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汤编》,凡十六卷。明代僧岱宗心泰(1327~1415)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系编述自西周昭王至元顺帝约一七○○年间,与佛教有关之帝王、名家之传记及语要,凡三九八人,各传之终皆明载典据。心泰之时,佛教衰退,而儒道之排佛论盛行,故着此佛教外护者史传,欲促使排佛论者之反省,及佛教界之觉醒。洪武二十六年(1393),本书刊行时有十卷,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如惺重刊时为十六卷,时亦编入明续藏。
33.97 万字 | 2024-03-20 10:34更新
《石屋清珙禅师语录》,二卷,元清珙说,至柔等编,明来复序,清乡野序,附塔铭,又云佛慈照禅师语录,内题福源石屋珙禅师语录。清珙,字石屋,俗姓温,苏州常熟人。少年出家,依崇福、永惟为业师。二十三岁受具足戒后,外出求师闻道、弘法说经。并将其一生八十一岁,五十四年弘法言行整理成书即《石屋珙禅师语录》,流传后世。此语录中石屋珙禅师与高峰和尚的一段对话尤为精彩。其珙禅师临终前挥笔遗言:“青山不着臭尸骸,死了何须掘土埋。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堆柴。”尤为发人深思。此语录对于了解清珙禅师的佛学思想具有资料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明天启七年刊本。
3.07 万字 | 2024-08-27 09:14更新
《大乘法苑义林章决择记》,唐 智周撰,新续藏第 55 册 No. 0883
6.98 万字 | 2024-05-19 09:58更新
《归元直指集》,二卷,明宗本集并序,卷上附西方百咏,卷下附山居百咏,万表序,定融回向,后有补遗一页。
9.97 万字 | 2023-06-24 15:39更新
《御选语录》,凡十九卷。清世宗撰。又称雍正御选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其内容系集录我国古今禅僧、居士及清世宗自身之禅语等,计有正集十二卷、外集一卷、前集二卷、后集三卷、当今法会一卷。其中,正集收录僧肇、永嘉玄觉、寒山、拾得、沩山灵祐、仰山慧寂、赵州从谂、云门文偃、永明延寿、紫阳真人张平叔、雪窦重显、圜悟克勤、玉琳通琇、筇溪行森、和硕雍亲王圆明居士(世宗)等十五人之短篇语要。外集收录云栖袾宏之净土问答等,前集、后集均为历代禅师语录。在御制总序末,有雍正癸丑十一年(1733)四月朔日之字样,在各师之初,冠有自同年四月望日至八月望日之御制序。据御制后序载及有关编撰本书之缘由,乃因不满于古今语录而重新选集本书。本书于乾隆元年(1736)正月入藏,收录在乾隆三年十二月完成之清龙藏,另有光绪四年(1878)金陵刻经处之刊本。
35.89 万字 | 2023-08-25 10:28更新
《老子化胡经》是对于道教一系列与“老子化胡”之说相关的系列经典的总称,相传从东晋时开始成书,至唐代增益至10卷本。
0.69 万字 | 2023-02-01 22:00更新
《大方广善巧方便经》,佛教经典。北宋施护译。四卷。是《大宝积经》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西晋竺法护译《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的异译本。谓佛应智胜菩萨之问,宣说菩萨利益众生、共趣佛道之法。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
2.02 万字 | 2022-08-27 10:52更新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凡三十卷。又作永觉和尚广录。明代僧元贤(1578~1657)所撰,为霖道霈重编。清顺治十四年(1657)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编集福州鼓山涌泉寺语、泉州开元寺语、杭州真寂禅院语、剑州宝善庵语、小参、普说、茶话、拈古、颂古、佛事、书问、序、记、文、考、疏、铭、诸祖道影赞、偈颂等,及卷二十七与二十八之洞上古辙、卷二十九与三十之寱言。卷首收录禅余内集序、禅余外集序、最后语序、鼓山晚录序,于林之蕃所撰之序文中谓,以上诸单行本原皆收于本广录中,其中,‘禅余内集’为语录集,‘禅余外集’则为诗文,各八卷,太冲道顺编,皆刊行于崇祯十六年(1643)。‘鼓山晚录’系元贤六十七岁至七十五岁间再住鼓山之语录,凡二卷,太冲道顺编,约刊行于永历六年(1652)间。‘最后语’系元贤八十岁示寂前之最后绝唱,凡二卷,传善编,约刊行于永历十一、十二年间。
30.40 万字 | 2023-08-31 08:50更新
《禅宗正脉》,十卷。明·如卺撰。成书于弘治二年(1489)。此书编纂方式完全根据《五灯会元》,分为正系与傍出。凡在机缘下附有“评”字者,即为圆悟之评唱,附有“颂”字者,即出自《禅宗颂古联珠通集》。此外,冠有“增收”二字者,则是根据《颂古通集》、《碧岩集》、《人天眼目》等书所补足之机缘。书中所收,共含一二四四人之机缘、语录。卷一收录西天佛祖、东土六祖,以及四祖、五祖、六祖之傍出。卷二至卷十收录南岳至其下十七世及青原至其下十六世之诸师。
32.73 万字 | 2023-03-18 09:34更新
《莲华面经》,凡二卷。隋代那连提耶舍(490~589)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预言于其入灭后,佛教僧徒将堕落,佛法转移入罽宾国,并于该国兴盛;后破佛王出现,毁破佛钵等种种佛教兴衰之情形。经名‘莲华面’,系取自破佛王之前生名为莲华面(富兰那教徒)。又我国末法思想系形成于南北朝至隋代之间,而本经译于隋代开皇四年(585),与那连提耶舍之另一译经‘大集月藏经’,对于当时人心皆有莫大影响。
1.15 万字 | 2022-11-11 08:08更新
《列祖提纲录》,凡四十二卷。清代僧呆翁行悦(1619~1684)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系行悦二十年间云游四方,广收博录诸祖师耆宿之殊言异行,或以事集言,或因言立事,随见随记,而无古今、尊卑、世次、宗派之分。集录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等五家之前的诸正传、旁出,计四百余人之法语,内容自祝厘、报本、尊祖、上堂、小参,乃至节腊、元旦、法器等,皆依敕修百丈清规之住持日用诸事,各列科条,详加阐示,计三百余种丛林事要,三千余则宗祖提纲。令学人明了祖师之提撕,得修道之指针。
48.64 万字 | 2023-04-23 06:09更新
《大光明藏》,凡三卷。全称传灯大光明藏。南宋宝昙辑。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七册。本书系自景德传灯录等书中,抄录传灯诸祖悟法之机缘并加评语。内容包括七佛、西竺二十八祖、震旦诸祖及马祖、黄檗等大师及其法嗣,计收录一九○人。度宗咸淳元年(1265)刊行。其注释书有桂洲道伦所撰大光明藏事苑一卷、此山玄渊所撰大光明藏蔑蒙三卷。
10.93 万字 | 2024-03-09 20:10更新
《五灯全书目录》十六卷。清代霁仑超永编,康熙三十六年(1697)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册至一四二册。目录卷首附有序文、进呈奏疏、凡例等。全书内容系超永自五灯会元等诸传灯录中摘其要者,并费时十余年亲往各地搜集文献。除七佛、西天、东土诸祖外,凡五灯会元以后之祖师、耆宿、居士等,无论正系旁系,皆广为搜录立传,计有七千余人,为传灯录之集大成者。本书承认唐代天王道悟等之法系。此外,书中有若干人物重复编列之情形。
7.46 万字 | 2024-03-31 11:34更新
《现果随录》是清释戒显撰佛教杂著。四卷(一作一卷)。戒显俗姓王,名瀚,字原达,太仓(今江苏昆山)人。明亡恸哭文庙,弃举业为僧,名戒显,字愿云,号晦山。工诗,尝与友人吴梅村等往来唱答。是书生杭州灵隐寺时撰,所记皆明末至清初止于康熙十年(1671)间因果报应之事,凡一百零三则。《四库总目,著录九十一则,一卷,每则附以论断。皆陈善恶之报,而大旨归於持戒奉佛,忏除恶业。仍彼教之说而已。──右“释家类”十二部,一百一十七卷,皆附《存目》。今从《续藏经》。大旨皆规劝世人持戒奉沸,皈依佛门.兼俱亲自闻见,故名。
3.20 万字 | 2023-08-24 17:16更新
《大乘密严经》(梵Mahāyāna ghana-vyūha-sūtra,藏H!phags-pa rgyan-stug-po bkod-pa shes-bya-ba theg-pachen-poh!I mdo)三卷。简称《密严经》。有两种译本,一为唐·地婆诃罗(日照)译,另一为唐·不空所译,二本均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大体而言,二译本的译语大致相同,而品名稍异。然就体裁而言,正如不空译本篇首的代宗序文所说,日照译本的长行、偈颂各半,不空译则多偈颂韵文。此外,日照译较不空译有更多的省略处。今通行日照译本。
3.78 万字 | 2023-05-13 08:19更新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四卷。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2.69 万字 | 2023-01-12 14:02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