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梦琐言》,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集,雅雨堂丛书本。宋代孙光宪撰 ,原帙三十卷,今本仅存二十卷。《北梦琐言》记载唐武宗迄五代十国的史事,包含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与政治史实,为研究晚唐五代史提供了可贵材料。孙光宪,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唐末为陵州判官,后唐时避地江陵。历仕荆南三世,入宋为黄州刺史。此书撰于江陵,记唐武宗以后事,大体前16卷记唐,后4卷记五代,涉及政治轶闻、士大夫言行和社会风俗民情,保存史料极为丰富,虽间及怪异,仍是治晚唐五代社会政治史的重要文献。后世不少典籍多征引此书,如《太平广记》引文达247条,《资治通鉴》亦多次引用此书,《旧五代史》援引此书33条,彭元瑞所撰《五代史注》直接征引则多至137条,可见此书的社会价值。
10.00 万字 | 2021-02-27 12:02更新
《平汉录》,明童承叙撰。承叙字汉臣,沔阳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是编纪太祖平陈友谅事。首载宋濂《平江汉颂》一首。次即载《史臣赞》一首。而以《友谅兴灭本末》附於其后,谓之《外传》。
0.43 万字 | 2023-10-08 07:24更新
《松漠纪闻》,宋洪皓撰。三卷。成书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皓字光弼,江西鄱阳人,政和(1111—1118)间进士。南宋建炎三年(1129),以征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被拘留燕京15年,其间随笔录有关于金国之事,以惧被金人发觉而焚其稿。后归宋,复追忆金国历史、政治以至杂事而成此书,颇详实可信。绍兴二十六年长子洪适为之校刊,以正续2卷问世。乾道九年(1173),次子洪遵又为补遗1卷。四子洪迈撰《容斋三笔》,记有金国俘虏之苦,谓是《松漠纪闻》遗文。《纪闻》还记有关于回鹘之事。对研究金史、契丹史、回鹘史均有参考价值。作者别有《金国文具录》,为《纪闻》的姊妹篇,已佚,仅见《三朝北盟会编》引录。有洪氏三瑞堂刊本,其中附有《松漠纪闻考异》。通行有《国学文库》第四编所收版本。
1.47 万字 | 2023-10-08 07:29更新
《还冤记》,一名《冤魂志》,三卷,南北朝时人颜之推(约五三一~五九一年)撰。该书记报应故事,大多附会现实中的人物和事件,以晋宋间人事为主,有的为写实,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该书有《宝颜堂秘笈》本、《续百川学海》本、《唐宋丛书》本、《说郛》本等,皆有散佚。
0.99 万字 | 2021-02-08 16:41更新
《师友谈记》,宋李廌著。一卷。此书记苏轼、范祖禹、黄庭坚、秦观、晁说之、张耒等所谈,故名书《师友谈记》。书中所载,多名言格论,非小说琐录所比。又书中称哲宗为今上,可知作于元祐中;书末记苏轼为兵部尚书及帅定州事,苏轼到定州不久即贬谪南迁,则此书之成当在元佑人尽贬斥之后。书中所记,大都确实可靠,非小说琐录能比。
1.60 万字 | 2023-01-28 18:13更新
《高僧传》又称《梁高僧传》,是南朝梁僧慧皎撰佛教史书。共十四卷。类传体。所载僧人,从东汉永平十年(67)至南朝梁天监十八年(519)四百五十三年间,共二百五十七人,附见者二百余人。分为十门: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亡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每门都加以评论。此体裁大体为后世僧传所因袭。慧皎自序:“尝以暇日,遇览群作,辄搜捡杂录数十余家,及晋宋齐梁春秋书史,秦赵燕凉荒朝伪历、地理杂篇、孤文片记,并博咨故老,广访先达,校其有无,取其同异。”其资料广泛,不仅可补史阙,且资校勘之用。因当时南北分裂,传载僧人详南而略北,所谓“伪魏僧”者,有四人。
15.47 万字 | 2024-01-02 10:55更新
本书辑录了关于郑成功的多种传记,以及一些其它相关史料,内含有郑芝龙传。郑成功初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父芝龙,明季入海,从颜思齐为盗;思齐死,代领其众。崇祯初,因巡抚熊文灿请降,授游击将军;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芝龙有弟三:芝虎、鸿逵、芝豹。芝虎与刘香搏战死。鸿逵初以武举从军,用芝龙功授锦衣卫掌印千户。崇祯十四年成武进士。明制:勋卫举甲科,进三秩;授都指挥使,累迁亦至总兵。福王立南京,皆封伯;命鸿逵守瓜州。顺治二年,师下江南,鸿逵兵败,奉唐王聿键入福建,与芝龙共拥立之,皆进侯;封芝豹伯。未几,又进芝龙平国公、鸿逵定国公。
7.74 万字 | 2024-01-02 11:19更新
《佛国记》一卷,全文13980字,全部记述作者公元399至413年的旅行经历,体裁是一部典型的游记,也属佛教地志类著作。 这部书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伴随佛教而来的西域、印度文化,在语言、艺术、天文、医学等许多方面,对我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1.74 万字 | 2023-05-19 08:14更新
《高士传》是皇甫谧所著,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青年时代,即勤于学习,以著述为务,对经史各家均有研究,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等,表现了他在文、史方面的才华。 现存的《高士传》分上、中、下三卷,采尧、舜、夏、商、周、秦、汉、魏古今八代之士,立91传,其中《长沮桀溺》、《鲁二徵士》一传记2人,《四皓》一传记4人,共记96人。
1.98 万字 | 2023-05-19 08:12更新
罗惇曧(1871~1924年)撰。罗氏号瘿公,又号宾退,以号行世。其经历丰富,民初致力于清代野史掌故的搜集整理,著述颇丰,此书即其中的一种。凡三十八则,记有清一代朝野故实,如“孙尔准为年羹尧之子”、“世宗杀允禔”、“翁同龢荣禄交恶”、“太后下嫁”等等。此书为清代野史掌故方面的名作。另外还著有《宾退录》等著作。
3.18 万字 | 2023-05-19 08:14更新
《卓异记》一卷,旧本题唐李翱撰。《唐书·艺文志》则作“陈翱”,注曰“宪穆时人”。案李翱为贞元、会昌间人,陈翱为宪、穆间人,何以纪及昭宗。其非李翱亦非陈翱甚明。《宋史·艺文志》作“陈翰”,而注曰“一作翱”,亦不言为何许人。其《序》称开成五年七月十一日,乃文宗之末年。其次年辛酉,乃为武宗会昌元年。何以书中两称武宗。则非惟名姓舛讹,并此《序》年月亦后人妄加,而书则未及窜改耳。其书皆纪唐代朝廷盛事,故曰《卓异》。然中宗、昭宗皆已废而复辟,一幽囚於悍母,一迫胁於乱臣,皆国家至不幸之事,称为《卓异》,可谓无识之尤矣。又《读书志》称所载凡二十七事,今检其标目,仅有二十六条。或佚其一,或中宗、昭宗误合两事为一事,均未可知也。
0.34 万字 | 2024-01-02 08:55更新
《廉吏传》,二卷。宋费枢撰。费枢字伯枢,成都(今属四川) 人。徽宗时进士,官至归州 (今湖北境内) 知州。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尚著有《钓矶立谈》等著作。《廉吏传》载春秋至隋唐间廉吏114人,起鲁季孙行父,终唐卢钧。每传但录其廉节,他事则从略。传后系以论断,大旨以风厉廉隅为主。《自序》题宣和乙巳(1125),则其书当成于北宋末年。有 《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编》 (史部传记类) 本等。本书载录春秋时代至唐朝的廉吏凡114人。其中上卷春秋9人,西汉10人,东汉16人,三国7人,两晋13人;下卷南朝13人,北朝5人,隋朝6人,唐朝34人。起自鲁季孙行父,终于唐卢钧。凡每一朝代或某个历史时期有一总论,之后乃具载著名廉吏的传记,传记后附有作者赞语,或一人一赞,或两人合一赞。传记的编写主要突出传主的廉洁美德,其余从略,不作深求。以诸葛亮为例,他对蜀汉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贡献至大,可书者当多,而本书仅就其廉洁一节为之作传,其余均从略。兹录其传于后,以见一斑;
3.80 万字 | 2024-01-02 11:08更新
《奴才小史》,民国九年成都昌福公司铅印本。一卷。记载十九名清代负面人物之简历。为奴才;清代,太监及亲近皇帝的满族大臣对皇帝自称奴才,同时,清代典章规定,汉人不如奴才,禁止汉人对皇帝自称奴才。
1.70 万字 | 2024-01-02 09:03更新
《高士传》,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共三卷,记述上古至魏晋隐逸高士96人的生平事迹。原书只记述高士72人,今本系后人杂抄《太平御览》所引嵇康《高士传》《后汉书》等附益而成。 皇甫谧撰此书,亦系借古咏怀之意。本书中的一些人物故事,多为后世戏曲、小说所取材。
1.87 万字 | 2024-01-02 09:26更新
《北狩见闻录》,宋曹勋撰。1卷。勋于靖康二年(1127)二月随徽宗入金营,后又从徽、钦二帝北行,七月初自燕山遁归南京(河南商丘),乃撰是书记途中见闻以进。凡4,000余字,起靖康二年二月初七日,迄同年六月,末附徽宗轶事四条。所记徽宗播迁情状及金营见闻多属亲历,较他书得之传闻者可信,故《三朝北盟会编》多采之。有《学津讨原》、《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0.50 万字 | 2023-10-08 07:47更新
《杜工部年谱》一卷,宋赵子栎撰。子栎字梦授,太祖六世孙,元佑六年进士,绍兴中官至宝文阁直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子栎与鲁訔均绍兴中人。然子栎撰此谱时,似未见訔《谱》。故篇中惟辨吕大防谓甫生于先天元年之误。考宋人所作甫年谱,又有蔡兴中、黄鹤二家,皆以甫五十九岁为大历庚戌。独子栎持异议,以为卒于辛亥之冬。不知辛亥甫年六十矣。且子栎以《五年庚戌晚秋长河送李十二》为甫绝笔。甫生平著述不辍,若以六年冬暴疾卒,何至一年之内竟无一诗,此又其不确之证也。其所援引亦简略,不及鲁《谱》之详。以其旧本而存之,以备参考焉尔。
0.35 万字 | 2024-01-02 08:47更新