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圣纪》为南宋谢守灏编。《混元圣纪》为现存最全面系统的老子神话传记著作:为研究老子如何被神化及其 历史过程提供了较详的资料。
12.23 万字 | 2023-04-09 19:45更新
《图经衍义本草》。宋·寇宗奭·撰。四十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参校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张氏(卉息)刻晦明轩本,简称明轩本。
53.87 万字 | 2023-04-30 16:19更新
全称《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佛教史书。清陈梦雷,蒋延锡等编辑。七卷。编年体。记述自释迦牟尼降生至清初的佛教兴衰情况,其中比较系统地记述了历代帝王对佛教的政策和措施等。卷七还载录介绍鄯善国(今新疆鄯善东南)、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等地区佛教情况的“佛国记”,又载录了《释氏之源》、《佛入中国》、《佛法入中国》等三篇短文。资料来源主要取自佛教典籍,如《佛祖统纪》、《弘明集》、《广弘明集》和禅宗灯录等。
9.92 万字 | 2023-06-15 16:08更新
《冲虚至德真经四解》金人高守元纂集,约成书於大定乙酉。二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高守元集《列子》张湛注、卢重玄解、宋徽宗政和御解、范致虚训释为一书,故名《四解》。全编以张湛注经、注为主体,不冠名姓,其他则以“卢曰”、“政和”、“范曰”相区别,悉数客观胪列而不加个人识断。东晋学者张湛,通过注解《列子》,宣扬他的玄学思想。盛唐学者卢重玄则以诠释经典阐述其重玄理论。殆至北宋政和年间,徽宗赵佶与其臣僚范致虚以“老学解读《列子》,糅合儒、道,并将宋代易学引入其中”,即《冲虚至德真经义解》及《冲虚至德真经解》二书。唐代殷敬顺《列子释文》(《冲虚真经释文》)侧重于音义训诂,而较早的诠解经典、阐发义理的传注之作非此四家莫属。
17.06 万字 | 2023-06-16 21:15更新
《投子义青禅师语录》,凡二卷。又作舒州投子青禅师语录、投子青和尚录、妙续大师语录。宋代投子义青禅师撰,自觉重编。收于《万续藏》第一二四册。编集白云山海会禅院语录、投子山胜因禅院语录、师答同霖十问、五位颂并序、五位偏正谣、四宾主、偈、颂古公案一百则等。
2.46 万字 | 2023-08-22 11:22更新
《法华灵验传》,凡二卷。高丽了圆(了因)撰。又称法华经灵验传。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四册。本书记述古来有关法华经之灵验事迹一○七条。系抄录唐代慧详撰之弘赞法华传、南宋宗晓撰之法华经显应录、高丽真净撰之海东传弘录等三书中最奇特者 而成,以启劝后世。
2.96 万字 | 2023-08-23 16:10更新
《净土全书》,二卷,清俞行敏重辑并序及劝修净土启,文琇序,弘礼序,史大成序。又龙舒净土文张孝祥序,吕师说序,操守经序。
6.71 万字 | 2023-08-26 12:15更新
《华严经疏钞玄谈》,亦称《华严玄谈》、《清凉玄谈》。佛教著述。唐澄观述。九卷。取材于澄观自著的《随疏演义钞》。分为十门论述,特别列有华严列祖之说。书中还批驳了慧苑《华严经刊定记》中的一些说法。注疏书有鲜演的《华严玄谈抉择》、普瑞的《华严悬谈会玄记》等。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22.49 万字 | 2023-09-01 15:17更新
四卷。宋司马光撰。《道德真经论》又称《道德真经传》、《道德论述要》、《老子道德论述要》。汉晋以来,研究《老子》的学者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体。一派主张道德分见,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唐代传注皆从此说;另一派主张道德一贯,以司马迁为代表。司马光支持后者,认为道德连体,不可偏举,应废《道经》、《德经》之名,而称《道德论》。《道德真经传》,注疏简略。司马光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句,皆于“有”、“无”之后断句,与古读不同。他注疏道:“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于无,故名万物天地之始曰‘无’;万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于有,故名物之母曰‘有’。”由此可知,司马光在“有”、“无”之后断句之原由。后世研究《老子》的学者,因学术观点不同,对司马光《道德真经传》褒贬不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所录《道德真经传》有“夫道德连体,不可偏举,今从本名,温公之说如此,其不曰《经》而曰《论》,亦公新意也”句,对司马光力废《道经》、《德经》篇名之举,大为赞赏。至于对“无名,天地之始”四句的断句,虽然新颖,却不符老子原意。总体看来,《道德真经传》虽有司马光的独创之见,但在学术上并没有更高的造诣。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都玉诀类。原经无章名,今据王弼本补。
1.46 万字 | 2023-09-03 20:40更新
《诗说》,三卷,清惠周惕著。此书对毛公《诗传》、郑玄《毛诗笺》、朱熹《诗集传》都不专主,多以己意考证。大旨谓《大雅》、《小雅》的区分是根据音,而不是以政来区分;“正雅”、“变雅”美刺陈错,不必分《六月》以上为正,《六月》以下为变,《文王》以下为正,《民劳》以下为变。又疑《周南》、《召南》二十六篇全为房中之乐,不必定指某人。提出《周南》、《召南》之分,郑玄笺误以为文王;天子、诸侯都得有颂诗,故《鲁颂》不为僭越。这些说法都有理有据。但亦偶有未安之说,如以“颂”兼美刺,与“诵”相通之类。今存《四库全书》。
2.00 万字 | 2023-09-21 12:34更新
《说岳全传》,全称《新增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是一部以岳飞抗金故事为题材、带有某种历史演义色彩的英雄传奇小说。
42.58 万字 | 2023-04-14 08:42更新
本书主要记载了似道丧师辱国,文天祥兴失勤王,张世杰焦山败绩,郑虎臣漳州诛奸,而后战国众群臣逃亡,天祥冒死求二王等爱国之情操,把中原流血流汗的众多最亲爱、最崇拜的英雄在零丁洋上发大声唤国魂、出死力保民族的最凄惨、最失志的景象与出师未捷,颈血横飞,国,国破种衰,君臣投海描写的栩栩如生。悠悠千载,在此书中所体现,用此来纪念被亡孤魂于海上,唤国魂于海上的祖国大人物。
11.12 万字 | 2021-03-31 06:25更新
《韩诗外传》是汉代韩婴所作的一部传记。该作品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既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 《韩诗外传》以儒家为本,因循损益、以传资政,从礼乐教化、道德伦理等方面阐发了其思想。
7.07 万字 | 2021-09-14 15:51更新
《大宋宣和遗事》,为讲史话本,是宋代无名氏所作,元人或有增益。是成书于元代的笔记小说辑录,结合了多个类型的笔记小说并以说书的方式连贯而成。
6.81 万字 | 2021-10-18 17:24更新
《兵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特的军事史。《兵典》总结了历史上军事建制的得失,梳理了历代军事家的思想、理论,总结了历史上著名战例,军事设施等等。总结了历史上治军御军的各种艺术,认为“制得其宜则治安,失其宜则乱“,广泛涉及了军事领域的各种问题,时间跨度数千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军事史。
15.58 万字 | 2022-03-04 20:27更新
《于少保萃忠全传》是明代孙高亮创作的白话长篇历史传记小说,又称《大明忠肃于公太保演义传》《旌功萃忠录》。共十卷四十传。成书于明万历八年(1580)。以主人公于谦的一生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叙个人的品德、业迹、交往,旁及其它。尽管作品涉及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等前后七代六帝的历史演变,但是它的整体构思毕竟是围绕于谦这一个人的命运和遭遇来展开描写的。作品从他的出生写起,顺序次及幼年、青年,直到他含冤而死以及死后历代皇帝对他的昭雪和封谥。该小说以于谦“生作为中轴展开描叙, 线索清楚。从不同角度颂扬了他的忠耿才智、廉洁和勇敢。文字简炼,感情深沉。
11.47 万字 | 2022-03-23 11:35更新
《白圭志》是清代崔象川著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第八才子书白圭志》,一名《第八才子书》,又名《第十才子书》《第十才子书白圭志》《第一才女传》《第一才女传白圭志》《白圭全传》,四卷十六回,成书于清嘉庆三年(1798)。书中托演明嘉靖至万历时故事:善人张博,被同姓义弟张宏毒死。十五年后,张博阴魂显灵,将张宏罪行刻于白圭之上,托梦于新任福建巡抚刘忠,得报冤仇,故名曰《白圭志》。故事以张博之子张座瑞、女张兰英与武建章及杨菊英、刘秀英婚姻事为主线,写了人心善恶的因果报应,歌颂了善良聪敏和才智,鞭挞了谋财害命、为奸使坏的丑恶行为。情节曲折,变换迭宕,颇为生动。但人物性格不够鲜明。全书共描写了五十多个人物,主要人物是张庭瑞,武建章、张兰英、杨菊英和刘秀英。
5.86 万字 | 2022-03-26 12:44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