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略解
孙子略解

曹操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孙子略解》(即《孙子注》),曹操著。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其“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因事设奇、任势制胜的“诡诈论”,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强水军建设的远见,颇受后世推崇。

1.75 万字 | 2022-11-04 16:34更新

葬经
葬经

郭璞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葬经》又名《葬书》,作者郭璞。《葬经》不仅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还介绍相地的具体方法,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

1.66 万字 | 2022-03-21 14:28更新

棠阴比事
棠阴比事

桂万荣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我国古代法医学著作。一卷。宋代桂万荣撰。刊于1213年。本书载述刑法折狱的一些典型案例。每案皆有四言标题。其中有涉及法医鉴定的内容。现存《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棠阴比事》是继五代时的《疑狱集》与宋代郑克编撰的《折狱龟鉴》之后,又一部记述诉讼活动的书籍。

1.60 万字 | 2023-05-03 15:58更新

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纵横家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1.60 万字 | 2023-05-02 16:28更新

申鉴
申鉴

荀悦 | 诸子别集 | 连载中

《申鉴》是中国东汉末思想家荀悦的政治、哲学论著。《后汉书》本传说,荀悦志在匡辅献帝,因曹操揽政,“谋无所用,乃作《申鉴》”。意为重申历史经验,供皇帝借鉴。全书5卷,包括《政体》、《时事》、《俗嫌》、《杂言》5篇。明代黄省曾做了注释,有明嘉靖四年(1525)黄氏文始堂刊本,涵芬楼《四部丛刊》影印明文始堂本等。 《申鉴》有明黄省曾所作注,《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引据博洽,多得悦旨”。有《龙溪精舍丛书》本、《小万卷楼丛书》本以及《四部丛刊》影印明文始堂刊本。收藏于国家图书馆。

1.54 万字 | 2021-03-03 18:29更新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

孙膑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1972年2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孙膑兵法》,这使失传已久的古书得以重见天日。竹简本《孙膑兵法》经过认真整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的十五篇,包括《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和《陈忌问垒》等;下编是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竹简本篇数大大少于《艺文志》著录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

1.52 万字 | 2022-08-03 20:53更新

兵经百言
兵经百言

揭暄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兵经百言》为中国古代兵书之一,《兵经》全书共分三个部份,上卷智部,28字条,主要讲设计用谋的方法、原则;中卷法部,44字条,主要讲组织指挥及治军的方法、原则;下卷衍部,28字条,主要讲天数、阴阳及作战中应注意的问题。该书作者揭暄,字子宣,明末广昌人。史载:“暄少负奇气,喜论兵,慷慨自任。独闭门户精思,得其要妙,著为《兵经》、《战书》,皆古所未有。” 清军攻陷南京之后,揭暄与父衷熙举兵奋起抗清。时父子二人赫赫名声,响震江闽之间。后来,清兵攻占福建,揭暄遂归隐山林,最后幽抑而终。

1.51 万字 | 2022-11-04 16:23更新

诸子辨
诸子辨

宋濂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诸子辨》一称《龙门子》,是明宋濂撰辨伪书。一卷。

1.51 万字 | 2022-03-28 07:31更新

太公兵法
太公兵法

太公望 | 诸子别集 | 连载中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据说是中国先秦时期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1.46 万字 | 2022-03-26 08:11更新

疑狱集
疑狱集

和凝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疑狱集》是五代后晋和凝、和蒙(㠓)父子编著的法学著作,共4卷 ,辑录了汉至五代的情节复杂 、争讼难决而最后获得了正确处理的案件,包括御史奏状、李崇还儿、丙吉辨影、黄霸戮乱、严遵壁听、赵和籍产、若水留狱、敏中密访等100例 。书前有蠓序,及至正十六年杜震序。陈振孙《书录解题》称,《疑狱》三卷,第一卷为凝:队后二卷为蠓书。今本四卷,疑后人所分也。《补疑狱集》六卷,明张景所增。景,号西墅,汝阳(安徽阜阳)人。嘉靖进士,官监察御史。自此,共一百八十二条,所汜皆平反冤狱,抉摘奸佞之事,俾司宪者触类旁通,以资启发,虽事实人情万变,但不可限于成法、常规,而须推寻故迹?举一反三。然内容庞杂,体例欠佳,多有讹误。

1.45 万字 | 2023-09-17 12:29更新

公孙龙子注
公孙龙子注

公孙龙 (清)陈澧注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公孙龙子》是中国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公孙龙的重要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公孙龙子》原有14篇,后来多数散失。《隋书·经籍志》只在“道家”下列《守白论》。现存的《公孙龙子》一书只有6篇,保存在明代的《道藏》中,该书流传情况复杂,宋代以后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认为今本《公孙龙子》是晋朝人根据零碎材料编纂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先秦《公孙龙子》的本来面目。该书是研究公孙龙哲学观点和逻辑思想的重要史料。

1.43 万字 | 2022-03-27 22:20更新

李卫公问对
李卫公问对

李靖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李靖问对》,或简称《唐李问对》、《问对》,是兵家著作。相传是由唐初著名军事家李靖编写,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李靖讨论军事问题的言论辑录。《李卫公问对》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内容相传为记录唐太宗和李靖关于军事问题的问答。全书共分上、中、下 三卷:其中上卷四十问答,中卷三十三问答,下卷二十五问答,凡九十八次问答,约一万余字。在宋代神宗元丰年间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

1.42 万字 | 2022-08-03 20:43更新

文摘
文摘

何心隐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何心隐(1517年—1579年9月22日),本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江西吉安永丰人,明代中期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心学”之泰州学派弟子。

1.23 万字 | 2023-01-28 18:08更新

陆贾新语
陆贾新语

陆贾 | 诸子别集 | 连载中

《新语》是西汉时期陆贾的政论散文集,全书共计十二个章节。在《新语》中,陆贾主张“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同时强调人主必须无为。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立了一个基本模式。

1.22 万字 | 2021-03-03 18:31更新

尉缭子
尉缭子

尉缭 | 诸子别集 | 连载中

《尉缭子》是战国尉缭撰兵书。《尉缭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疑古派一直认为《尉缭子》是伪书,《尉缭子》也被长时期的冷落,自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献证明 《尉缭子》并非伪书。《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1.21 万字 | 2022-03-26 08:08更新

兵法心要
兵法心要

刘基 | 诸子别集 | 连载中

简称《兵法心要》。内集二卷,外集三卷。明刘基(1311—1375)撰。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著名军事家。洪武间成书,七万余字。内集卷上含论将篇、将器、将材、将弊、将志、将善欲、立将篇、出师、将法、兵权、戒备、重刑、审因、战道、辨九地等五十五篇;卷下含阵法总说、行军体要、八阵法、天胜草教法、各营图式等四十一篇。外集卷上含决胜篇、六甲安营法、祭文总序等四十九篇;卷中含占天色篇、星变占等二十四篇;卷下含八到风歌、药医方六条等三十篇。内外篇各有附图。其精华全在内集,外集中多迷信色彩。有清咸丰三年(1853年)侯官林氏《水陆攻守战略秘书七种》铜活字本。

1.19 万字 | 2022-03-04 20:07更新

亢仓子
亢仓子

亢仓子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亢仓子,春秋时期陈国人,是道教祖师之一,被尊为洞灵真人,乃老子的弟子,为亢桑子,又名亢仓子、庚桑子,四大真人之一。又传说为《庄子》中的寓言人物,姓庚桑,名楚,陈国人。得老子之道,能视听不用耳目。隐居毗陵孟峰,登仙而去。为《亢仓子》(《洞灵真经》)一书作者。《亢仓子》(《洞灵真经》)一书文字多古文奇字,如果不看音义则难窥其义。

1.17 万字 | 2023-05-02 16:33更新

鬼谷子
鬼谷子

王诩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是战国权谋大师“谋圣鬼谷子”王诩重要著作。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转丸、胠乱)失传。(一说二十一篇,一说十七篇)

0.94 万字 | 2023-05-02 16:35更新

慎子
慎子

慎到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慎子》是战国时期慎子著哲学著作。《慎子》一书,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介绍说有“十二论”。徐广注释道:“今《慎子》,刘向所定,有四十一篇。”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四十二篇,宋代的《崇文总目》记为三十七篇。现存《慎子》只有七篇,即《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知忠》、《君臣》。由此可见,《慎子》的佚失情况相当严重,大多已经失传。

0.83 万字 | 2022-03-29 17:07更新

傅子
傅子

傅玄 | 诸子别集 | 已完结

据《晋书·傅玄传》记载:“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各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一百四十首,数十万言。”《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此书为一百四十卷,入儒家类。唐宋之间,部分内容逐渐散失,故宋《崇文总目》著录为二十三篇,《宋史·艺文志》则仅著录为五卷。明清之际,原本则佚失不存。清人自《永乐大典》、《太平御览》、《群书治要》诸书中辑出,计有严可均五卷辑本,钱保塘三卷辑本,傅以礼五卷辑本。

0.81 万字 | 2022-05-14 19:30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