

葬法倒杖
葬法倒杖

杨筠松 | 阴阳术数 | 已完结

《葬法倒杖》,唐代杨筠松·著 。共六章:认太极、分两仪、求四象、倍八卦、倒杖十二法、二十四砂葬法。

0.74 万字 | 2022-12-07 16:30更新

平砂玉尺辨伪
平砂玉尺辨伪

蒋大鸿 | 阴阳术数 | 已完结

《平砂玉尺辨伪》为地理风水学著作,为明末清初地理风水学家蒋大鸿所著。此书乃为蒋大鸿针对风水上多伪书的情况而进行辨伪,有拨乱反正而是地理学回归正途之功绩。蒋大鸿在此书“辨伪总论”章节中说:“地理多伪书,平尺者,伪之尤者也,或曰是书也,以目视之俨然经也,子独辨其伪何居曰,惟世皆以为经也,余用是不能无辨,今之术家守之为金科玉律,如萧何之定汉法,苟出乎此,不得为地理之正道,术士非此不克行,主家非此不敢信,……余特指其谬而一一辨之,将以救天下之溺于其说者。”

0.91 万字 | 2022-12-13 10:24更新

兵要望江南
兵要望江南

易静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兵要望江南》,晚唐易静的词集,又名《白猿奇书兵法杂占彖词》。用词来谈论、传播军机、兵法,堪称中国词史及军事思想史上之奇书。易静,唐时任武安军左押衙。着有《兵要望江南》,凡收词七百卸二首。今编为四卷。【(《全唐诗》无易静诗,事迹据《崇文总目》卷三、《郡斋读书后志》卷二)】

3.97 万字 | 2022-12-16 08:11更新

文摘
文摘

何心隐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何心隐(1517年—1579年9月22日),本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江西吉安永丰人,明代中期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心学”之泰州学派弟子。

1.23 万字 | 2023-01-28 18:08更新

扬子法言
扬子法言

扬雄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扬子法言》十卷,汉扬雄撰。凡十三篇,篇各有序。通录在卷后,景祐初,宋咸引之以冠篇首,或谓始于唐仲友,非也。自秦焚书之后,孔子之学不绝如线,雄独起而任之,故韩愈以其与孟、荀并称。而司马光尤好雄学,且谓:“孟子好《诗》、《书》,荀子好《礼》,扬子好《易》。孟文直而显,荀文富而丽,扬文简而奥。惟简而奥,故难知。”其与雄者,至矣!是《法言》者,为拟《论语》而作。

2.08 万字 | 2022-03-28 07:23更新

潜书
潜书

唐大陶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潜书》是明末清初唐甄创作的哲学著作。《潜书》(1705)起初仿《论衡》之体,名叫《衡书》,13篇,署名唐大陶,意在权衡天下。后来逐渐增加到97篇,并改名《潜书》,署名唐甄,意为潜而待用。全书先分上下两篇,每篇又各分上下,合4卷之数,共97目。全书主要是政论文,一部分是教育著作。所述内容不在于引经注典,更不同于汉后诸儒的文字章句之学,而在于针对时弊,吸取明末政治腐败导致农民起义的教训,提出一系列抨击君权专制和倡导以民为本的进步的政教观点和主张,旨在善政养民,摒弃程朱理学,以实学济世扶危,治国平天下。

11.72 万字 | 2022-05-15 07:29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