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直指
西方直指

一念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 西方直指》,渌田一念居士所撰也,其意谓为未闻西方者告焉。而其书具道事相而不外心性。读者信而解之解而行之则岂惟感西方净土抑亦显寂光净土/欤因今表出之於本山藏中命诸剞劂氏以广其传,葢窃(余)志永存于不朽云。

2.11 万字 | 2023-05-04 15:31更新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连载中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全一卷(或二卷)。略称问佛决疑经。今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内容叙述佛于灵山时,拈花微笑而付嘱大迦叶禅法之事。计有二十四品。本经不见载于诸经录,唯见于宋人传闻,或疑为我国后代所伪作者,今所存系东传日本者。

9.23 万字 | 2025-03-22 23:37更新

教观撮要论
教观撮要论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教观撮要论》,四卷 宋佚名著,日本觉潭序,缺卷一、二,附顽空述三千说(后佚)。

2.25 万字 | 2023-05-16 13:29更新

枯崖漫录
枯崖漫录

枯崖圆悟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枯崖漫录》,三卷。宋·枯崖圆悟编。略称《枯崖漫录》。景定四年(1263)成书,咸淳八年(1272)序刊。收在《万续藏》第一四八册。枯崖住持兴福寺期间,尝集古搜遗,将古尊宿之妙行格言、宗师之入道机缘或示众法语,以及漏载于灯录者之名德行事等编录成此书。其中或纪传,或拈赞,或着语等,虽欠缺统一性,然仍为参学者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古来与《罗湖野录》、《云卧纪谈》、《林间录》等并称为“禅门七部书”,或为禅门十部书之一,乃参学者进学办道之资。

3.68 万字 | 2023-06-20 08:44更新

续佛祖统纪
续佛祖统纪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续佛祖统纪》,该书为《佛祖统纪》续编

2.25 万字 | 2023-08-31 20:04更新

嘉泰普灯录
嘉泰普灯录

正受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嘉泰普灯录》,凡三十卷,另有目录三卷。宋代僧雷庵正受编,宁宗嘉泰四年(1204 )编成,进于宁宗,奉敕入藏。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七册。系正受费时十七年,继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之后,辑录诸方宗师、王侯、公卿、尼师等禅林缁素之机缘语要。内容包括示众机语、圣君贤臣、应化圣贤(附拾遗)、广语、拈古、颂古、偈赞、杂着等。目录卷首附有雷庵受禅师行业、进圣宋嘉泰普灯录上皇帝书等。

32.76 万字 | 2023-06-30 14:13更新

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
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

一行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海印道场十重行愿常编礼忏仪》,又称《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西夏、元朝之交贺兰山云岩慈恩寺护法国师一行沙门慧觉依经录,42卷。系作《华严经》道场时的规范,如卷一有广修供养、称赞如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迥向等。原藏于云南鸡足山(今云南宾县西北),后于明代被发现于叶榆(今云南省大理喜洲)崇圣寺中,明崇祯十四年(1641)雕版印刷。钱谦益等作序,将辑录者西夏人一行误认为唐一行和尚。今有近代木刻本流传。另据元代刻经记载,可能曾有西夏文本印行。

30.30 万字 | 2023-08-29 12:18更新

建中靖国续灯录
建中靖国续灯录

惟白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建中靖国续灯录》,简称《续灯录》。禅宗史书。北宋云门宗禅僧惟白集。30卷,另有目录3卷。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六册。书成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故冠以此年号。本书系继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之后,依禅门法脉相续之次第,编列师资略历、机缘语句、古则公案、偈颂等而成,全书大别为正宗、对机、拈古、颂古、偈颂等五门,而于临济、云门诸师之语所录较详备。

35.55 万字 | 2023-08-31 08:48更新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元贤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凡三十卷。又作永觉和尚广录。明代僧元贤(1578~1657)所撰,为霖道霈重编。清顺治十四年(1657)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编集福州鼓山涌泉寺语、泉州开元寺语、杭州真寂禅院语、剑州宝善庵语、小参、普说、茶话、拈古、颂古、佛事、书问、序、记、文、考、疏、铭、诸祖道影赞、偈颂等,及卷二十七与二十八之洞上古辙、卷二十九与三十之寱言。卷首收录禅余内集序、禅余外集序、最后语序、鼓山晚录序,于林之蕃所撰之序文中谓,以上诸单行本原皆收于本广录中,其中,‘禅余内集’为语录集,‘禅余外集’则为诗文,各八卷,太冲道顺编,皆刊行于崇祯十六年(1643)。‘鼓山晚录’系元贤六十七岁至七十五岁间再住鼓山之语录,凡二卷,太冲道顺编,约刊行于永历六年(1652)间。‘最后语’系元贤八十岁示寂前之最后绝唱,凡二卷,传善编,约刊行于永历十一、十二年间。

30.40 万字 | 2023-08-31 08:50更新

隆兴编年通论
隆兴编年通论

祖琇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隆兴编年通论》,亦称《隆兴佛运通论》。佛教史书。南宋隆兴二年(1164)祖琇撰。二十九卷(含目录一卷)。编年体。记述上自东汉明帝永平七年(64),下迄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凡八百九十四年的佛教史实。按事件和人物的时代进行编录。每一朝代之前间有“叙”文,略述朝代兴废简史;每一事件后有作者的“论”。所采资料除僧传、灯录及历代正史外,还包括大量的碑铭、诏令、表文及序记等。此书仅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隆兴佛教编年通论》是现存最早记载中国佛教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的编年体通史。

23.26 万字 | 2023-09-01 15:11更新

华严经疏钞玄谈
华严经疏钞玄谈

澄观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华严经疏钞玄谈》,亦称《华严玄谈》、《清凉玄谈》。佛教著述。唐澄观述。九卷。取材于澄观自著的《随疏演义钞》。分为十门论述,特别列有华严列祖之说。书中还批驳了慧苑《华严经刊定记》中的一些说法。注疏书有鲜演的《华严玄谈抉择》、普瑞的《华严悬谈会玄记》等。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22.49 万字 | 2023-09-01 15:17更新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象头山中。与大刍众七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诸有所作悉已成办。释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妙心俱得解脱。诸心自在到胜彼岸。善入法界建立法幢。心能弃舍一切利养。正善出家极善具圆。满足诸愿住涅槃道。唯一补特伽罗现居学地。所谓尊者阿难。诸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人。皆是一生补处。获诸总持得一切智。现前趣向一切智。

10.90 万字 | 2024-03-15 06:16更新

大乘入楞伽经
大乘入楞伽经

实叉难陀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又名《楞伽经》、《入楞伽经》、《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唐实叉难陀译。七卷。英、法、俄、日等亦有收藏,另有若干号散藏于各地,总计共约九十号。其中有多号附有《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序》。此经结构与十卷本*《入楞伽经》基本相同,内容亦主要为论述“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法”。经文宣扬如能消灭阴覆于阿赖耶识的一切虚妄分别,一切根识也就随之而灭,由此说明离心无一切境界,三界唯心。经中提到真如、藏识、意识等一系列概念,为后来的《唯识论》、《起信论》所发挥。异译本参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历代大藏经均收

18.52 万字 | 2024-03-15 07:45更新

宋高僧传
宋高僧传

赞宁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教史书。原名《大宋高僧传》。三十卷。宋释赞宁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奉敕编撰,至端拱 元年(988)书成。继《续高僧传》之后,记述自唐高宗时至宋雍熙年的僧人共五百三十二人,附传一百二十五 人(原书“序”谓正传五百三十三人,附传一百三十人)。 全书分十科,名目与《续高僧传》同,但于每人传后附以 论述,分为“系”(论述)、“通”(答问),以申明作者之旨。 本书记传授源流最为赅备。材料所本多为碑铭,于诔铭 记志摭采不遗,实称详博。其“习禅篇”除云门文偃外于 禅宗内各派重要人物皆有专传,对禅宗内部各派之争 亦不讳言,是研究禅宗史的重要资料。本书宋、元、明、 清各藏及《四库全书》皆著录。扬州刻经处有单刻本,题 《续高僧传三集》。

46.19 万字 | 2024-03-15 09:24更新

佛法金汤编
佛法金汤编

岱宗心泰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佛法金汤编》,凡十六卷。明代僧岱宗心泰(1327~1415)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系编述自西周昭王至元顺帝约一七○○年间,与佛教有关之帝王、名家之传记及语要,凡三九八人,各传之终皆明载典据。心泰之时,佛教衰退,而儒道之排佛论盛行,故着此佛教外护者史传,欲促使排佛论者之反省,及佛教界之觉醒。洪武二十六年(1393),本书刊行时有十卷,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如惺重刊时为十六卷,时亦编入明续藏。

33.97 万字 | 2024-03-20 10:34更新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

自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十五卷。清代自融撰,性磊补辑。此书意在续宋惠洪《禅林僧宝传》,收自宋建炎元年(1127)至清顺治四年(1647)521年间的著名禅僧传记,共94篇(其中二人合传、三人合传各一篇)、97人。传记的排列不依宗派法系,而是依年代先后排列,始于佛灯珣禅师,终于忠州吹万真禅师,为南宋至明末的禅宗史传。卷首有林友王、崔秉镜的序,以及自融的自序。卷末有清康熙三年(1664)性磊的后叙,以及康熙二十四年(1685)的重刻记。收入《续藏经》。

32.21 万字 | 2024-03-20 10:35更新

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
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

佚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四卷,宋可度详解,明正谧分会,日本亮润重刻序,明海眼合刻序,传灯总序,广镐跋,有科文。

42.97 万字 | 2024-03-20 10:35更新

净土晨钟
净土晨钟

周克复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净土晨钟》,十卷,清周克复纂并序。

29.71 万字 | 2024-03-20 10:36更新

四分律
四分律

耶舍 竺佛念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又名《四分律藏》、《昙无德律》。印度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戒律。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60卷。全律由四部分组成,故名。第一部分叙述比丘应遵守的戒律250条;第二部分叙述比丘尼应遵守的戒律348条及受戒、说戒两犍度。第三部分包括从“自恣犍度”到“法犍度”等十五种犍度。第四部分为房舍、杂两犍度及结集法、调部、毗尼增一。律中对比丘、比丘尼平日衣、食、住、行、修习、内部关系、对外关系、议事规则、僧团活动等各方面应遵守的戒律作详细说明,要求比丘、比丘尼在身、口、意三个方面都必须收摄身心,止恶生善,并对违犯戒律者应如何处理也作了明确规定。律中还保存许多佛教史实、印度社会状况史料,是研究古印度社会、佛教史及佛教教团生活的重要资料。亦为唐代律宗依据的基本经典,因此也是研究中国佛教的重要资料。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影响较大的注疏有:唐法砺《四分律疏》十卷、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或六卷、十二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唐怀素《四分律开宗记》十卷等。

64.79 万字 | 2024-03-31 08:55更新

佛祖统纪
佛祖统纪

志磐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凡五十四卷。南宋志磐着。略称统纪。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全书主要阐明天台教学之传统,以南宋景迁之宗源录、宗鉴之释门正统二书为基础,仿史书纪传体及编年体增编而成。分为本纪八卷、世家二卷、列传十二卷、表二卷、志三十卷。本纪记载释迦成道、益物与天台宗所奉西土二十四祖、东土九祖、兴道以下八祖之传。世家收录南岳、天台等一九八人之传记。列传收录慈云至广智、神照、南屏等三七八人之传记(十九、二十两卷五十五人之传已佚)。表有二:(一)列出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至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五百三十余年间之历代传教表。(二)图示西土与东土之佛祖系谱。志则有九种:山家教典志一卷,录天台宗著作;净土立教志三卷,记述净土宗僧俗传;诸家立教志一卷,记述禅、华严、法相、密教、律诸宗创教简史;三世出兴志一卷,略说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大小三灾;世界名体志二卷,记述世界八方诸天通论;法门光显志一卷,列记有关像塔、佛事诸录;法运通塞志十五卷,篇幅最大,编年记载历代佛教史迹;历代会要志四卷,辑历代兴废佛教事例;名文光教志二卷,载赞颂天台宗之志记碑文等。本书奉天台宗为正统,虽编述偏重天台宗,但因采择史料丰富,编选精审,不失为研究中国佛教史之重要参考资料。其中第十九、二十两卷仅存目录而缺传文,然卍续藏本法运通塞志之末段有所补录,此或为后人所增补。此外,继本书之后,另有续佛祖统纪一书之刊行,计二卷。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一册。其内仅增补列传部分,所增补者为三十人之传记,然编者、编时不详。

76.78 万字 | 2024-03-31 08:56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