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氏通鉴
释氏通鉴

本觉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释氏通鉴》,凡十二卷。宋代本觉撰。全称历代编年释氏通鉴。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一册。为一编年体之佛教通史,记载周昭王二十六年(1027 B.C.)迄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凡一千九百余年间有关佛教之史实。南宋咸淳六年(1270)荐福用错为之作序;明天启六年(1626),毕凞志、毕抵康亦作序。成书于咸淳六年(1270)。该书也是仿《资治通鉴》体例而成的编年体佛教史书。《释氏通鉴》所记内容,起自周昭王甲寅,终于后周恭帝庚申(960)。据书首《采摭经传录》所列,全书共采录佛书59种,其中属于翻译的佛经只有三种,其余均为汉地佛教撰述,且多系宋代各宗著作。此外,采录儒书44种,多系宋代笔记小说。采录道书也仅三种。

21.41 万字 | 2023-08-31 20:16更新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

尹喜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或作《关令子》,又称《文始真经》,《无上妙道文始真经》。三卷,旧题周尹喜撰。《汉书·艺文志》有《关尹子》九篇,而《隋书》及两《唐志》均无著录,可知其亡佚已久。南宋时此书复出;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记,乃“徐蒇子礼得之于永嘉孙定”,而“未知孙定从何传授”。书首有刘向《叙录》(陈振孙认为其文亦不似刘向手笔),称此书由盖公授曹参,曹参死,以之陪葬。汉武帝时,有方士献此书,作七篇,存于太常;而淮南王刘安“好道聚书,有此不出”,后刘安以谋反得罪,书归刘向之父刘德,刘向即据七篇本与九篇本“除错不可考,增阙断续者”,定为九篇。明学者宋濂《诸子辨》称此书当即孙定伪托,《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或唐末五代间方士解文章者所为”。书分《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九篇,篇目下各缀数语解题。今本作三卷。其书杂采道、儒、释及神仙方技家言,颇有理致,兼富辞采,实属道家要籍。有《说郛三种》本、《墨海金壶》本、《四部备要》本、《珠丛别录》本、《道藏》本、《四库全书》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1.52 万字 | 2023-09-03 20:55更新

历朝释氏资鉴
历朝释氏资鉴

熙仲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历朝释氏资鉴》,简称《释氏资鉴》。佛教史书。元至元十二年(1275)熙仲编集。十二卷。编年体。所述佛教史迹,上自周昭王二十三年释迦牟尼降生,下至元世祖至元初年(1264),共二千余年。所引资料,宋以前多采自宋本觉《释氏通鉴》等,宋、元部分多采自笔记杂撰。本书以“明佛祖之垂慈,彰王臣之皈仰”为要旨,故记载有关历代王臣皈仰佛教之事很多(包括王臣与禅僧的对答“唱酬”)。本书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19.90 万字 | 2023-09-11 13:07更新

净土十要
净土十要

成时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净土十要》,凡十卷。明代智旭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八册。附题为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门人成时评点节要后付梓。本书系将净土教义之论书编集成十种。从第一卷阿弥陀经要解一卷(明代智旭)至第十卷西方合论一卷(明代袁宏道)。其中收有宋代遵式之往生净土忏愿仪、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明代成时之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及受持佛说阿弥陀经行愿仪、隋代智顗之净土十疑论、唐代飞锡之念佛三昧宝王论、元代善遇之净土或问、明代妙协之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元代梵琦之西斋净土诗、明代传灯之净土生无生论及净土法语。就其编集之顺序,以最初三要为经文之解释,同时叙述所依之行愿仪则;其次净土十疑论以下七要则依隋唐宋元明之时代顺序而编次。

18.53 万字 | 2023-09-11 13:14更新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楚石梵琦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凡二十卷。全称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又作楚石禅师语录、楚石录。元末僧梵琦(1296~1370)撰,祖光、昙绍、良彦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四册。编集福臻寺语录、天宁永祚寺语录、大报国寺语录、本觉寺语录、秉拂小参、颂古、法语、杂着,并附行状及宋濂所撰之序、塔铭等。

17.79 万字 | 2023-09-11 16:39更新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宗密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凡十八卷。唐代宗密(780~841)撰。又作圆觉经修证仪、圆觉广修证仪、圆觉修证仪。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八册。内容记载关于礼忏禅观等之修行仪则。本书系根据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经),以阐明佛教修行者于实际上之修行及宗教行事方面所应行之坐禅观法与忏悔灭罪之法,并规定赞仰讽诵加行礼拜之行法。又本书于中国佛教之仪礼方面,系继承东晋道安至天台智顗之实修体系,而与唐代慧觉之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四十二卷,并称佳作。书中引用智顗所著天台小止观之处甚多,然本书之重点在于巧妙地将华严与禅之行法加以结合。又宋代净源(1011~1088)将本书简化,着成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一卷。

21.61 万字 | 2023-09-11 16:50更新

春秋正旨
春秋正旨

高拱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一卷,明高拱著。高拱以为自宋以来,说《春秋》者穿凿附会,欲尊圣人而不知其所以尊,欲明书法而不知其所以明,因作此书,推原经意,以订其谬

0.63 万字 | 2023-10-07 07:38更新

春秋繁露义证
春秋繁露义证

苏舆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春秋繁露义证》,《春秋繁露》注释本。十七卷。清苏舆注。成书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苏舆,字厚康,又字厚庵。湖南平江人。清光绪进士。后改庶吉士,做过邮传部郎中。王先谦之门人,政治上反对戊戌变法。苏舆自少年起就喜读《春秋繁露》,最初读的是凌氏注本,但由于注释中索引内容之广而不得要领。后来阅过其他注释本以后,才逐渐得其要旨。继而作《春秋繁露义证》,以供后人之考用。

7.14 万字 | 2023-10-07 07:51更新

女孝经
女孝经

郑氏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女孝经》,唐朝散郎侯莫陈邈妻郑氏撰。体例模仿《孝经》,全书分开宗明义章、后妃章、夫人章、帮君章、庶人章、事舅姑章、三才章、孝治章、贤明章、纪德章、五刑章、广要道章、广守信章、广扬名章、谏诤章、胎教章、母仪章、举恶章等十八章。阐述了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在处理方方面面关系时,要遵守的孝敬父母,侍奉丈夫,养子育女,操持家务,恪守妇规等封建道德规范。作者因其侄女策为永王妃,在书前特作进书表,作为侄女的规戒。全书旨在宣扬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封建礼教。《女孝经》是中国封建时代传统的女教之书之一。

0.33 万字 | 2023-10-07 12:47更新

读诗私记
读诗私记

李先芳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读诗私记》,五卷。明李先芳撰。先芳字伯承,号北山,监利(今属湖北省)人。寄籍濮州(今属山东省)。嘉靖二十八年(1547)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着有《读诗私记》、《江右诗稿》、《李氏山房诗选》等。是书成于隆庆四年(1570),所释大抵多从毛、郑。毛、郑难通之处,则参之吕氏《读诗记》、严氏《诗缉》诸书。其自序曰,“文公谓小序不得《小雅》之说,一举而归之刺。马端临谓文公不得郑卫之风,一举而归之淫。胥有然否,不自揣量,折中其间”云云。所释不专主一家,故其议论平和,无门户之见。如说《郑风·子衿》,仍从学校之义,则不取宋学。谓《国风》《小雅》,初无变正之名,则不从汉说。至《楚茨》、《南山》等四篇,则小序与《集传》之说并存,不置可否。虽援据不广,时有缺略,要其大纲,与穿凿臆撰者不同。朱彝尊《经义考》载先芳有《毛诗考正》,不列总数。

2.43 万字 | 2023-10-10 12:38更新

尚书大传
尚书大传

伏胜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尚书大传》,旧题汉伏胜著。《史记》、《汉书》只称伏生,有人疑伏胜为后人妄加。而《晋书·伏滔传》称,远祖伏胜,则相传有据。《汉书·艺文志》载《书》类,经二十九卷,传四十一篇,无伏胜名。王先谦《汉书补注》引王鸣盛说、顾实《汉志讲疏》皆以传四十一篇,即为伏生《尚书大传》。《隋书·经籍志》载《尚书》三卷,郑玄注,也无伏胜字。陆德明《经典释文》始著《尚书大传》三卷,伏胜作。《中兴馆阁书目》引郑玄《尚书大传序》,以为其书源出伏胜,但成于弟子张生、欧阳生或其后的人。《唐书·艺文志》亦载其书为三卷,《书录解题》则作四卷。清代有两本,一为杭州三卷本,其卷数与《隋书》、《唐书》合,但实为杂采类书所引,抄撮成编;一为扬州四卷本,卷数与《书录解题》合,并有郑玄注,其注又与宋仁宗《洪范政鉴》所引郑注一一相合。其中唯第三卷《洪范五行传》,首尾完备,余皆存佚文。末附《补遗》一卷,不全解《尚书》,但往往有古训旧典出其中。书中所传除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外,尚有《泰誓》、《九共》、《帝告》、《归禾》、《揜诰》诸篇。内容多五行阴阳灾变之说,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归于纬书一类。清陈寿祺有辑本,四卷,补遗一卷,皮锡瑞有《尚书大传疏证》七卷。收入《清经解》。

2.31 万字 | 2023-10-11 07:44更新

五诰解
五诰解

杨简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五诰解》,四卷。宋杨简撰。五《诰》系指《尚书》中《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五《诰》言词古奥,佶屈聱牙,最为难读,杨简于《尚书》选此五《诰》作注,知难而上,颇有大匠风范。该书说解,兼取众家之长,不专主一家之说;旧说有误,则自抒心得,于误说多所驳正。作者受当时学风影响,书中穿凿附会之处,在所难免。此书原本久已失传,《永乐大典》存《康诰》、《酒诰》、《召诰》、《洛诰》四篇,缺《梓材》一篇,库书据《永乐大典》将所存四篇录出,并依经文次第,厘定为四卷。此书现有《墨海金壶》本。

1.37 万字 | 2023-10-11 07:47更新

建中靖国续灯录目录
建中靖国续灯录目录

惟白勅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

2.58 万字 | 2023-11-11 10:12更新

西归直指
西归直指

周梦颜 | 佛教经典 | 已完结

《西归直指》,清周梦颜汇集,从‘净土纲要’开始,其内容包括了净土三经,即《阿弥陀经》(小本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大本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的基本内容,有阿弥陀佛得名和成佛的来历,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西方极乐世界的具体情形,修行净土宗几种常见的宗教仪式。读者通过《西归直指》,将对佛教当今修行最多的净土宗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4.21 万字 | 2023-11-11 10:37更新

女论语
女论语

宋若莘 宋若昭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女论语》是唐代贞元年间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所撰的一部女子训诫书籍。“若莘诲诸妹如严师,著《女论语》十篇,大抵准《论语》,以韦宣文君代孔子,曹大家等为颜、冉,推明妇道所宜。若昭又为传申释之。” 从孔孟“妇人从人者也”等言论始,到西汉刘向《烈女传》、东汉班昭《女诫》、晋代《女史箴》、明代《闺范》、清代《教女遗规》,古代社会对妇女行为进行规范的文章不胜枚举,《女论语》更是直接承袭了《论语》之名。

0.34 万字 | 2023-11-20 20:24更新

周礼
周礼

周公旦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 ,西周时期,周公姬旦率军东征,平定叛乱,在“天下之中”洛邑(今洛阳)营建成周城,制礼作乐,将部分殷商遗民迁到了卫国 [31] 。《周礼》在汉代最初名为《周官》,始见于《史记·封禅书》 。《周礼》中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无所不包,堪称为中国文化史之宝库。

6.45 万字 | 2023-11-20 20:31更新

仪礼
仪礼

佚名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之前篇目不详,汉初高堂生传仪礼。另有古文仪礼56篇,现已遗失。

7.26 万字 | 2023-11-20 20:37更新

春秋公羊传
春秋公羊传

公羊高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春秋公羊传》,又名《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全书共十一卷。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其作者为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历代今文经学家时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同时它还是研究先秦至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7.75 万字 | 2023-12-13 10:50更新

闺范
闺范

吕叔简 | 儒家经典 | 已完结

《闺范》一书,又名《闺范图说》,由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字叔简,一字新吾)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编辑而成。“闺范”二字,指妇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即女性修身进德之嘉言懿行。全书分四卷。第一卷“嘉言”,节录四书五经及各古籍传记中有关女性道德修养之嘉言。第二卷“善行·女子之道”、第三卷“善行·妇人之道”、第四卷“善行·母道”,均为从各类古籍中搜集的贤女、贤妇、贤母的善行传记,每一则传记前面都有一幅配图,每一幅配图都绘画一个故事,每一则传记之后都有吕叔简先生的评语。

1.39 万字 | 2023-12-13 15:09更新

金碧五相类参同契
金碧五相类参同契

阴长生 | 道家经典 | 已完结

《金碧五相类参同契》,题“阴长生撰”,盖依托。全书三卷,凡18章,疑有房中术。陈国符《道藏经中外丹黄白术经诀出世朝代考》谓本书当出自唐代,所题阴长生注,亦是依托之词。本书辑人《道藏》,属内丹专著。谓养生之要,在于聚无、保精、存神。

1.39 万字 | 2023-12-31 14:2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