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一书为东汉思想家王充(公元27年-97年)所作,大约汇编成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
26.66 万字 | 2022-03-28 07:07更新
杀子报案又名“清廉访案”、“通州奇案”、油坛计,是清末著名奇案之一,记载于清光绪丁酉年(1897年)敬文堂刊本。有一说法认为此案应属于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只是1985年周楞伽教授在将清末四大奇案编著成书时,鉴于“四大奇案”中“杀子报案”内容秽亵残忍,不宜过分渲染,另记述了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的太原奇案取而代之。《杀子报》内封题“清代实事风流奇案”字样,署“灵岩樵子校勘”,内有寡妇徐氏与僧人纳云私通.其子官保偶遇,徐氏和纳云惟恐坏事败露,乃合谋杀害亲子,并强迫女儿金定参与碎尸灭迹之事,就有戏曲《杀子报》流传,因其色情、凶杀和恐怖,1950年文化部宣布停演此戏
4.85 万字 | 2022-08-01 21:03更新
简称《宝积经》。唐菩提流志等译。一百二十卷。分四十九会。魏晋至唐诸译家以不同经名陆续译出二十三会,八十一卷,称“旧译”;菩提流志新译出二十六会,三十九卷,称“新译”。此经为新旧译合编本。为一部大乘经丛书,以般若为本,泛论大乘教义之各个方面,内容颇为丰富。每一会相当于一部经。如有论述般若性空的《文殊说般若会》,有论“如来藏”的《胜鬘夫人会》,论菩萨六度四摄四无量的《菩萨藏会》,宣说净土法门的《无量寿如来会》,说出家在家法的《郁伽长者会》,说佛身口心三密的《密迹金刚力士会》等。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编入此经的部分会的单译本、异译本达四十余种,皆收入《大正藏》第十一、十二册。
110.17 万字 | 2022-08-22 11:11更新
《绣云阁》是清代魏文中创作的白话长篇神魔小说。一名《绣云仙阁》。八卷一百四十三回,成书于清同治八年(1869)。 小说叙紫霞真人弟子虚无子受命下凡,投生尘世为李三缄,云游天下,除恶布善,教导世人,以复大道本体;紫霞另一门人虚心子因妒忌虚无子,亦投生尘世,是为常七窍;情节沿着两条线索发展,至结尾时,李三缄与其六十九位弟子均因道心坚定,飞升仙界,入居紫霞真人所造之绣云阁。小说旨在阐明修身养心的重要性,故所写妖魔等,实为酒色财气、世俗名利等的隐喻或象征,情节不够生动。该书模仿白话章回小说分回并有七字对偶回目,但采用文言叙述,叙事方式仍沿袭文言小说。
58.54 万字 | 2022-11-23 21:59更新
《占察善恶业报经》,是末法时代佛教重要经典,属于地藏三经之一。隋朝天竺国三藏法师菩提灯译,全文约13000字。佛在灵山会上,坚净信菩萨请法,佛让转问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开示两卷内容,上卷主讲占察木轮相法及占察忏法,下卷主讲依一实境界,修二种观,证无生忍的无上妙法。
1.58 万字 | 2022-11-30 20:02更新
《五星占》的成书年代没有准确定论,但根据帛书中“考惠元”、“高皇后元”的明确纪念,可知这卷帛书的抄写年代不会早于汉文帝初年。且据考证,《五星占》的内容是战国时期《甘石星经》的内容,而《甘石星经》成书的年代为公元前370年至公元前270年,比世界最早的天文学家伊巴谷还早两个世纪,所以,《五星占》应是发现的全世界最早的天文专著了。它的出土还证明,汉初的岁星纪年法正是五星占纪年法。
0.75 万字 | 2022-12-07 16:36更新
《老子化胡经》是对于道教一系列与“老子化胡”之说相关的系列经典的总称,相传从东晋时开始成书,至唐代增益至10卷本。
0.69 万字 | 2023-02-01 22:00更新
《女青鬼律》,天师道经典,书中记录了各种鬼的名字,并以太上老君和张道陵天师劝导信道者维持戒律、念鬼名,就可趋吉避凶、达到“万鬼不干,千神宾伏”。本书撰人不详,约出于魏晋南北朝。原本八卷,现存六卷。底本出于《正统道藏》洞神部戒律类。“女青”原本是萝藦的别称,一种药材,是个代号,而不是真名。此女青是太上老君在地上传天律和鬼律的密使,掌管各方土地神鬼的法律,所以也称五帝秘使,道教祭祀时不让邪神淫鬼听到女青的真名,因为邪神淫鬼听到女青真名,会当场分形而灭,所以道教法官平日不直呼女青的真名以保持判决公正,由于道教律派道脉早断,道教已无人守女青律,因此没有任何高道高人能够知道女青真名,过去历史证据也证明道教长期以来,确实完全没有人知道女青真名。正所谓“三清密令,使者代行,谁识女青,老君再临”,道门认为要等到太上老君再临或再派使者降临宣讲新律时,才会说出女青真名。
1.12 万字 | 2023-05-02 07:41更新
《南华真经》原名《庄子》。相传战国时宋人庄周撰,实为道家庄周学派着作总集。唐代尊为道教四子真经之一。原本五十二篇,现毒晋人部象注本三十三篇。分作五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参校本:《四部丛刊》影印明世德堂刊本(简称世德本)。
7.76 万字 | 2023-06-19 22:09更新
《孙子算经》算经十书之一,是公元四世纪左右的数学著作,编撰年代不详。 作者孙子,公元四世纪时人,生平不详。 现传本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叙述度量衡制度、筹算记数和筹算乘除算法;中卷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开平方和面积、体积计算;下卷是各种应用问题。
1.32 万字 | 2023-09-17 12:53更新
凡二卷。清代济能纂辑。收于卍续藏第一○九册。集录有关禅家论净土之语要而成。卷上收录临济宗死心悟新、慧海仪、楚石梵琦、张商英、冯济川等十四人、曹洞宗真歇清了、宏智正觉、万松行秀、万安广恩等十一人,卷下收录曹洞宗博山元来、雪关智訚等五人、云门宗本觉法真、天衣义怀、杨杰、范仲淹等九人、法眼宗永明延寿一人、沩仰宗文喜无著一人、古尊宿白居易、文彦博等七人,及庐山慧远、南岳慧思、天台智顗、袁宏道等十一人,计收录僧俗五十九人之语要。卷首附选刻之小序及目次,卷末附起念佛七仪式及编者济能之小传、语要。据选刻之小序所载,知书名系采自延寿之参禅念佛四料拣偈:‘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12.89 万字 | 2025-03-22 20:46更新
金人马钰(1123—1184)撰。一卷。钰有《洞玄金玉集》已著录。此集约成书于大定十五年(1175),计收诗词歌谣等九十九首。以劝世之作为主。历述全真教派源流、教义,宣扬弃俗入道、清静无为的精神。其中答赠之作居多。有社会名流、道士、道姑等。陈、魏、李、王诸女姑,“泾阳县二女姑一,“众女姑”等记载,可知金代道教内男女交游十分频繁,《劝女姑》有云:“至妙精微去处,在风邻月伴,两脚云根,寂静方知洞里别是乾坤。”道家男女的精神世界, 可见一斑。《劝道友》亦云:“怜妻爱妾,忧儿愁女,一心千头万绪;竞利争名,来往岂曾停住。如蜂采花成蜜为谁甜?”颇堪吟味。有一九六三年台北艺文印书馆影印《(正统)道藏》本。
4.05 万字 | 2025-03-31 11:22更新
《陆放翁全集》,南宋著名词人陆游的诗词文全集。内收诗集《剑南诗稿》八十五卷,《渭南文集》五十卷、及《放翁逸稿》等。
93.40 万字 | 2024-06-18 10:22更新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文学上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出以先秦两汉古文为创作标准;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在诗、文方面的创作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韩愈集》为汇编的韩愈作品集,涉及书、启、序、祭文、碑文、墓志、铭文、表状、记传、杂文等各体。
54.07 万字 | 2024-06-19 08:39更新
《青红帮演义》是吴虞公创作的演义型长篇小说,共6卷,30回。小说讲述了青红帮自乾隆12年至清末的起始、成立、发展的历史故事。
11.15 万字 | 2024-09-12 13:09更新
《五虎征西》(又名《五虎平西前传》丶《五虎平西珍珠旗演义狄青全传》)版本: 同文堂刋本。十四卷一百十二回。作者:不题撰人。内容: 本书是《杨家将演义》的分支。与《万花楼演义》同脉络,但情节内容自成首尾,叙述宋仁宗命狄青等五虎将征西的故事。不少戏曲剧目取材于此。
32.50 万字 | 2025-01-18 10:20更新
《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未著撰人。现存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道光四年(1824)刊本,可推知它前八卷九十七回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为528回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康熙年间清官施仕伦在黄天霸等江湖侠士辅佐下铲除贪官污吏、破案捕盗的故事。
116.04 万字 | 2023-04-22 18:04更新
《英雄记》,作者是王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载“英雄”的传记.该书全书已佚,存在书名讹误、材料真伪与具体写作时间等问题.据史料分析,其主体部分当写成于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作者归曹前,反映了曹操统一北方以前汉末群雄割据时代最宽泛的“英雄”概念。
1.27 万字 | 2023-05-29 19:59更新
《诸葛亮集》又称《诸葛氏集》,为陈寿整理编辑,内容包括诸葛亮的文章、兵书、奏折。 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3.38 万字 | 2022-03-04 19:43更新
《后红楼梦》是清代逍遥子撰写,或作白云外史撰长篇小说。该书撰成于嘉庆元年(1796年)或稍前。《后红楼梦》是《红楼梦》最早的一部续书。其情节从百二十回续起,写贾政回京途中于毗陵驿逮住了一僧一道,救回宝玉,晴雯借五儿尸还魂,黛玉凭借练容金鱼,尸体不腐,亦得还魂。还魂后的黛玉不顾宝玉的迷恋而专心悟道,后其兄林良玉赴京应试,将她许给友人姜景星,因而加剧了婚姻上的矛盾。此时贾府积债日深,无法支撑,贾政为借林家的财力,同贾琏、曹雪芹等谋划,不顾王夫人的反对,成就了宝玉与黛玉的婚姻,使得宝玉娇妻美妾,侧室盈庭,连袭人也归来做了半妻半奴的人。此书在情节和细节上,与原作有较好的衔接,添入的曹雪芹也是艺术上一个新尝试,大段的心理描写是该书的一种特色;而神仙因果则流入荒诞。虽然模仿前书,实则情趣各异。
24.32 万字 | 2022-04-22 21:3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