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殊师利菩萨无相十礼

    发布时间:2023-02-12 21:06

      清凉山中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端坐政看心。心亦不可得。至心归命敬礼。真如法身佛。无色无形像。无根无住处。不生不灭故。敬礼无数观。不来亦不去。不取亦不舍。远离六入故。出过于三界。等如虚空。诸欲不染故。于诸威仪中。去来及睡悟。常在三昧故。去来悉平等。已住于平等。不坏平等故。入诸无相定。见诸法寂净。离诸寂净故。诸佛虚空相。虚空亦无相。离诸因果故。虚空无中边。诸佛身亦然。心同虚空故。佛常在世间。而不染势法。不分别世间故。诸法由如幻。如幻不可得。离诸幻法故。一切平等礼。无礼无不礼。一礼遍含识。同归实相体。普为四恩三有及法界众生同如如。归命忏悔至心忏悔。我于三时求罪性。内外中间心实无。已无心故诸法寂。三毒

  • 花严经义记

    发布时间:2023-02-12 21:06

      大觉寺沙门惠光述  如来光明觉品者。明如来意业教化智行无碍。犹如光明也。开晓于缘故名为觉。就此品中放相轮光者。乃至十地放眉间光。就如来自体智行随修人不同彰位殊之异也。菩萨名别者彰行业德位差别也。就此光所照中初明世界实际相显也。次明佛者实相内明故次明佛也。实觉缘起故明菩萨。此明器世间在初智正觉世间在中。众生世间后者明始显内集起修相也。次后先明别菩萨。次别世界。后明佛者。此明终集起得实满足修相也。就此菩萨中。初明文殊者。始证真性波若根本妙惠故也。次明觉首者。内明外朗故曰觉首。既有觉照之明。故能集万行。有资助之功故曰财首。既有集助之行。故能利润无穷出世胜益故曰宝首也。有资润无穷故。能自利利他德备

  • 礼忏文之三

    发布时间:2023-02-12 21:05

      身有罪尽忏悔已。归命礼三宝 志心劝请十方佛见在成道者。我请转法轮。安乐诸众生。十方一切佛若欲舍受命。我今投面礼劝请令久住 劝请已归命礼三宝 志心随喜所有布施福。持戒修禅定惠从身口意生。去来今所有习学三乘人具足一乘者无量人天福众等皆随喜。随喜已归命礼三宝 志心回向我所作福业。一切皆和合为度群生故。正回向佛道。罪应如是忏。劝请随喜福回向于菩提。回向已归命礼三宝 志心发愿愿诸众生等悉发菩提心。系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复愿诸众生永破诸烦恼。了了见佛性由如妙德等。发愿已归命礼三宝。  白众生等听说寅朝清净偈 欲求寂灭乐。当学沙门法。衣食继身命。精粗随众等。今日寅朝清净各记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

  • 大乘北宗论

    发布时间:2023-02-12 21:05

      大乘心  我尚不起布施心  何况悭贪心  我尚不起持戒心  何况触犯心  我尚不起忍辱心  何况杀害心  我尚不起精进心  何况懈怠心  我尚不起禅定心  何况散乱心  我尚不起智慧心  何况愚痴心  我尚不起天堂心  何况地狱心  我尚不起慈悲心  何况毒害心  我尚不起清净心  何况秽触心  我尚不起欢喜心  何况嗔恨心  我尚不起饶益心  何况劫夺心  我尚不起广大心  何况狭身心  我尚不起空无心  何况见取心  我尚不起正直心  何况邪曲心  我尚不起真正心  何况颠倒心  我尚不起大乘心  何况声闻心  我尚不起菩萨心  何况凡夫心  我尚不起菩提心  何况烦恼心  我尚不起解

  • 南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观门

    发布时间:2023-02-12 21:04

      问曰。何名禅定 答曰。禅为乱心不起无动无念为禅定。端心止念。无生无灭。无去无来。堪然不动。名之为禅定 何名为禅观 答曰。心神澄净名之为禅。照理分明名之为观。禅观自达无有错谬。故名禅观。心神澄净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湛然不动名之为禅 问曰。何名禅定 答曰。禅定者梵音。此名功德聚林。三界诸佛皆说禅坐。故名功德聚林 又问。何名禅法 答曰。禅法从通有次第。初学时从始终有七种观门。第一住心门。第二空心门。第三无门。第四心解脱门。第五禅定门。第六真妙门。第七智慧门。住心门者。谓心散动攀缘不住。专摄念住更无去动。故名住心门。空心门者。谓看心转追觉心空寂。无去无来无有住处。无所依心。故云空心门。心无相门。谓心澄

  • 大乘净土赞

    发布时间:2023-02-12 21:04

      法镜临空照  心通五色现  现心净妙察  法界亦通□  意珠恒自净  身光照十方  至心无处住  解脱得清□  观想如无想  高声不□声  料知无门有  惠镜□杀□  侧子由空净  悟则无所缘  坐卧空消里  超出里人天  暂到他边立  洗却意中泥  清净无尘垢  愿以证菩提  惠镜无灵闇  智者常用明  尘劳虽断却  宝藏自然明  池练金沙水  连中法性流  花开化生子  说我本根由  住想常观察  三昧宝王真  巡还三藏数  弗却意中泥  有人专念佛  念佛入深禅  初夜端心坐  西方在目前  念则知无念  无念是□如  若料此中意  是名法性殊  净土在心头  愚人向外求  深中有宝

  • 大蕃沙洲释门教法和尚洪辩修功德记

    发布时间:2023-02-12 21:04

      依门神母及金光明经略述毗沙门功德天。尔时世尊左香山。禅定名于初夜分。时三十三天众及毗沙门天王受记 下来将诸音乐香花供养世尊。供养讫世尊即与毗沙门天王受记。故于来世当得作佛。号泥勿罗遮毗沙门天王。得受记已即于佛前发大誓愿。愿我未成佛已来当作大力药叉王。护此南阎浮提。世界一切众生及国王大臣。作礼王子合国人民。若男若女愿信受金光明。四部之众为我转读于其国内所有曾觉。  □□□□不成人民饥饿疾病流行。邻国怨敌递相讨罚。暴雨恶风不振。时节日月博蚀。井内发声星流动地。国内民人受诸苦恼。有如是等无量百千灾怪恶事起。时世尊彼人王愿护国。王常于国内显敞之。据香水洒地置一道场。为我读一字。师讲诵金光明经我。于

  • 道安法师念佛赞

    发布时间:2023-02-12 21:03

      □十三天佛最尊  万物中贵不过人  一世眼□□□□  妙□相劝入善门  只恐众生造诸恶  经律法教□修身  食肉众生短命保  缘佛慈悲征谏君  莫道□□□□□  善恶童子每知闻  好事恶事□□□  □□□□□□□  造恶人多修福少  所以众生长受贫  天堂快乐无人去  地狱苦处竞来莽  不是阎罗王仓入  亦不是诸佛不慈悲  总缘悭贪难劝谏  百劫千生自□身  第一当官莫诳法  恃恃形势乃欺贪  蠢动众生皆惜命  负骨埋身不放□  善恶加遭诳横事  法外绫迟不敢嗔  狂取一钱征万倍  命终地狱受艰辛  富贵前生希施得  贫是悭贪宿业因  世人无慈好酒肉  百味调和劝六亲  但著猪羊被宰杀  

  • 进旨

    发布时间:2023-02-12 21:03

      进旨 皇帝闻语满目流泪。良久乃言和尚曰。朕之小国总无供养。上人数年在其内中。朕且无心轻慢。朕虽为人主滥处乾坤。每谢上人来过小国。伏愿和尚慈悲更住。三五日间得之已否 远公曰。若夫涅槃之义本无攀缘。若有攀缘皆属忌想。伏愿陛下莫怀恫怅。贫道有愿归山。皇帝见他。远公语切便如情意难留。有敕先报六宫闇里排比祖送。是时皇帝慕恋辟宰冲冲合国大臣同时祖送。远公上路离宫□别龙楼。望[山*盧]山而路远。睹江河以逍遥。是日远公能涉长路而行遂。即密现神通。远公既出长安足下云生。如壮士展臂须臾之间便至[山*盧]山。远公亦也不归旧寺。相去十里。已来于一峻岭上权时结一草庵。彼中结跏敷坐便即重寻旧卷。再举经声荏苒之间。又经

  • 大乘四斋日

    发布时间:2023-02-12 21:03

      二月八日。四月八日。五月八日。七月十五日。年三长斋月。正月五月九月。六斋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八日三十日。十斋日。月一日善恶憍童子下念。十四日察命伺录下。十五日五道大神下。十八日阎罗王下。二十三日天大将军下。二十四日帝释下。二十八日太山府军下。二十九日四天王下。三十日天曹地府下。一日童子下念定光如来佛除斋除罪四十劫不堕刀枪地狱。八日太子下念药师琉璃光佛除斋除罪三十劫不堕粉草地狱。十四日察命下念贤劫千佛除斋除罪一千劫不堕镬汤地狱。十五日五道大将军下念阿弥陀佛除斋除罪二百劫不堕寒冰地狱。十八日阎罗王下念观世音菩萨除斋除罪九十劫不堕剑树地狱。二十三日天大将军下念卢舍那佛除斋除罪一千劫不

大家都看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 世情小说 《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金瓶梅》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问世后曾被改编为多种戏曲,后来又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前汉书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前汉书平话》,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别题《吕后斩韩信》。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与吕后谋杀功臣事。叙事主要依据《汉书》的《高帝纪》、《高后纪》,兼采《汉书》其他史传如《韩信传》等内容,亦从民间传说和其他文学创作中借用一些材料,比如元曲中的多种有关剧目,是本书细节丰富细致的主要来源。叙事倾向鲜明,明显同情韩信而贬刘邦,对刘邦、吕后大肆诛戮功臣的丑恶面目揭露深刻。人物事件本于史实,绝少虚构。
新编五代史平话 佚名 | 历史演义 《新编五代史平话》,原版名为《五代史》,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品花宝鉴 陈森 | 才子佳人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来看,是一种病态生活;而以我们现代的观念来看,则是一部相当钟情重情的爱情小说。
红楼春梦 郭则 | 世情小说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