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强思齐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十卷。唐末强思齐 (生卒年不详) 撰。强思齐,字默越,濛阳 (今属四川彭县)人。他自幼即探讨玄关秘要,深得妙旨。前蜀王建赐号玄德大师。所撰《玄德纂疏》约成书于前蜀乾德二年 (920),卷首有杜光庭序文一篇。该书将上卷 (《道经》)三十七章分而为三:第一、一章,标道宗致;第二、三十五章,广明道法;第三、一章,总结指归。将下卷 (《德经》) 四十四章分而为三: 第一、一章,正开德宗;第二、四十二章,广明德义;第三、一章总结前旨。此书开篇解释“道德”的含义,认为“道是虚通之理境,德是志忘之妙智。”(卷一)。进而阐述二者的关系:“境能发智,智能克境,境智相会,故称道德。”(卷一)。该著引用旧注较多,除各章解题、段落分析、标明旨意等是作者之意外,其余几乎不参己见。其中以唐明皇所注《道德经》为主,又集各家所长而成。后世学者对其品评不一,但一般认为此书所引注疏太多,良莠并存,有繁冗之累,且集各家之说强合于一,使其体例生涩杂芜。然其流传广泛,影响颇深,仍有许多可取之处,是后世学者研究《老子》的重要参考古籍。现存明 《道藏》本。

19.94 万字 | 2023-06-14 20:38更新

云卧纪谭
云卧纪谭

晓莹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云卧纪谭》,是宋代释晓莹撰写笔记,二卷,凡九十二条。是书皆记所见所闻宿高僧居士之名言逸事,如谈以佛治心、以老治身、以儒治世等等。释晓莹为径山宗杲禅师弟子。以乾道辛卯初,自南闽远归江表,筑室茅城山,以尚书孙仲益所书“云卧庵”字扁之。云卧,犹高卧云山之意,示其清高。谭,即记名人之所谈。

4.08 万字 | 2023-08-24 17:12更新

续古尊宿语要
续古尊宿语要

晦堂师明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续古尊宿语要》,六卷。宋代晦堂师明编。此书继《古尊宿语要》之后而编,收录临济、汾阳昭、琅琊觉、慈明圆、翠岩真等八十一位禅师的语要。由于所摘录机缘语句较少,很少涉及人物生平履历,没有完整的传法谱系,其史料价值低于灯录。收入《续藏经》。

28.07 万字 | 2023-08-31 10:15更新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楚石梵琦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凡二十卷。全称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又作楚石禅师语录、楚石录。元末僧梵琦(1296~1370)撰,祖光、昙绍、良彦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四册。编集福臻寺语录、天宁永祚寺语录、大报国寺语录、本觉寺语录、秉拂小参、颂古、法语、杂着,并附行状及宋濂所撰之序、塔铭等。

17.79 万字 | 2023-09-11 16:39更新

女孝经
女孝经

郑氏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女孝经》,唐朝散郎侯莫陈邈妻郑氏撰。体例模仿《孝经》,全书分开宗明义章、后妃章、夫人章、帮君章、庶人章、事舅姑章、三才章、孝治章、贤明章、纪德章、五刑章、广要道章、广守信章、广扬名章、谏诤章、胎教章、母仪章、举恶章等十八章。阐述了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在处理方方面面关系时,要遵守的孝敬父母,侍奉丈夫,养子育女,操持家务,恪守妇规等封建道德规范。作者因其侄女策为永王妃,在书前特作进书表,作为侄女的规戒。全书旨在宣扬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封建礼教。《女孝经》是中国封建时代传统的女教之书之一。

0.33 万字 | 2023-10-07 12:47更新

禅林疏语考证
禅林疏语考证

元贤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禅林疏语考证》,四卷。明·永觉元贤撰,超然道果注。收在《万续藏》第一一二册。系道果对元贤之《禅林疏语》一书所作的注释与考证。在全书四卷之中,卷一分彝典门、修因门。前者收录有关年分行事、佛菩萨缘日、入关出关、新住入院、说斋等疏文二十一篇;后者收有关平安修忏、放生等法会之疏文十六篇。卷二分弭灾门、祈恩门。前者收祈雨、祈晴、禳火等息灾法会之疏文十七篇;后者收祈嗣、安产等祈愿法会之疏文三十篇。卷三荐悼门,收荐父、母、妻、子、入塔等葬送类之疏三十六篇。卷四附录,收大藏恭闻等二十一篇,以及道场各联、续录四篇等。

7.41 万字 | 2024-04-20 16:35更新

起世因本经
起世因本经

达摩笈多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起世因本经》,隋代达摩笈多译 10卷,前半是说人之贵贱,非由如四姓之阶级的高下,是由其人格价值之有无而定的,力说四姓之平等。后半由说此世之初开展起而及四姓之起源,最后结说此等四姓之任何人体证法者,为人类之最上者。在汉传佛教《大正藏》中对应经典有《长阿含经》(第六卷)第五经《小缘经》,《中阿含经》(第三十九卷)第一五四经《婆罗婆堂经》,和阿含部的《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

9.16 万字 | 2022-05-14 19:23更新

佛说解节经
佛说解节经

真谛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说解节经》,一卷,梁真谛译。与解深密经中之胜义谛相品同本。

0.56 万字 | 2022-11-09 16:39更新

文殊师利问经
文殊师利问经

僧伽婆罗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文殊师利问经》,(梁)僧伽婆罗译,凡二卷。略称文殊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佛应文殊师利菩萨之发问,而答以种种问题者。全经计分十七品,卷上十四品,卷下三品。内容包括菩萨戒、佛身、无我、涅盘、般若、有余气、来去相、中道、三归、十戒、无垢、无所著无漏、发菩提心、字母及部派分裂等问题。唐代不空译‘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一卷(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即本经第十四品之别译。[历代三宝纪卷十一、大唐内典录卷四、古今译经图纪卷四、开元释教录卷六、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九]

2.70 万字 | 2023-01-11 11:15更新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

法天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宋 法天译

3.34 万字 | 2023-03-19 16:50更新

玄品录
玄品录

张天雨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玄品录》,五卷。元代张雨编。张雨(1283—1350),又名张天雨,元代茅山派道士,擅长诗文、词曲、书画等艺术。记载了130多位上古至元代的道家人物的生平与事迹,是一部关于道家人物风格品评的作品。

4.82 万字 | 2023-04-05 10:21更新

南华真经余事杂录
南华真经余事杂录

陈景元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南华真经余事杂录》,宋陈景元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本书也是《南华真经章句音义》的副产品。其上卷抄录《公孙龙子》中《白马论》、《指物论》二篇及谢希深注,下卷载唐杨嗣复《九证心戒》,是九种察言观色的方法。

0.88 万字 | 2023-05-01 19:44更新

宫观碑志
宫观碑志

陶谷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宫观碑志》,合二观砖志。宋陶谷等撰。一卷。共收《泾州回山重修王母宫记》、《元重修毫州太清宫太极殿碑》、 《中都十方大天长观重修碑》等七篇碑记。分别述及中国古代四荒地理、泾水上游土质、物产,重阳成道宫所在地终南山地理位置及各宫观修建工程、四周山水、历史沿革、收藏经典册数等。对研究文化地理和道教史有一定参考价值。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

1.31 万字 | 2023-05-14 07:53更新

祖庭钳鎚录
祖庭钳鎚录

通容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祖庭钳鎚录》,凡二卷。明代僧费隐通容著。收于《万续藏》第一一四册。编集诸祖师接引锻炼学人之语要,加以恳切说示,兼述己见。收录灵源惟深、晦庵弥光乃至大慧宗杲等人共五十余条提撕,而一一唱和,并勘验之。卷末附录宗门杂录四条,包括拈花、自聪禅师问达观颖和尚凡五问、觉梦堂重较五家宗派序、一喝分五教。

2.24 万字 | 2023-05-15 08:09更新

枯崖漫录
枯崖漫录

枯崖圆悟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枯崖漫录》,三卷。宋·枯崖圆悟编。略称《枯崖漫录》。景定四年(1263)成书,咸淳八年(1272)序刊。收在《万续藏》第一四八册。枯崖住持兴福寺期间,尝集古搜遗,将古尊宿之妙行格言、宗师之入道机缘或示众法语,以及漏载于灯录者之名德行事等编录成此书。其中或纪传,或拈赞,或着语等,虽欠缺统一性,然仍为参学者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古来与《罗湖野录》、《云卧纪谈》、《林间录》等并称为“禅门七部书”,或为禅门十部书之一,乃参学者进学办道之资。

3.68 万字 | 2023-06-20 08:44更新

人天宝鉴
人天宝鉴

昙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人天宝鉴》,全一卷。南宋昙秀撰。乃依内典及儒、老之外籍等,编集学道之须知、修行之龟鉴等佳言秀句数百条,于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上梓刻版。

3.96 万字 | 2023-06-24 15:42更新

肇论疏
肇论疏

惠达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惠达一名慧达,是晋朝宗教人物。 惠达生平不详,是否为晋朝人亦不详。一说惠达着有《肇论疏》。肇论一词最早见于惠达《肇论疏》,事实上,最早《肇论》是由《宗本义》、《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所组成。《宗本义》则始见于陈小招提寺慧达的《肇论序》所述。惠达是否著有《肇论疏》是历史公案。日人中田勇次郎主张惠达与撰〈肇论序〉之惠达同一人,但是松本文三郎不同意此说。一说惠达着有《肇论疏》,而慧达着有《肇论序》,此为二人,慧达本人是陈朝小招提寺高僧。汤用彤的学生石峻认为“原录作晋慧(惠)达,实误。盖晋并州竺慧达,本名刘萨阿者,年代较肇早,当不得作《肇论疏》也”

5.35 万字 | 2023-08-27 15:51更新

释门正统
释门正统

宗鉴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释门正统》,佛教史书。南宋嘉熙元年(1237)宗鉴编纂。八卷。据此书卷七载,原为宋嘉定年间(1209—1224)吴克己撰,未脱稿而病故。宗鉴得吴本后,搜罗增益,重新分类,勒成八卷。此书参照正史体例,以记述天台宗师资源流和人物事迹为重点,分本纪、世家、志、传、载记五个科目,每个科目下又分若干子目,有小序冠首,略说撰意。此书在系统记载天台宗兴衰发展史的同时,也记述了佛教其他宗派的情况。其中有关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以及《斥伪志》中所记白莲教和白云宗的情况,在一般佛教史传中记载不多。卷四《顺俗志》中,还有反映宋代天台宗与净土宗之密切关系的史实;《兴衰志》和《护法内传》中,还记有天台宗人非难禅宗西天二十八祖说的文字。此外,卷八《护法外传》中的《赞宁传》著录了赞宁的《筝谱》、《物外集》和《结社法集》,此为《佛祖统纪》所不载,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史料。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17.68 万字 | 2023-08-29 12:09更新

释氏通鉴
释氏通鉴

本觉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释氏通鉴》,凡十二卷。宋代本觉撰。全称历代编年释氏通鉴。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一册。为一编年体之佛教通史,记载周昭王二十六年(1027 B.C.)迄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凡一千九百余年间有关佛教之史实。南宋咸淳六年(1270)荐福用错为之作序;明天启六年(1626),毕凞志、毕抵康亦作序。成书于咸淳六年(1270)。该书也是仿《资治通鉴》体例而成的编年体佛教史书。《释氏通鉴》所记内容,起自周昭王甲寅,终于后周恭帝庚申(960)。据书首《采摭经传录》所列,全书共采录佛书59种,其中属于翻译的佛经只有三种,其余均为汉地佛教撰述,且多系宋代各宗著作。此外,采录儒书44种,多系宋代笔记小说。采录道书也仅三种。

21.41 万字 | 2023-08-31 20:16更新

大涤洞天记
大涤洞天记

邓牧心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大涤洞天记》,元邓牧心编。道教地理志书。三卷。邓牧心为宋末元初隐士,居大涤山(今浙江余杭县境内)洞霄宫,曾与道士孙宗宝合著《洞霄图志》六卷,今《正统道藏》未收入。比较二书内容,实异名而同书,故《四库提要》认为《大涤洞天记》系明初道士重刻《洞霄图志》时将其删节而成,并改名。书前有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序,元至大三年(1310)吴全节序,元大德九年(1305)沈多福序。全书分宫观、山水、洞府、古迹、碑记五门,记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大涤山奇秀风景、宫观沿革、仙圣游化事迹等,可作为研究道教洞天福地、宫观沿革的参考材料。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

2.62 万字 | 2023-09-03 20:50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